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五年,我市著力辦好教育這件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嚴格制定招生政策、完善教育資源配置,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城鄉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也擦亮了襄陽教育的名片。
這裡是位於樊城的襄陽十九中學,今年中考學校的升學情況喜人,而這源於市教育主管部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舉措。
市十九中校長宋海潮說:「正是因為我們襄陽中考指標到校這樣一個好政策,才保證了類似我們這樣普通初中的孩子,也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我們今年中考549以上的學生就能進去四中或五中。」
指標到校,是我市為促進教育公平推出的中考招生改革。先前,中考招生按照統一分數來錄取,薄弱初中以及偏遠地區中學的學生,進入四中、五中省級重點高中的機會微乎其微。改革後,重點高中90%的招生計劃指標按照學校畢業人數,一視同仁地分配到全市203所初中學校。招生政策、招生指標、錄取分數線和錄取結果全部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與此同時,市教育局出臺硬性規定,要求任何學校不得招收或者變相招收借讀生。
家長說:「高中取消借讀特別好,大家都在同一個規則下,不是你有錢有路子就能想讀哪個學校就讀哪個學校,體現了一個公平。」
不僅高中招生嚴格了,全市小學初中也全面規範了招生流程。從今年起,全市所有的小學、初中全部通過招生平臺招收新生。學生家長只需要在平臺上提供申請信息,通過大數據比對後,按劃片自動錄取,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為因素。
襄城區荊州街小學校長吳平說:「往年這個時候電話不斷,我感覺家長很焦慮,學校也很為難。今年實行平臺招生以後 ,校長很輕鬆,家長也感覺很公平,遏制了大班人數額,也避免很多廉政風險 。」
要保證教育的公平,前提是教育資源均衡發展。2016年,優質中學市三十三中和襄陽十中實行集團化教學。人、財、物集中管理、打通使用,領導班子、骨幹教師率先到十中教學等一系列深度融合措施,使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如今,十中新擴建的兩幢教學樓已經封頂,準備明年春天迎接新生就讀。2017年,高中名師弱化校籍流動起來。續五中名師李天豔交流到襄陽三中擔任校長後,原襄陽四中副校長鍾道傑,也到襄陽一中任職。
襄陽市一中校長鍾道傑說:「交流校長,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校長的智慧,管理經驗,業務水平如果固定一個單位肯定有缺陷,全市交流思想碰撞,能使每個學校都有特色,從而提升全市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這五年,全市義務教育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評估驗收,農村及薄弱地區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這五年,全市省、市級示範優質高中達到26所,市24中「中意合作班」成為全國特色高中對外合作交流的典範。這五年,高考質量再創新輝煌,提前兩年實現了「十三五」制定的「萬名學生上重點大學」的目標,本科上線率達到90%。這五年,學前教育配置實現新提升,新改擴建普惠性幼兒園359所,增加學位數近4萬個。這五年,地方高等教育實現新突破,武漢理工大學襄陽校區正式開建。湖北文理學院通過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評估,結束了襄陽不能獨立培養研究生的歷史。
市教育局局長程敬榮說:「我們要努力實現學前教育的普及化、普惠化,努力實現義務教育的優質化、均衡化。我們建設漢江流域教育中心的目標大有希望,群眾在享受公平還有質量的教育方面的幸福感、獲得感也一定會進一步增強。」
全媒體記者:肖璐琳
編輯:曹婧雯 | 校對:蘇琦琦
責編:姚城 | 審核:曾雄飛 周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