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戒掉四個缺點,早晚必成大器

2020-12-06 人生智慧全解讀

一個人,想要成大器,除了提高自身的能力,還必須戒掉自身的缺點,《道德經》第二十四章列出一個人最主要的四個缺點:「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一個人,想要成大器,需戒掉這四個缺點,戒掉一個,也厲害;真正厲害的人,往往也能戒掉這四個缺點,早晚必成大器!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下吧。

第一個缺點:主觀臆斷——「自見者不明」

一個人,想成大器,決策或者說選擇很重要,而正確的決策和選擇來源於客觀的判斷,如果是主觀臆斷的話,那只會讓你誤判形勢而導致不應有的後果。

在現實生活中,捕風捉影,無事生非,盲目衝動,都屬於主觀臆斷的範疇,其結果是攪亂了人的視野,人為地增加矛盾與衝突,給他人帶來傷害,也給自己平添了許多阻礙。所以,不管多麼簡單的事情,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我們都不能主觀臆斷,這也才是聰明人的表現。

第二個缺點:自以為是——「自是者不彰」

一個人,越是自以為是,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也越是難成大器。因為自以為是的人存在很多弱點,比如眼高手低,又比如虛榮心強,還有不服高人,等等。一個人,想成大器,固然需要強大的自信心,但自信並不等於自大,不等於狂妄到自以為是。自以為是的人,遲早會碰壁摔跟頭。而且,自以為是的人往往鋒芒過露,會給他人帶來壓力,會招致他人的敵意,難免會遭遇許多明槍暗箭,令人防不勝防。所以,想成大器,在做人上還是要低調謙遜一些,懂得收斂鋒芒和韜光養晦。

第三個缺點:自吹自擂——「自伐者無功」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是本事越大越謙遜,無論取得多大的成績和功勞,都不會大肆地自吹自擂,因為他們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知道功勞的獲取離不開他人的幫助,而功勞太大還會招致他人的眼紅,自吹自擂只會抹殺自己的功勞,也就是「自伐者無功」。

相反,那些一知半解的平庸之人,稍微取得一點成績,便會得意洋洋,想方設法地在別人面前用誇張的語言來吹噓自己,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殊不知,人們只尊敬有本事而懂得謙遜的人,而對那些愛慕虛榮和自吹自擂的人,則會有天然的排斥感甚至是敵意。

第四個缺點:驕傲自大——「自矜者不長」

驕傲自大,是失敗的先兆,驕傲自大的人,哪怕取得再大的成就,也不會長久。一個人,有驕傲自大的缺點,那就肯定會認為自己的能力很強,覺得自己各方面都比別人強,自己是最了不起的,看誰都喜歡從門縫裡看,把人給看扁了;驕傲自大的人,也很少會謙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重視別人的作用,他們做人粗暴,做事專橫,不能與他人形成互補,往往容易鑽進死胡同。像這樣的人,自然是難成大器。

驕傲自大在做人上對一個人的危害也是很大的。驕傲自大的人,不會也不願意屈就和忍讓別人,容易和人產生爭執與衝突;驕傲自大的領導,不可能很好地管理下屬;驕傲自大的下屬,則不會真心服從領導,更不會和同事友好相處;為人子女的,一旦驕傲自大,就不會考慮父母,也就很難孝順父母……

與驕傲自大相對的是謙遜禮讓,事實上,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器的人,大多都有謙遜禮讓的特質,而驕傲自大人,最終都是走向敗亡。(百家號獨家內容)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有6種「羞慚」之心,早晚出人頭地
    有人認為,做人要厚臉皮,羞慚之心安全必要有,因為做的已經做了,過去的也已經過去了,一切都已無法改變,羞慚之心只能讓人停滯不前,這是真的嗎?前者是平庸之人賴以生存的哲學,後者是傑出之人成就大器的基礎。一般說來,小人得志便易狂妄自大,而君子得志便易自行自責,清代名臣曾國藩一生都堅持以羞慚之心來自勉,因而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結合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具體而言,做人,有以下6種「羞慚」之心,反而會有一番大成就,真奇怪;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也有這6種「羞慚」之心,早晚出人頭地。一、因為修養不足而羞慚。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在這6個方面沉得住「氣」!沉住氣,成大器
    然而,越是如此,越顯得沉氣靜心的可貴,沉住氣,方能成大器!具體而言,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在以下這6個方面沉得住「氣」!來看看你能做到嗎?1.在心志上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挺得住苦痛在人生拼搏的道路上,最怕丟失心志,人的心志一旦沒了,這個人基本也就「廢」了。
  • 真正能成大器的人,往往都有這幾個特徵
    而一個人能否成為大器,主要跟我們的以下幾個方面關係緊密,在他們身上,往往有著一些高於普通人的特徵,特別是這五個特徵,尤為明顯:第一個特徵:有一定的學識修養這樣的人,往往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他們懂得,要想成就自己的大事業,大成就,就必須有淵博的學識,才能勝任自己的大責任,而學識淵博的人,往往也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第二個特徵:往往經歷過人生的挫折和打擊。
  • 《道德經》:真正厲害的人,年輕的時候就很厲害
    真正厲害的人,年輕的時候就很厲害,即使沒有大富大貴,但是格局境界已經顯現出來了。從小看大,三歲看老,真正牛的人,年輕時候就很牛。真正厲害的人,從小就厲害。即使那個時候沒有大富大貴,但是格局、境界、眼界已經異於常人了。
  • 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都熬過這5種苦,看看你熬過幾個?
    所有成大器的人,都需要經過一番的磨礪。這些磨礪在當時算是一種「苦」,熬過去了就會變成一種「甘甜」。老祖宗告訴我們:「先苦後甘,才是真正的幸福。」那麼,成大器的人都需要經過哪些磨礪或者要吃什麼苦呢?安哥認為,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都熬過以下五種苦。
  • 真正成大器的人,懂得這「四個守」
    一個人能不能成大器,需要機遇,更需要自身的能力很強,還需要一定的人脈資源。欲成大器的人,懂得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能夠在社會的夾縫中求生存,做到遊刃有餘。我的二表舅,今年六十七歲了。他的一生,比較坎坷,年輕的時候,在縣裡的林場上班,後來因為家裡生了三個孩子,靠工資負擔負擔不起,就離開了林場,自己去創業。
  • 一個人身上有這三個「跡象」,早晚可以成大器
    曾國藩在家書中用一段肺腑之言告誡諸位弟弟,能成大事者,身上都有這3個特徵,而且三者還缺一不可。一個人身上有這三個「跡象」,早晚可以成大器。下面我們來一起來看看!如果是胸懷大志,則往往可以成大事;若是毫無志向,則很難成就一番事業。
  • 真正成大器的人都明白: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這兩點,早知早發達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所謂德成大器,其實是狠狠地逼自己一把,熬過了苦難歲月,就出現了人生的光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機會只會青睞於有所準備的人。真正成大器的人都明白: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這兩點,早知早發達。
  • 真正成大器的人,都在堅持做這五件事
    真正成大器的人,不一定是腰纏萬貫,但不會過得太窮,總是在某一個方面取得明顯的成績。混跡社會,在各種競爭中,如魚得水,從職業規劃到人生理想,總是得到的回報更多。成大器的人,綜合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看起來一直走得很順,即便身處逆境,也能慢慢扭轉局面,變成順境。他的人生發展,總是令人羨慕。
  • 一個人能成大器的三個徵兆,往往深藏不露,可別看走眼了
    我們身邊有著很多低調處世之大能,他們若是不表現出來,還真難讓人發現,正所謂『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真正身懷絕技的高人可以融入世俗之中而自得清閒,而移居山野求一份安定的人大都為俗世紛爭所困,不得不躲。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很大氣
    大氣的人,為人處事時的感覺,不是裝出來的,而是隱藏不住的從容大方,謹慎行事,不卑不亢,有態度、有氣度。大氣,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的境界。常言道:欲成大器,得養大氣。大氣之人不僅談吐大方得體,處世自然和諧,還能海納百川,高屋建瓴地看問題,就如一本好書一樣,讓人讀了又讀卻還是愛不釋手,受益匪淺。真正厲害的人,在這四個方面很大氣,人生會越混越好,路會越走越順。真正厲害的人,樂善好施,樂於助人很大氣,做善事,得善報。
  • 沉住氣,成大器!男人慾成大器,掌握五大情緒法則,註定是人上人
    面對這樣的問題,不要急,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你就應該沉住氣、靜下心,記住一句話:沉住氣,成大器!事實上,真正成大器的男人,總能沉住氣,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錯不了;男人慾成大器,掌握以下五大情緒法則,註定是人上人。
  • 識人術:真正厲害的人,早就已經戒掉了這幾條朋友圈
    識人術:真正厲害的人,早就已經戒掉了這幾條朋友圈其實我們想要去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能力等,依賴的都是那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一些不經意間的小細節,讓我們準確的判斷出這個人真正的水平,最主要的就是看這個人的小細節,
  • 大格局必有大氣度!做人,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有五種氣度,錯不了
    大格局必有大氣度!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必然會表現出卓爾不凡的氣度,與各種各樣的人都能很好的相處,不管對方有多討厭;在事業上也會獲得最終的成功,不管過程有多麼的艱難,這是很重要的一條格局思維。具體而言,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以及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有以下五種氣度,註定是人上人,錯不了。
  • 悟透《道德經》第28章中的3句話,你就明白了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低調呢?其實,很多人是嘴上喊著低調,內心和行為一點也不低調,甚至截然相反。正所謂是「非知之難,行之惟難」,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不難,但做起來卻很不容易,知易行難啊!真正低調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實力,要不然就是虛偽、假謙虛。如果你本事實力很弱,還故作謙虛低調,就會更加讓人看不起。《易經》謙卦云:地中有山,謙。
  • 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養成七個處事習慣,成功就不是難事
    具體而言,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養成以下七個處事習慣,成功就不是難事!真正能成大器的男人,往往也有這七個處事習慣,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來看看你有幾個?處事習慣一、有成大事的野心和抱負作為男人,不應該甘於平庸,安於現狀,否則,就註定會變得平庸,變得貧窮,變得一事無成。
  • 難成大器者,身上必定有這兩樣特點
    什麼是大器的人,大器往往是能幹出一番大事也的人,一個人要想幹成一件事,就必須要有內心寧靜,做事的專注力,而難成大器者,身上必有輕率和浮躁這兩樣特點。在《道德經》中,老子舉出了輕與重,動與靜兩對矛盾的現象認為在輕重關係中,重是根本,在動與靜關係中,靜是根本,忽視了重與靜則會失去做人的根本,唯物辯證法認為在動與靜關係中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老子卻恰恰相反,在他看來心躁的作風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立身行事,草率盲動,一無效準,成大器者都知道保持重和靜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
  • 一個人能成大器的四個跡象,往往隱藏的並不深,別看走眼了
    ——毛澤東人就像一棵竹子一樣,剛開始創業發展的時候,要麼就像竹筍一樣生長的緩慢,要麼成長起來之後,還是看起來不是很強壯。可是經過一年年春雨的洗禮,突然間在某一天變得成長迅速起來。其實一個能成大器的人,往往都隱藏得並不深,他們除了帶有自己的聰明之外,更多的還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而且那些人身上大多有著4個跡象。
  • 道德經:大成若缺,不善言辭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就大業
    我們這一生之中一定聽說過無數次「以不變應萬變」這句話,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倒不是說人們刻意不去做,而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人們在完成這件事的成功率上似乎總是在不斷減少,當看到身邊的人為某一件事情而不斷努力的時候,似乎這個時候自己「不動」就代表輸在了起跑線上。
  • 古代識人術:「具有這4個缺點的人,一生難成大器」,啥意思?
    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的缺點和不足,就算是所謂的聖人,身上也有一些不足。但是,為何有人取得巨大成功,獲得取得財富,有人卻碌碌無為,維持生計都比較困難。究竟什麼樣的人難成氣候呢?古人總結出一句識人術:「具有這4個缺點的人,一生難成大器。」啥意思?一、好吃懶做唐代文學家韓愈曾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一語道出勤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