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人也一樣,即使是雙胞胎,同一個娘生,同一個爹養,長大以後往往都有不同的命運。有的人一生衣食無憂,有的人一生碌碌無為,有的人一生順風順水,有的人一生坎坷不斷。古人把形形色色的人生經歷解釋成「命運」。
「命運」到底為何物,誰都無法解釋清楚。儒家說「不知生,焉知死」,所以人要銳意進取、積極入世,把主要心思放在活人身上;佛家說「天命輪迴」,所以人要隨遇而安、活在當下;道家則說「命運有別」,所以人既然無法改變先天命理,但可以改善後天的時運。
各門各派說得似乎都很有道理,到底該聽誰的呢?沒有人能說得準。但可以肯定的是,命運絕非空穴來風。那些有福氣的人也不是天生有福氣,那些命運多舛的人也絕不是生來坎坷。
老人說「相由心生,命由己造」,現代心理學講「性格決定命運」,仔細想想兩者似乎存在很大的關聯。因為有福氣的人往往會有5種性格特徵,縱使沒有大富大貴,依然可以讓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心向善
儒家說「人之初,性本善」,善心與生俱來。這種善心不是老好人,而是發自內心的悲憫情懷。孟子說「人禽之辨」,人與動物的差別非常細微,就是那點慈悲心。擁有慈悲心懷的人,做事往往不會太出格,它能讓人守尺度、知敬畏。
雖然那些心地善良的人容易吃虧,但不會吃太大的虧。常聽老人說,不想賺便宜,就不會吃虧。擁有善心的人,不會主動去招惹他人,貪圖別人的便宜,自然也不會栽跟頭。
說善言
中國人的社交文化非常精妙,「說話」是一項技巧,所以有句老話說「說話辦事」,它把「說話」放在「做事」的前面,會做得不如會說的。要麼不開口,只要開口,水平高下立馬就顯現出來。
由此可見,好好說話有多重要。生活中,人與人沒有那麼多的利益糾葛,大多數恩怨都是起源於說話惹出是非,這也就是禍從口出的來源。
所以,要常記住「每一句難聽的話,都是回頭的箭,中傷的人永遠是自己」。平時說話要心平氣和,按耐住自己的脾氣,不要隨意對別人惡語相向,好話好聽才有好福氣。
做善事
三國志中有句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要心胸曠達一些,適當地學會好善樂施,面對別人的請求,在自己力所能力的範圍內,儘可能地為他人提供方便。
二十年前,我也不懂「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句話。隨著年齡的增長,才逐漸地領悟到當中的奧妙。做善事是結善緣的一種方式,你幫過一百個人,不要因為九十九個人不懂感恩而懊惱,有一個人感念你的恩情,它就是自己將來的一條後路。
看得開
沒有誰的生活一帆風順,沒有誰的生活一馬平川。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面對生活的磨難和不幸時,人要學會看得開,善於與自己和解。
不要讓自己陷入偏執,以平常的心態去對待命運的不公。人一定要學會看開生活,但又不能看透生活。若是把生活看得太透徹,做人還有什麼樂趣可言,若是不把生活的看開,整天把自己困鎖在挫折的陰影中,人又怎麼活得下去。
時時刻刻都相信,辦法總比困難。人生沒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否極泰來,再壞的人生都有轉折點,再陰雨連綿的天氣也會有撥開雲霧見天日的時刻。
平心氣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古人把處事不驚視為君子修身治學的最高標準。遇上糟糕事不急不躁,遇上開心事不得意忘形,以寵辱不驚、不喜不悲的心態去看待一切。
曾國藩有句名言說,天下才人俱以一傲字敗,天下庸人俱以一惰字敗。有的人稍微有點成就,便高興得不得了,瞬間有種走向人生巔峰的感覺,稍微遇上點挫折便垂頭喪氣,這些都是不能平心靜氣處事的緣故,歸根結底也是心智不夠成熟的表現。
真正有修養或有一定造詣的人往往氣定神閒,喜怒不形於色,善於站在一邊欣賞他人。這種人才會活得比較自在,不會輕易被生活的坑坑窪窪所絆倒。
筆者從來不相信那些神神叨叨的東西,因為我深知所有事物的背後都有一定的科學原理,包括命運、幸福、福氣都是如此。一個人若是活得心胸坦蕩,明白君子有所為,又有所不為,當具備以上五大特徵後,想不幸福都難。所以,時常記住那句話「命由己造,相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