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閨蜜向我反應,她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發現孩子的記憶力方面有問題。閨蜜每次都是要求孩子晚上把白天學的知識再鞏固複習一下,理論上說,這樣複習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剛學的知識再重新鞏固一遍,應該是能記住的。
但是,閨蜜發現,第二天再考昨天的知識點時,孩子不是丟三落四,就是就不清知識點。長期的這種學習狀態,一度讓閨蜜懷疑孩子的記憶力有問題。
其實,孩子出現記不住知識點的問題是很普遍的。舉個例子,小學生怎麼都不能理解1+1為什麼等於2,但是當孩子長大了,自然就記住了。想要提高記憶力,甚至到「過目不忘」的地步,需要掌握「分類記憶法」。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分類記憶法」吧。
一、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為什麼記不住知識點?
1、對學習的內容沒有興趣
孩子處在生長發育的階段,受生理和心理的變動影響,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的一些舉止和四線,極容易就因為外界的變化而發生變動。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學習同樣離不開興趣的驅動。孩子對學習的內容沒有興趣,成為孩子記不住知識點關鍵原因。因為沒有興趣,所以沒有學習的動力,學習效率也會降低,自然記不住知識點。
2、專注力方面有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教育學家頻繁地強調專注力對孩子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孩子的記憶力和其本身的專注力有分不開的聯繫。一般來說,如果孩子在專注力方面存在問題的話,那麼可能就會影響記憶力的環節,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記不住東西。
因此,孩子記不住知識點,有可能是專注力方面出現了問題。
3、心理方面的負面影響
據調查,那些學習方面有欠缺的孩子,學習本身就不是他們的興趣所在,貪玩也是普遍現象。同時,很多孩子在進行學習這一項活動的時候,多半是在父母逼迫下才進行的,難免會出現一點反抗情緒。
這種負面的反抗情緒多了,就出現直接影響孩子學習效率的問題,記不住知識點,也是在常理之中。
二、孩子記憶力不好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
孩子處在學齡時期,正是他們不斷積累知識和提高自身能力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記憶力跟不上,難免會影響以後的發展。那麼,孩子的記憶力不好會帶來哪些具體的負面影響呢?
1、影響基礎知識的積累
我們說,孩子在學齡時期是積累基礎知識的關鍵時期,很多基礎性的知識都是在這個時候傳授。一旦孩子在這個時期出現記憶力的問題,那麼很容易就影響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掌握。
基礎性的知識大多需要孩子熟練牢記,只有牢記以後才能學以致用,不斷發散。而記憶力出現問題,則是直接影響孩子基礎知識的吸收和積累,嚴重了還會形成「塔羅牌效應」,影響以後更高層次的求學。
2、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當孩子記憶力出現問題的時候,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成績下降或者成績一直不能進步。對於成績一直平平的孩子來說,會形成慣性思維,認為自己就是學習不能前進,因此,孩子自暴自棄,放棄學業;對於成績之前很好,後來因為記憶力不夠而導致成績下降的孩子來說,會嚴重打擊自信心,甚至會產生厭學態度,影響以後的學習狀態。
3、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
對於孩子來說,記憶力是貫穿整個求學時期的關鍵隱私,記憶力出現問題,很容易打擊到心理還不成熟的孩子。因為記憶力出現問題,孩子學習成績下降,進而影響到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較較真或者內向,就很難接受這種結果,從而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分類記憶法」是什麼?它的優勢有哪些
「分類記憶法」,顧名思義,指的是把要學習的資料先進行分析,按某個類型分門別類的整理好,然後再進行學習記憶的方法。整理者通過分類整理這些學習資料,讓複雜的知識點變得更有調理,更有利於整理者去學習記憶。
分類記憶法的具體優勢在於:
1、幫助孩子快速記憶
很多孩子記不住知識,就是因為知識太多而顯得雜亂無章,而分類記憶法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據很多教師反映,使用「分類記憶法」的孩子,他們在記憶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很輕鬆地就記住要記憶的東西。
他們將知識點按照某一個標準進行分類,就像把知識點按照一定的標準放到大腦中不同的盒子裡,從而對知識點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整合和整理,用這樣方法來記憶是快速有效地。
2、提高孩子記憶的牢固性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學得快,忘得也快,這就是記憶力不牢固的原因。很多孩子在記憶的時候,都是採用「死記硬背」的方式,當時就記住了,但是時間一長就會忘記。
但是,分類記憶法是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分類記憶法因為其特殊的整理功能,使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只是單純的記憶,整理的過程也是加深印象的過程,使得孩子在記憶的時候更加牢固。
3、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
隨著孩子學業的不斷深入,很多高年級的知識不只是需要單純的記憶,更多的就是歸納和舉一三反。而分類記憶法再很好的提高記憶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孩子的歸納總結能力。
當孩子學習中遇到難題時,經常使用分類記憶法的孩子就會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很快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進行補救工作,使得自己的學習不斷進步。
四、「分類記憶法」具體該如何使用,家長要了解
從定義上看,分類記憶法就是要求孩子先分類,在記憶。看似簡單,實則很複雜。到底應該如何進行分類,如何進行記憶呢?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
1、分門別類,易於掌握
在使用分類記憶法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分門別類,分類的同時要注意聯想掌握。
孩子在對知識點進行分類的時候,會根據自己找到的標準,把知識點按照自己的規矩進行排列。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孩子思維進行發散聯想的時候。這樣一來,孩子在聯想的基礎上達到了分門別類的目的,也加深了自己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2、形式不固定,廣泛應用
分類記憶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方法。形式的確定也是根據自我的需要和能力來確定的。
比如,在記憶圓周率的時候,有的孩子喜歡五位數一起背,有的孩子則是喜歡十位數一起背;記憶漢語拼音的時候,有的孩子喜歡按照順序一起背,有的則是喜歡按照分類一起背。
其實,不管怎麼分類記憶,最終的目的就是牢固記憶。分類記憶法不僅適用於學習中,也同樣適用於生活。所以,形式不固定,應用廣泛也是分類記憶法的優勢。
3、通過增加興趣來提高學習積極性
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而喜歡玩耍的原因,就是因為興趣的不同,很明顯玩耍可以帶給孩子更多的興趣。所以,增加孩子的興趣也是分類記憶法的方法之一。
分類記憶法就給了孩子根據自我興趣或者自我意願進行分類的機會。比如,很多孩子在整理知識點的時候,喜歡用五顏六色的彩色鉛筆進行標註;也有的孩子把不同的知識點比作自己喜歡的偶像等等。這種特殊的記憶方法,不僅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還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孩子對知識點的印象,使得記憶更加牢固。
孩子的學習就和人生一樣,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管多大的問題,只要找準方法,不斷努力,就能起到促進的作用。孩子記憶力出現問題,多數不是真的記憶力出現問題,它反映的多數是孩子心理和行動力上的問題。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改正,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