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宏觀政策報告》(下稱「《報告》」)認為,當前核心CPI和PPI低位運行,表明經濟運行低於潛在增速,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猶存,宏觀政策組合中應實施穩總量政策,保持廣義信貸的穩定增長,其中又以穩定廣義政府活動(包括一般政府支出以及地方融資平臺)為重中之重,應避免廣義政府債務大起大落,加大針對公益和準公益類項目建設的政府融資安排,並儘快出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綜合治理方案。
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表示,當前廣義政府活動的廣義信貸增量佔據全社會的廣義信貸增量40%-50%,接下來的時間裡,過去一直保持較高增速的居民部門信貸缺少進一步上升空間;企業部門在結構轉型壓力下廣義信貸增速持續下降,近期內難有大的突破;政府廣義支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成為廣義信貸以及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穩定的壓艙石。出於防範風險和維持政府債務可持續性考慮,政府舉債和支出結構方式還有很大調整空間,不應妨礙政府舉債總量的穩定增長。
廣義信貸反彈乏力未來面臨下行風險
報告認為,外部經濟仍在探底過程中,未來難有起色,頻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爭端給全球經濟下行再添風險。內部需求孱弱,廣義信貸上半年雖然經歷了反彈但仍在低位,不足以支撐溫和通脹水平,且未來面臨進一步下行壓力。房地產下行周期對經濟的拖累更加明顯,基建投資面臨著資金來源和投資積極性的雙重困擾。
張斌表示,2017年以來的廣義信貸增量部分半數來自廣義政府活動(包括了地方融資平臺),超過三成來自居民貸款(主體部分是住房抵押貸款),不足兩成來自企業。今年初,在政府舉債前置以及地方融資平臺信貸環境改善的帶動下,廣義政府信貸增加並帶動了全社會廣義信貸反彈。進入二季度後,政策環境再次收緊,廣義信貸反彈力度減弱,目前仍停留在較低水平。考慮到接下來房地產下行周期將會拖累居民住房貸款,當前政策環境下基建融資仍面臨諸多掣肘,下半年的廣義信貸增長面臨下行風險。
「房地產在廣義信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儘管近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將房地產行業的周期性屬性有所壓平,但房地產仍屬周期性行業,今後兩年房地產行業處於下行周期,2019年房地產銷售大概率負增長也會對信貸增長形成拖累。」張斌稱。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7月24日對記者表示,儘管上半年廣義貨幣(M2)、社融存量增速有所反彈,但下半年企穩仍存壓力。6月2.26萬億元的社融增量很大程度是靠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撐,三季度如果沒有政府融資做「二級火箭」推動的話,將會制約社融擴張,也會對掣肘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要留有「子彈」保持政府債務穩定增長
經濟處於下行周期時,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更多承擔著逆周期調節的作用,以避免經濟下行失速。但隨著全社會債務規模的積累,貨幣政策靠「放水」對經濟動能拉動的邊際效果愈發弱化,相反,財政政策應發揮更大作用逐漸成為共識。這也是我國官方為何多次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對於下半年的貨幣政策,當前外界較為關注的是,美聯儲本月大概率會降息,中國央行是否也會推出下調政策利率等降息舉措。對此,伍戈認為,儘管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6月的宏觀數據表現相對較好,中國央行跟隨美聯儲7月降息步伐的迫切性並不強。總體看,利率變動很大程度上與經濟增長和通脹有關,CPI已經連續兩個月維持在2.7%的適中水平,加之當前房地產調控又有收緊趨勢,預計利率政策短期內不會出現大調整。
「全球金融危機以後,國際主流經濟學界也在反思貨幣政策量化寬鬆導致的零利率陷阱,並倡導財政政策應該在刺激總需求方面發揮更積極作用。對中國來說,貨幣政策也要留有』子彈』,穩增長應最主要靠財政政策。」張斌稱。
張斌進一步解釋稱,保持廣義信貸增長穩定,一般被視為貨幣政策任務,但在當前中國環境下,廣義的政府支出活動對廣義信貸會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當前廣義政府活動的廣義信貸增量佔據全社會廣義信貸增量的近半數,成為短期內廣義信貸和中國宏觀經濟穩定的壓艙石,要避免廣義政府債務大起大落,保持政府舉債總量的適度穩定增長。特別是專項債不足以支持基建需要,需要加大針對公益和準公益類項目建設的政府融資安排。
伍戈也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並不意味著沒有經濟增長底線,現在經濟增速逐步逼近底線,在基建方面更靈活地處理債務問題變得非常關鍵。如果下半年GDP增速要保持在6.2%,初步估算基建投資有2萬億的融資缺口,因此,預計會有更多政府融資的創新舉措推出,如專項債擴容、放鬆基建項目資本金要求、啟動新一輪政府債務置換等。
來源: 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