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國人恐怕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全民如此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教育理念多如牛毛,教育方式眾說紛紜。
教育孩子的時間提前到胎兒,教育的地點提前到起跑線。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孩子壓力都很大。家長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崩潰,孩子會因為教師與家長的教育而採取極端行為。
清朝位列三公,曾經顯赫一時的曾國藩留下了豐功偉業,並且子孫皆成才,他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勤儉持家
在現代家庭裡,很多父母溺愛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爺爺奶奶更是惹不起,有的爺爺戲稱自己當爺爺還不如當孫子。
曾國藩是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要求後代一生銘記16個字——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曾國藩認為孩子如果在驕奢淫逸的環境下成長,長大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所以他首先教育孩子如何懂得勤儉生活。
曾國藩嚴格要求自己,他在朝做官幾十年,飲食起居,從不放縱,堅守著樸素的家風。曾國藩在吃飯的時候,遇到飯裡面有帶殼的穀物,就會把殼磕開,再把裡面的食物吃掉。
現在的孩子都會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浪費的現象很嚴重。吃東西挑三揀四,買到家後,不想吃的食物直接扔掉。穿衣服上,與同學攀比,看誰身上的名牌更多、更高端。
有些家長無論有沒有經濟實力,都奉行「再窮不能窮孩子」的理念,對孩子有求必應,甚至平民家養出「富二代」。這樣長大的孩子只知道鋪張浪費,百害而無一利。
曾國藩要求子女:飯菜不能過分豐盛,衣服不能過分華麗。
曾國藩的小女兒在十幾歲的時候,入總督府的時候,穿了一件藍色小夾襖和一條綴青邊的黃綢褲。其實,黃綢褲並不是她的,是過世的長嫂留給她的。曾國藩看到這條褲子,感覺女兒穿的太華貴,小女兒趕緊換了一條沒花邊兒的綠褲子。
讓孩子學會勤儉過日子,他們才能在富有的時候不驕傲,貧窮的時候不氣餒。
這次的疫情也教育了很多年輕人,平時是月光族,有的甚至手裡沒有存款、只有貸款。遇到疫情,就是生活不下去的節奏。
讀書得法
家長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曾國藩的教育可謂非常成功,長子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是數學人才,後代也出了很多大學者、大教育家。
曾國藩曾說: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有志者事竟成!讀書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很多孩子意志薄弱,立志不長,常勵志。
家長只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長大掙大錢,過人上人的生活,卻沒有告訴孩子更高更遠的方向。這樣的孩子即使成績優異,也不會有大的作為。
讀書要有識,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一個人即使學到再多的知識,也不過是滄海一粟、大海中的一滴水,如井蛙窺天。
有些孩子對於學習滿足現狀,教師、家長批評的時候,還振振有詞,有人比他學習還差。更可怕的是社會上流行的讀書無用論,古今中外,無論在任何時候,讀書都是有用的。
讀書要有恆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許多孩子學習的常態。比如現在孩子們上的網課,剛開始感覺稀奇,還比較認真。時間久了,越來越懈怠。
經過這一段時期的網課,有沒有恆心,把孩子們立分高下。尤其是中招、高招的孩子,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地認真學習,就會被自律的孩子甩出18條街。
尤其是最近一段的網課,神獸們出現各種情況,家長簡直要崩潰,急盼開學,盼著趕快把神獸送到學校。
如果平時家長有恆心,把孩子培養得很自律,恐怕沒有這麼焦慮。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自律性不夠強,為人父母者,責任重大。
許多家長說起來也是滿心委屈,他們在職場打拼,都是為了給孩子積累更多的財富,經營好更多的人脈,為孩子的成長鋪平道路。然而,有時候,正是家長付出得太多,考慮得太周到,孩子在過度保護下,反而心智發育緩慢,逆反心理還極強。
曾國藩曾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步步前進,日日不止,自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嚴格要求
曾國藩要求長子每天早晨天未亮就起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灑掃庭院,然後練字一千。每次練字的時候,第一個字要寫「儉」,讓孩子把這個字內化於心,彰顯於形。
曾國藩讓子女去做拾柴、撿糞之類的事情,作為清朝歷史上最有權勢者之一,他的孩子去做這些事,不禁使我們難以置信。
曾國藩不但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家務,連兒媳婦也要經常下廚做飯、織布、紡紗、洗滌,孩子們都勤於勞動。
現在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早上飯端到桌子上,還叫不起來,家務活就更別提了。
有些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令老師哭笑不得,吃飯的時候,看著雞蛋發呆。老師問起來才知道,在家裡都是家長剝好的,十幾歲的孩子竟然不會自己吃雞蛋!
這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孩子,更不要做家務了。甚至有的學生,進了大學校園,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長陪讀。
從法律上意義上來說,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連起碼的自理能力都沒有,還能指望他們幹什麼?就是大學畢業了,在工作單位也是拈輕怕重,吃不得一點苦,受不得一點委屈,導致頻頻跳槽。
這種情況,恐怕家長都不想看到,讀書是要明理的。
曾國藩在各方面都給孩子做出了表率,凡是要求孩子們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的眼睛像攝像機一樣全部錄入。然後不知不覺在模仿,潛移默化地形成了品德和性格。
以身作則也是我們當今家長急需做到的,要求孩子少看電視、少玩手機,自己要做表率,讓孩子去效仿,在整個家庭裡,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縱觀歷史,無論為官,還是經商,「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人家難以打破的魔咒。
曾氏家族有成就的後代多達200餘人,堪稱我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家族的傳奇。不僅對他的子孫後世影響深遠,也值得我們所有人借鑑。
作者簡介:彩霞滿天,70後,河南省三門峽市人。1988年畢業於豫西師範,一直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熱愛生活,喜歡讀書、旅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