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2020-10-05 重慶臺這裡是重慶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的一位名臣,被稱作「半個聖人」,為官之人對他不會陌生,他的官場之路可以用「平步青雲」這個詞語來形容了。當曾國藩在說到成功之道時,曾表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這也就是說,一個人之所以會失敗,很大原因就在於兩個字——「惰」和「傲」

1、戒「惰」

曾國藩的一生除了善於自省,就是足夠勤奮,他其實並不聰明,資質也是平庸,但是卻能以「勤」成就大學問和大事業,直到曾國藩去世的前幾天,他還忍著疾病的折磨,每天自省,看書,寫字,可見他已經勤勉到了一定的地步。所以他才能從一個資質平庸之人,到最後的位極人臣,可以說他正是每一個普通人的榜樣。

俗話說,勤能補拙,對於普通人而言,即使你資質平平,但只要「笨鳥先飛」,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最後也能做成一件事,甚至超越那些比自己聰明的人。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勤奮,整天起來什麼都不想做,那麼就永遠都不會做成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在堅持做一件事,勤勤懇懇,哪怕每天只是進步一點點,最後也會有很大的收穫。

正如曾國藩曾經寫信給自己的家人,說「勤則百弊皆除」。世界上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這些普普通通的人,卻經常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成就,其實就是因為他們足夠勤奮,沒有半途而廢。

想要什麼,就要朝著什麼方向努力,想得到什麼,必然要先付出什麼,你所擁有的必然是你有能力得到的,而你沒有的,必然是你還沒有能力得到。

2、戒「傲」

曾國藩的一生,其實前半生和後半生截然不同,主要表現在他這個人前後發生了很大逆轉。前半生他為人直言不諱,甚是傲慢,覺得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對的,於是毫不留情的批評教育別人。但是後來他意識到自己這一問題之後,就學會做人要謙虛有禮,傲慢只會有害於自己的發展,還會為自己樹敵眾多。

有句話叫:「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話估計人人都聽過,但聽倒是聽過,做卻不能做到。有時候人們會有了一點小成就便沾沾自喜,目空一切,認為自己已經無所不能了,但一個人一旦產生了這樣的心態,說實話,就會是失敗的開始。李自成勇猛有才略,起義稱王,卻因勝利滋生驕傲,最終慘敗。

人之所以需要努力上進,其實就是因為覺得自己不會的東西太多,而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什麼都會、都懂,那必然就會內心鬆懈,不會為此努力了。

越是無知的人,覺得自己無所不知,就不再要求進步,必然最終沒有作為,而懂得越多的人,越發現自己不懂得的地方多,因此謙虛好學,最後終有了一番成就。

一個人,無論你能力大小,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永遠都不會是那個最優秀的人。所以我們才需要一直學習奮進,不斷積累知識。學習是一個人終身的事情,一旦你有了「自己再也沒有了學習的必要」的念頭,那往後的每一步都是下坡路。只有始終保持一顆謙遜的心,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做成一番大事。

總結來說,古往今來,大凡庸人,多是因為懶惰而失敗;大凡有才之人,則容易因為驕傲而導致失敗。對於一般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才氣,只有勤奮工作才能成就事業,所以最忌諱一個「懶」字。而那些有才的人,雖然可憑才氣走捷徑,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陷入孤傲自大,故步自封的泥潭,不肯向別人學習,這也是容易失敗的。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曾國藩這個晚清名臣的事,想學習他的識人之術,軍政謀略和從政學問,又或是對中國動蕩的晚清時期感興趣,都可以來看看《曾國藩全書》這本書。

書中有他在一個時代中所擁有的容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從中我們可以學習他的處世智慧,對提高自己的內涵修養、發展自己的前途未來,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關焦點

  • 「全網最佳」曾國藩經典語錄
    曾國藩是一代偉人,是洋務運動的發起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戰敗太平天國,同時也是李鴻章的師傅。他留下的經典名言,依然可以作為當代人的處世哲學【做事】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李鴻章睡懶覺,惹怒曾國藩立下規矩,李鴻章從此嚴格自我約束
    曾國藩有一段非常經典的名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翻譯一下就是:很多人之所以會一輩子庸庸碌碌,都是失敗在做事過於有惰性;很多才華橫溢的人,之所以會一事無成,大多失敗在心性過於傲慢,所以說,在曾國藩眼裡,人的品格中,最要不得的兩個惡習便是「惰」和「傲」。
  • 心理學家:如果你有這三個特徵,證明骨子裡很幼稚,容易被人控制
    有人說,世界上最快樂的是無知的人,因為他們的世界觀很簡單,不會思考許久。但這類人往往缺乏獨立能力,只會隨波逐流,被人牽著鼻子走。所以,我們應該做一個帶有理智的「幼稚兒童」,保留童心的同時,仍能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不會淪落到被人控制的地步。
  • 書畫中國:經典古今七字楹聯,今日得張有才教授兩幅對聯有感
    (集爭坐位帖字)大文間世有述作;至樂在人無古今。(集蘭亭序字)大賢自合為九列;清風可以流萬年。(集蘭亭序字)大膽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斷腸詩。大懼與眾人同數;須知保晚節尤難。(集爭坐位帖字)萬花深處松千尺;群鳥喧時鶴一聲。萬裡山川皆入畫;一庭花木又催詩。萬裡波濤歸海國;一山花木作香城。
  • 曾國藩論讀書修身之法與道:實唯「專精」二字而已(建議收藏)
    爾之才思,能古雅而不能雄俊,大約宜作五言,而不宜作七言。……爾要讀古詩,漢魏六朝,取餘所選曹、阮、陶、謝、鮑、謝六家,專心讀之,必與爾性質相近。至於開拓心胸,擴充氣魄,窮極變態,則非唐之李杜韓白、宋金之蘇黃陸元八家不足以盡天下古今之奇觀。爾之質性,雖與八家者不相近,而要不可不將此八人之集悉心研究一番,實《六經》外之巨製,文字中之尤物也。
  • 曾國藩:一個家庭,興旺發達的4種徵兆
    曾國藩一輩子致力於「治懶」,他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他認為天底下的普通人都是因為懶惰而致敗,所以他特別注重「勤奮」二字。曾國藩總結了一個五勤口訣:「一曰身勤,二曰眼勤,三曰手勤,四曰口勤,五曰心勤」。這個五勤口訣,不僅是曾國藩的為官之道,還是他的處世之道,更是他齊家興家的法寶。
  • 古今之辯與中西之辯
    「古今之辯」,從秦始皇以來,已延續2000多年。近代又伴隨著「中西之辯」走過了艱辛的理論道路和學術歷程。由於價值觀念上的極端化偏向,或偏向頌古諷今一極,或偏向是今非古一極,結果人為地製造了一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衝突對立。
  • 曾國藩: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有6種「羞慚」之心,早晚出人頭地
    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果只想到自己的話,那麼,他的行為和思想都會進入一個狹隘的境地;而如果一個人想到的是他人及天下,那麼他的格局和心胸就會無限廣闊。前者是平庸之人賴以生存的哲學,後者是傑出之人成就大器的基礎。一般說來,小人得志便易狂妄自大,而君子得志便易自行自責,清代名臣曾國藩一生都堅持以羞慚之心來自勉,因而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地評線」東湖評論:鬥柄東指,天下皆春
    戰國文獻《鶡冠子·環流》云:「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通過北鬥七星,就可以在群星燦爛的夜空中找到永遠在正北方向的北極星,也就實現了定嚮導航。中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以我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鬥」命名,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彰顯華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淵源。
  • 乘風破浪皆少年:更堅定、更勇敢、更陽光、更耐挫!
    導 語 乘風破浪皆少年: 更堅定、更勇敢、更陽光、更耐挫!它們不僅是對歷史過往的記憶銘文——僅僅徜徉在先輩故事中感花弄月、低徊宛轉;更是對未來已來的時代檄文——在新時代裡,少年們如何有樣學樣、提升品格,關心長輩,關注社會,博學古今,心懷天下,從而讓自己更堅定、更勇敢、更陽光、更耐挫! 在陝西,在關中,在西安。
  • 洪紫千高考作文:讀古今浙江,我驕傲
    文化傳承民族血脈的新陳代謝與融會貫通;是新時代、新發展的全新理念,更是朝代更迭中照耀古今的皎皎明月。  千秋大業一壺茶。有次聽北方客人說,南北貧富之差取決於茶酒:你們南方人喝茶談事業、談生意;我們北方人美酒佳餚、兄弟情深。我認為貧富不分東西南北,有些地方雖窮,但資源比浙江豐富,或因坐吃山空的思維模式。
  • 《曾國藩》:子孫皆成才,家庭教育成功的秘訣在哪裡?
    清朝位列三公,曾經顯赫一時的曾國藩留下了豐功偉業,並且子孫皆成才,他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勤儉持家在現代家庭裡,很多父母溺愛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爺爺奶奶更是惹不起,有的爺爺戲稱自己當爺爺還不如當孫子。曾國藩在吃飯的時候,遇到飯裡面有帶殼的穀物,就會把殼磕開,再把裡面的食物吃掉。現在的孩子都會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浪費的現象很嚴重。吃東西挑三揀四,買到家後,不想吃的食物直接扔掉。穿衣服上,與同學攀比,看誰身上的名牌更多、更高端。
  • 有福之人具備5大特徵,福氣不是天生的,後天也可以培養
    孟子說「人禽之辨」,人與動物的差別非常細微,就是那點慈悲心。擁有慈悲心懷的人,做事往往不會太出格,它能讓人守尺度、知敬畏。 雖然那些心地善良的人容易吃虧,但不會吃太大的虧。常聽老人說,不想賺便宜,就不會吃虧。擁有善心的人,不會主動去招惹他人,貪圖別人的便宜,自然也不會栽跟頭。
  • 「義」字之新解釋
    四德者,元亨利貞,「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這四德可以簡單地解釋為:元亨者善美的所在或者源頭,這個「利」是利他的意思,意思是義的實現是在利他的這種行為上,而「貞」事之幹是鞏固的意思,意思是人之為義,是在於不斷地利他的這種行為。利他才是「義」字的實質根本那麼這種利他性是要處在一個什麼程度呢?也就是說,是利小集體之「他」還是天下之「他」呢?
  • 「天下第一奇書」《讀史方輿紀要》,其中對各省的點評真乃千古之...
    凡山川險易,古今用兵,戰守攻取之宜,興亡成敗得失之跡,輯為是書,約一百二十卷。論者謂《九州記》《一統志》諸書,不能及也。高祖大棟,官光祿丞,頗講求邊事,撰次《九邊圖說》行世。明天啟四年,顧祖禹生,其父耕石公夢宋範祖禹,故以為名字。順治七年庚寅,《文獻徵存錄》卷三:「稍長,好地理之學,家苦貧,借書於人抄之,久漸通洽」。
  • 讓人匪夷所思
    我們是否經常在農村老輩人的嘴中經常聽到這樣一句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這是什麼意思?是真的嗎?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縱觀古今,大家都知道。古時候觀察到很多做官的男子的顴骨都是比較突出的,所以在古代,顴骨高就是男子的象徵。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古今異義詞(一)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古今異義詞(一)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我們把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古今異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