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常識:學習就是從記憶中提取知識

2021-01-09 丁目文娛閣

在美國國家級智庫高級研究員烏爾裡希·伯澤爾的《有效學習》一書中提到,記憶在學習方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無論是長效記憶還是短效記憶,都是在嘗試高效理解並記憶知識點。

在我們早期的中小學教育中,很多理解知識的方式都是「朗讀全文並背誦」,雖然當時並無感覺,但是慢慢就會發現,讀書似乎真如古人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理工科尚且有大量方程式、公式需要記憶,更別說語言類學習的詞句了。

在日本腦科學研究者柿木隆介在《記憶的常識》一書中,記憶的工作和對一些記憶術的科學性作出分析和講解。雖然記憶在現代科學發展的條件下,還無法做到精準提高,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從大腦工作原理中吸取教訓,避免讓記憶陷入混亂和無重點的狀態。

1. 記憶常識

一般來說,記憶可以分為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在學習中,我們真正追求的自然是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很多情況下,只能應付即將到來的考試,而真正想要把記憶變成知識,就需要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我們接收到的所有記憶,都會傳送到大腦的「海馬體」中,如果經「海馬體」過濾之後,仍然被大腦記住,那麼些內容就成功轉化為長期記憶了。

當然,長期記憶也是有條件的,能被保留位長期記憶的內容主要有三種:

(1) 印象深刻的事物(不尋常的事物、長相獨特的人)(2) 意義重大的事物(生日、重大考試)(3) 經常反覆的事物(背單詞、學算術)在學習中,我們一般依靠的都是第三種記憶形式:反覆。

相信大家背英語單詞的時候,應該聽說過「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知識是會隨著時間逐漸遺忘的,如果能夠反覆練習,那麼當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那麼只是才能牢牢地記在腦海中,擺脫被遺忘的命運。

現在很多的背單詞app也在採用這種間隔時間學習法,給用戶安排背單詞的順序,以試圖來減緩遺忘速度。

同時,對學習內容的複習和反思也是一種思維習慣,專門花一點時間來回顧自己的表現,不僅可以為儲存長期記憶做基礎,也可以通過這一點小小的努力實現自我的一點提升。

2. 記憶方法

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有這麼一句話「聞到被紅茶浸泡過的鬆餅的氣味,突然間,距今為止我所有的人生記憶都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這之間氣味和記憶的關係也被稱為「普魯斯特效應」。如今也有很多人會購買香薰在讀書時使用,以營造一種讀書氛圍,有的香氣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記憶力。

我們也經常會說「媽媽的味道」,在動畫片《中華小當家》中,小當家在學習做麻婆豆腐時,真的做出來「媽媽的味道」,事實上,雖然隔了很多年,但是氣味和味道的記憶,對於長期記憶的形成依舊十分重要。

說到吃,肯定很多人會問:到底吃什麼能提高記憶力呢?

電視上很多保健品廣告都宣稱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即使這些保健品真的有效,也並非因為它能提高記憶力,而是藥物在刺激神經保持亢奮,但是這種藥物終究還是弊大於利,完全沒有必要為了一次考試而賭上自己的健康。

在提高記憶力的食品研究上,其實科學界並不能得出很嚴謹的結論,因為對於人的記憶力影響因素很複雜,無法控制單一變量來觀察結果,因此現在科學界依舊很難判斷哪些食品真正對於提高記憶力是有幫助的。

與其糾結於在「吃」上提高記憶力,倒不如從「保證睡眠質量」上著手,在不同睡眠階段腦波的不同,對於記憶力的保存也有著不小的影響。

除此以外,我們學生時代聽到老師說得最多的就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時候,反覆書寫也能夠增強自己對所學內容的記憶,但是至關重要的還是一點——「反覆」。

人類是「唯有重複才能記住」的動物。

3. 案例分析

(1) 大腦對於臉的記憶現在很多公司都有刷臉的設備,但是不管是多貴的儀器,都會經常發生識別不出某位同事的情況。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身邊的人不管是素顏還是畫了濃妝,都可以不需要很費力就能認出。

相似的情景還有,路上遇到多年的老同學,明明還記得這張臉,可是名字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這些例子都說明,對於臉,我們的大腦有一套自己的記憶儲存系統,而且是優先於其他文字記憶形式的。

雖然並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夠轉換成類似臉的樣子加強記憶,但這至少給了我們一個啟發:在記憶方面,形象的事物或者是圖片,要比文字來得更容易讓人形成長期記憶。

(2) 醉酒對於記憶的影響很多人經歷過醉酒之後,第二天醒來就不記得前一天晚上的事情,這一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當酒精進入人體之後,大腦就會被麻醉,先是會失去理性,開始胡言亂語,講出一些正常狀態下不會說的話,然後開始身體失去平衡,走路左搖右晃,無法進行手機操作等精細動作,最後,用於保存長期記憶的「海馬體」被酒精侵襲,停止運行,因此第二天醒來幾乎回憶不起昨晚的事情。

然而也正是因為「海馬體」很容易受到酒精的影響,因此,如果長期大量飲酒並沉溺其中的廳,大腦真的會開始逐漸萎縮,從而影響很多其他機體功能。

(3) 老年痴呆患者的記憶老年痴呆又叫阿爾茨海默病,是長壽社會滋生出來的「現代病」。

當阿爾茨海默病首次被提出的時候,在患者大腦中發現了兩種物質: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這兩隻物質正是阿爾茨海默病最大的特徵。

在近期的研究中表明,慢性睡眠不足會導致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在大腦中沉積。而隨著β-澱粉樣蛋白的堆積增加,睡眠質量就越差,把有害物質驅趕出大腦也變得越難。

近來,疫苗療法正在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最新療法研究中,但是臨床應用是否真的能達到理想效果,仍然是未知數。

人類複雜的大腦依然是腦科學家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研究的,我們普通人在健康飲食,保證睡眠的情況下,對於學習反覆記憶與理解,同時善於運用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比如對抗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單詞app,或者是以多種形式圖文並茂進行科普的文章、新聞,都在推動我們去記憶,甚至會有人將學習內容以視頻、音頻的內容進行分享,在這種視聽娛樂中學習,保持住專注倒成了最難做到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有效知識來自記憶中的提取
    人腦記憶在於儲存和提取,有研究認為,腦儲存會越變越強,難在把信息提取到意識中,人能提取的記憶量很少。感覺記住的其實是能提取出來的,頻繁提取就記得牢,常用就可強化,否則,就是遺忘的記憶。洋河溼地遺忘不僅能過濾掉次要信息,還能讓人聚集重要的事情,特別是在經歷一番困難的回憶後,大腦的記憶迴路就強化一次
  • 記憶提取練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記憶提取練習是一種把信息從記憶中拿出來的學習策略。提取練習的概念非常簡單。要做的就是經常回想學過的內容,把信息提取到腦海中。心理學家、普渡大學副教授傑弗裡·卡爾匹克博士同樣認為記憶提取練習是最佳的學習方式,他於2011年發表在世界上最頂尖的綜合性科研期刊之一,《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實驗研究表明,基於提取練習的學習與精細學習相比,能夠產生更持久的記憶保持量和更好的知識轉化。
  • 提升記憶的訣竅:提取
    從這個實驗得出一個結論:記憶的關鍵在於你在學習的時候是否有意識地去將知識放入大腦,然後再從大腦中去提取知識。這裡的提取就是考試,每一次考試的過程,就是你將大腦裡面的知識提取出來的過程。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考試的作用這麼大。
  • 如何記憶國考中的經濟常識?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記憶經濟法知識,幫助大家可以在各種涉及到經濟常識的考試中旗開得勝。,在我們記憶相關常識考點時,第一步是理解相關常識的意思;第二步在理解的基礎上就使用記憶法幫助我們快速記憶,避免遺忘了;第三步進行三輪複習鞏固。
  • 科學學習,增強大腦記憶的方法
    我們通過學習,使相關信息在大腦中存儲起來,那麼的記憶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在腦間蒸發,消失殆盡呢? 「遺忘式學習」理論的第一條法則便是:任何記憶都具備兩種能力,即存儲能力與提取能力。存儲能力就是指記憶存儲的能力,只會越變越強,永遠不會減弱。每個擁有健全大腦的人的存儲能力都是相同的。
  • 記憶大師:記憶是學習的基礎
    ——某名人曾經說過昨天簡單講了記憶這件事情,最後總結是:對於如何減少遺忘,唯一的招數便是不斷重複。今天我們來詳細了解下記憶的其他方面。一、背景與編碼記憶是編碼、存儲、提取的心理學過程。在編碼階段,我們要知道一個原則,這就是記憶的編碼特異性原則。
  • 科學家發現記憶提取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林帶領的學習記憶研究實驗室,與多家科研單位密切合作,發現了記憶「快速泛化」的新現象。
  • 心理課堂|心理期末測評,記憶提取練習
    帶領學生完成本學期課堂知識要點回顧和實際運用和反思;2. 藉助考核卷,完成期末個人復盤;3.講解記憶提取的要點,運用記憶規律協助期末複習。我一般常用的記憶提取線索是名字和思維導圖。      按信息在我們大腦存儲的時間長短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到一秒的瞬時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在必要時,在長時記憶中提取精確的完整的足夠的信息這一技能在知識學習中非常重要。
  • 記憶過程中的遺忘理論
    記憶過程中的遺忘理論記憶過程是心理學中認知過程記憶的一部分內容,主要涉及四個左右的考點,在教師招聘中經常出現考題。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三個環節,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時發現還有遺忘的部分,也就是識記、保持和遺忘、回憶和再認,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在教招考試中遇到題目時,我們不要選擇遺忘,因為記憶過程如果考慮到遺忘,就不存在回憶和再認了。但是關於遺忘的理論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裡涉及的概念較難且容易混淆。這裡主要介紹5種遺忘理論。
  • 小孩記憶好,學習差不了
    除了注意力和理解力之外,這裡面,自然還有記憶的作用。越是學習初期的孩子,記憶力佔據的重要性越多。如果說,注意力是孩子學習知識的門窗,那麼記憶力,就是這所房子的倉庫,用來存儲我們經歷過的事情,學習到的知識與經驗。
  • 認知訓練有助改善個體長時記憶提取能力
    無論何種記憶都包括編碼、存儲、提取三個加工過程,長時記憶也不例外。在這三個過程中,研究者認為提取過程困難是造成長時記憶能力低下的原因。正如著名的遺忘理論——提取失敗理論所介紹的那樣,我們產生遺忘的原因並非記憶信息的丟失,而是由提取過程的失敗所導致,即我們不能有效地從已有長時記憶系統中對目標信息進行提取,從而造成了遺忘。
  • 如何學習長時記憶、短時記憶、瞬時記憶?
    認知主義心理學作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流派,其關於記憶的論述是其蓬勃生命力的重要來源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按記憶保持的時間長短來劃分的記憶的類型:長時記憶、短時記憶、瞬時記憶!這個知識點在考試中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但也可能以論述題的形式出現!對它的理解對於我們掌握知識的遺忘、識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 《追尋記憶的痕跡》:巴甫洛夫的狗,重新理解學習和記憶的技巧
    因此,這篇文章將會從記憶分類、巴甫洛夫的學習、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以及可以使用的學習技巧等四個方面展開。1.記憶分類記憶分為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把外顯記憶轉化為內隱記憶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就是外顯記憶的階段,我們需要不斷操作、記憶每一個步驟,當我們熟悉之後,就變成自動化、無意識的活動。學習的過程,也即轉化過程,主要是通過一定的間隔、不斷重複來實現。2.巴甫洛夫關於內隱記憶,主要有三個步驟,分別是:習慣化,敏感化,經典條件作用。
  • 【學習方法】從「短期記憶」進入「長期記憶」
    「從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需要5次重複」。  每次複習和回憶之時,你不僅是在重訪學過的信息,而且還是在增加你的知識。在長期記憶中,你的創造性想像起著重要的作用。你對學過的知識複習得越多,你就會越多地把它與你已經記住的其他知識聯繫起來。  合理複習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作用於學習、思維和記憶等各方面的累積效應。如果不複習,你就是在不斷地浪費自己對學習任務所付出的努力,而且會將自己置於嚴重不利的處境。
  • 「知識科普」心理學之記憶 | Memory
    海馬損傷會引起順行性遺忘,即患者不能夠長久儲存手術或者海馬損傷後新學習的材料。也就是說,海馬負責鞏固記憶。海馬對空間記憶的保持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3. 杏仁核在那些與情緒有著強烈關聯的記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二) 前額葉1. 前額葉與情景記憶、工作記憶有關。2.
  • 記憶的秘訣:用思維導圖梳理的記憶宮殿知識,一起學習乾貨吧
    一直的重複就是機械記憶的要訣,其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死記硬背。這種方式有優點也有缺點。機械記憶在記憶一些歷史時間,地點以及毫無規則的數據上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機械記憶也是不容易忘掉的。而死記硬背的缺點就是不去思考這裡面的邏輯,對一些物理,化學這種邏輯比較多的學科是很不友好的。太過注重機械記憶容易養成不愛思考的習慣,需要適當的配合邏輯記憶進行學習。
  • 快速泛化理論假說揭示記憶提取機制
    原標題:快速泛化理論假說揭示記憶提取機制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林帶領的學習記憶研究實驗室,與多家科研單位密切合作,發現了記憶「快速泛化」新現象。通過揭示其神經環路機制,提出了記憶提取的「快速泛化理論假說」。12月19日,其相關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記憶有編碼、儲存和提取三個過程。
  • 如何學習:揭秘大腦學習原理,探尋記憶存儲真相
    本書作者本尼迪克特o凱裡是享有殊榮的《紐約時報》科學專題記者,在《如何學習》一書中,他匯集了從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數十年科研成果中篩選出的精品,讓你看到大腦汲取知識的真正途徑,讓你了解這臺奇妙學習機器的運作原理,以及學習科學領域最前沿的科學學習方法,從大腦的學習機制講起,一路探尋記憶的真相、環境的影響、靈感和頓悟的產生以及潛意識的奧秘,提煉出10種顛覆常識的學習方法,告訴你何時學、在哪學
  • 記憶是如何形成的?
    短時記憶的信息有些會加工處理,有些會進行編碼。沒有編碼的信息會被遺忘,編碼的信息會變成長期記憶,長期記憶的信息會永久地保存。在整個記憶模型中是從外部信息到感覺記憶,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時記憶這麼一個記憶過程。
  • 心理學知識:記憶的分類
    心理學認知過程中,記憶部分再考查中所佔比重較大,而在記憶的分類部分又經常會出現各種客觀題,所以下面就此部分進行說明,幫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該內容。1.根據記憶過程中意識的參與程度劃分:內隱記憶、外顯記憶(1)內隱記憶:也叫自動記憶,指在無意識狀態下,個體已有經驗對當前任務產生的自動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