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帶來新課題。立足我國當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從心理學角度回應、研究社會變革和社會變遷帶來的當代中國人精神層面的巨大變化,總結提煉中國特色心理學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不僅是構建中國特色心理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現實助力。
直面社會轉型期心理變化
用中國文化理解中國現象是對中國心理學研究者的基本要求。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俞國良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社會變遷提供了動態、豐富、特殊、具體的現象資源,為心理學研究者提供了「實驗靶場」。我們必須以轉型期中華文化為背景,整理並吸收優秀的文化傳統,研究社會文化變遷中需要面對的心理與行為現象和問題。中國在急劇的社會變遷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新變化和新現象,它們不僅具有本土獨特性,還具有全球啟發性,能夠為心理學學科發展注入活力,從根本上對學科進行創新,為全球心理學研究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研究者要有民族立場和為社會服務的價值導向,有面向中國社會改革開放實踐的問題意識,以及對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深切關懷。
對轉型期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研究,為推進心理學本土化提供了契機。東南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所長馬向真認為,我國社會轉型呈現出的社會心態與行為,無法用西方心理學進行解釋。本土化的根本方向和目標就是完善中國心理學的知識體系。近年來,學界圍繞社會變化、經濟變革、文化變遷等系列主題探討轉型的影響,推動了當今中國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繁榮發展。
四川師範大學腦與心理科學研究院院長李紅認為,社會發展以及社會轉型,使人類習以為常的社會變得越來越陌生,快速發展帶來的「環境陌生感」導致很多人無法適應。因此,相關心理學研究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也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當前,心理學獲得良好發展空間和機遇,同時也面臨巨大挑戰。比如,心理學專業人才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社會上「偽心理學」大肆流行,而那些真正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人民幸福有用且得到科學研究證明的「真心理學」,不是被湮沒在信息爆炸的海洋之中,就是被局限於高校教學系統之內。加強高校心理學科建設、擴大人才培養規模、提升人才培養速度是扭轉這種局面的首要措施。
走多學科融合發展之路
心理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融合的學科,強化不同學科研究範式的有機結合,構建跨學科的交叉融合式研究新範式,是深化心理學研究的重要方向。
人的人格、能力等主要由遺傳決定還是環境決定,是發展心理學研究中爭論不止的話題。山東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張文新認為,深化心理學研究既需要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也需要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知識。針對「遺傳與環境」之爭這一發展心理學的基本問題,張文新團隊採用分子遺傳學的研究範式,首次證明了基因與環境在青少年反應性攻擊與主動性攻擊中的交互作用。
在李紅看來,今天的心理學站在了人類文明的交匯點,廣泛關注、影響著人類生存的一切領域,這種現狀對構建心理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李紅認為,一方面,自然科學的高度發展使心理學有了更先進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思路。比如,腦科學的進展讓「傳統心理學」的發展道路越來越多元融合,信息科學的快速發展使心理學將大數據方法作為支撐自身發展的必要手段,生命科學的快速發展讓心理學也越來越關注心理現象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心理學已經走過100多年的歷史,心理學在拓展到人類生活各方面的同時,自身也獲得深入發展。研究大腦怎樣和社會環境交互影響而產生種種心理現象和行為的問題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心理學必須走多學科交叉、多學科融合發展之路。
在人類科學知識體系中,心理學起到整合多種學科知識的樞紐作用。俞國良告訴記者,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對社會現實的密切關注是其呈現鮮明活力的顯著特徵。以中國社會實際為基點,遵循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背景,既研究群體心理現象,也研究個體心理發展;既重視實驗、實證研究,也重視經驗描述、定性分析,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結合起來,把新學科、新方法、新理論和傳統文化有機結合,這是心理學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第二,對嚴謹科學方法的追求是心理學現在和將來不變的發展態勢。比如,「社會認知神經科學」代表了心理學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第三,將以「人」為研究對象的各學科進行交叉融合研究。心理學研究會越來越重視以人的發展為研究核心、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不斷強化不同學科研究範式的有機結合,構建跨學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新範式。
推動中國特色心理學理論創新
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學研究,要從中國現實出發,提出具有現實關懷、能夠解決社會發展具體問題的心理學研究課題,推動中國特色心理學理論創新。張文新表示,心理學研究要努力做到「頂天立地」,一方面要進行高水平的原創性研究;另一方面要紮根中國大地,回應國家和社會現實需要。
針對青少年成長的宏觀社會環境變化是否會帶來青少年家庭價值觀及親子關係的變化這一現實問題,張文新通過比較我國城鄉青少年對父母權威認同、對自主性的期望以及親子關係的差異,用實證的方法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青少年家庭價值觀和親子關係間的聯繫。結果顯示,經濟社會發展的確能導致青少年在親子關係上和自主期望上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個體主義文化價值觀特徵,但其核心文化價值觀並未發生變化。該研究是迄今為止國際發展心理學界少有的揭示經濟社會發展這一宏觀環境因素對青少年發展影響的研究之一,對於科學認識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青少年心理發展以及青少年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構建中國特色心理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新時代心理學發展的重要任務。李紅表示,一種流行觀點認為,心理學是舶來品。然而,從古到今,中國從來都不缺心理學,缺的只是系統而「學科化」的心理學。心理學是哲學社會科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當前中國心理學發展的緊迫任務。
我們理應迎頭趕上,走出一條既有中國特色又能與世界對話的學術發展之路。俞國良表示,心理學「三大體系」建設應堅持以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以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為歷史背景、以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揭示人類心理發展規律為基本任務、以服務社會現實為主要方向,選擇中國人熟悉的概念、術語,尋找適合中國人的心理測量工具,發展解釋中國人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模式理論,以此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學知識體系。
馬向真認為,以往對現實問題的研究往往側重於問題本身,缺乏理論框架支撐,更缺乏我們自己的理論建構。未來,心理學應圍繞如何突破「碎片化」研究以及理論建構下功夫。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杰
相關閱讀:
心理學的向西傳承與傳播
心理學是一種文化形式
反思統計方法在心理學領域的應用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