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有6種「羞慚」之心,早晚出人頭地

2021-01-09 人生智慧全解讀

有人認為,做人要厚臉皮,羞慚之心安全必要有,因為做的已經做了,過去的也已經過去了,一切都已無法改變,羞慚之心只能讓人停滯不前,這是真的嗎?

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果只想到自己的話,那麼,他的行為和思想都會進入一個狹隘的境地;而如果一個人想到的是他人及天下,那麼他的格局和心胸就會無限廣闊。前者是平庸之人賴以生存的哲學,後者是傑出之人成就大器的基礎。一般說來,小人得志便易狂妄自大,而君子得志便易自行自責,清代名臣曾國藩一生都堅持以羞慚之心來自勉,因而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結合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具體而言,做人,有以下6種「羞慚」之心,反而會有一番大成就,真奇怪;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也有這6種「羞慚」之心,早晚出人頭地。

一、因為修養不足而羞慚。

曾國藩認為,思考人心之所以紛紛擾擾不能安定的原因,是因為不知天命。陶淵明、白居易、蘇東坡等曠達之人能夠享受自然,隨遇而安,就是因為他們明白天命。曾國藩在年輕的時候,還經常會有計較和爭勝的心理,對天命還沒有通達的了解,後來意識到自身的修養不足,因此而常常感到慚愧,於是變得越來越謙遜低調,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最終的成就達到了「完人」的境界。

二、因為不能廉潔而感到羞慚。

曾國藩認為,做人,在生活上應該從儉,在工作上應該從廉。有一次,手下人按照一位大官的樣式為曾國藩打了一把銀壺,作燉人參、燕窩用,費用達到了8兩銀子還多,曾國藩深為此事羞慚後悔。他心自問:現在下層小民都吃草根,官員也大多貧窮困難,而自己身居高位,驕奢竟達到這種程度,並且還盜取廉潔節儉的虛名,讓人慚愧得無地自容!其羞慚、悔恨之心溢於言表。

三、因為愧對天地、父母、朋友而感到羞慚。

曾國藩曾自我反省說:如果覺著老天待我很厚,我愧對天;君主待我過於優裕,我愧對君主;父母待我過於慈仁,我愧對父母;兄弟待我過於敬愛,我愧對兄弟;朋友對我過於情重,我愧對朋友,有了這種羞慚之心,便會覺得到處都有善氣與你相逢。如果自覺沒有什麼可愧對、可反省的,只覺著他人對待自己太刻薄,老天待自己太吝嗇,那麼處處皆會有兇氣與你相逢。道德因為自滿而折損,福分因為驕傲而減少,這些信念自己應時時刻刻嚴肅地對待它。

四、因為自己舉止失當而感到羞慚。

曾國藩自己檢討說:我近年來在出入之間有很多慚愧的地方,為此局促不安,就像負有很重的內疚;年老位高,怎能忍受常有過錯、悔恨的事情!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羞慚之心,在生活中,曾國藩力求做到嚴格自律,對自己的行為舉止十分注意。

五、因為不能實現夢想或完成自己規定的任務而感到羞慚。

曾國藩自述:曾經反覆夢見自己在科場中考試,思維枯澀遲鈍,不能下筆,不能做完試卷,焦急萬分,忽然驚醒。並認為自己以讀書參加科舉考試登第,官位躋身於極品,而在學術上一無所成,沒有實現曾有的做學問的夢想,因而常常羞慚嘆息不止。

六、因為自己有負名望而感到羞慚。

曾國藩初到直隸任官時,很有名望,後來很多事情都難于振作,恐怕虎頭蛇尾、名不副實,讓別人恥笑,為此事很內疚,以至在心中輾轉反覆,慚愧沮喪,甚至到了一刻也不能自安的地步,所以,才更加的努力,力求不負自己的名望。(百家號獨家內容)

相關焦點

  • 一個人身上有這三個「跡象」,早晚可以成大器
    曾國藩在家書中用一段肺腑之言告誡諸位弟弟,能成大事者,身上都有這3個特徵,而且三者還缺一不可。一個人身上有這三個「跡象」,早晚可以成大器。下面我們來一起來看看!如果是胸懷大志,則往往可以成大事;若是毫無志向,則很難成就一番事業。
  • 《道德經》: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戒掉四個缺點,早晚必成大器
    一個人,想要成大器,除了提高自身的能力,還必須戒掉自身的缺點,《道德經》第二十四章列出一個人最主要的四個缺點:「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一個人,想要成大器,需戒掉這四個缺點,戒掉一個,也厲害;真正厲害的人,往往也能戒掉這四個缺點,早晚必成大器!
  • 曾國藩:忠厚老實人為什麼難成大器?只因有這3個毛病
    過去人們都說人要忠厚老實,這樣的人才能成大器,可是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歷史上能大事者都不是真正的「老實人」,比如像劉邦、朱元璋這樣的人。看電視也能知道,忠厚老實人最多只能被重用,是一個好的員工,但不能做成自己的一番事業。為什麼他們不能成大器?
  • 真正能成大器的人,往往都有這幾個特徵
    一個人,要想成為大器,要有很重要的一點基礎,就是這個人,必須要有一定的學識和修養。一個人,有一定學識修養,才能有能力,有智力來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去超越常人無法超越的任務。這樣的人,往往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他們懂得,要想成就自己的大事業,大成就,就必須有淵博的學識,才能勝任自己的大責任,而學識淵博的人,往往也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第二個特徵:往往經歷過人生的挫折和打擊。
  • 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都熬過這5種苦,看看你熬過幾個?
    所有成大器的人,都需要經過一番的磨礪。這些磨礪在當時算是一種「苦」,熬過去了就會變成一種「甘甜」。老祖宗告訴我們:「先苦後甘,才是真正的幸福。」那麼,成大器的人都需要經過哪些磨礪或者要吃什麼苦呢?安哥認為,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都熬過以下五種苦。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人生就是不斷遭受挫折與追求希望,所以我們要學做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踩著艱難困苦前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如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我們不妨熟記曾國藩的這3句箴言,你也可以做到!因為曾國藩認為: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1、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在這6個方面沉得住「氣」!沉住氣,成大器
    然而,越是如此,越顯得沉氣靜心的可貴,沉住氣,方能成大器!具體而言,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在以下這6個方面沉得住「氣」!來看看你能做到嗎?1.在心志上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挺得住苦痛在人生拼搏的道路上,最怕丟失心志,人的心志一旦沒了,這個人基本也就「廢」了。
  • 真正成大器的人都明白: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這兩點,早知早發達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所謂德成大器,其實是狠狠地逼自己一把,熬過了苦難歲月,就出現了人生的光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機會只會青睞於有所準備的人。真正成大器的人都明白: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這兩點,早知早發達。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人脈次之,修煉4字真言,註定是人上人
    ,一事無成吧,有野心不是什麼不好的事,反而可能很多人都會更喜歡有野心的人。而且,男往往人要比女人還渴望成大器,但是要想成大器,能力可不是唯一的,還得修煉好這4個字,才能早日成功!「知」字真言:立志由心,人貴自知男人慾成大器,不可無志向,但立志的前提是有自知之明,王陽明指出,立志一定要正確,要認識自己的能力,立一個符合自己的客觀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的志向。而不是一腔熱血,盲目追求,雖然年輕需要盡情拼搏,但要用對方向,也要明確正視自己的能力。
  • 曾國藩:耐煩之人每臨大事有靜氣
    1、耐煩之人必成大器 淮軍創建之初 仔細觀察完後,曾國藩對如何使用這三人,已經有了成算。 他對李鴻章說:「你推薦的這三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才堪大用。」 李鴻章忙問:「老師是如何得知的?」 曾國藩捻著鬍鬚,微微一笑說:「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煩。這三人當中,只有一人耐得煩,必成大器。」
  • 真正的強者,都有這5種可怕的「狼性」思維,沒錢沒人脈也能成功
    有一句老話說的好,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真正的強者,都有5種可怕的「狼性」思維,即便是沒錢沒人脈,最後也能成功如果你做人跟羊一樣的話,不管在哪裡,都是別人嘴裡面的食物,但是如果做人跟狼一樣的話,你不管在哪裡,都會自帶光芒,掌握主動權!
  • 曾國藩:成大器者,必要具備這三點,你有嗎?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獲得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並不是因為你沒有具備了足夠的能力,更多時候還是欠缺一個機遇的問題。晚清的重臣曾國藩曾告誡他的弟子:一個人想要成功,要成大器,必須具備這三個特點!第一,就是要有志向。
  • 陳丹青:真正有格局的人,不會吃這3種虧,而且早晚會成大器
    真正有格局的人應該會是什麼樣子的?陳丹青就在自己的某一場與大學生的交流會上提到過。他對於真正有格局的人的理解與普通人的想法不一樣,甚至與當下這一個時代顯得完全不同。 普通人眼中有格局的人就是能容得下一切事物,但在陳丹青的眼裡,真正有格局的人一定是如一張好的油畫一樣,從各方面都可以做到非常的完美,尤其是有格局的人不會在意眼前的一些東西,會給人一種不一樣的人生觀。
  • 真正成大器的人,都在堅持做這五件事
    真正成大器的人,不一定是腰纏萬貫,但不會過得太窮,總是在某一個方面取得明顯的成績。混跡社會,在各種競爭中,如魚得水,從職業規劃到人生理想,總是得到的回報更多。成大器的人,綜合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看起來一直走得很順,即便身處逆境,也能慢慢扭轉局面,變成順境。他的人生發展,總是令人羨慕。
  • 曾國藩語錄:想當一個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這三句話要銘記於心
    文/孟浪曾國藩語錄:想當一個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這三句話要銘記於心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人就活這一輩子,哪能沒有苦難?我們一直在努力讓自己活得舒服一些,承擔自己的責任,但是卻往往一輩子都不清楚自己在幹什麼,一路走來收穫甚少。其實幸福真的很簡單,無非就是要懂得滿足。
  • 沉住氣,成大器!男人慾成大器,掌握五大情緒法則,註定是人上人
    面對這樣的問題,不要急,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你就應該沉住氣、靜下心,記住一句話:沉住氣,成大器!事實上,真正成大器的男人,總能沉住氣,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錯不了;男人慾成大器,掌握以下五大情緒法則,註定是人上人。
  • 曾國藩:真正強大的人,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周易·泰卦》裡有這樣一段話: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需要做到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同時具備君子和小人這兩張面孔,才能凡事做到最優。古人云:「君子懷德,小人懷惠。」
  • 真正成大器的人,懂得這「四個守」
    一個人能不能成大器,需要機遇,更需要自身的能力很強,還需要一定的人脈資源。欲成大器的人,懂得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能夠在社會的夾縫中求生存,做到遊刃有餘。我的二表舅,今年六十七歲了。他的一生,比較坎坷,年輕的時候,在縣裡的林場上班,後來因為家裡生了三個孩子,靠工資負擔負擔不起,就離開了林場,自己去創業。
  • 洛克菲勒:難成大器的人,往往有這2種表現,別等40歲後才知道
    晚年他擔心兒子將來無所事事,就寫了很多信給兒子,其中談及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想要有大作為,獲得財富,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活在別人的庇蔭下,這裡談論的不是窮富,而是態度。明明知道怎麼做,可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失敗者呢?失敗的人是缺乏態度和社會責任心的人,他們的思想落後,行動遲緩。
  • 曾國藩:面臨再大事,只要做到一點,必將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古今成大事者,泰山崩於前而不亂,談笑風生間應對自如,以靜字應萬變,這才是大將之風!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這樣勉勵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