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襄陽市級層面多次強調高教領域「補短板」,對襄陽提升至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位置,成果有目共睹。
當前,襄陽還沒有一個本土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希望儘快建成湖北交通大學、襄陽大學、華中航空航天學院。依託國際國內體育冠軍優勢和體育潛力布局漢江體育學院等一批地區特色院校。
襄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積極採取措施補齊高等教育短板。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湖北文理學院遷建、武漢理工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襄陽示範區建設和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建設。今後將繼續努力從這兩方面入手,一方面不斷提升我市本地高校的辦學水平,另一方面爭取引進更多知名高校到襄陽辦學,進一步提升我市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和層次。
在提升本地高校辦學水平方面,襄陽市連續多年大手筆支持湖北文理學院建設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力爭成為全國一流高校,依託襄陽高定位打造成本地最具代表、區域競爭力最強的本土名校。另外,應支持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獨立,推進襄陽開放大學實體化辦學,做大做強襄陽本土本科院校集群。此外,結合本地優勢構造區域性職業院校集聚中心,圍繞全國高水平的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職教網擴容,為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襄陽技師學院引入人才,致力於培養成區域品牌院校,可對技師學院進行專題研究,朝著襄陽技術學院方向運作。與此同時,加強與寶武集團合作,謀劃寶武大學實體化項目落戶襄陽,構築中部崛起支點戰略,服務中西部地區人才建設,踐行央企責任,實現市企雙贏。
在引進高校增強本地高教層次方面,加快推進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同濟大學、湖北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襄陽項目落地,並在這一基礎上建成區域品牌分校。推動中國科學院襄陽合作共建中心擴容改造,目標科學院大學襄陽分校;推動武漢大學襄陽基地實體化,重啟襄陽分校;推動華中科技大學襄陽研究院延伸為全方位學術教學陣地暨分校。以合襄鐵路共識為契機,爭取合肥、安徽、中國科技大學、鐵路武漢局等有關單位的支持,探索中國科技大學華中鐵路科技產業學院(襄陽);從2020友誼年感情年出發,去東北、西北、東南地區招教,為各自區域搭建中西部、中南橋頭堡總部型基地。
砥礪奮進、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層次。大樓好建,大樹好栽,大學難辦。大學再難辦,也要把大學辦好。一個城市需要大學來彰顯城市榮光、傳承城市文化和先進理念,襄陽大學要「與城俱進」「與城同榮」,實現大學與城市共同進步、共同爭先的局面。要見賢思齊,提高辦學水平,提升美譽度,將辦學方向同城市發展方向、城市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強化對高校發展的服務,為全市高等教育發展提供支撐,要快行快動。要下決心將襄陽高校建設成與城市相匹配的高度,要主動「走出去」引進大學、要深謀遠慮合作辦學、要展現活力開放辦學,應加大對學校服務和支撐力度,釐清高等學校發展思路,加強服務、深化合作、形成合力。
抓落實、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