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讀書要做到有志、有識、有恆

2020-11-30 亦然花開

讀《曾國藩家書》,其中有一篇《致諸弟·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這是曾國藩教弟弟們讀書的一封信件。

作為一代鴻儒,曾國藩自己十分熱愛讀書,同時也不遺餘力地教導諸弟和子侄們讀書學習。在這封信中,他闡述了自己關於讀書治學的思想,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

01 此三事者,將終身行之

曾國藩十分關心弟弟們的學習情況,但又不能日日在身邊督促,就經常以自己為例來說明。

「餘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葉,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餘偶談、讀史十葉、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由此可以看出,曾國藩把每天茶餘飯後偶爾聊天,每天讀書十頁,用楷書記日記三件事作為每天的必修課,並立志堅持下去。

同時,他也對弟弟們提出了要求:「諸弟每人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俱須帶在身邊。」各位弟弟也要立下自己課程,而且要日日堅持不斷地用功,不管是坐船還是走路,都應該帶在身邊,隨時學習。

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各位兄弟,希望兄弟們在讀書上有所成就。

02 讀書六字真言

「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讀書要有做到六個字:有志、有識、有恆。

有志,是指要有志氣。只有有了志氣,才能不無故中斷,不自甘落在人後。有志氣者,不會讓自己長期處於碌碌無為之中,不會讓自己每天在瑣碎生活中渾渾噩噩,無聊度日。

有識,是指要有見識。不能因為自己有一點心得體會就知足,就驕傲自滿,不知道天高地厚。有見識,就是要有自己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能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有恆,是指要有恆心。沒有恆心去堅持,什麼事都無從談起。古人云:行百裡者半九十,就是要告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放鬆懈怠,即使一百裡路走完了九十裡,眼看就要成功了,也只是相當於走了一半,更應該小心謹慎、持之以恆,直到最終取得成功。

03 有識則知學問無盡

曾國藩認為:「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

就是說人必須擴大眼界,增長見識,否則就會不知道自己的局限,以為自己所學到的一點知識就很了不起了,就像看海的河伯,坐井觀天的青蛙一般。這些都是沒有見識的表現。

要想增長見識,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書本之外、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加以努力。

曾國藩曾經說過:「古代擅長作詩寫古文的人,功夫都在詩歌和古文之外。」

因此,他勸導家中子弟不要整日埋頭於書堆中死讀書,還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增長見識,可以到外面去遊山玩水,也可以在家中養花怡情。只有眼界開闊了,才能更好地治學,學到真知。

想要做到「有識」,還必須學會謙虛謹慎,不能驕傲自滿。他在家書中時刻不忘提醒諸位弟弟,千萬不要因為懂得了一點點的知識就高傲自滿,否則是不會取得真正成就的。

只有把「志」「識」「恆」三者結合起來,時刻勉勵自己,才能夠做到學有所成。

04 每日自修課程

在信中,曾國藩列舉了一系列自我修養課程。這些課程包括方方面面,從修身、養性、學習、鍛鍊、言行等均有涉獵,他還對每門功課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

「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俱。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一會,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讀史:二十三史每日讀十葉,雖有事不間斷。寫日記:須端諧。凡日問過惡:身過、心過、口過,皆己出。終身不間斷。日知其所亡: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謹言:刻刻留心。養氣: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保身:謹遵大人手諭;節慾、節勞、節飲食。作字:早飯後作字。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對我們來說,如果能對照這些課程,有選擇地進行修煉、鍛鍊和練習,不管是對於我們的身心、身體、還是修養,都是大有裨益的。

曾國藩雖身居高位,仍然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對兄弟、子侄也時時不忘教誨,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震動,更是一種學習,同時也是一種約束和提高。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人生就是不斷遭受挫折與追求希望,所以我們要學做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踩著艱難困苦前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如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我們不妨熟記曾國藩的這3句箴言,你也可以做到!因為曾國藩認為: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1、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 一個人身上有這三個「跡象」,早晚可以成大器
    第一:有志 曾國藩告誡弟弟們「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他並強調「此三者缺一不可「,即有志、有識、有恆三者共同作用在一個人身上,才能助力其成大事。 有的人,有遠大志向,但是眼高手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也是不行的。有的人,看問題很高明、很有見識,但是不去行動,也是難有作為。
  • 「原創」閱讀學習三進階:三位古人教你如何從讀書學習中獲得收益
    朱老夫子說,讀書講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讀書時要專心,要認真看,且要誦讀。對於現代人而言,這裡的誦讀,不一定非要讀出聲來,但是務必要在心裡默誦,唯默誦了,才能眼到,才能做到專心。心思若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沒有專注統一,那就只能是隨隨便便地讀,隨便讀一定記不住,更不要說理解了;就算一時記住了,也記不長久。
  • 《曾國藩》:子孫皆成才,家庭教育成功的秘訣在哪裡?
    讀書得法家長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曾國藩的教育可謂非常成功,長子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是數學人才,後代也出了很多大學者、大教育家。曾國藩曾說: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讀書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很多孩子意志薄弱,立志不長,常勵志。家長只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長大掙大錢,過人上人的生活,卻沒有告訴孩子更高更遠的方向。這樣的孩子即使成績優異,也不會有大的作為。讀書要有識,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 「全網最佳」曾國藩經典語錄
    曾國藩是一代偉人,是洋務運動的發起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戰敗太平天國,同時也是李鴻章的師傅。他留下的經典名言,依然可以作為當代人的處世哲學【做事】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薦讀」曾國藩的20種人生智慧,讀書治學,修身齊家
    大意:做事要能敬,待人要能恕。敬就是小心翼翼,事無巨細全都不敢疏忽;恕就是凡事留有餘地,功勞不獨佔,過錯不推諉。常常記住這兩個字,就能長期擔當大任,福氣享用不盡。3、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 讀懂曾國藩,就讀懂了人生
    湖南湘鄉,曾國藩故居。在中國歷史上,晚清重臣曾國藩稱得上是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老曾是讀書人,深諳其中的妙諦。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書籍是進步的階梯,讀書是學習的重要途徑。
  • 曾國藩論讀書修身之法與道:實唯「專精」二字而已(建議收藏)
    曾國藩論讀書修身之法與道:實唯「專精」二字而已 @鐵山青士(笑獨行)[選訂編注] / 【鐵山青士按】 近期頗鍾情於晚清名臣曾國藩關於讀書修身與為人處世之主張見解,有心系統覽讀其言論語錄,乃求之於網絡,卻不意網絡上所流傳之曾國藩語錄或箴言錄
  • 機遇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隨時保持這三個優點,定能成功!
    機遇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隨時保持這三個優點,定能成功!文/禮運暖天下曾國藩在總結成功三要素時候說:「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這三個優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全部能夠做到就能夠獲得成功,那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這三個優點:有志則剛志氣是一種自強不息的品格同時也是人生關鍵的時刻會發揮作用的試金石。
  • 曾國藩談讀書,養成敬、靜、淡、遠四個字
    古人讀書就是為了考取功名,但是真正能夠走上仕途的,比例太少。大多數人讀白了頭髮,也就是個秀才。在鄉鄰中擁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和聲望。但是其中的哀傷難於人表白,可是曾國藩的讀書求學之路,特別的順利。本文就是找到了一篇曾國藩談讀書,養成敬、靜、淡、遠四個字的日記,探討一下學霸的養成。
  •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了能讓孟子有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孟母不惜大費周章搬了3次家,從而成就了儒家另外一位泰鬥級的人物。 妻子認為曾子現在欺騙兒子,兒子將來也會有學有樣欺騙他人,於是便親自動手把豬殺了烹食。 兒女是否能成才,遇到一個善於教育的好父母是關鍵。倘若遇到一個糟心的父母,即便天賦異稟,也終會泯然眾人矣,傷仲永的悲劇便是典型的孩子天賦被父母糟蹋的案例。而關於子女教育這個問題上,集千年古人之大成者,還得是晚清時期的曾國藩。
  • 曾國藩:一個家庭,興旺發達的4種徵兆
    同治三年八月初四日,曾國藩在寫給四弟的家書中寫道:門第太甚,餘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即:我家的門第太顯赫了,我教兒女輩,要以勤、儉、謙三個字為主心骨。綜合這2句話,我們可以歸納出曾國藩家訓的核心思想,即一個家庭要有這四種家風——和睦、勤勞、節儉、謙虛。也可以說,曾國藩認為一個家庭有這四種徵兆——和睦、勤勞、節儉、謙虛,則更容易興旺發達。下面我們來一起具體看一看!
  • 曾國藩:面臨再大事,只要做到一點,必將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晚清三代帝師、名臣翁同龢曾作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這幅對聯的意思是說:古今聖賢都有大氣度,遇到大事時,要用平心靜氣的態度去對待。修身要做到「靜」,學習要做到「靜」!諸葛亮用這樣的話來教育兒子,就是希望他能真正靜下心來,領悟修身養性和研究學問的道理。靜氣,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來領悟的智慧和經驗。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氣質,是一種人生境界,想成大事者必須有靜氣。
  • 老莊思想對曾國藩的影響
    曾國藩的名言是:「治心治身在於守約」。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位置上,對人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出於善收晚場和功名太甚的考慮,晚年的曾國藩對老、莊的處世哲學如醉如痴。曾國藩一生十分喜歡《莊子》,他受老子、莊子的影響,主要是靜虛。
  • 曾國藩:有出息的人身上都有這三種特徵,你有幾種?有一種也不錯
    ——孟子在晚清時期,有一個人是個著名人物,他就是曾國藩。現在,每當說到為人處世的智慧時,總會提到曾國藩。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曾國藩的家庭是普通家庭,他在年少時就勤奮讀書,不敢有絲毫怠慢。在考中進士進入官場後,他能憑藉自己的智慧克服許多麻煩,他成為洋務運動的積極倡導者,還創立了一支軍隊。正是因為曾國藩的智慧,所以他才能身居高位。
  • 四則勵志的名人讀書故事,我最服牛頓!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 馮唐做客蜻蜓FM 423聽書節直播間:曾國藩用人,只看兩點
    馮唐曾坦言從高中時候就開始讀曾國藩,一直讀到現在,「我讀曾國藩的書最多、最勤、最有收穫」。4月23日,在「蜻蜓FM」推出《馮唐成事心法》之後,馮唐開啟他在2020年的首次直播,分享他讀曾國藩的心得,分析曾國藩如何成事的。 本期《正學》專欄精編馮唐的此次分享,內容有微調。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