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 ▍1600字,閱讀約4分鐘
01 心理學到底研究什麼:分支包羅萬象
先說核心結論:心理學研究的是人類及動物的所有行為,用的是科學的方法,而不是「純粹思考」。事實上,現代心理學包含了大量不同的內容和觀點,是「一個鬆散地聯合在一起的學術王國,它橫跨了生物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領域。」
我們簡單舉一些心理學的分支機構,來感受下現代心理學的「包羅萬象」: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應用諮詢心理學,消費者心理學,社區心理學,女性心理學,宗教心理學,心理學和法律,人口與環境心理學,智力缺陷和發展性障礙,應用實驗和工程心理學……
02 科學與哲學、神學的「抗爭」
故事一。僅僅100年前,劍橋大學——對,就是世界一流學府英國劍橋大學,還拒絕建立一個心理物理學實驗室,因為劍橋大學認為:這樣的一個主題研究,「以把人類的靈魂放在天平上的方式侮辱了宗教信仰」。
故事二。長久以來,人們認為獲得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純粹思考」或「訴諸權威」,所以,與伽利略同時代的知識分子,拒絕透過他的望遠鏡觀察天空,因為「木星存在衛星」顛覆了他們的哲學和神學信仰。
當伽利略宣稱看見了環繞木星的衛星,另一位學者,弗朗西斯科-西奇,試圖駁倒伽利略,但不是通過觀察,而是通過下面的一番話:
人的腦袋上有七個窗口,兩個鼻孔,兩隻耳朵,兩隻眼睛和一張嘴。因此在天界,有兩顆吉星,兩顆災星,兩顆發光星(指日月),以及性狀不明但無關緊要的水星。從這點,我們就可以歸納出,行星必然是七個……
除此之外,猶太人和其他古老的民族,都將一周分為七天,並以七大行星來命名。如果現在我們增加了行星的數目,將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進一步來說,衛星用肉眼無法看到,因此對於地球沒有影響,既然沒有用處,也就不存在。
故事三。幾個世紀以來,人類解剖學的發展,可謂步履蹣跚,因為世俗和宗教禁止對人類屍體進行解剖,因為基督徒認為,身體的內部是「上帝的轄區」。
上面的故事,關鍵不在於論述是多麼愚蠢可笑,而在於它被視作可與真實觀察抗衡的一種辯駁!今天我們嘲笑弗朗西斯科-西奇,是因為我們都是事後諸葛亮。
科學家通過「驗證」來尋找世界的規律,這在我們今天看來,是「顯而易見」的事實。然而,這卻是過去200年來,科學態度傳播的結果。
03 心理學靠什麼「安身立命」:科學方法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核心結論:心理學研究的是人類及動物的所有行為,用的是科學的方法,而不是「純粹思考」。如何辨別「真假心理學」?檢驗標準就在這裡:科學!
那麼,什麼是科學?最重要的三點:(1)應用系統的實證主義研究方法;(2)產生公共性的、可檢驗的知識;(3)研究實證可解的問題。
系統的實證主義。回想一下故事一,那些不願透過伽利略的望遠鏡觀測星空的人。科學觀察被稱為「系統性的」,是因為它是結構化的,所觀測的結果能夠揭示自然世界一些潛在的本質。
產生公共性的、可檢驗的知識。一項發現如果想在科學界獲得公認,就必須具有「可重複性」,能夠讓其他科學家嘗試做相同的實驗並獲得相同結果。
當你面對真實性可疑的科學發現時,區分「李鬼」和「李逵」最主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前者通常避開科學出版的常規渠道,沒有經過「同行評審」,而選擇直接通過媒體公開他們的「發現」。
並非所有經過同行評審的科學期刊中的信息都必然正確,但至少它已經滿足了同行批評、監督的標準。
研究實證可解的問題。「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些都不是可實證的問題,不屬於科學領域。
「為什麼男人比女人愛聊政治時事?」「什麼樣的人容易討人喜歡?」「嬰兒有奶便是娘嗎?」這些是科學問題,因為在現有的經驗方法之下,是可解的問題。
劃重點!任何人想要理解心理學,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意識到心理學的首要特徵——它是有關行為的、以數據為基礎的「科學研究」。對這一事實及其全部內涵的理解,是我們面對心理學能夠「去偽存真」的「照妖鏡」。
趙貓貓砸職場,專注管理領域。品財經故事,學硬核管理,咱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