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教育專業委員會、兒童教育與發展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歷史機遇與挑戰」學術論壇在京召開。作為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的分論壇之一,本次論壇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遠景目標的建議》,解讀《關於加快與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面對疫情給來華留學與出國留學工作帶來的影響與機遇、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構建新型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機制、後疫情時代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新挑戰與新趨勢等議題展開深度的學術研討。
澳門大學校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教育專委會理事長宋永華在論壇上致辭。他說,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推進,世界高等教育發展也將面臨深刻地轉變與革新。未來高等教育要素流動的影響因素也有可能出現變化,或走向更多元。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對優質國際教育資源及教育機會的嚮往和追求並未改變。一些國家在短中期內仍會保持較強的吸引力,但是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因安全穩定的環境、博大精深的文化、創新求精的氛圍而使國際化地位得以上升,在以國際化為特徵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為特徵渴望成為趨勢。這種趨勢將有助於更好為國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實現聯動,在本土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格局。未來,我們可以通過主動引領、內外統籌,以更明確的藍圖、更寬闊的布局和更精確的措施,緊抓機遇、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合作。在加快與擴大教育對外開放中,大力提升中國國際教育的影響力。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周滿生也在論壇上發表致辭。他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歐美逆全球化勢力的雙重疊加,我國教育對外開放事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也進入到了一個百年之未有的大變局時代。結合對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周滿生就教育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提出了自己見解。即:我國已進入到教育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這是所處歷史方位;我國需要以高質量教育對外開放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這是歷史使命;我國要建構起教育對外開放高質量的發展體系,這是歷史責任。
在本次論壇中,教育專家圍繞論壇主題進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分別是教育部國際司二級巡視員方慶朝,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楊曉春,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原司長、港澳臺辦主任、中國駐美國使館教育處原公使銜參贊岑建君,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教育專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常務理事劉寶存,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原副秘書長、博士、研究員張寧,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校長、教授、四川大學原副校長晏世經,同濟大學國家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同濟大學國家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江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教育專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王素,浙江大學教育學系系主任、浙江大學國際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吳雪萍,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理事高書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研究生院院長、二級教授、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教育專委會學術委員鄭承軍,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題部主任王建,浙江外國語學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伍宸等。
同時,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其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的戰略要求,研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中國教育現代化發展戰略,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開展了多個平行論壇。本次論壇採用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形式召開,極大方便了參會人員參會需求。本次學術論壇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董松壽主持,北京藝教未來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教育在線聯合協辦。近百位教育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論壇活動,另有來自全國各高校二百餘人通過在線方式觀看及參與了本次論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