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0召開

2020-12-05 澎湃新聞

11月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0」在廣州舉行。論壇主題為「邁向『十四五』的新發展格局與大灣區融合」。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高培勇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從「六穩」到「六穩+六保」再到「構建新發展格局」,大體是過去一年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布局走出的基本軌跡。在中國的經濟形勢判斷和經濟政策布局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是「六穩」「六保」,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則是中國邁向「十四五」經濟工作的主線。從「六穩」到「六穩+六保」再到「構建新發展格局」,不變的是周期性、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相交織,不變的是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線;變化的是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增加,以及為了應對外部環境的衝擊,必須把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將其作為今後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重要戰略考量。

廣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徐詠紅表示,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省會城市,廣州全市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搶抓「雙區驅動」「雙城聯動」重大發展機遇,落實各項工作部署,力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表示,建立現代金融體制,是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面向「十四五」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重要方面。建立現代金融體制的主要內容包括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建設現代商業銀行體系、建設現代資本市場、建設開放型現代金融體系六個方面。在建立現代金融體制的過程中,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統籌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躍國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需聚焦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注重科技、治理等領域的創新。在新發展格局下的大灣區發展中,廣州的歷史使命是做好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提到,「十四五」期間中國發展既有美好前景,也面臨較大挑戰。除疫情衝擊外,債務風險也不可忽視。為應對新發展格局下的債務風險,需要堅持創新驅動、消費驅動,形成「可持續」的債務積累新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宋泓提到,粵港澳大灣區過去是「從外向內」格局的引領者、開拓者,在未來「從內向外」的新發展格局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副校長洪風認為,中國的下一個五年規劃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十四五」規劃將更加受到外部環境影響。

聯合國人居署高級經濟學家馬爾科·卡米亞表示,短期來看,中國未來可通過維持社會安全網絡、推行有效財政政策等措施維持城市經濟平穩運作,通過保障能源及水的供應、提高處理垃圾的能力為社會提供必要的服務;長期來看,中國應當堅持貿易開放,強化區域性和全球性價值鏈穩定性,提高城市競爭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室主任汪紅駒認為,為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均衡發展,要堅定不移地保中長期財政收支平衡、保財政安全、保國際收支平衡;要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社保制度、發展民生事業、堅持自主創新與對外開放,確保結構性均衡發展;要通過城市群、大灣區發展戰略,促進新均衡發展格局形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倪鵬飛表示,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實施「雙循環」戰略是短期策略,也是中期戰略,更是長期理念。要深化全國經濟一體化,培育國際競爭優勢,構建雙環聯動的關鍵樞紐。從市場需求、要素供給、產業安排和空間布局的角度,進一步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支持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順應發展規律,將這些區域培育成為「雙循環」的戰略樞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原部長李善同提到,珠三角與境外國家和地區間的聯繫緊密。應當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在「雙循環」中的位置和優勢,充分發揮其對於暢通循環的促進作用、在推動科技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在深化改革和推動發展中的示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認為,為防範「十四五」期間房地產泡沫局部破裂的風險,應當堅持「房住不炒」、建立長效機制的政策總基調,更加注重加強和搞好宏觀經濟的預期管理。

(日本)亞洲成長研究所副所長兼研究部長戴二彪表示,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以及京津冀這三大城市群的功能要適當互補。其中心城市應各有特色,這有助於促進國家的整體發展,發揮其「雙循環」的樞紐功能,帶動落後地區的發展。

在「十四五」期間大灣區雙循環樞紐的融合發展議題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葉嘉安提到,香港要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新全球化以及國內區域格局變化中的機遇。

澳門城市大學協理校長、葡語國家研究院院長葉桂平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國家對澳門的明確定位是「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澳門要發揮自身所長,滿足國家所需。

澳門科技大學教授劉成昆表示,「十四五」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謀劃實現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新發展格局下,處於兩個循環交匯點的澳門需要準確把握自身角色和定位,利用特殊地位,發揮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國家經濟「雙循環」。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創辦於2012年,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起並主辦的年度高層學術論壇。

相關閱讀

科學謀劃 主動求變——把握「十四五」規劃的時代背景與重要意義

原標題:邁向「十四五」的新發展格局與大灣區融合——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0召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0召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20-2021)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11月28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020-2021)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副主席,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裁閆衍等嘉賓出席論壇。劉元春代表論壇研究團隊發布了論壇主報告《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與會嘉賓就2020-2021年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 CMF年度論壇(2020-2021)啟幕,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即將...
    (原標題:CMF年度論壇(2020-2021)啟幕,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即將發布!)
  • 劉偉校長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020-2021)上的致辭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作為中國人民大學的常設性高端學術及知名品牌活動平臺,依託學校在經濟學領域的突出學科優勢,聚焦中國宏觀經濟重大前沿問題開展研究和討論,發揮「國家高端智庫」諮政啟民的功能作用,共謀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與策略,形成了包括年度論壇、季度論壇、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等系列學術產品矩陣。
  • CF40研討會|2019宏觀經濟,底在何處
    2019年,市場普遍關切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應如何認識本輪中國經濟下行的成因?經濟下行底部在哪裡?已有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是否充分?接下來宏觀政策需要做出何種調整才能有效應對?2月23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在北京召開CF40季度宏觀政策報告論證會暨雙周內部研討會,會議主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和政策展望」,與會嘉賓就上述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 高培勇:當前經濟形勢下宏觀經濟分析與政策配置思路應有所改變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7月25日消息,2020國際貨幣論壇今日線上開幕,本次論壇主題為「新發展格局下的全球金融中心建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發表演說。宏觀經濟的分析是我們的主業,這樣一種分析對我們而言有兩大主題,一是對宏觀經濟形勢作出精確的判斷,二是對宏觀政策的配置做出準確的把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經濟形勢怎麼看?經濟工作怎麼幹?這兩大主題其實一直和我們相伴隨。我在此所想表達的一個基本的見解就是對於當下中國經濟形勢的分析、對於當下中國宏觀政策的配置,不能僅滿足一般性的研究,而是要深入到更加精準有效的經濟當中去。
  • 2020年宏觀經濟展望: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資產
    核心觀點:  2020年宏觀經濟走勢的核心焦點在於中美貿易摩擦的負面衝擊與國內經濟內生動力和逆周期調節政策的正面影響對衝的結果。我們對貿易摩擦負面衝擊的基準判斷是中美雙方進一步加徵關稅的可能性下降,但2019年7、8兩月工業生產的突然失速是貿易摩擦對中國製造業生產全面影響的開始,未來仍可能繼續「發酵」。
  • CF40報告:政府廣義支出成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
    7月24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宏觀政策報告》(下稱「《報告》」)認為,當前核心CPI和PPI低位運行,表明經濟運行低於潛在增速,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猶存,宏觀政策組合中應實施穩總量政策,保持廣義信貸的穩定增長,其中又以穩定廣義政府活動(包括一般政府支出以及地方融資平臺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以下觀點節選自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執筆人為劉元春、劉曉光、閆衍,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國超常規政策的常態化、中國發展戰略的轉化和調整、內生新動能的逐步抬頭將成為左右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最核心的4大力量。1、疫苗研製的成功及其廣泛運用將在大概率上決定2021年全球疫情將得到逐步控制,從而保證全球經濟將得到穩步復甦。但這種復甦將使中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複雜化。
  • 「2020年第4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中國」雙循環下的貨幣...
    【2020年第2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歐洲】經濟活動逐步恢復【2020年第2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日本】疫情衝擊衰退加劇【2020年第2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總覽】2020年夏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2020年第1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概要】2020年春季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2020年第1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應高度重視明年宏觀經濟面臨的挑戰
    11月2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年度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模型——CMAFM模型預測認為,2021年由於經濟的持續復甦和基數因素,各類宏觀參數將全面反彈,全年GDP實際增速預計將達到8.1%,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將達到11.4%。
  • 中央部署意味深長,四大關鍵詞看懂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
    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必須堅持持久戰思維,對黨領導下的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有堅定信心,對將面臨的各種風險考驗有戰略定力,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 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更趨健全_深度報導_中國金融新聞網
    我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正進一步健全。近日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指出,2020年,我國持續構建要素完備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機制。分步實施宏觀審慎壓力測試,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建立健全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取得重大進展。
  • 劉俏:疫情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邏輯與施力重點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全球KOL聚焦金融大動蕩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機構 四十人論壇作者:劉俏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人們普遍將新冠疫情定性為對經濟的外生衝擊,正如伯南克所說,新冠疫情像一場自然災害,讓中國及全球經濟在短時間內陷入完全休克狀態,經濟活動及社交接觸基本凍結。
  • CF40論壇:充分發揮浮動匯率對宏觀經濟的自動穩定器作用
    【友財網外匯資訊】-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最新發布報告稱,下半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猶存,貨幣政策應以保持溫和通脹為首要目標,匯率自由浮動或者寬幅區間內的自由浮動是當前比較理想的選擇,如不能實現,可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釘住與經濟基本面基本一致的匯率作為權宜之計。
  • 中央最新定調經濟形勢!注意,宏觀政策有細微變化,附解讀
    年中最值得期待的一次會議終於召開!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招商宏觀】《政府工作報告》核心指標解析——2020年5月宏觀政策...
    工作回顧方面:仍然包括整體運行情況(即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價格穩定、國際收支平衡4大目標)、結構優化、新動能、改革開放、三大攻堅戰、人民生活6項內容,排序也保持不變。有3處需要關注的地方:第一,充分就業在4大目標中的排序從去年的第4位躍升至第2位。第二,防風險在在三大攻堅戰中的排序降至最末,同時省略了宏觀槓桿率約束。
  • 2020下半年宏觀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昨天我們內容回顧了2020上半年的經濟形勢,這期內容我們談一下,2020下半年宏觀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繼續復甦是有條件、有基礎、有信心的。從政策目標來看,是保市場主體,保基本民生。從政策取向上看,是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以定向政策為主,達到精準滴灌的目標。下半年降息降準可能還會有,但不管是頻率還是幅度都將明顯小於上半年。國家持續擴大在金融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的力度,有助於提振製造業投資。另外,在擴大內需戰略下,拉動經濟增長的並不是靠基建這『獨輪車』,而是消費和投資的協同發力。
  • 「2020中國製造論壇」召開:專家縱論企業數位化轉型
    原標題:「2020中國製造論壇」召開:專家縱論企業數位化轉型
  • 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把脈:首提「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在上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交出超預期「成績單」的背景下,下半年中國經濟的「運行圖」和「進度表」又將如何繪就?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除了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以外,還分析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 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GDP大概率保6無憂 貨幣政策有空間
    回顧2019年,外部經濟環境波雲詭譎,國內經濟轉型已然啟動,展望即將到來的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將呈現何種走勢?CPI高位何時來臨?貨幣政策是否邊際放鬆?經濟可能略呈現前高后低狀況,年初政策發力可能推升經濟增速至6.1%,而後可能逐步回落到4季度的5.9%。財通證券認為,2020年GDP實際增速或小幅下降至6%左右,降速提質,不宜過度悲觀。 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三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逆周期調控將力促經濟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