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苦作舟?NO!讀書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

2021-01-15 霜寒雪舞

前段時間,拿下兩本關於學習方面的書,都是日本人寫的,上一本看的是雲山霧罩,不知所云,好生失望,這一本在打開之前,只是強迫症發作,抱著掃一眼,知道這本書講什麼就行了,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一晚上看完,且收穫滿滿。一直以來的一些觀點,跟作者不謀而合,看書能看到這樣的書,也是一種幸福。

分三個板塊講講自己的感受吧:

你是輸入式學習?還是輸出式學習?

輸入式?輸出式?什麼意思?簡單的講,比方說你熟讀上下五千年,問起哪個朝代,哪個皇帝在位發生了什麼事,都一清二楚,這個階段可以理解為輸入式,你把知識都吸收進自己腦子了,也是俗稱的「才高八鬥」。同樣是熟讀歷史,有人把這些知識整合,通過一個獨特的視角講出來,就是輸出式了。比方當年明月熟讀明史,然後寫出了轟動幾時的《明朝那些事兒》,易中天喜歡三國,結果有了廣為人知的「易中天講三國」。據說易老師在廈門大學講歷史時,走廊裡門口都站滿人,如果每個老師都是這樣的講課風格,還有什麼「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屁話,學習本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最近一年,看書很快,也看的很多,一周看書2-3本,有時更多,前期也只是看,看後書就放那裡了,屬於作者講的輸入式學習,後來看的多,就跟一個垃圾桶一樣,溢了,腦子裡東西多了,就想寫一寫感受看法,慢慢的形成習慣,每本書看完,都要寫一寫,不論紙質的還是電子的,也不論是朋友贈送或者是自己買的。在書中作者講到,學校教育把每個人教育的認為,看書就是看不務正業的小說,寫文章,就是散文寫故事等抒發自己的感情,搞的很多人聽到些東西,就膽怯,說自己文筆不好。其實,寫東西,把自己的想法觀點,講解清楚就可以了,如果能配上優美的文筆更好。寫東西,排在第一位的是,把道理講解清楚。這個道理,在網上看到過一次,深以為然,第二次是在這本書上,感謝作者,這才是接地氣的實戰派。

我們應該學習有用的知識,還是適合自己的?

作者說,勉強自己學習自己不喜歡的知識,只會傷害自戀的感情,就算考過了,也可能是極其無聊不感興趣的工作。前段時間看到一本書,關於知識變現方面的書,看完之後,猛然發現了一個新的了解世界的角度。比方說抖音上的網紅,有的會唱歌,有的會跳舞,有的會做菜,有的搞笑,有的講解人生道理等等,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就可以發光發熱,有了曝光度,就有了粉絲,有了粉絲就可以變現,把你當初的興趣愛好,現在的技能,轉變為財富。在抖音上,一個幾十歲的阿伯就曾說,之前村裡的人都調侃他幾十歲的跳什麼舞,結果現在跳跳舞發下視頻,就能賺幾百萬。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只要你有出眾的才藝,都可以變現。所以,成年的人課外學習,還是堅持自己喜歡的為好,又快樂,又能學習,說不定還能變現。

書應該通讀還是選擇性的讀?

因書而異,因人而異。喜歡的書就多看,不喜歡的了解個大概,或者直接放棄。有時看書有強迫症,如果不看完,就跟少了點兒什麼似的。但有的書,絕大部分是翻譯過來的書,不知道是作者的水平問題,翻譯者的水平問題,還是出版社編輯的問題,把人看的「欲仙欲死」,碰到這樣的書,果斷放棄,再看下去,把人都看抑鬱了。如果碰到喜歡的書,看了有收穫的書,就must或者have to多看幾遍了,比方和田秀樹的這本《高效學習:高效能人士的7個學習習慣》,之前也看到過幾本不錯的書,有時間也拿出,舊書重溫,孔老師不也講過,「溫故而知新」,「不亦說乎」,哈哈。

讀書是本身一件快樂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看自己喜歡的書,別世俗的人左右,尤其對那些從來不學習不看書人的說三道四。

相關焦點

  • 2020年重慶公務員面試真題:學海無涯苦作舟,學海無涯樂作舟!
    2020年重慶市村官專線公務員面試真題:有人說學海無涯苦作舟應該改為學海無涯樂作舟;對此,你怎麼看?圖片來源:百度百科學海無涯,一個出自《小序》的成語,大意指學問的海洋無邊無際,形容知識的多與廣,也暗指學習沒有盡頭,應活動老、學到老!那麼,學海無涯苦作舟,又出自哪裡?
  • 學海無涯 王文學談遠大志向當以知識為基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此句出自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也為廣大讀書人而認同,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一件事。在王文學看來,想要實現遠大抱負首先就要學有所識,以此為基,當能越走越穩,更是要不斷補充新的知識,放不被時代、他人落下。王文學自幼就喜歡讀書,也有著遠大的志向。
  • 《好好學習》——高效學習必備神器,避免學海無涯苦作舟
    這絕對 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好書,在應試教育下的我們一聽到學海無涯就有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是覺得再怎麼學習下去似乎永遠都沒有盡頭,無法看到未來的希望。所以這是很多人畢業後不想讀書的原因。因為讀完再多,不懂得要怎麼學以致用。
  • 象賢中學優秀畢業生馬芷彤:學海無涯,所以更要快樂
    能給你帶來快樂的事情。什麼樣的結果最能不留遺憾?你全情投入之後的結果。對馬芷彤而言,學習就是這麼一件事。以勤懇作船槳,以愉快作海風,小船成功靠岸只是必然的結果,重要的是沿岸的風景,也都盡收囊中。所以我覺得,無論是什麼科目,都要先建立學習的興趣,主動去探索知識,體會這些文字背後的世界,這就是學習的動力與恆心的來源。比如我最喜歡的兩個科目是地理與生物。
  • 學海無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學海無涯,學問的海洋無邊無際。指對知識的學習永遠沒有止境。學海:指知識;涯:邊際。出自:明 張岱《小序》:「學海無邊,書囊無底。世間書怎讀得盡。」近義詞有:學無止境、知也無涯,反義詞有:不學無術,學海無涯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作分句;用於人。
  • 王小波|中國人講學海無涯苦作舟,西方人說學習是快樂源泉
    原因是這樣的:那個來自內地的、長耳朵的善良動物來到草原上,看到了馬群,以為見到了表親,快樂地奔了過去;而草原上的馬沒見過這種東西,以為來了魔鬼,被嚇得一鬨而散。於是一方急於認表親,一方急於躲鬼,都要跑到累死了才算。近代以來,確有一頭長耳朵怪物,奔過了中國的原野,攪亂了這裡的馬群,它就是源於西方的智慧。假如這頭驢可以攆走,倒也簡單。問題在於攆不走。
  • 十日談|學海無涯苦作舟
    回顧四十多年的工作歷程,是各種崗位的工作實踐磨礪了我,也是我堅持十餘年不斷地努力學習造就了我。1978年,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國家已經把工作重心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我自己感到知識和能力已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形勢需要了,壓力之下,又燃起了再學習的強烈願望。
  • 我生有涯而學海無涯
    學海無涯苦作舟,我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以有涯去求無涯,豈不殆乎?惘乎?一個人的人生是有限的,最多100歲,假設大家都像楊振寧大科學家那樣,90多而快一百了還身體強健,精力充沛,都還能學習;再假設像現在的幼兒教育那樣,都抓早教而從兩三歲開始,或甚至胎教而從零歲開始……也就是說一輩子都能學習。那麼總該除去吃飯睡覺和休息的時間吧,所以平均下來每天能有一半的時間即12個小時去學習就不錯了,沒有人能做到不吃不喝不拉不休息不睡覺的,有人說智慧機器人?
  • 學習時無法集中注意力?看完以下幾點,讓你保持長時間高效學習
    學習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每當我們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的時候,總會思想跑毛,無法集中精力。但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那麼這種時候我們該如何集中注意力保持長時高效的學習呢?
  •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初中才是人生重要階段
    初一作為準初中生,先要能夠適應初中的生活,初中學習壓力增大,學習科目增多,很多孩子在升入初一之後出現了力不從心的現象,學習上跟不上,其實在初中,有個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初一更是在打基礎的階段,所以一定要好好跟上老師的節奏。
  • 激勵努力學習的句子: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
    你若耕耘,就儲存了一次豐收;你若努力,就儲存了一個希望;你若微笑,就儲存了一份快樂。你能支取什麼,取決於你儲蓄了什麼。沒有儲存友誼,就無法支取幫助;沒有2. 儲存學識,就無法支取能力;沒有儲存汗水,就無法支取成功。想要有取之不盡的幸福,就要每天儲蓄感恩和付出。3.
  • 「快樂讀書吧」究竟應該怎樣上——孝感市實驗小學孝漢一體化校級...
    這次交流活動持續了整整一天,上午實驗小學展示了三節「快樂讀書吧」的研討課,下午三位執教教師進行了說課,本校教師、長春街小學任主任、教科院小學語文教研員劉莉老師分別對三節課進行了點評。整個活動緊張有序,研討氣氛熱烈,效果非常顯著。
  • 學海無涯,任何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學習
    0200607期一個人從一出生,我們就一邊學習,一邊長大,我們開始學習吃東西,學習走路,學習說話,每一次學習,都能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學習吃東西,可發嘗到世間的美味,學習走路,可以讓我們快速前進,學習說話,我們可以與人交談,與人傾訴,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一刻我們不在努力的學習中。
  • 曾正志教授:寓教於樂 寓樂於教——淺談「快樂學習」|治學大家談
    寓教於樂 寓樂於教——淺談「快樂學習」對於大學教育,「治學大家談」中已經刊發了許多專家和廣大教師們的很多精闢見解和經驗,都講得非常好,很有啟迪和指導意義,我就不再贅述和演繹了。我只想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說說有些老生常談的「寓教於樂、寓樂於教」,說白了就是「快樂學習」。我1963年考進蘭州大學化學系,1968年畢業。
  • 「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句話嚇退了多少莘莘學子
    教室裡最常見的標語口號,就是那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了。這句話雖然揭示了一些學習道理,但第二句話裡的一個苦字,不知嚇退了多少莘莘學子。學海真得苦嗎?那些每天搞研究的學者,科技人員每天都生活地非常苦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曾國藩談讀書,養成敬、靜、淡、遠四個字
    古人讀書就是為了考取功名,但是真正能夠走上仕途的,比例太少。大多數人讀白了頭髮,也就是個秀才。在鄉鄰中擁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和聲望。但是其中的哀傷難於人表白,可是曾國藩的讀書求學之路,特別的順利。本文就是找到了一篇曾國藩談讀書,養成敬、靜、淡、遠四個字的日記,探討一下學霸的養成。
  • 何為「快樂教育」?只要快樂忘了教育?家長應該科學認識快樂教育
    很多家長在日常教育應該都有類似的經歷,當家長目的性很強的要教會孩子一件事,孩子反而不能放鬆地發揮所有的學習能力。倘若採用孩子感興趣的學習方式,通過輕鬆的學習方式,愉快的學習環境,孩子的學習成果是事半功倍的。由此可見,快樂教育的理念可以讓孩子快樂地度過學習時光,快樂教育的優勢不止如此 ,家長們應該對快樂教育的優勢有所認識。
  • 你是如何理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出自唐代韓愈的《古今賢文·勸學篇》。這是兩句太熟悉不過的對聯,也曾經是學生時代的座佑銘。無論小學、中學還是大學,我所看到過的教室,幾乎在黑板頂上或教室後方的牆上,都會貼有用這兩句聯語寫的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