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一個圓滿的句號,往往預示著一個美好的開始。
2020年已進入倒計時,「十三五」也圓滿收官,在過去的這五年,您經歷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也許有喜悅、有遺憾,有對未來的期待……
直播綿陽推出「十三五」特別策劃——給力「十三五」,跟你細數那些事兒!
教育,一直是綿陽的一塊金字招牌。在過去的五年中,這塊招牌,更加閃亮了。
高中教育:硬氣!用成績說話
2020年7月24日晚,四川高考成績放榜。「680分!」查到成績的那一刻,綿陽中學學生李嘉豪喜極而泣。
這段視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在綿陽廣播電視臺官方抖音號@直播綿陽上,收穫了565.3萬點讚,16.7萬人留言分享自己的高考故事。
現在,李嘉豪已經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朝著夢想繼續前行。而他,正是綿陽數十萬通過高考圓夢的學子的縮影。
據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統計,2010年至2019年,我市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普通高中在校生規模保持在10.5萬人左右。
「十年來,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保持在4.5萬人左右,年均高考升學率73%,加上職高,約85%。年均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達到3.8萬人。」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胡曉兵介紹。
讀書與愛國,是綿陽教育的主旋律。綿陽人民歷來有參軍報國的革命傳統,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累計為國家輸送優質兵源27萬餘名,培養出43位共和國高級將領。這一傳統也在綿陽的教育中得以傳承。
「努力為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空軍夢,不懈奮鬥!」
2020年8月16日,綿陽中學空軍航空班34名同學,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錄取通知書發放儀式上,許下莊嚴的承諾。其中,付斯捷同學同時被清華大學錄取,成為「雙學籍」飛行學員。
「我將在清華大學進行兩年的聯合培養。在這兩年裡,我會選修一些自己喜歡的專業,同時進行好飛行與指揮專業的學習。矢志成為一名優秀的空軍飛行員。」付斯捷說。
2015年3月,綿陽中學成為全國16所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之一。五年來,我市共計為空軍、海軍輸送飛行員136名。未來,他們將在藍天上守護祖國的和平與安寧。
綿陽優質的基礎教育,不僅體現在幫助學子實現了大學夢,也為他們的一生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020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表彰名單裡,兩位南山中學校友趙海伶、魏嘉名列其中;
2019年國際軍事比賽,南山中學校友劉宸斬獲三塊金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綿陽中學校友朱仕超成為四川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
無論在哪裡,綿陽學子都一樣發光發熱。
在這些傲人成績的背後,有教育工作者的付出,學子的刻苦,更離不開綿陽市在高中教育質量提升上的不斷努力。
「十三五」期間,我市嚴格執行取消普通高中擇校生政策,加強對學籍註冊系統的管控;
完善普通高中學校評價體系,改變過去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關注學校在高考成績之外的學校管理、特色亮點等綜合發展情況,引導和激勵學校挖掘優勢潛力,提高辦學水平;
擴大普通高中優質資源總量,大力開展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創建工作;
啟動普通高中選課走班試點,積極探索適應新高考制度的教育新模式。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步入新階段
早上八點,科創區玉泉路小學附近,市民張敏步行送女兒上學,兩人邊走邊聊,用溫馨的親子互動開啟了一天的美好時光。
多年前,張敏就在園藝山購置了住房,但由於周邊缺少優質的公辦小學,張敏和家人一直住在涪城區的老房子裡。直到2017年,張敏得知家門口即將建起一所公辦小學,一家人才終於住進了新房。
2018年9月,張敏的女兒成為了玉泉路小學的第一批學生。
「孩子每天早上七點鐘起床洗漱後,在家吃一個溫暖的早餐,再早讀二十分鐘,然後我們步行把她送去學校,也就八點鐘左右。之後我再去上班時間剛剛好。」張敏說。
五年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綿陽一個又一個的家庭從中受益。「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建、改擴建校舍、運動場91.9萬平方米,新增學位56000個,綿陽成為四川省首批完成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國家認定的市州,義務教育向高位均衡、優質均衡轉型升級。
在硬體設施提升的同時,我市也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各類標準統一和「三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的資源共建共享和對口交流支援制度。
推動優質教育集群發展,鼓勵、支持各區縣與學校通過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城鄉一體化辦學、學區制管理、教育聯盟、校際聯盟等多種形式擴大和延伸優質教育資源。
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入學和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政策。
完善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保障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
學前教育:普惠性幼兒園來啦
少年宮長虹世紀城幼兒園,是一所辦學已有10年時間的優質民辦幼兒園。近五年來,幼兒園保教費一直維持在6500元每生每期,但在2020年9月開學時,學費卻下降了18.4%。
「這學期的保教費只收了5300元,也就是我們每年都可以省2400元左右。對於我們家長來說,這個是實實在在的優惠。」家長任芸說。
目前,全市共有普惠性幼兒園583所,覆蓋率達到80.54%。普惠性幼兒園由各縣市區(園區)教育行政部門匯同財政、發改委等相關部門進行分級認定,最高的一級園價格在5600元每生每期,最低的三級園為2800元每生每期。
在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的同時,我市大力發展公辦教育,使全市學前教育實現了格局性新變化。
「十三五」期間,全市建成公辦幼兒園148所,公辦在園幼兒佔比由33.36%提高到52.49%。目前,全市學前教育資源已能基本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
「十三五」圓滿交卷 「十四五」這樣謀劃
這是奮鬥的五年,也是輝煌的五年,五年來,我市緊緊圍繞「建設教育強市」的目標,不斷深化教育體育改革。教育在全省領跑的優勢持續夯實,教育對綿陽的經濟社會貢獻力持續釋放,「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如期實現。
綿陽市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周時光介紹——
較「十二五」末期,我市各級各類學校數量增加132所,在校生總數增加26998人。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7.22%,上升2.72%,全市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8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7.4%以上。
在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全民教育、高等教育方面,我市也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 綿陽教育將這樣發展——
·學前教育
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機制體制,健全學前教育政策保障體系,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
·義務教育
基本消除大班額,所有縣市區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高中階段教育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9%以上;增加3所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85%以上的學生享受優質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建成一批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示範專業和特色專業。
·高等教育
省屬高校建成一流學科3-5個,市屬高校建成符合綿陽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3-5個。
·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
完善特殊教育體系,確保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實行公共教育資源向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傾斜,鞏固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均衡成果。
·繼續教育
基本實現市民基於網際網路的網絡學習、基於移動終端的泛在學習。
綿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中心
記者:吳佳君
責編:張燁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