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名家巨匠談讀書

2020-11-30 搜狐網

原標題:世界讀書日|名家巨匠談讀書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出生於北京,浙江杭縣(今杭州)人。中國現當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1923年8月赴美留學,取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26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東南大學前身)、國立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前身)並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範學院英語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於臺北,享年84歲。

從前的人喜歡誇耀門第,縱不必家世貴顯,至少也要是書香人家才能算是相當的門望。

書而曰香,蓋亦有說。從前的書,所用紙張不外毛邊連史之類,加上松煙油墨,天長日久密不通風自然生出一股氣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蘭燻,並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別觸鼻,無以名之名之曰書香。書齋門窗緊閉,乍一進去,書香特別濃,以後也就不大覺得。現代的西裝書,紙墨不同,好像有一股煤油味,不好說是書香了。

不管香不香,開卷總是有益。所以世界上有那麼多有書癖的人,讀書種子是不會斷絕的。

早年琉璃廠的舊書攤

買書就是一樂。舊日北平琉璃廠隆福寺街的書肆最是誘人,你邁進門去向櫃檯上的夥計點點頭便直趨後堂,掌柜的出門迎客,分賓主落座,慢慢的談生意。不要小覷那位書賈,關於目錄版本之學他可能比你精。搜訪圖書的任務,他代你負擔,只要他摸清楚了你的路數,一有所獲立刻專人把樣函送到府上,合意留下翻看,不合意他拿走,和和氣氣。書價麼,過節再說。在這樣情形之下,一個讀書人很難不染上書淫的毛病,等到四面捲軸盈滿,連坐的地方都不容易勻讓出來,那時候便可以顧盼自雄,酸溜溜的自嘆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民國時期邃雅齋的店員

現代我們買書比較方便,但是搜訪的樂趣,搜訪而偶有所獲的快感,都相當的減少了。擠在書肆裡瀏覽圖書,本來應該是像牛吃嫩草,不慌不忙的,可是若有店夥眼睛緊盯著你,生怕你是一名雅賊,你也就不會怎樣的從容,還是早些離開這是非之地好些。更有些書不裁毛邊,乾脆拒絕翻閱。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曰:我曬書。(見《世說新語》)郝先生滿腹詩書,曬書和日光浴不妨同時舉行。恐怕那時候的書在數量上也比較少,可以裝進肚裡去。

司馬溫公也是很愛惜書的,他告誡兒子說:吾每歲以上伏及重陽間視天氣晴明日,即淨几案於當日所,側群書其上以曬其腦。所以年月雖深,從不損動。書腦即是書的裝訂之處,翻頁之處則曰書口。

司馬溫公看書也有考究,他說:至於啟卷,必先几案潔淨,藉以茵褥,然後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曾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汙漬及,亦慮觸動其腦。每至看竟一版,即側右手大指面襯其沿,隨覆以次指面,拈而夾過,故得不至揉熟其紙。每見汝輩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見《宋稗類鈔》)

我們如今的圖書不這樣名貴,並且裝訂技術進步,不像宋朝的蝴蝶裝那樣的嬌嫩,但是讀書人通常還是愛惜他的書,新書到手先裹上一個包皮,要曬,要揩,要保管。我也看見過名副其實的收藏家,愛書愛到根本不去讀它的程度,中國書則錦軸牙籤,外國書則皮面金字,庋置櫃櫥,滿室琳琅,真好像是琅嬛福地,書變成了陳設,古董。

有人說:借書一痴,還書一痴。有人分得更細:借書一痴,惜書二痴,索書三痴,還書四痴。大概都是有感於書之有借無還。

書也應該深藏若虛,不可慢藏誨盜。最可惱的是全書一套借去一本,久假不歸,全書成了殘本。明人謝肇淛編《五雜俎》,記載一位虞參政藏書數萬卷,貯之一樓,在池中央,小木為彴,夜則去之。榜其門曰:樓不延客,書不借人。』」這倒是好辦法,可惜一般人難得有此設備。

讀書樂,所以有人一卷在手往往廢寢忘食。但是也有人一看見書就哈欠連連,以看書為最好的治療失眠的方法。

黃庭堅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這也要看所讀的是些什麼書。如果讀的儘是一些猥屑的東西,其人如何能有書卷氣之可言?

宋真宗皇帝的《勸學文》,實在令人難以入耳: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不過是把書當做敲門磚以遂平生之志,勤讀六經,考場求售而已。

十載寒窗,其中只是苦,而且吃盡苦中苦,未必就能進入佳境。倒是英國19 世紀的羅斯金,在他的《芝麻與白百合》第一講裡,勸人讀書尚友古人,那一番道理不失雅入深致。

古聖先賢,成群的名世的作家,一年四季的排起隊來立在書架上面等候你來點喚,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行吟澤畔的屈大夫,一邀就到,飯顆山頭的李白杜甫也會連袂而來;想看外國戲,環球劇院的拿手好戲都隨時承接堂會;亞里斯多德可以把他逍遙廊下的講詞對你重述一遍。這真是讀書樂。

我們國內某一處的人最好賭博,所以諱言書,因為書與輸同音,讀書曰讀勝。基於同一理由,許多地方的賭桌旁邊忌人在身後讀書。

人生如博弈,全副精神去應付,還未必能操勝算。如果沾染上書癖,勢必呆頭呆腦,變成書呆,這樣的人在人生的戰場之上怎能不大敗虧輸?所以我們要鑽書窟,也還要從書窟裡鑽出來。

朱晦庵有句書冊埋頭何日了,不如拋卻去尋春,是見道語,也是老實話。

俞平伯(1900—1990),名銘衡,字平伯,以字行,浙江德清人,以「紅學家」聞名於世。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是最早的新詩和白話散文寫作的探索者,著有《冬夜》《憶》等詩集,以及《雜拌兒》《燕知草》等散文集;對中國傳統的詩詞戲曲有深入的研究,著有《讀詞偶得》《唐宋詞選釋》等;他還是一名學者書家,信手寫來都是功力不凡的墨寶。

讀書的意義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不僅有關聯,是一樁事情的兩種看法而已。遊歷者,活動的書本。讀書則曰臥遊,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對面,乃廣義的遊覽。現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幾萬裡路不算什麼,讀萬卷書的日見其少了。當有種種的原因,最淺顯的看法,是讀書的動機環境空氣無不缺乏。

講到讀書的真意義,於擴充知識以外兼可涵詠性情,修持道德,原不僅為功名富貴做敲門磚。既為功名富貴,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讀書,更無須借光聖經賢傳,甚至於愈讀書會愈窮,這無怪喜歡讀書,懂得怎樣讀的人一天一天的減少了。讀書空氣的稀薄,讀書種子的稀少,互為因果循環。

現在有一些人,你對他說身心性命則以為迂闊,對他說因果報應則以為荒謬,對他說風花雪夜則以為無聊。不錯,是迂闊,荒謬,無聊。你試問他,不迂闊,不荒謬,不無聊的是啥?他會有種種漂亮的說法。但你不可過於信他,他只是要錢而已。文言謂之好利。有一個故事,不見得靠得住,只可以算笑話。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見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戲問隨鑾的紀曉嵐,共有幾隻。這原是難題,拿來開玩笑的,若回答說不知道,那未免殺風景。紀回答得很好,臣只見兩條船,一條為名,一條為利。在那時,這故事諷刺世情已覺刻露,但現在看來,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應該對答皇帝道,只有一條船。

好利之心壓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說:「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以義為利是遙遠的古話。退一步說,以名為利。然名利雙收,話雖好聽,利必不大。惟有不恤聲名的幹,以利為利,始專而且厚。道德名譽的觀念本多半從書本中來,不恤聲名與不好讀書亦有相互的關聯。

在這一味好利的空氣中尋求讀書樂,豈不難於上青天,除非我們把兩者混合。假如我們能夠立一種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祿之途必出於讀書,近乎從前科舉的辦法,這或者還有人肯下十載寒窗的苦工。嚴格說來,這已失卻讀書的真意義,何況這制度的確立還遙遙無期。

現在有一種情形,這十年以來,說得遠一點,二三十年以來都如此,就是國文程度顯著地低落,別字廣泛地流行著,在各級學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皺眉頭痛,認為是不大好辦的事情。這嚴重的光景,不僅象徵著讀書階級的崩潰,並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民族的前途,國家的發展。

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麼。文字原不過白紙上畫黑道,一種形跡而已,但文化卻寄托在這形跡上。我們常誇說神州立國幾千年,華夏提封數萬裡,這種時空的超卓並不必由於天賦,實半出於人為,皆先民積久辛勤努力所致,我們應如何歡喜慚愧,卻不可有恃無恐。方塊字的完整,艱深,固定,雖似妨礙文化知識的普及,亦正於無形之中維護國家的統一與永久。從時間說,我們讀古書如論孟,覺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遠,而杜工部蘇東坡的詩文呢,他們兩位活像我們的老前輩,這是方塊文字不易變動之力。假如當初完全用音標文字,那不必提周秦兩漢,就是唐宋,也就很遙遠而隔膜,我們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較困難,而華夏國本亦因而動搖不安。再從空間說,北自滿洲,南迄嶺海,雖分南北中三部,細分還有更多的區域,然而中國始終只是一個,譬如說廣東話與北京話完全兩樣,而紙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國屢經外夷侵略,或暫被徵服,而於風雨飄搖中始終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過是先民血汗的成績,而在民族的團結上,文字確也幫忙不少。歷史事實俱在,不容易否認的。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敗,表面上看只是讀書種子稀少,一般國文水準低落而已,骨子裡已損害民族國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聳人聽聞,廢書不讀可謂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難道沒有?即有少數的人好學潛修也不足挽回這頹風。即以學校教育而論,聽講的時間每多於自修,而自修課業,有如太史公所謂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幾人?我不敢輕量天下之士,武斷地說或者不多罷。如何使人安心向學,對讀書感到興味,似是小事,卻是牽連社會生計問題,譬如餓著肚子讀書當然不成的,更有關於教育考試銓敘各制度的改革。我們從事教育寫作文字的固責無旁貸,但已不僅是個人努力的事,而成為民族復興國運重光的大業之一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內容選自《名家巨匠談讀書》,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蔡元培等著,責任編輯詹紅旗、戴小璇。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致力於向全世界推廣閱讀、出版和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2018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日 2018世界讀書日的由來及意義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讀書才有出息,很多人都自動理解為,要去學校讀書才有出息。不可否認這樣的理解其實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其實也沒錯,但是卻曲解了讀書意思。讀書不是或者不僅是在學校的學習,更多的是自身的修養與提升。而現在真正讀書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你還記得世界讀書日是什麼時候嗎?2018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日?今年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號?
  • 世界讀書日五個人的讀書建議:什麼是最好的書?
    這世界上並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那麼世界上也不會有兩個閱讀需求一模一樣的孩子。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適逢第九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期間,我們邀請五位開了童書選書課的作家、閱讀推廣人給不同年齡的孩子不同的讀書建議。希望能向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傳遞一種更深邃的價值觀:讓孩子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這種權利的意義,要大於任何書單,甚至要大於 「世界讀書日」本身。
  • 世界讀書日丨湖南岳陽邊檢站開展「悅分享」讀書活動
    紅網時刻4月23日訊(記者 陳奧男 通訊員 龍國華 胡俊寶)「每一隻船總要有一個碼頭,每一隻雀兒得有一個巢……」「時間一秒一秒過去,而一秒與一秒之間,似乎隔著永恆……」為迎接第25個世界讀書日的到來,進一步激發民警讀書熱情,4月22日,嶽陽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組織舉行了一次特殊的聚會
  • 「世界讀書日」帶你逛南京 講講有關讀書的故事
    揚子晚報記者 劉瀏 攝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南京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歷代的讀書氛圍都很濃厚,很多文化名人都曾在南京讀書、求學;正是由於讀書、愛書人很多,南京的私家藏書風氣自六朝至今一直很興盛;同時,夫子廟、朝天宮等地歷來是淘書一族的樂園,在國內古舊書交易市場頗有名氣。隨著時代發展和城市建設,南京城裡淘書的地方越來越少,前人讀書、藏書的地方也漸漸被淡忘。
  • 世界讀書日快到了 樊登讀書這檔「知識進化論」直播值得一看
    4月17日至23日,「樊登讀書」聯合快手、人民閱讀,共同推出特別版「知識進化論」直播演講。紅網時刻4月17日訊(通訊員 冬冬 記者 陳雪驊)再過幾天,就是「4.23世界讀書日」,一些與閱讀相關的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進行中。4月17日至4月23日,由原央視主持人樊登打造的閱讀品牌「樊登讀書」聯合快手、人民閱讀,共同推出特別版「知識進化論」演講,為廣大書迷精心準備了一場思想盛宴。
  • 『第25個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日』2020年世界讀書日的主題是什麼
    在我們的生活中,讀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人們會鼓勵大家去讀書,去吸收知識,在世界讀書日到來的時候我們會想要多了解一些這個節日,那麼2020年世界讀書日的主題是什麼呢?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 學海無涯,以書為伴(致世界讀書日)
    4月23日,是一個專屬於書和讀書人的日子,是一個全世界人一起行動的日子,它就是「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其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我們的現代社會朝著閱讀社會而去發展,讓書本成為生活中的形影不離。
  •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讀書經》
    對於個人而言,讀書能夠提高素質和能力,跟上時代的步伐,創造輝煌的人生;對於一個民族而言,讀書能夠涵養精神氣質,激發朝氣和活力,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讀書能夠鑄就精神文化根基,提升國民素質,營造文明氛圍,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尤其在當今以知識和科技為人類生存、發展之本的時代,讀書學習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和迫切的。
  • 4.23世界讀書日 西峽仲景養生小鎮樊登讀書買一年送一年
    又是一年春草綠,春暖花開讀書時,沒錯呀,這麼舒適的天氣就適合讀讀好書!2020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要到了,南陽禮樂文化邀您一起來讀書!2020年4月21日-4月24日,樊登讀書即將開啟4天閱讀狂歡,VIP買1年送1年,全場好書好課5折搶!更有超多活動權益待領取!
  • 《古人談讀書》古文翻譯和作者簡介
    古人喜歡讀書,也喜歡把自己讀書的方法和學習態度記錄下來,供後人參考。今天我們學習這篇《古人談讀書》,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出自《論語》,記錄孔子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第二部分是朱熹的學習方法和態度;第三部分是曾國潘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作者簡介】①孔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教育主張。
  • 四位嘉賓與讀者分享讀書心得
    以書為緣,深圳的愛書人聚集在世界讀書日「閱讀看見未來」座談會。國務院參事、深圳讀書月組委會總顧問王京生,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總經理尹昌龍,深圳後院讀書會創始人王紹培共同就讀書的話題展開對話。 而眾籌出版的《閱讀看見未來——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也於座談會上正式發布,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為該書撰寫了序言。
  • 世界讀書日,沈石溪、李元勝、弋舟喊你來讀書
    4月23日,恰逢世界讀書日,為提升文學閱讀的社會參與度,特別是關注、幫扶鄉村和貧困地區青少年的文學閱讀,由平安公益基金會聯合中華文學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愛不孤讀—青少年文學素養提升計劃」將正式啟動。本計劃將邀請作家面向城市與鄉村的青少年推出系列精品文化課,助力青少年提升文學素養。
  • 洛陽將舉辦多項線上閱讀活動,迎接世界讀書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 通訊員 劉夢剛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又稱「世界圖書日」。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洛陽市少兒圖書館將舉行一系列線上閱讀活動。 二、《讀萬卷書行萬裡路——4.23世界讀書日優秀讀物展》(4月23日)內容: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本展覽通過對國內外文學獎項的梳理,如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以及諾貝爾文學獎、普利茲小說獎,介紹部分最具影響力的獲獎作品,讓更多人愛上文學,愛上閱讀,走進閱讀的世界,享受閱讀的樂超!
  • 曾國藩談讀書,養成敬、靜、淡、遠四個字
    古人讀書就是為了考取功名,但是真正能夠走上仕途的,比例太少。大多數人讀白了頭髮,也就是個秀才。在鄉鄰中擁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和聲望。但是其中的哀傷難於人表白,可是曾國藩的讀書求學之路,特別的順利。本文就是找到了一篇曾國藩談讀書,養成敬、靜、淡、遠四個字的日記,探討一下學霸的養成。
  • 深圳讀書月丨「書香圳好·名家進名企」活動走進蜜蜂科技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董芳芳 通訊員 李思思11月13日下午,「書香圳好名家進名企」品牌文化活動在深圳讀書月期間走進蜜蜂科技,此次活動由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深圳市行業領袖企業發展促進會主辦,蜜蜂科技、深圳書城中心城承辦
  • 「讀書是普通人,最廉價的成長方式」:保有讀書習慣的四個益處
    想要了解更多的文化資訊,記得關注我@宇軒談文史前言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寫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都被讀書無用的理論所困,總是覺得讀書沒有好處,甚至引用企業家的話,在他們成功後,他們根本不讀書。但我認為,人雖然不讀書,但他仍在學習,思考仍在進步。人們可以經常與各行各業的大師進行深入交談。
  • 微信讀書,不僅僅只是讀書
    9月2日下午,起點學院學習5群(Q群號:568521257)的小夥伴深度拆解「微信讀書」,思維碰撞,一觸即發。一、「微信讀書」的同類型產品有哪些,它們各自有哪些優勢或劣勢?同類型產品:以下列舉一些典型產品,app市場同類產品更多。
  • 西充縣2020年「4 23世界讀書日」活動倡議書
    廣大市民: 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西充縣全民閱讀活動指導委員會向全縣人民發出如下倡議: 4月23日這一天,告訴親人和朋友:「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讓我們共享讀書的快樂」; 在這一天,走進伴你終生讀書的學校----圖書館; 在這一天,走進書店,買一本自己喜愛的書,開始閱讀; 在這一天,大家互贈一本最喜愛的書
  • 珠海社會各界廣泛開展讀書活動倡導全民閱讀
    吳長賦 攝  2017年4月23日是第21屆世界讀書日。為推進文明城市工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師生精神生活,營造良好閱讀氛圍,4月21日,由珠海團市委、團香洲區委主辦的「經典誦讀·書香校園」4·23世界讀書日青少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 世界讀書日之際,你想好要讀什麼書了嗎?
    世界讀書日要來了,那在這個特殊的時間,不知道大家對自己當日日程有什麼安排,你打算讀哪些書呢?有沒有一些曾經想要讀的、但是一直沒有時間讀的書?那不如趁這個世界讀書日,好好地看一看。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對普通人來講,他們應該怎麼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