小時候,每次考完試,老師總是訓斥我們:「你們成天左耳進,右耳出,什麼都沒記不住,難怪考試成績這麼差!」
我覺得很冤:我不是沒有用心記,只是老師您講了老半天,我一句也沒聽懂啊!
其實我小時記東西還是挺快的,比如電視廣告,看一遍就記住了;動畫片的情節,看一遍就能和同學聊出飛沫;父母開學許下的諾,學期結束絕對會想方設法要求他們實現......為什麼老師上課講的東西,總是記不住呢?
後來,我進入了教育行業,發現很多孩子也有這樣的問題:學習有關的東西忘得快,學習無關的事情記得牢。
一、孩子已經努力了,為什麼還是記不住?
1、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著名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會在學習之後馬上開始,最初遺忘速度非常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逐漸變慢。因此,遺忘是有規律可循的,遺忘的趨勢是先快後慢。
2、記憶還會受到新、舊信息的影響
詹金斯提出的幹擾抑制說認為,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幹擾所致。
先前學習內容對後來學習內容的吸收會造成幹擾,後來學習也會對先前學習的記憶產生幹擾。
舉兩個例子:
(1)孩子先學中國舞,然後再學爵士舞,中國舞的形體要求會對爵士舞的學習產生幹擾。學習爵士舞之後,爵士舞的跳法又會對孩子跳中國舞產生幹擾。
(2)孩子先學拼音再學英語,在學英語的時候,就會受到拼音的幹擾。開始學英語後,對之前學過的漢語拼音又會產生幹擾。
所以大家應該理解了孩子為什麼前面學完後面忘,後面記住了前面又混亂的原因了。
3、孩子記憶時沒有使用線索,導致記憶提取失敗
有一種記憶理論認為,儲存在潛意識中的信息是永遠不會丟失的,遺忘是因為失去了線索或線索錯誤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確的線索,經過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來。
也就是說,孩子記不住東西,並不是那個知識在腦海裡消失了,而是不知道怎麼拎出來。
就好比我們成人突然碰到一個多年未見的好友,感覺非常熟悉,就是想不起名字。當對方告訴你她的姓或者綽號,你瞬間就想起來了。
4、孩子的記憶還會受到情緒或者動機的影響
弗洛伊德提出的動機說認為,遺忘是由於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這種壓抑被解除,記憶也就能恢復。
比如我們在初次上臺演講時的忘詞、和朋友久別重逢時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這些都是因為情緒影響。孩子也是,上課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時突然語無倫次,這可能不是沒記住,而是情緒過於緊張或者激動,導致短時間內記憶的遺忘。
除此以外,有些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也會導致知識的快速遺忘。
以上4個因素,就是孩子們老是記不住的主要原因。
了解了遺忘的幾個因素,接下來再看一下記憶產生過程。
二、如何幫助孩子產生流水線的記憶過程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接觸到大量的信息,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會被我們記住,大腦會自動篩選,然後根據之前的習慣來選擇需要記住的內容。
1、外界刺激
無論任何信息,首先要刺激我們的感官,才能進入大腦。
我們可以用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舌頭嘗、身體接觸等各種方式,去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
2、感覺記憶
感覺記憶就是把外界刺激短暫地留存在大腦皮層,因為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都在接受著外界的刺激,感覺記憶採集到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它們保存的時間非常短,所以,大部分信息都會直接被大腦過濾掉。
比如,沒有經過特殊訓練的人,一目十行地看書,是完全沒有意義的,眼睛掃過去的瞬間,能留在大腦中的印象最多幾個詞語而已。
再比如,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我們會看到無數張臉,這些臉在我們腦袋裡一閃而過,不會被我們記住,除非它的主人是一個帥哥或者美女。
感覺記憶隨時在刷新,但是如果突然出現一個令我們感興趣的信息,它就會影響我們的大腦的工作狀態,讓我們產生聯想和思考(短暫),然後轉變成工作記憶。
3、工作記憶(大腦開始主動運轉)
感覺記憶引起大腦產生聯想和思考的過程,就是工作記憶,它會加深信息在我們腦海中的印象。和感覺記憶一樣,工作記憶也是一種臨時記憶,存儲空間非常有限,所以也和感覺記憶一樣,不斷地進行著數據的清理和保存。
這也能解釋機械記憶的原理:通過大量次數的重複,讓工作記憶在大腦裡刻下痕跡,相當於強迫我們的大腦去記,所以這種記憶方式容易讓人產生反感。
隨著工作記憶的不斷清理和保存,部分信息就進入了潛意識層面,變成了長期記憶。
4、長期記憶
長期記憶有點類似於我們的電腦硬碟,我們把信息存儲在硬碟上,需要的時候,可以通過檢索的方式來調用,有的時候還需要輸入關鍵詞來進行提取。
比如成年人對於九九乘法表的用法,幾乎都是信手拈來,對於剛學的孩子來講,可能背「七八五十六」的時候,還需要從「一八得八」開始去檢索。
有時候上課的節奏被打斷,再次上課的時候通常會問學生,「咱剛剛講到哪裡了?」通過學生的提示,幫助老師找到記憶的斷點。
三、增強記憶的三個有效方法
找到了遺忘的原因和規律,也了解了記憶產生的過程,我總結了三個方法,並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做了實驗,證明是它們是切實可行的。
請仔細想一想:
你什麼時候會產 生「眼前一亮」的感覺?你什麼時候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你什麼時候會產生「我想起來了」的感覺?
一般來講,感覺「眼前一亮」,一定是眼前的人、物或者事情讓我們產生的濃厚的興趣。「似曾相識」的感覺,說明眼前的人、物或者事情曾經讓自己感興趣過。而「我想起來了」的感覺,則說明我們大腦在調用潛意識中的長期記憶。
所以,增強記憶的思路就是:提升興趣------理解運用-----及時複習
1、提升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以前上班的地方在一樓,網絡密碼很簡單,大概是很容易破解的原因,外面常常有一群孩子聚集,人手一臺手機。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後來我才知道,他們幾乎都是留守兒童,平時很少有人管教,於是我把密碼改掉,把網絡隱藏了。
為什麼很多孩子沉迷遊戲呢?其實打遊戲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眼睛疼、頭疼、脖子疼、屁股疼,全身上下都不舒服,但是,不光是孩子,成年人玩起遊戲也停不下來,原因只有一個,被遊戲給吸引了。
興趣,是一種內驅力,會在潛意識層面引導我們的行為。
因此,可以通過一些小手段來提升孩子的興趣:
(1)分散任務
比如一段話有5句,就分成5次來背,每次只需要記住十幾個字,壓力不大。
(2)寓教於樂
不論是課堂還是家裡,在輕鬆愉悅的氛圍,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
抖音上很火的葛老師,每次在視頻裡都表現得特別有親和力,評論區一片好評,說明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希望能夠歡快地學習知識。
(3)完成給予獎勵
千萬不要在任務開始前許諾獎勵,這會讓孩子只對獎勵感興趣,目標就變質了。
後置獎勵會讓孩子產生成就感,並對下一次學習抱有期待。
(4)讓孩子來教我們(費曼學習法)
孩子都喜歡角色扮演,我們可以扮演成一個笨拙的學生,讓孩子來當老師,當他們發現自己竟然能教大人知識,就會非常興奮。而且,孩子在教我們的過程中,很可能就已經記住了。
2、運用思維導圖,加深理解
比如,afternoon這個單詞,可以把它分解成after+noon,after的意思是「在.....之後」,noon的意思是「中午」,中午之後,就是下午。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簡化版的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孩子記住afternoon,還能加深after和noon的記憶。
每次上完課後,老師都會有一些知識點總結與歸納的板書,這也是思維導圖的一種形式,如果能夠引導孩子自己畫導圖進行總結,相當於把當堂課進行一次復盤,記憶就會深刻很多。
3、結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及時複習
前面提到過,遺忘是有規律的,合理利用遺忘的規律,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同時學習一段課文, 甲組在學習後不複習,一天後記憶率36%,一周後只剩13%。乙組按艾賓浩斯記憶規律複習,一天後保持記憶率98%,一周後保持86%, 乙組的記憶率明顯高於甲組。
很多背單詞軟體都是借鑑的這個曲線,設計出了非常好的記憶方法。
我和女兒一起讀《大學》這本書,就利用了艾賓浩斯曲線,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每次學習一段
第一步:讀五次,把字全部讀對
第二步:先進行一天內的短期複習,5分鐘後,30分鐘後,晚上睡前分別複習一到兩次
第三步:開始長期複習,1、2、4、7、15天後再分別複習一遍。
大概用了10個月左右,女兒差不多能全文背誦《大學》,而且記憶非常深刻。
現在,還保持著三天全文複習一次的頻率。
提升興趣就是加強外界刺激,幫助大腦產生感覺記憶,感覺記憶有可能直接轉化為長期記憶。
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就是讓知識通過工作記憶,加深在大腦中的印象,以便於轉化為長期記憶。
及時複習,就是讓大腦產生長期記憶的有效手段(注意:多次複習是不同於機械記憶的)。
蘇格拉底說:教育的本質是點燃火焰,而非把容器灌滿。
我們最應該做的,是點燃孩子心中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