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談讀書,養成敬、靜、淡、遠四個字

2020-12-06 養成教育知識分享驛站

古人讀書就是為了考取功名,但是真正能夠走上仕途的,比例太少。大多數人讀白了頭髮,也就是個秀才。在鄉鄰中擁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和聲望。但是其中的哀傷難於人表白,可是曾國藩的讀書求學之路,特別的順利。本文就是找到了一篇曾國藩談讀書,養成敬、靜、淡、遠四個字的日記,探討一下學霸的養成。

曾國藩是這樣評價自己讀書的,一生愛書如命,可是沒有能夠留下作品,福澤後人,深感沮喪。他對讀書的追求就兩點:

一、第一當然是讀書的效果,實用主義才是讀書的真諦。《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說讀書要深入進去,力求精深。 通過實踐體驗來獲得認知,要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古人讀書,絕非僅僅為了考試,一個人中了科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為官的經驗和處理事務的能力,都要從讀書時代獲取。面對複雜的政治和民生環境,當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讀書要有情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明·宋濂《故東吳先生吳公墓碣銘》:"遐邇學徒,爭奔走其門,先生隨其資器,孳孳訓迪,必使優柔厭飫而後已。"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方法,從容求索,深入體味。把學習當成負擔和苦差事怎麼可能讀好書?

曾國藩把讀書當成了最大的愛好。讀書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成為學霸當然很容易,曾國藩因此還總結了四個字:敬、靜、淡、遠。

1、敬!有些古人很有意思,讀書 前要焚香禱告,彈琴前要沐浴焚香,喝茶都要有文化,講究茶道。在現代人看來,有些迂腐。其實,人家追求的就是這個情調。根子就是一個敬字,真真正正的把讀書當成神聖的事情,《禮記·表記》: " 君子莊敬日強。"要求讀書人,莊嚴持重,謹慎小心,追求日漸篤實堅強,謀求本身的自立自強。古人都是實用主義者!

2、靜!只有靜下心來才能不為外物所動,才能讀好書,做好事。做官的人一定要有超人的定力,蘇洵的《權書》中心術篇有這樣的論述: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說明古人面臨著殘酷的環境考驗,對定力的要求非常的高。

3、純!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古人對純的追求到了極致,至善至美,讀書要純粹。

4、淡!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相關焦點

  • 「薦讀」曾國藩的20種人生智慧,讀書治學,修身齊家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培育出來的標本式人物,人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生前身後,備受推崇。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珍視、學習和借鑑,今日摘選曾國藩20句語錄,與大家共享。勤 敬 1、諸弟在家,總宜教子侄守勤敬。
  • 曾國藩:讀書要做到有志、有識、有恆
    讀《曾國藩家書》,其中有一篇《致諸弟·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這是曾國藩教弟弟們讀書的一封信件。作為一代鴻儒,曾國藩自己十分熱愛讀書,同時也不遺餘力地教導諸弟和子侄們讀書學習。在這封信中,他闡述了自己關於讀書治學的思想,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熟記曾國藩的這3句箴言,你也可以做到!人生就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心至苦事至盛,智慧愈苦愈明。我們不妨熟記曾國藩的這3句箴言,你也可以做到!因為曾國藩認為: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1、舉止端莊,言不妄發。——曾國藩釋義:行為舉止端莊得體,成熟穩重,不隨便發表意義,不亂說話。
  • 曾國藩,親手將四個女兒推落火坑的奇男子
    這裡有個現成的例子,被人推崇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不就因為在四個女兒的婚姻問題上決策處置不當,導致有三人不滿四十歲就鬱鬱而終,從而成為他一生最大黑點的嗎?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在坊間的名聲一向是很好的。
  • 曾國藩論讀書修身之法與道:實唯「專精」二字而已(建議收藏)
    曾國藩論讀書修身之法與道:實唯「專精」二字而已 @鐵山青士(笑獨行)[選訂編注] / 【鐵山青士按】 近期頗鍾情於晚清名臣曾國藩關於讀書修身與為人處世之主張見解,有心系統覽讀其言論語錄,乃求之於網絡,卻不意網絡上所流傳之曾國藩語錄或箴言錄
  • 《古人談讀書》古文翻譯和作者簡介
    古人喜歡讀書,也喜歡把自己讀書的方法和學習態度記錄下來,供後人參考。今天我們學習這篇《古人談讀書》,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出自《論語》,記錄孔子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第二部分是朱熹的學習方法和態度;第三部分是曾國潘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作者簡介】①孔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教育主張。
  • 解讀曾國藩日課12條,借鑑十種自律方法,任何一種都能幫到自己
    如果每天養成靜坐的習慣,就能讓自己形成定力。第三,早起。看到這一個估計很多人要笑了,早起很好做到。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確實很容易,一年兩年,十年三十年可能做到的人就很少了。強調早起是因為曾國藩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敗人二字非傲即惰。」惰性和傲氣幾乎每個人都有。
  • 美術研究|中國畫意境可概括為五個字:簡、情、遠、靜、玄!
    王國維多稱「境界」②,宗白華多談「意境」③,集中到美術,「意境」一語似更有針對性;王國維專言詩文,宗白華所言廣及文學藝術各門類,集中到美術,「意境」可概括為五個字:簡、情、遠、靜、玄。縱覽他們的藝術可以看到意境的兩個高層要素:遠、靜。畫論中首用「意境」概念者清人笪重光(1623--1692)在談實境、空境、真境、神境時特別強調了「空」和「虛」:「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這裡點出了意境和空間的關係。
  • 四則勵志的名人讀書故事,我最服牛頓!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 曾國藩:一個家庭,興旺發達的4種徵兆
    同治三年八月初四日,曾國藩在寫給四弟的家書中寫道:門第太甚,餘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即:我家的門第太顯赫了,我教兒女輩,要以勤、儉、謙三個字為主心骨。曾國藩深知家庭和睦,特別是兄弟之間和睦的重要性,所以他作為大哥,經常苦口婆心地告誡幾個弟弟一定要團結、和睦。曾國藩經常給四個弟弟寫家書,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用心維持著和諧和睦的兄弟關係,因為他堅信「凡一家之中,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
  • 「敬鬼神而遠之」,未必是無神論思想
    魯迅先生的解釋和現代人的不同聲音魯迅先生對孔子採取的是無神論的解釋,如他認為「祭神如神在」重點就在「如」字——這意味著神的存在只是一種假設。雖然劉文典和魯迅作學生時很瞧不起魯迅,並因此後來被批鬥,成了自己的罪證之一,但魯迅先生對「如」字的把握還是很有見解的。
  •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曾國藩自己便是勤奮讀書最後逆襲的典型,在子女教育上自然是親力親為。他有一招6個字的教字口訣,通過這個口訣,他不僅讓曾家後代人才輩出,還點醒了無數被子女教育問題困擾的父母。
  • 讀懂曾國藩,就讀懂了人生
    曾國藩的一生起沉伏跌宕,曲折坎坷;但他卻屢敗屢戰,屢僕屢起,成就非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成為一代聖人。偉大領袖毛澤東的「獨服曾文正」一語就是強有力的註解。曾國藩的智慧和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 曾國藩:每臨大事有靜氣
    靜心是去躁的良方,靜是智慧的土壤。道家講:「靈臺清靜,靜能生定,定能智慧生。」正所謂「靜生百慧」,曾國藩對此很是贊同,他曾感悟:「心靜則體察精,克治亦省力。」心若靜,則能夠體察事物的本質,發覺事物的精髓。心若靜,處理事情也能夠省力,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曾國藩左宗棠12字對聯,讓曹德旺讚不絕口,做到這幾點,想輸都難
    左宗棠的這六個字的意思是:自己行事,知道陽剛的重要性,而也同樣的也應該在一些事物上保持一顆陰柔之心,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以剛強處之。左宗棠的這句話其實也是送給曾國藩的,基本上有點說曾公有「大丈夫能屈能伸」之德行的意思。
  • 曾國藩的人生經驗:靜中有真味
    這是《人生的贏家,曾國藩事業成功之道》專欄的最後一篇,我想以自己體悟最深的一個「靜」字來結尾。以後大概還會有曾國藩的文章,但像這麼每天連續寫可能是短時間不會有了。實際上,寫曾國藩不難,如果只是為了流量的話,一天寫個一二十篇也輕鬆。難就難在你必須是寫你所想、與曾國藩思想相驗證的地方,古人說讀書如神交,就是這個道理。
  • 「讀書是普通人,最廉價的成長方式」:保有讀書習慣的四個益處
    想要了解更多的文化資訊,記得關注我@宇軒談文史前言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寫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都被讀書無用的理論所困,總是覺得讀書沒有好處,甚至引用企業家的話,在他們成功後,他們根本不讀書。但我認為,人雖然不讀書,但他仍在學習,思考仍在進步。人們可以經常與各行各業的大師進行深入交談。
  • 那樸實無華的四個字
    此四字最早見於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說的是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後湖湘士人將這一態度方法擴展至經世致用的涵義。曾國藩曾解釋道:「實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稱『即物窮理』者乎?」1917年,湖南公立工業高等專門學校遷入嶽麓書院辦學,校長賓步程為學校題寫了「實事求是」匾額,作為校訓。
  • 書畫中國:經典古今七字楹聯,今日得張有才教授兩幅對聯有感
    (集蘭亭序字)萬象函歸方丈室;四圍環列自家山。萬壑泉聲雲外去;數點秋色雁邊來。與世不言人所短;臨文期集古之長。(集蘭亭序字)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與賢者遊信足樂;集古人文亦大觀。(集蘭亭序字)與弦作契風生竹;列坐為情水抱山。(集蘭亭序字)才大古來難適用;人生何處不相逢。
  • 曾國藩一生信奉的10大人生處世哲學
    1、「每逢大事有靜氣」曾國藩年輕時在官場沉浮,難免有心煩氣躁之時,便向理學名臣唐鑑先生請教,唐鑑送了他一個字——「靜」,心靜下來,就能處理各種紛亂的軍國大事。曾國藩出兵徵討太平軍前,有人贈予曾國藩一口家傳古劍,他的嶽父歐陽老人說:「滌生(曾國藩字)今日喜得寶劍,老夫也高興。老夫十分喜愛舊日讀過的一首古劍銘,現把這首古劍銘送給你,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