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央最新定調經濟形勢!注意,宏觀政策有細微變化,附解讀

2020-12-05 和訊網

年中最值得期待的一次會議終於召開!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就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進行了簡要闡述,對十四五到來之際所面臨的環境進行了判斷,對當下的經濟形勢進行了研判,對下半年經濟工作基調和計劃進行了詳細說明。在這其中,宏觀政策出現細微變化;四月會議中未曾提到的資本市場,在本次會議中被再次提及;關於房地產市場的基調則幾乎沒有變化。

三個「仍然」

與去年七月份的會議相比,今年七月的政治局會議多了一項非常重要的議題。那就是確定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時間和相關內容,並提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雖然去年也召開了四中全會,但決定召開會議的時間並不在七月份那次政治局會議上,而是在那之後。

會議對於「十四五」開啟之際所面臨的環境或者說條件用了三個「仍然」,即我國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這是對當下時代特徵的一個基本判斷。這個判斷相當重要,因為近期的國際環境有趨向複雜的勢頭,無論是市場預期還是社會預期,此前都並不明朗,而這個判斷則可以讓預期變得更為清晰。

會議也強調,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28日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我們有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應對挑戰,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步伐。

經濟恢復但形勢嚴峻

今年以來,全球正經歷新冠肺炎的考驗。對於我國而言,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由於抗疫得力,我國經濟恢復取得了良好成果。此次會議對此亦有鮮明判斷。

習近平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強調,現在疫情防控局勢平穩,經濟運行基本恢復,三、四季度要乘勢而上,鞏固擴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成果,努力彌補上半年的損失。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宏觀經濟政策落地見效,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好民生保障和防汛救援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此次政治局會議強調,經濟穩步恢復,復工復產逐月好轉,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好於預期,三大攻堅戰紮實推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明顯加快,改革開放繼續深化,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但會議也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宏觀政策有細微變化

對比4月份關於宏觀政策表述的強度,此次會議有細微變化。

此次會議強調的是落地。會議指出,要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注重實效。要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資金,注重質量和效益。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要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宏觀經濟政策要加強協調配合,促進財政、貨幣政策同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應。

4月份的會議強調的則是對衝。那次會議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

再提資本市場和房地產

四月份的會議並未提到資本市場,但去年七月的會議卻有提及。去年七月的表述是「科創板要堅守定位,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今年的表述則是,要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一表述也曾在金穩委會議中多次提及。因此平穩健康可能是未來資本市場發展的主基調。

關於房地產,此次會議再度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再來看4月份會議的表述「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兩者表述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顯示對於房地產的調控並未有任何放鬆。

關於農業的表述也有變化。上次會議的表述是:我國糧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農業生產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穩價,夯實農業基礎。此次會議則說了一句簡短有力的話:要全力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此外,會議再次提到消費升級,有效投資,新基建,區域發展,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實施,新型城鎮化,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等。會議對疫情防控也做出要求,要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強化醫療衛生物資儲備,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券商中國(ID:quanshangcn)

相關焦點

  • 高培勇:當前經濟形勢下宏觀經濟分析與政策配置思路應有所改變
    高培勇表示,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既不同於疫情之前,也不同於高速增長階段,對於經濟形勢的把握必須要在一般性分析的基礎上向前深入一步。具體而言,高培勇給出了兩種基本看法:一是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要有兩個參考系,二是對宏觀政策的配置分析要堅持對症下藥。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資本市場進入微觀治理階段
    陶川指出,「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暗示明年上半年加息的概率較低。政策緊縮預期降溫,長端利率短期見頂的概率進一步上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終發布的通稿雖然只有5000字左右,但確是對當年經濟形勢的分析總結,對下年經濟工作的部署。
  • 年會精選丨張立群解讀2018年宏觀經濟形勢
    2017年是個非常不平凡的年份,有19大的召開、有重要的中央經濟會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財務領袖們要了解到,自身所處的大環境是什麼,才能夠發揮能量。作為企業中非常重要的財務CFO們必須認識到,如何分析大勢、解讀大勢。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以《新時代,新任務,新徵程——2018年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分析》為題,向與會者分享了一場高質量、標準的宏觀經濟解讀。
  • 中央部署意味深長,四大關鍵詞看懂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
    「逆周期調節」在對衝周期性因素的衝擊、平抑各種短期經濟波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則是順應經濟形勢的變化,進一步豐富並深化宏觀調控的內涵,意味著我國宏觀調控的理念更加成熟,手段和工具也更加豐富。
  • 正確認識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
    7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一連用了六個「穩」字布局下半年經濟工作,其中就包括「穩預期」,就是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打消市場的焦慮情緒,理性判斷我國經濟未來走向,推動人們對經濟形勢的主觀反映與經濟發展的客觀軌跡協調同步。宏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比較複雜。
  • 汪濤: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讀,7月宏觀數據前瞻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汪濤 汪濤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讀:政策寬鬆基調延續,但不會進一步加碼會議保持目前大部分寬鬆政策基調不變,同時有所微調。1)財政政策延續了此前「更加積極有為」的定調,但要更加「注重實效」;2)會議要求要繼續推動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重大項目建設。
  • 溫家寶:關於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關於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溫家寶    一、全面準確把握當前的經濟形勢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估計面臨形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把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鞏固經濟社會發展的好勢頭。    二、堅持宏觀調控的取向不變,把握好宏觀經濟政策的方向、力度和節奏    要準確判斷經濟形勢,針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
  • 國新辦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等情況舉行發布會
    社會公眾對我們國家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中央政府下一步的宏觀經濟政策非常關注,今天很高興請來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先生、財政部副部長丁學東先生、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先生出席發布會,向大家介紹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有關情況。三個部門的領導對今天的發布會非常重視,他們都希望發布會能夠儘快主辦。朱之鑫主任今天上午剛出差回來,我們就把發布會安排在了今天下午,首先請朱之鑫先生介紹情況。
  • 【招商宏觀】《政府工作報告》核心指標解析——2020年5月宏觀政策...
    宏觀調控體系和宏觀經濟治理是政府的首要經濟職能。宏觀調控方面仍然堅持穩增長底線思維和調結構長遠目標。宏觀經濟治理層面,再次明確建立現代財稅制度(規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提高直接稅比重、培養地方稅稅源)和健全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現代中央銀行制度、貨幣政策從數量型為主轉向價格型為主、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
  • 專家:上半年經濟數據可喜 宏觀政策取向不宜改變
    專訪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會長陳厚義   必須格外珍惜呵護當前發展形勢 不能因形勢稍有好轉就調整政策   上半年經濟數據可喜 但中央的決心是明確的,全國上下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指導方針做了許多系統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中央振興經濟一攬子計劃的實施,使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上半年,全國夏糧產量12335萬噸,連續6年增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6月份更是達到了1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321億元,同比增長33.5%。
  • 張立群:2020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兩會精神解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2020年宏觀政策及經濟形勢預測」主題演講。張立群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 但中國化危為機,開啟了經濟發展的新篇章。目前,國內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加大宏觀經濟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並部署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 準確判斷當前經濟形勢 增強宏觀調控靈活性
    央行在日前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談到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時表示,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並強調要「密切監測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展變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鞏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強系統性風險防範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6、隨著一攬子規模化政策的實施、外需的持續上揚和內生動能的逐步恢復,中國宏觀經濟在反彈中呈現加速上揚的態勢,第4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速將接近潛在水平,為2021年非常規政策逐步退出和新戰略規劃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7、從長時段和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經濟的快速復甦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 三部委勾劃2019宏觀經濟政策關鍵詞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孫韶華 張莫)《經濟參考報》1月16日刊發題為《三部委勾劃2019宏觀經濟政策重點》的報導。文章稱,在1月15日國新辦舉辦的發布會上,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央行的負責人介紹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具體舉措,對經濟熱點做出一一回應。
  • 怎樣理解明年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明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怎樣全面、深入地理解這一精神?請看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的解讀——  穩定政策,含義有三  ●宏觀調控,「雙穩健」政策,適時適度微調  「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大致有三層含義」,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微笑著娓娓道來:  其一,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 2021,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 央行報告罕見7次提及泡沫 貨幣政策重心發生變化
    我們在10月30日的文章《「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否意味著沒有「流動性拐點」?》中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不等於「不變的貨幣政策」,只有跟隨經濟金融形勢變化、而相應變化的貨幣政策才叫「穩健的貨幣政策」。  我們在該文中提出,由於2016年經濟金融形勢已經發生變化,為了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應當做出四點改變:一是貨幣政策「穩增長」權重下降,「防風險」權重上升;二是「降準降息」周期基本結束;三是適度增加貨幣市場利率波動,流動性拐點到來;四是將委外及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政策範圍。  結合本次公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我們的上述四點判斷均得到充分驗證。
  • 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要統籌好幾個關係
    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準確把握當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從政策調節時效、政策協調配合、政策靶向聚焦、政策落地實效等方面統籌好幾個關係,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  統籌好「立足當前」與「跨周期調節」的關係。宏觀政策落地見效首先要「立足當前」,解決階段性問題。
  • 宏觀經濟月度形勢分析
    一、重要政策及事件回顧(一)G20峰會釋放新一輪對外開放信號6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上就世界經濟形勢和貿易問題發表題為《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重要講話。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生產價格指數數據來源:WIND,五礦經研院圖3 我國社會融資總額和新增人民幣貸款數據來源:WIND,五礦經研院三、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形勢跟蹤
  • 重磅信號!央行定調!
    會議部署了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向市場傳遞了多個重磅信號。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同時,會議要求,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