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40宏觀經濟醫生診斷:經濟上行拐點將至

2020-12-05 和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四十人。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原創CF40 宏觀經濟醫生研究系列(China Macro Doctor, CMD)是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牽頭開展的宏觀經濟研究項目。今天發布的是《宏觀經濟月度數據檢驗報告(總第2期)》,基於4月份數據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和診斷,並提出了政策建議。

  以下為第2期報告的要點,供您參考。轉載請註明出處。  

執筆人:張斌 廉永輝 何曉貝 沙楠 鄒靜嫻  宏觀經濟運行

  實體經濟運行與3月份保持類似特徵。

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相對活躍,製造業投資和出口增速處於低位,消費基本保持平穩。製造業投資和消費均保持了結構調整和升級的趨勢。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上月輕微下滑0.2%,主要源於製造業投資速度由6.4%降為6%,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投資減速尤為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19.7%,仍保持在較高水平。  

房地產

投資增長表現突出,7.2%的增速雖然在歷史上並不耀眼,但延續了年初以來加速上漲的態勢。

  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名義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消費零售增長高於GDP增長已經持續了較長時間,對GDP增速下滑拖累

消費增長

的擔心應有所緩解。從收入法看,

GDP增速下降過程中勞動者收入增速下降有限,對消費持續增長形成了支撐。

  生產者價格(PPI)同比增長-3.4%,降幅較前值-4.3%顯著收窄,PPI通縮壓力的降低主要來自黑色金屬材料(螺紋鋼等)和燃料動力(石油等)價格上漲。消費者價格(CPI)連續兩月保持2.3%的同比漲幅。儘管豬肉和鮮菜漲價明顯,但非食品價格通脹保持1%左右的低位,拉低了CPI整體水平。  

宏觀經濟運行環境

  金融市場總體流動性充裕。7天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值與上月基本持平,均處於歷史數據的較低區間。流動性利差(3個月SHIBOR與3個月國債收益率之差)和期限利差(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1年期國債收益率之差)均收窄至0.7%,信用利差(十年期AA級債券收益率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之差)上升120個基點至2.3%,反映了市場對企業債違約的擔憂。從歷史數據看,上述利差數據均維持在較低或正常水平,短期風險不高。

  貨幣和信貸環境較上月有顯著變化。M1同比上升22.9%,在歷史上屬於較高增速。 M2同比增速由前值13.4%下降為12.8%,主要源自信貸增速的大幅下降,造成M1和M2增速剪刀差創6年新高。4月新增信貸5556億,較上月大幅下降8144億,但同比增速仍達到14.1%,處於歷史正常區間。新增長期居民貸款與前值接近,顯示住房按揭貸款仍處於相對高位。新增企業貸款由上月6693億劇烈下降至1415億,其中長期貸款由上月5078億驟降為-430億,與當月3500億元以上的地方債置換有關。

  4月新增社會融資總額7510億,不及3月的三分之一,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接近30%。除新增委託貸款和企業股票融資有所增加外,其餘各項融資均不及上月,其中貸款下降是拉低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首要因素,而企業債券融資也由3月的6457億下降為2096億。儘管4月當月信貸和社融大幅下挫,但前4個月累計新增信貸和新增社融同比增長分別為18%和29%,數值仍然不低。

  外部環境與上月趨同。反映外需變化的摩根全球製造業PMI從3月的50.6下降為50.1,但仍處於榮枯線上方。4月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均值為607,較上月和去年同期均有所回升。全球金融市場相對穩定,主要貨幣的匯率和利率相對平穩,反映短期市場波動性預期的

標普500

VIX指數波瀾不驚,較上月和去年同期差異不大。  

近期展望

  未來幾個月,經濟增速上行的拐點臨近。此輪投資和工業品價格數據反彈的主要力量來自房地產投資反彈。從過去三輪房地產市場起伏的經驗看,每一輪房地產投資從谷底到峰值的時間15個月,此一輪房地產的價格和新開工面積穀底在2015年3月,調整已經持續了13個月,臨近拐點。此外,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開始調整,再加上個別大城市的購房政策調整,都預示著房地產市場的拐點臨近。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房地產投資的拐點的來臨將對經濟增速帶來邊際上的壓力。

  儘管經濟增速臨近拐點,但主要

宏觀數據

的同比增速表現不差。房地產投資增速即便臨近拐點,絕對的房地產投資水平不低,對工業品需求仍保持在高位,不構成對當期工業品價格嚴重下行壓力。如果再考慮到前期積累的工業品價格反彈,接下來生產者價格的同比負增長有望繼續收窄,企業利潤同比增速也有望保持在較高水平。  

診斷建議

  貨幣政策保持穩健

  財政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可暫緩發力,儲備政策空間至4季度和明年

  加快大城市住宅用地供應機制改革,緩解大城市房地產市場日益增加的供求矛盾和價格上漲壓力

  抓住保增長壓力趨緩2-3個季度的時間窗口,加快推進改革措施  

相關宏觀經濟數據診斷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四十人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

相關焦點

  • CF40研討會|2019宏觀經濟,底在何處
    2019年,市場普遍關切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應如何認識本輪中國經濟下行的成因?經濟下行底部在哪裡?已有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是否充分?接下來宏觀政策需要做出何種調整才能有效應對?2月23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在北京召開CF40季度宏觀政策報告論證會暨雙周內部研討會,會議主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和政策展望」,與會嘉賓就上述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 天弘基金姜曉麗:把握債市拐點要先於政策出臺 預判宏觀經濟是前提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王寧日前,天弘基金固收機構部總經理姜曉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固收投資中最難的地方在於對拐點的判斷。「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債券市場拐點出現的節奏非常清晰,但總結有三點:一是宏觀經濟要變好;二是貨幣政策要清晰;三是債券市場出現拐點。」姜曉麗表示,一般情況下,貨幣政策確認後,債券市場就會出現反應,但如果貨幣政策較為清晰時,就無法挖掘市場投資機會,因此,要先於政策清晰之前做出判斷,作出判斷的依據就在於對宏觀經濟的預期。
  • CF40發布《2018年第一季度宏觀政策報告》:
    4月23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在北京發布《2018年第一季度宏觀政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從外部環境來看,目前全球經濟處於近年來的高點,全球貿易增速企穩;從內部環境來看,信用擴張放緩,國債利率顯示趨勢下行拐點,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結售匯出現小規模逆差,外匯儲備基本穩定,財政收支出現反彈。
  • CF40論壇:充分發揮浮動匯率對宏觀經濟的自動穩定器作用
    【友財網外匯資訊】-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最新發布報告稱,下半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猶存,貨幣政策應以保持溫和通脹為首要目標,匯率自由浮動或者寬幅區間內的自由浮動是當前比較理想的選擇,如不能實現,可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釘住與經濟基本面基本一致的匯率作為權宜之計。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主要觀點
    宏觀政策會轉彎嗎?針對上述一系列問題,本文提出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展望一:世界經濟可能於下半年迎來整體性復甦  2020年世界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而深陷衰退泥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2月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萎縮4.2%。
  • 「招銀研究|宏觀月報」入冬不寒——2020年11月宏觀經濟月報
    基建、房地產投資依舊發揮對經濟的關鍵支撐作用。房地產投資保持較高增速,韌性較強;基建投資增速回升至5-8月的中樞水平,逆轉了6月以來連續下跌的形勢。在需求回暖、企業利潤增長的背景下,製造業投資增速亦穩步上行。
  • 華泰證券年中策略:下半年宏觀經濟常態回歸
    主會場特邀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此次北京突發疫情雖來勢洶洶,目前正處於上升期,但通過北京各部門協同高效、精確防控,2至3周內會出現拐點,一個月內將得到有效控制。厭戰、恐懼情緒不可取,現在要做的是保持良好健康素養、積極配合政府行動。
  • A股市場系統性影響因子:宏觀經濟基本面與政策面
    華夏策略組: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  弱復甦開啟是2009年的縮小版  從華夏基金策略觀點思索關於國內宏觀經濟,大家關注數據的人都感受比較深刻,那麼今年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國內宏觀經濟在年初劇烈的下行,最低點是3月份,因為中國在全球率先實現了這種管控,恢復進度比較快,數據從二季度以來恢復,四月份以後一直在持續的改善
  • 溫家寶:關於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關於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溫家寶    一、全面準確把握當前的經濟形勢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估計面臨形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把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鞏固經濟社會發展的好勢頭。    二、堅持宏觀調控的取向不變,把握好宏觀經濟政策的方向、力度和節奏    要準確判斷經濟形勢,針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
  • CF40報告:政府廣義支出成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
    7月24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宏觀政策報告》(下稱「《報告》」)認為,當前核心CPI和PPI低位運行,表明經濟運行低於潛在增速,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猶存,宏觀政策組合中應實施穩總量政策,保持廣義信貸的穩定增長,其中又以穩定廣義政府活動(包括一般政府支出以及地方融資平臺
  • 五大首席看2021:宏觀經濟將這樣表現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宏觀調控著力長遠問題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2021年,宏觀經濟又將如何演繹?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指出,要充分肯定疫情後我國經濟恢復取得的成果,諸如疫情防控、「六穩六保」等一切措施使得中國經濟率先得到恢復。
  • 經濟政策與發展考點: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概念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概念:宏觀經濟是與微觀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市場經濟中以個人、家庭和企業為單位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即是微觀經濟。現代市場經濟雖然仍以單個微觀經濟主體為基本單位,但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商品交換日益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經濟活動已不再是單純的個體行為,而日益呈現出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整體特徵。個人財富、家庭福利和企業利潤的增加,已經不再單純地取決於自身的努力,還必然要依賴於整體經濟狀況,整個經濟運行越來越表現出明顯的總量、綜合和全局性特徵。
  • 宏觀經濟研究:哪些「慣性」在2021可能被打破?
    如我們在 2020 年 11 月 16 日發布的年度宏觀展 望(《2021 宏觀展望:經濟再通脹;政策溫和退出》)中所分析的,工業自動化/升級在時 點上往往與電信升級周期重合——中國正在經歷電信基礎設施從 4G 向 5G升級的新周期、 而新一輪的工業自動化周期也在 2020 年中拉開大幕(圖表 20)。
  • 12月份宏觀經濟以及各類資產投資機會展望
    國內經濟持續復甦,順周期板塊引領A股走出結構性行情,滬指一度上行突破3400點;拜登勝選和疫苗消息刺激美國經濟預期好轉,美股也呈現上漲;港股在外圍市場帶動下反彈更加強勁;信用債遭遇黑天鵝,債市情緒受挫;黃金繼續高位震蕩;人民幣強勁升值,進入6.5時代。那麼,接下來各類資產投資機會如何?尤其是大家最關心的股票類資產。在此環境下,投資者又應該如何操作?
  • 2021-22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退出寬鬆政策,關注防風險和控槓桿鑑於明年經濟增長有望大幅反彈,我們認為政策會更加關注穩定宏觀槓桿率和防控金融風險,而大部分寬鬆政策可能會逐步退出。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明年下半年央行小幅上調政策利率,市場利率在上半年有所上行,信貸增長放緩,信貸脈衝轉負。
  • 宏觀經濟專題:2021年國內溫和通脹的微觀基礎
    內外需「錯位」修復下,PPI 或在一季度前後重回正增長、高點或在2%左右疫情衝擊下,國內外需求先後下滑,拖累PPI 進入通縮;隨著經濟逐漸修復,PPI 逐步上行、但仍處於通縮區間。疫情衝擊下,國內經濟活動停滯,導致PPI進入通縮;隨著海外疫情爆發,全球供需變化拖累大宗商品價格、加速PPI 下滑,PPI 同比從-1.5%迅速下滑至-3%以下。
  • 中國宏觀經濟和微觀數據出現五大背離
    服務業和製造業增速變化以及他們的國民經濟中扮演角色的變化,使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產業結構迅速變化的轉型周期,在這個周期中,人口結構、社會融資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於是,我們觀察數據的時候發現:傳統經濟增長的宏觀、中觀、微觀指標之間的函數關係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些宏觀、微觀指標的相關性弱化甚至出現背離現象。
  • 連平:四重因素將產生共振效應 協同支持2021年中國經濟穩步回升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今日在2021年宏觀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上表示,全球疫情很可能在明年年中前後出現拐點;四重深層次因素將產生共振效應,協同支持中國經濟穩步回升。  展望明年全球經濟走勢,連平表示,全球疫情很可能在明年年中前後出現拐點。
  • 投資機構解讀經濟基本面:宏觀穩中有升 微觀活力湧動
    券商、基金機構普遍認為,十九大報告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所描繪的藍圖,對資本市場建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將開啟A股投資的新時代。  機構普遍對後市樂觀  A股的未來走勢受宏觀經濟層面、A股上市公司基本面、流動性寬鬆程度等多重因素影響。
  • 電子行業三大拐點已確定 2021年有望迎來整體景氣度上行
    電子行業三大拐點已確定 2021年有望迎來整體景氣度上行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20-11-26 11: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