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一個專屬於書和讀書人的日子,是一個全世界人一起行動的日子,它就是「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其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我們的現代社會朝著閱讀社會而去發展,讓書本成為生活中的形影不離。
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中說到: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字、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
其實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一些古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當時還不大懂語句中的意思,但是卻對書充滿了好奇:書就有這麼好嗎?它怎麼什麼都有?
慢慢的長大了,字認的也越來越多了,開始慢慢的走進了書的海洋,從《格林童話》到《紅樓夢》再到《巴黎聖母院》,慢慢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書是一篇篇可以閱讀的文章,是一切可以表述的文字,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陪伴。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孔子
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魯迅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看,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大家他們都是以書為獲取力量的源泉的。
一個人如果不讀書,他就體會不到天地的廣闊無垠,海洋的容納百川,思想的巍巍傲視,生活的豐富多彩。只有不斷讀書,不斷窺視萬千世界,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的更高,更遠,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盈飽滿,熠熠生輝!
有人說,讀書就好比看山。你遠遠的看山時,覺得也不過就是那麼一回事,這座山與那座山並沒有什麼不同。但當你走近再看,便會發現其中的獨特之處。
這座險峻高拔,那座連綿不絕,待到走入山中,看那奇松怪石、飛瀑翠竹、才會醒神大悟。當然,如果想獲得巔峰體驗,還得需要奮力登頂,方能「一覽眾山小」,領略那無限風光。
是啊!書就是有它獨特的魅力。同時它也會賦予讀書人無限的知識能量,讓人明是非,知進退,用所學去構建人類文明。
現在好多人,尤其女人在步入婚姻之後,都慢慢的放棄了讀書。一說起來就是太忙了,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務,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得照顧孩子,連打扮自己都沒有時間,就更沒有多餘時間去讀書娛樂了。
其實不然,你要知道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在網絡時代,每個人都會擠出時間去玩兒手機,而且還會擠出很多休息時的時間。現在的書籍其實也有了很多網絡版本,像電子書之類的。
如果每天都有哪怕半個小時去學習,日積月累,你會發現真的學到了很多很多,你還會發現,學到知識的同時,這個小小的習慣也調劑了你那枯燥的生活,讓你的心態也獲得了輕鬆。
大家都知道,青春是美好而短暫的。外在的美好是上帝給的,它會因為歲月的無情侵蝕而褪去,然而讀書學習所得來的內在氣質卻會是自帶光芒的永恆存在。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人應該都知道董卿,一個有品位,有內涵的女人。董卿她完美詮釋了「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記得董卿說過:女人20歲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歲之後就是自己塑造的,成長,經歷,環境都會影響你的眼神和姿態!
一個真正有氣質的女人,不是光靠幸運擁有的美麗外表,她可以用自己的文字展現自己的唯美,用文字抒發出自己美麗的情感,用文字描繪出自己的內涵,讓每一個讀她的人都能領略到,美麗和魅力原來不僅僅源自於膚淺的外表。
而這種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優雅氣質,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天長日久的沉澱。就像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習慣的那半個小時,當然,你也可以用這半個小時刷刷手機,看個小笑話,但是結果卻是天差地別的。
讓我們每天都抽出那麼一點點的時間用讀書來享受一下時光吧。也許此刻的自己不是那麼的完美,但是我們可以認真的讀書,努力的生活,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用知識去展現自己,時刻準備更好的自己去迎接明天,遇見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