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曼理論中的主體問題

2021-01-20 思想史札記

編者按:

啟蒙運動以來,社會主體或是人的能動性都是哲學社會科學最為重要的基石之一。而盧曼反其道而行之,將主體拋棄在自己的社會理論之外,引起了歐陸主流學界強烈的質疑。盧曼真的是一位反對啟蒙的社會理論家嗎?本文作者認為,盧曼通過兩種途徑將其理論客觀化,然而這是出於方法論的需要,而非漠視人的存在。其方法論的精妙構造,也是盧曼在思想史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金韜/文


「休謨法則」是哲學中最經典的命題之一,「實然與應然」的不可通約性硬生生將我們的生活世界劃分為兩塊事實領域與價值領域,事實有真假、價值有好壞。後世的哲學家遵從者有之,挑戰者有之,卻幾乎沒有人否定它的重要性。當代最重要的社會理論家之一尼古拉斯·盧曼即是前者。

盧曼的理論通稱社會系統理論,簡要的講就是指現代社會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社會功能系統,各個系統有著不同的二元編碼,「運行封閉、認知開放」。但盧曼遵循「描述社會學」的路徑,嚴守「休謨法則」的有效性,堅稱自己的理論僅僅涉及對現代社會的描述,不涉及對系統進行任何評價。他認為社會系統內部的運轉倚靠的是「溝通媒介」(communication),也就是信息與信息之間的交換,經歷了信息的產生、信息的傳遞和理解三個階段的過程。主體——信息的發出者和接受者——則不屬於系統而僅僅是環境的一部分。




哈貝馬斯

這是對社會的「真實」描述嗎?從直覺上來看,很多人會不以為然。盧曼最大的論敵哈貝馬斯即是如此。哈貝馬斯對盧曼的批評主要有兩點,其一是方法論上事實與價值的分離導致社會系統不具有合法性(對比哈氏著作名《事實與規範之間》),其二則是盧曼排除主體的社會系統亦不是一個真實的描述。在哈貝馬斯的理論中,主體佔據很重要的位置,每個人帶著他對社會的理解和前理解進行商談並最終達成共識。對於個人來講,這是主體能動性的發揮,秉承了西方的人本主義傳統;對社會來講,主體之間的交往形成了「主體間性」(Intersubjectivity),為整個生活世界和技術系統輸送了合法性。如果系統真如盧曼所言排除了主體,那可能最終會失去能動性和合法性。要知道,這兩者可是自啟蒙時代以來被視為進步的源泉,否定了它們就是否定了啟蒙本身。

但盧曼並不這樣看,他從未否定整個啟蒙思潮的進步意義,只是認為啟蒙思想將理論錯誤的建立在形而上的人性論之上,並未完全擺脫「神學」的桎梏。他似乎認為描述的真實性取決於描述的客觀化,通過嚴格客觀化,描述排斥了來自價值領域的侵擾。為了獲得這一效果,盧曼採取了兩個步驟。




啟蒙思潮


一方面,必須保證描述的客體為「真」,這就需要排除掉所有不能知、不可知、無可名狀和無法獲得定論的「雜質」和「價值」。盧曼認為,這不僅僅是作為觀察者的我們在方法上需要排除主體,而是社會系統為了處理環境的複雜性,本身也在排除系統無法捉摸的東西。在元系統的基礎意義上,社會系統之外還有生命系統和心理系統,前者負責身體的機能,後者掌管人的意識。可見,盧曼並非在理論中完全忽視人的存在,只是認為由於社會系統的功能在於簡化複雜性,它發展出來的子系統及其機制,如法律制度、選舉機制無法處理屬於主體的問題,對於社會系統來說「人」僅僅是環境。主體問題留給了其他元系統——甚至他認為心理系統如何處理像動機這樣的意識問題,我們無從描述,心理系統就像黑盒子一樣,無法從外部進行認知觀察。同時,盧曼也清楚的認識到,社會系統運作的媒介是溝通,其背後的信息來源就是主體,並沒有「無以為憑」的信息生產。但他認為信息一旦發出之後就脫離主體而存在,根據其各自的性質由社會不同的系統進行處理。在信息發出之後,主體就只能通過結構耦合機制影響社會系統了。簡單的說,盧曼的理論中並未消除主體的重要性,只是在「社會」系統裡,我們無需考量其編碼無法處理的主體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簡化複雜性。或許可以說,在社會系統裡,我們不需要「主體間性」,只需要「間性」。

另一方面,必須保證描述者的中立,為此盧曼引入了「二階觀察」這個概念,但對於這個概念我們或許應該更多注意。我們通常活在「一階觀察」的世界裡,拿法律系統來說吧,會去關注合同是什麼、法條是什麼、法典是什麼、法律是什麼,我們追問的是關於what和which的本體性問題,這能引導我們去了解法律、適用法律(註:這裡的法律指的是「法/不法」二元編碼處理之物,而不僅僅是成文法),穩定預期實現系統功能。但作為研究方法來看,這類似於盲人摸象,無法看到整個系統運作的全貌。一個客觀化的描述者,不僅僅會關注本體性問題,更應該關注how的認識論問題,這要求描述者跳出一階的桎梏,對觀察者和一階的運作進行整體性觀察,盧曼認為這就是「對觀察的觀察」——二階觀察。但是二階觀察並不能自動保證客觀化。按照託依布納的分析,幾乎所有的法學理論都是二階觀察,因為都在整體上對法律的系統和運作進行描繪。但很明顯,盧曼肯定不會認為所有的法學理論都是客觀化的描述。進一步的,我們可以設想,要獲得客觀化的二階觀察,在理論上可以通過兩種路徑,第一種也就是「上帝視角」最為純粹,通過扮演類似上帝這樣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又不偏不頗的角色(比如德沃金筆下的赫拉克勒斯),我們可以做一個客觀化的描述者。但是此路不通,我們都是生活在「系統/環境」中的人,所發出的信息都可能會受到系統的處理,必然不能扮演上帝。這樣我們就只能退到另一種路徑,類似馬克斯·韋伯筆下的「價值中立」,盧曼似乎就是如此。



德沃金筆下的赫拉克勒斯


盧曼認為,每個觀察都不可避免的帶有「盲點」,二階觀察也不例外,因為觀察者無法觀察自身,這是觀察本質上的悖論。因此,我們似乎要時刻警醒自己所處的觀察點,不斷的往返於一階和二階之間進行反思,以在二階觀察時更接近價值中立的描述位置。當代美國哲學家託馬斯·內格爾就認為,前理解不可避免,要想在認識論上獲得理想的客觀化效果,必須採用帶有內在的外在觀點,他稱其為「本然的觀點」(view from nowhere)。從盧曼理論中,我們或許也能推定,二階觀察者的客觀化必須由此獲得。(當然盧曼不會完全同意內格爾的觀點,因為一階不是內在,內在是從主體性中獲得)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二階觀察者本身不屬於系統,系統的運轉排斥主體,只有他/她發出的信息和溝通(比如描述得出的理論),我們才能說屬於社會系統的一部分。

這樣看來,盧曼的社會系統理論中確實不可能有主體的位置,但並非意味著盧曼否定了啟蒙的理想。而是秉承涂爾幹的社會學方法準則,將可描述之物進行描述,啟蒙思想的遺產不正是這些理論之「物」嗎?至於主體和價值,who care?



相關焦點

  • 盧曼和他的「社會系統理論」
    新的校園,新的教職,成為滋養盧曼蓬勃創造力的沃土。而他也的確沒有讓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比勒菲爾德大學失望,短短幾年,該校便一躍成為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及人文科學綜合研究基地,領軍人物就是盧曼。從此之後,盧曼與比勒菲爾德大學相伴終生。直至他身後,該校仍被作為盧曼基金會的駐地。   1971年,盧曼與哈貝馬斯出版了他們的論爭文集《社會的理論或社會技術——系統研究提供了什麼?》。
  • 盧曼作品中的法概念
    這一區分的要點在於,運作的概念被置於結構的概念之上,由此,結構理論轉化為運作理論。人們也可以說,靜態理論轉化為動態理論(比較RdG 563)。現在,首先需要探尋的不再是那些被歸入法的「結構」(如規範,規則和文本),而毋寧是「運作」,即,「生產和再生產特定法意義 的那些運作」(比較RdG 41)。法系統正是在運作中,而非在某種靜態的觀念性中獲得它根本的現實性。
  • 德國社會學家盧曼《風險社會學》中文版出版
    此書不僅得到盧曼同儕、著名的風險社會學專家克勞斯·亞普作序推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肺炎疫情蔓延的當下,這部30年前的大師級著作更是散發著歷久彌新的理論魅力。    在工業化、城鎮化和全球化高歌猛進的今天,在愈加頻發的災難、疾病以迅猛之勢將「人類共同體」裹挾其中的當下,社會治理中的「風險」問題對人類社會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 盧曼《風險社會學》:社會系統的風險與危險
    本書在盧曼的作品體系中似乎只佔據了一個旁支的位置。相對於那些關於社會、宗教、藝術、法律、科學和經濟的大部頭,有關於風險的寫作事實上是就二十世紀下半葉風險和災難(塞韋索二惡英洩露、沙利度胺醜聞與車諾比核電站)在生態上產生的特定討論所做的文章,而在現代社會主題(生態、倫理、社運等等)的語境中,盧曼並沒有對這些主題漠不關心。
  • 「盧曼的卡片盒」:一種最聰明的做筆記方式
    寫筆記的魔力不在於筆記上,而是在回顧筆記和建立聯繫的過程中。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記筆記方式,筆記內容相互關聯,他的筆記是他創意的源泉。本文譯自Medium,作者Herbert Lui,原標題為" The Key to My Creativity Is This Weird Note-Taking System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 盧曼:功能分化社會是現代化的標誌
    上一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了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尼克拉斯· 盧曼的社會演進功能分化理論,即人類社會的演進過程中實質上只有三種形態:一是區隔分化社會,二是階層分化社會,三是功能分化的現代社會。為了加深大家對功能分化論的重要意義的了解,筆者將進一步解釋功能理論的一些基本特徵和常見疑問,以便能更加清晰地討論功能分化理論對現代化的重要意義:(1) 功能分化的現代社會中各個系統比如政治、經濟、法律、教育和科學是開放的系統,每個人都可以進出不同的系統,而且可以同時在不同的系統範圍內活動。
  • 系統論 丨 盧曼:一般系統理論的兩個早期模型——「平衡」與「輸入/輸出」
    盧曼:在這一講中,我將首先嘗試介紹一些關於一般系統理論的知識。「一般系統理論」這個詞語(或者說概念)所指向的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事實上的情況——確切地講,所謂的「一般系統理論」其實是不存在的,儘管在社會學研究中確實一再地提到它,就好像是針對單一對象的研究。可是,一旦仔細觀察並超越社會學領域去研究這個問題,就很難找到與這種表達相對應的特定對象及單一理論。
  • 2020年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真題練習題
    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真題練習題一、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7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 亞里斯多德範疇理論中的符號指謂問題
    異質性指事物間不同類不可比的現象,它通過符號指謂顯現出來,並成為符號意識不可迴避的問題。亞里斯多德的範疇理論試圖通過對符號指謂所涉及的所有非複合詞語的分類來解決這個問題。在《範疇篇》中,他把個別事物及其屬種劃入實體範疇,前者為第一實體,後者為第二實體,把其餘詞語分別劃入數量、性質、關係等偶性範疇。
  • 網絡社會中的「媒介化」問題:理論、實踐與展望
    網絡社會中的「媒介化」問題:理論、實踐與展望 2017年11月02日 10:28 來源:《國際新聞界》 作者:周翔 李鎵 字號 內容摘要:內容提要:在媒介滲透的社會背景下,媒介化成為最能夠體現媒介重要性的概念之一
  • 理論物理學中的五大問題
    理論物理學家李·斯莫林(Lee Smolin),在他2006年頗有爭議的著作《物理學的麻煩:弦論的興起,科學的衰落以及下一步》中指出「理論物理學中的五個大問題」。量子引力問題: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結合成一個可以聲稱是自然的完整理論的單一理論。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解決量子力學基礎中的問題,方法是通過理解現有的理論或發明一種有意義的新理論。
  • 「康德劃分問題」的理論啟示
    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推進新一輪思想解放、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今天,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一些具有時代意義的理論啟示。康德把「先天綜合判斷」作為批判哲學的中心問題,從純粹理性、實踐理性和判斷力三方面來解答這個問題。他在《純粹理性批判》裡提出科學知識的可能性,在《實踐理性批判》裡提出道德意志先天法則的客觀有效性,在《判斷力批判》裡提出「快」與「不快」情感判斷的普遍必然性,都以「先天綜合判斷」為依據。「先天綜合判斷」的提出,表現出康德哲學力圖克服唯理論和經驗論片面性的調和傾向。
  • 系統論 丨 盧曼:《社會中的法》前言+第一章 ①
    那些在法律實務自身當中被製造出來的法學理論,並未持守理論概念在科學系統的脈絡中所承諾的事情。毋寧說,它們是一些附屬產物,是基於必須做成站得住腳的決定所造成的必然性,才會出現。我們可以毫不誇大地說,在這裡,方法上的考量優先於理論上的考量。各個理論將素材予以分類,將存在於靠近問題與案例的事態中的、無法概觀的材料加以歸整,這些事態則能夠限制並導引決定程序。
  • 公允價值會計的幾個理論問題研究
    然而,我們卻認為後者體現出了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表現在:其一,企業利益相關者與企業主體之間的平等關係,即印證了財務會計理論中的「主體觀」,現代財務會計目標「以人為本」的理念也契合了公允觀念。2.公允價值執行過程中的第三方評判問題。均衡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公允交易實現必須要有獨立機構的中介界定,這顯然涉及到機制問題。尤其當審計師鑑證結果面臨法律訴訟風險而將法官對公允價值的判斷納入到其職業判斷中時更顯複雜。3.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均衡機制的博弈形成,即要構建成熟的市場參與者行為引導機制,其中政府職能的重新認識及界定是關鍵。
  • 盧曼 | 社會學的現狀與任務
    這樣一來,問題就在於複雜性與透明性的關係,人們也許還會說是不透明的複雜性與透明的複雜性的關係。即使放棄建立一種統一的學科理論也迴避不了這一問題,而只是避免提出這一問題。但是這也正好由此開始了致力於這樣一種理論的工作。它把它的對象關係設置為不透明的複雜性與透明的複雜性的關係。它從不要求自己反映對象的全部實在性,也不要求窮盡關於對象的知識的所有可能性。
  • 奇攝動問題中的空間對照結構理論
    報告題目:奇攝動問題中的空間對照結構理論倪明康,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報告人:倪明康所在單位: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報告地點:數學學院第一報告廳報告時間: 2018-12-17 9:30-10:30內容摘要:奇攝動理論及方法是一門非常活躍和不斷拓展的學科
  • 談談海洋汙染損害賠償的訴訟主體
    這主要是我國在保障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問題上,尚沒有相應完善的法律規範作為依據。關於海洋汙染損害賠償,以致整個生態損害賠償問題,目前我國幾乎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儘管民法通則的一些原則,可以作為處理海洋汙染損害賠償的參考依據,但在司法審判實際工作中,民法通則對於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的作用還是有些尷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