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密小林的兒子,自從上了小學以後,就一直聽小林抱怨他孩子記性特別差:
不要說課堂上學的知識點了,就連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都記不全。
背課文也背得特別慢,讀了10多遍了還是背不下來,
剛背過的公式原理,等到做題的時候一點都想不起來了。
現在看到孩子這麼差的記憶力,小林也一直非常著急。
孩子自己記記憶力差,學習很吃力,也沒有自信心。而小林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孩子,在一旁著急卻束手無策,於是找我來商量: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到底有沒有所謂的照相機記憶法?
記憶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嗎?還是天生的呢?
首先大家都知道,記憶力對孩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記憶力屬於最基礎的一個能力,任何高層次的能力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可以說如果沒有記憶力,其他能力有機會無法發展。
對孩子來說,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這一路漫長的求學生涯中,從古詩詞,文科的文史知識,英語的單詞語法,甚至於理科的定理、原理都需要大量的記憶輸入。
如果孩子記憶力不好,連這些基本的知識點都無法順利地輸入,更不要說知識的提取、靈活運用了。
美國著名的社會思想家阿爾文託夫勒認為,記憶力是幼兒的第一智力。
記憶力既然如此重要,那麼我們真的了解記憶力嗎?
記憶力是如何運作的
對於認知科學來說,記憶是對信息進行編碼保存和提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有可能造成記憶儲存失敗。
首先是編碼。
看到新的信息時,我們的大腦網絡會有一系列的處理活動,將我們的感官和知覺所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處理,變成儲存與大腦的信息。
比如我們抱著孩子去公園裡面,當孩子看到大樹,聽到鳥的叫聲,聞到花的香味,自己踩到乾枯的樹葉上面,咯吱咯吱得響,這些所有信息都會存到寶寶的大腦裡面。
信息不是存在一個一個獨立小格子裡,記憶是個一個網絡形態,大腦會將這些信息分類組織並跟其他的信息合併連接,我們所掌握信息越多就會記得越牢。
比如當孩子看到花的時候,他可能會聯想起媽媽給他講的繪本裡面也有過花的形象,他會回想起有關於這個花的故事,如果他還給花澆過水,或者他曾經摘過花,編過花環,那麼他對於這種花的記憶就會越強,更牢固更長期,這個過程就叫記憶的保存。
記憶的提取也很重要
有的時候我們想不起來一件事,不是因為他沒存進去,而是因為提取出現困難,提取記憶的過程會受到各種因素幹擾,如果你一下子記憶太多類似的東西,自己就會相互幹擾。
不知道我們自己有沒有記單詞的這個經驗,市場上有許多所謂的聯想類似記憶單詞法,就是由一個單詞派生出類似的一串單詞,記憶的時候一串串的記憶類似的單詞感覺非常快,可是等回憶的時候會發現大腦混沌一團,無法精確提取單詞。
我家孩子記憶顏色的時候也是如此,剛開始教孩子顏色時,我把所有的顏色一股腦教給他,結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他一直指鹿為馬,無法把顏色和對應的詞彙匹配起來。
如何有效的提升孩子記憶力?
1.長時間小劑量重複,記得越牢
有一些知識跟我們的生活沒什麼關聯,信息之間又很孤立,比較難提取,比如孩子背的99乘法口訣。這時候我們用的記憶方法可能就是簡單直接的重複背誦。
經常有家長,喜歡逼的孩子坐在寫字桌前,用一個下午把一首詩或者一段口訣背下來。其實如果將重複放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小批次的重複練習效果要遠遠大於找一段時間枯燥的重複。
比如你要教孩子背10以內的加法表,可以在生活中,比如和孩子吃零食的時候,告訴他,這裡一共有10顆花生,我給你兩顆,媽媽手頭上還有幾顆?
或者下次跟孩子去公園數樹葉的時候告訴他,我手上有6片樹葉送給你三片,媽媽還有幾片?把時間延長在長段的生活中,不斷提起小規模的重複,對記憶更有好處。
2.發展記憶網絡,聯結越多,記得越牢
比如說我的孩子從小就很喜歡跟汽車有關的繪本,家裡繪本牆上基本都是他的各種汽車類型繪本,他最早學會的詞彙也跟汽車相關,隨後看警車鉑利的動畫片時,結合汽車學會了一些最基本的交通規則。由這些汽車衍生開來,他學會了不同汽車的使用場景,也順帶著聯結學會了不同職業類型,比如消防員的一天,警察叔叔的一天,還記住了報警電話,火警電話和救護電話。
很多人以為記憶只是理解並儲存新信息,實際上記憶的關鍵是新信息跟舊信息的連接。
所以當你要孩子去背一首古詩的時候,不妨藉助於這首詩所表達的一個圖畫情景,有由圖像先去連接。
然後通過音樂,可以和孩子一起誦唱,通過聲音進行連接。
最後,你可以給孩子去講解這首詩的背景,詩人的小故事,詩人是在怎樣的心情下,面對怎樣的景色抒發怎樣的情感。
你給孩子的聯結越多,這首詩都會記得越牢固越迅速。
3.合理整理,越會分組,記得越牢
有時候我們需要記憶的信息龐大、雜亂、無序。當然重複的死記硬背也能把這些信息記下來,但是一來我們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二來在我們提取的時候,比較容易混淆,難以提取。
這跟我們用電腦保存文件一樣,如果所有的信息圖片以及不同的類型文件全部收藏在一個文件夾內,當信息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回頭去尋找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如果一開始我們就合理地分門別類,那麼我們回去尋找的時候,只需要點開一個一個類別的文件夾,最終會路徑清晰快捷地找到我們需要的文件。
許多人會被綜藝節目,還有一些記憶的培訓班的宣傳迷惑,覺得記憶術就好像是《九陰真經》一樣,學了就能稱霸武林,從此成為學霸。
遺憾的是,記憶不是萬能藥,他不可能去解決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記憶術也沒有看起來的這麼厲害。
所有的人經過訓練都可以擁有一個好的記憶,我們要在記憶中破除一些誤區和迷失。
1.孩子的記憶要比成年人好,孩子越小記得越快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所謂的記憶其實是和舊知識的連接,這也就意味著當我們知識積累越多,特別是有體系的知識積累的越多,那麼形成相關體系的記憶,就會記越容易也記得越牢。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成年人的記憶要比孩子記憶更好,也比孩子記得更容易更快更牢。
所以下次不要恨鐵不成鋼地說「媽媽年紀比你大,可你的記性怎麼就還不如我。」這一類的話。
2.神奇的照相機記憶法
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照相機記憶的階段,那就是當我們的小寶寶還沒有發展語言的時候,我們會利用影像的方式記憶,所以一般孩子對於圖像能過目不忘,而且記得非常牢。
這個並非是多神奇的能力,這種視覺編碼的方式比較不利於我們後期記憶的提取,因為要用感覺信息來提取,而感覺信息會受很多因素的幹擾,六七歲以後,這種圖像記憶就慢慢退化。
3.記憶大師可以過目不忘
我們在綜藝節目上面有看過許多世界記憶大師能夠背圓周率後面幾萬位的數字,聽上去非常厲害,如果他把這個記憶數字的能力遷移到生活其他地方是不是學什麼就能成什麼。
很遺憾,一般這種記憶都是表演性大於實用性,《科學美國人》雜誌曾經有一篇報導,寫的記者,拜訪一個記憶大賽冠軍的家,發現他要靠貼在家裡冰箱門上的便條,來記一天的安排,所以你看記憶大師也不是過目不忘的,他的記憶力是無法遷移到日常生活中的。
許多這種表演性的記憶大師其實是用了一些特殊的記憶策略,這也是現在許多記憶培訓班所運用的培訓策略。
他會把信息利用聲音編碼(諧音),空間的編碼或者聯想成故事的方式進行記憶。現在很多培訓班為了追求快速的效果,都會給孩子提供現成的編碼,省去了孩子主動思考的過程。一般孩子只要按著這個編碼表直接背,每天花四五個小時記憶數字,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也可以達到記憶大師的要求。問題是讓孩子把人生最好的時光花在淺層的技巧上是不是值得?
比記憶力更重要的是理解力和思辨力
如果只論記憶的話,絕大部分的人都比不上計算機,隨著網絡發展,我們有儲存量更大的硬碟,更強大的搜索工具,對於我們而言,記住不是最重要的。理解力、思辨力才是對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技能。
有一個德國物理學家叫布蘭克,他獲得了19 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以後他每天要到各個學府和各種社交場合講他的理論。
講了很多遍以後連他司機都能背下來,有一天司機對他說教授啊,你每次都講一樣的內容,連標點符號都不帶,我都聽熟了,下次我替你講吧,你也歇一歇吧。
普蘭特答應了,於是司機登臺對著一群物理學家侃侃而談,講得跟普朗克一樣。講完以後一個教授舉手,我請教一個問題,然後,問了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司機笑了,」這個問題太小兒科了,這樣吧,我讓我的司機回答一下「。
這雖然是一個笑話,但是他卻隱喻了說明了,知識是有兩種,一種是被動的記憶,另一種是主動的思考。你希望孩子學會哪種知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