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襄陽城市高度 提升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和層次

2021-01-19 襄陽信息

近些年來,襄陽市級層面多次強調高教領域「補短板」,對襄陽提升至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位置,成果有目共睹。

當前,襄陽還沒有一個本土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希望儘快建成湖北交通大學、襄陽大學、華中航空航天學院。依託國際國內體育冠軍優勢和體育潛力布局漢江體育學院等一批地區特色院校。

襄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積極採取措施補齊高等教育短板。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湖北文理學院遷建、武漢理工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襄陽示範區建設和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建設。今後將繼續努力從這兩方面入手,一方面不斷提升我市本地高校的辦學水平,另一方面爭取引進更多知名高校到襄陽辦學,進一步提升我市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和層次。

在提升本地高校辦學水平方面,襄陽市連續多年大手筆支持湖北文理學院建設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力爭成為全國一流高校,依託襄陽高定位打造成本地最具代表、區域競爭力最強的本土名校。另外,應支持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獨立,推進襄陽開放大學實體化辦學,做大做強襄陽本土本科院校集群。此外,結合本地優勢構造區域性職業院校集聚中心,圍繞全國高水平的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職教網擴容,為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襄陽技師學院引入人才,致力於培養成區域品牌院校,可對技師學院進行專題研究,朝著襄陽技術學院方向運作。與此同時,加強與寶武集團合作,謀劃寶武大學實體化項目落戶襄陽,構築中部崛起支點戰略,服務中西部地區人才建設,踐行央企責任,實現市企雙贏。

在引進高校增強本地高教層次方面,加快推進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同濟大學、湖北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襄陽項目落地,並在這一基礎上建成區域品牌分校。推動中國科學院襄陽合作共建中心擴容改造,目標科學院大學襄陽分校;推動武漢大學襄陽基地實體化,重啟襄陽分校;推動華中科技大學襄陽研究院延伸為全方位學術教學陣地暨分校。以合襄鐵路共識為契機,爭取合肥、安徽、中國科技大學、鐵路武漢局等有關單位的支持,探索中國科技大學華中鐵路科技產業學院(襄陽);從2020友誼年感情年出發,去東北、西北、東南地區招教,為各自區域搭建中西部、中南橋頭堡總部型基地。

砥礪奮進、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層次。大樓好建,大樹好栽,大學難辦。大學再難辦,也要把大學辦好。一個城市需要大學來彰顯城市榮光、傳承城市文化和先進理念,襄陽大學要「與城俱進」「與城同榮」,實現大學與城市共同進步、共同爭先的局面。要見賢思齊,提高辦學水平,提升美譽度,將辦學方向同城市發展方向、城市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強化對高校發展的服務,為全市高等教育發展提供支撐,要快行快動。要下決心將襄陽高校建設成與城市相匹配的高度,要主動「走出去」引進大學、要深謀遠慮合作辦學、要展現活力開放辦學,應加大對學校服務和支撐力度,釐清高等學校發展思路,加強服務、深化合作、形成合力。

抓落實、抓到底。

相關焦點

  • 無錫:高等教育發展走出「無錫路徑」
    江南大學和太湖學院相關負責人在採訪時都曾提及太湖灣科創帶建設。最近無錫舉行的一場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工作會議,擘畫出一幅嶄新藍圖。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影響和決定著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地區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是藍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眾多的無錫高校也早早發力,主動融入到太湖灣科創帶建設中。
  • 浙大城市學院將建設全國百強大學!
    「我們必須從『兩個維護』的高度,按照高等教育改革樣板的標準,努力把城市學院建成高水平大學,為全國獨立學院轉型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示範,成為浙江『重要窗口』建設中的一道靚麗風景,以實際行動回報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厚愛。」——這份堅定執著凝結著百年「求是」文脈傳承的歷史積澱。
  • 【十三五 靚看襄陽】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這五年,我市著力辦好教育這件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嚴格制定招生政策、完善教育資源配置,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城鄉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也擦亮了襄陽教育的名片。這裡是位於樊城的襄陽十九中學,今年中考學校的升學情況喜人,而這源於市教育主管部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舉措。
  • 職業教育「雙豐收」 高等教育「雙提升」
    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和聯盟辦園改革   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38所,新增學位6.8萬個,完成209所小區配套園專項整治,優質園比例達到39%,排名全省首位。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10所,城鎮中小學「大班額」現象全面消除,90%以上的中小學達到市定高水平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
  • 成人大學學費_襄陽百才職業培訓學校
    提醒一下,「成考」後的學位是「成人教育學士學位」,不是「普通高等教育學士學位」;成人學士學位對英語的要求是「全省統一的成人學位外語考試」合格,相當於畢業前「大學英語「的「及格」水平,俗稱「級半」,比級水平低多了;
  • 重慶理工大學與韓國科學技術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專家諮詢評議會召開
    重慶理工大學與韓國科學技術院正式籤署合作辦學協議,在「信息與通信工程碩士」、「電子信息工程本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等學科與韓國科學技術院進行「雙學歷、雙文憑」的中外合作辦學。10月14日下午,重慶理工大學與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合作辦學項目專家諮詢評議會在明德樓300會議室召開。
  • 科學網—新時代西部高等教育的機遇、挑戰與出路
    以西安—成都—蘭州為核心支撐城市的西北三角高等教育集群,和以西安—成都—重慶為核心支撐城市的西南三角高等教育集群,是面向絲綢之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展跨境高等教育的前沿陣地,具有和沿線國家開展教育合作和國別研究、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地緣優勢、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
  • 全國高等教育滿意度調查報告
    地處縣鎮高職院校的總體滿意度指數為67.71分,低於城市高職院校(71.33分)和農村高職院校(69.94分)。教育質量、教育公平和教育環境滿意度指數,縣鎮高職院校分別為68.82分、67.92分和67.87分,而城市高職院校分別為71.98分、70.99分和71.56分,農村高職院校分別為71.79分、70.43分和71.21分,縣鎮高職院校低於城市高職院校和農村高職院校。
  • 「十四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與關鍵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的作用,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等[3],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4]。
  • 一流大學與中心城市的互動發展——鄭州大學黨委書記宋爭輝談大學...
    但是,我們相信,相對來說,很少有其他方式可以像大學那樣給一個城市帶來如此大的經濟效益。」事實上,大學帶給城市的絕不只是「如此大的經濟效益」,由於高水平大學的存在,整個城市的文化或文明水平以及市民的素質都會得到顯著提高。最終大學的辦學水平和文化傳統還會直接或間接地塑造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第四,集群化構成大學與城市互動發展的重要方向。
  • 張煒在《中國高教研究》刊發理論文章: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概念...
    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高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2012年教育部發布《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注重創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 中外合作辦學遍地開花 浙江高等教育盡顯「國際範兒」
    浙江在線·浙江教育新聞網9月1日訊(記者 吳俏婧)G20杭州峰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20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將齊聚杭州展開交流,感受浙江這片土地的創新活力和文化韻味。  大學是一個國家和地區與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對外形象展示的文化名片。越來越多的浙江高校把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擺上了學校發展的議事日程。
  • 深圳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共成長 特區高校「長子」的擔當
    當前,深圳開啟了「雙區」建設的新徵程,站在灣區「C位」的深圳大學,將繼續肩負起特區高等教育「長子」的使命,擁抱城市、服務大灣區,以大學之擔當驅動「雙區」之發展。今日,我們推送專題之一:《與城市共生共榮共成長 特區高校「長子」的擔當》。  今年初,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深圳大學研發的快速檢測試劑盒和「隱形手套」備受關注,為疫情診斷和醫療防護提供了巨大助力。
  •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山東中醫藥大學國際眼科與視光...
    近日,國家教育部傳來好消息:全國首家眼視光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山東中醫藥大學與美國俄勒岡太平洋大學合作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 省內城市同質化競爭,襄陽戰略突變
    東風汽車襄陽基地管理部2018年8月11日,東風公司十堰管理部領導對兩家被整合的單位公開講到:「要從公司重大戰略部署上理解和支持公司的決策……」言外之意不可忽視,要知道襄陽是東風公司三大管理部所在地之一,長期擔負著東風崛起和襄陽復興的重任
  • 異地辦學的國科大樣本:與京外十餘地合辦地方學院
    2018年10月,教育部答覆《關於加強全國高校布局頂層設計的提案》的文件指出,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階段,針對近年來高校擴張、頻設異地校區等現象,「不宜盲目擴大規模」。   高校直接在異地設立的辦學機構一般數量有限,例如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是清華目前唯一的異地辦學機構。
  • 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如何同頻共振—新聞—科學網
    由於歷史發展原因,陝西省內高校布局廣、層次多,既有部屬高校,也有中央下劃高校,以及普通高校。雖然全省財政高等教育支出規模自2013年的327.87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444.59億元,但陝西省財政高等教育生均撥款水平卻連續5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陝西地處西部,經濟發展水平不及東部省份,如今正面臨優秀高端人才流失嚴重、資金存在缺口等問題。
  • 2019「楚商襄陽論壇」舉行暢談經濟發展 展望襄陽未來
    作者:殷素 來源:襄陽日報  【襄陽政府網消息】在新的環境條件下,襄陽面臨著哪些挑戰和機遇,襄陽應該把握哪些機遇?廣大企業家應該怎樣弘揚楚商精神,為襄陽經濟建設服務?9月27日,以「弘揚楚商精神,共促襄陽發展」為主題的2019「楚商襄陽論壇」舉行。
  • 如何評價高校辦學質量?分類評價改革 讓上海高校辦學更具「個性」
    其中「學術研究型」高校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為引領,「應用研究型」高校以培養應用研究與開發的人才為重點,「應用技術型」高校以培養專門知識和技術應用人才為主體,「應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養專科層次的操作性專業技能人才。按照主幹學科門類(本科與研究生)或主幹專業大類(專科)建設情況,將高校劃分為「綜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個類別。
  • 為了億萬父老鄉親——寫在鄭州大學辦學92周年暨合校20年之際
    歷屆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高等教育、重視鄭州大學的建設發展,「河南經濟基礎薄弱,是窮省辦大教育,但我們砸鍋賣鐵也要辦好高等教育。」「就是脫褲當襖,也要把鄭州大學辦好。」「砸鍋賣鐵、脫褲當襖」這兩句話擲地有聲,展現了辦好河南高等教育的信心和決心。美麗校園。新校區的奠基是鄭州大學走向新世紀、走向未來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