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籤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已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已超過30萬人,我國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合作方;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
12月22日,教育部舉行第六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隨教育小微一起來看↓↓↓
「十三五」期間
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如何
先來聽劉錦司長
在發布會現場的介紹
↓↓↓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對外開放。「十三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大場合多次對外宣示擴大教育對外開放,飽含深情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和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並提出殷切希望,這些都給我們以極大激勵和鼓舞。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在新時代中奮進、在大變局中前行,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邁上了一個大臺階。
一、完善頂層設計,形成整體牽引力
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召開全國教育外事工作會議,出臺教育對外開放的指導意見,加快形成並完善頂層設計。特別是今年5月出臺的《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突出「加快」和「擴大」,強調「提質」和「增效」,體現了教育對外開放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主動作為。教育對外開放深度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在「四點一線一面」加快布局,打造新高地。2019年,教育部、海南省出臺《關於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實施方案》,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全速推進,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前不久,教育部、廣東省出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大灣區國際教育示範區建設全面啟動。長三角地區、雄安新區新時代的教育對外開放藍圖也在加緊謀劃。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也加快了開放步伐,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永久落戶貴州,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覆蓋東三省和7個中西部省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進一步形成。
二、全面深化改革,增強內生發展力
「十三五」時期,按照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總體部署,教育對外開放領域著力加大制度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
來華留學聚焦提高質量。出臺《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試行)》《中國政府獎學金工作管理辦法》,規範高校接受國際學生的資格條件,來華留學質量規範與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來華留學生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來華留學學歷生比例達54.6%,比2016年提高7個百分點。
出國留學聚焦完善服務。打造「平安留學」服務體系,健全留學人員回國服務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留學服務的科學化、信息化、人性化水平穩步提高。
合作辦學聚焦提升活力。改革中外合作辦學準入審批制度,在上海試行理工農醫類學科專業「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備案制,在海南、福建、廣東、浙江、重慶、河南等六省(市)試點實施部省聯合審批制。「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共審批和備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580個(獨立法人機構7個,非獨立法人機構84個,項目489個),其中本科以上356個。截至2020年底,現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332個,其中本科以上1230個。
外事管理聚焦簡政放權。授予 「雙一流」建設高校一定的外事審批權,為高校開展對外合作交流提供更大的自主性和便利性。
三、聚焦「一帶一路」,提升全球行動力
2016年7月,教育部出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2017年5月,「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納入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2019年在我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比達54.1%。同年,中國與俄羅斯雙向留學交流人員規模突破10萬人,提前一年實現兩國元首確定的目標。「十三五」期間,我國新籤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已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我國各級各類教育赴境外辦學穩步推進,發布《高等學校赴境外辦學指南》,加快「魯班工坊」建設,啟動中國特色海外國際學校建設試點。今年9月1日,杜拜中國國際學校作為首批試點正式開學。
四、推進全球治理,擴大中國影響力
「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國高度重視教育減貧國際合作,一方面,通過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機構合作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和質量提升項目、兒童早期教育與發展項目,為國內教育脫貧攻堅助力;另一方面,積極分享我國教育脫貧經驗做法,為教育減貧國際合作賦能。我國高校和職業院校在「一帶一路」、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培養、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能人才,並與世界銀行等機構合作幫助東非國家應用技術大學培養支柱性產業的學科骨幹。
五、強化人才培養,助推創新驅動力
人才培養始終是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發力點。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與此同時,我們通過引進國外高水平教育資源進一步豐富國內高等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已超過30萬人,我國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合作方。此外,圍繞「雙元制」模式深入開展中德職業教育合作,推動完善現代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六、深化人文交流,發揮教育親和力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作為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秘書處,積極承辦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各領域籤署協議133項,有力服務了外交工作大局。在人文交流框架下,各類中外青少年交流豐富多彩、與時俱進。比如,中美青年創客大賽連續舉辦了7屆,吸引超過3.5萬名兩國青年參與,產生了近萬件作品,為兩國青年在創新創業領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平臺。語言交流也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HSK(中文水平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等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這表明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七、推進港澳臺教育交流,增進國家向心力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持續拓寬港澳臺學生來內地(大陸)就學渠道,具備港澳臺學生招生資格的院校超過400所,其中具備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院校達225所。「十三五」期間,高校共培養港澳臺學生約4.5萬人,持續做好在內地(大陸)高校就讀的港澳臺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師生雙向交流方面,2016至2019年,教育部「內地與港澳高等學校師生交流計劃」累計資助近1800個項目,惠及5.6萬人次。內地與港澳中小學、幼兒園締結姊妹學校累計超過2000對。經過多年實踐,「華夏園丁大聯歡」、「港澳教育界國慶訪問團」等活動已形成品牌。
八、全力抗擊疫情,展示教育系統戰鬥力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對教育對外開放的一場大考。疫情不僅給正常的教育合作交流按下「暫停鍵」,而且給跨國(境)流動的各類學生、教師的健康和學習、工作、生活帶來嚴峻挑戰。面對疫情,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和駐外使領館教育部門迅速行動、全力應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針對在華的外國留學生、外籍教師和在內地(大陸)的港澳臺師生,堅持「屬地化管理、一體化推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內地(大陸)的港澳臺師生零感染,在華外國留學生確診病例已動態清零。針對海外留學人員群體,我們持續強化防疫指導,建立遠程會診機制,上線疑似症狀風險自評,整合國內高校心理輔導和健康諮詢平臺,配合外交部等部門安排臨時航班接回確有困難的留學人員,努力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落到實處。此外,為緩解疫情導致的出國留學受阻問題,教育部推動94個中外合作舉辦的大學、機構和項目臨時擴招,共錄取3031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規劃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遠景目標,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任務目標,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謀劃好「十四五」時期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十三五」期間
我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教育領域合作情況如何
一起來聽秦昌威秘書長的介紹
↓↓↓
「十三五」期間,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深入參與全球教育治理邁出新步伐,密切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合作,服務國內教育改革發展取得新進展。
第一,黨中央高度重視,領導親自推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發揮中國影響。過去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會見來訪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並向雙方合作舉辦的重大活動發賀信,為我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指明了方向,總書記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文明交流互鑑等重要理念得到教科文組織高度認同。
第二,合作舉辦高層次國際會議,為全球教育領域迎接新技術革命貢獻中國智慧。「十三五」期間,我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圍繞教育信息化、人工智慧、職業教育等與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密切相關國際教育領域熱點和前沿議題,積極同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第三,積極提供國際公共產品,為世界教育發展提供中國力量。「十三五」期間,我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設立的長城獎學金共資助來自82個國家的291名學生來華學習。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國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平臺積極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教育領域有效進行疫情防控、開展大規模線上教學,實現「停課不停學」的經驗,積極向國際社會推介我國優質在線教育資源和平臺,並向非洲國家提供一批免費優質線上資源,樹立了我良好國際形象。
第四,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為全球教育發展做出中國努力。我國積極參與全球2030年教育目標實施,深入參與《承認高等教育相關資歷全球公約》《開放式教育資源建議書》等準則性文書磋商制定工作。我國9個城市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習型城市網絡。
「十三五」時期,我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國際高等教育創新中心、國際工程教育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繫學校網絡國際中心和教師教育中心等多個合作平臺,完善合作格局。「十四五」期間,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努力將我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一全球最大智力機構的戰略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十三五」期間
留學生服務工作情況
來看程家財主任的介紹
↓↓↓
過去五年來,留學服務中心全面落實新時代留學工作方針,聚焦出國留學、留學回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來華留學領域的重點工作,服務各類留學人員數量為160.8萬多人次。
一是在出國留學方面,服務一批批莘莘學子,順利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國家公派留學人員派出提供服務。為我國公民平安留學提供保障服務。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們及時向在外留學人員整理髮布各國疫情防控信息,組織專家編寫《海外留學人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被納入向海外留學人員發放的健康包中。
二是在留學回國方面,為留學人員提供從人才招聘、創新創業、學位認證、派遣落戶、人事檔案等一站式服務。舉辦留學人才招聘會。5年來,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3萬多個就業崗位。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5年來,共舉辦了5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留學人員報名參賽的項目2690個,入圍項目1352個。為留學人員提供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派遣落戶、人事檔案調轉服務。
三是在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積極促進國內外院校交流與合作。搭建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定期舉辦中國國際教育巡迴展。促進人文交流,增進友好互鑑。5年來,由留學服務中心承辦的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已成功舉辦五屆,大賽共吸引3.3萬多名中美青年廣泛參與,參賽優秀作品9200多項。
四是在來華留學方面,打造「留學中國」品牌,講好中國故事。5年來,在國外10多個國家22個城市舉辦「留學中國」教育展22場,參展中國院校累計460所次。通過舉辦來華留學生徵文比賽等活動,組織來華留學生以自己在華學習的親身經歷,講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2017年以來,連續舉辦了四屆「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來華留學生徵文大賽,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來華留學生參與。
五是在提升服務質量方面,充分運用「網際網路+留學服務」為留學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辦事方式。留學服務中心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2019年全面建成「網際網路+留學服務」政務服務平臺,讓「數據多跑路,留學人員不跑路」。
「十三五」期間
我國教育民間交流開展情況
來看王永利秘書長的介紹
↓↓↓
「十三五」期間,我國民間教育國際交流全面服務國家教育改革發展和外交大局,建設了主體多元、覆蓋廣泛、規模龐大的網絡體系,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影響深遠的交流活動,為提高我國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國家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以國家外交戰略為指導,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助力教育全球化發展。以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為引領,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交流互鑑。以品牌建設為引領,不斷擴大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十三五」期間共舉辦四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三屆中國國際教育展、109場年會研討會,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餘所院校參展,超過24萬人次參觀展覽。
二是以教育民間交流需求為導向,堅持穩中求進,提升民間教育交流合作的影響力。以雙多邊教育合作交流平臺為支撐,深化中外院校合作。對標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助力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提升基礎教育對外開放水平,推廣國際理解教育理論與實踐。「十三五」期間,824對中美學校參加中美千校攜手項目,185對中英學校參加中英夥伴學校交流計劃,150對中法學校參加中法百校交流計劃,近6萬名學生參加中法中學生數學交流活動,758名中學生、144名教師赴26個國家住家交流,34個國家的1654名中學生來華學習,千名外籍教師來華任教,發起「一帶一路·同一課堂」倡議,研發國際理解教育課程。
三是以服務教育改革發展為目的,堅持提質增效,推進民間教育交流內涵式發展。調研和發布行業權威報告,開展教育服務認證。發布年度《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狀況調查報告》,為高校國際化戰略制定和實施提供有益參考。「十三五」期間,參加來華留學質量認證的高校180所,來華留學生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研學旅行等認證工作也即將啟動,並根據社會需要不斷研發教育類團體標準。助力打造「留學中國」品牌,推動來華留學事業健康發展。「十三五」期間,組織近百所高校赴18個國家舉辦留學中國高等教育展,吸引更多學生來華留學。發揮行業規範和監管作用,強化組織建設,提升現代治理能力。
「十四五」期間,我國民間教育交流合作將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營造友好的國際環境,凝聚全球治理共識,促進民心相通,服務國家外交大局,為全球教育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來源|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號:jybxwb)
山西省教育廳政務新媒體(微信號:shanxijyt)
原標題:《8方面發力!「十三五」教育對外開放這樣邁上新臺階 | 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