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王蕊
新冠肺炎疫情起波瀾,券商IT能力及機構業務再度迎考。6月15日至7月2日,華泰證券2020年夏季線上策略會通過機構客戶服務平臺「行知」APP直播,50餘位專家、300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與來自基金、保險、銀行、私募等數千名境內外投資者共同分享洞見。
主會場特邀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此次北京突發疫情雖來勢洶洶,目前正處於上升期,但通過北京各部門協同高效、精確防控,2至3周內會出現拐點,一個月內將得到有效控制。厭戰、恐懼情緒不可取,現在要做的是保持良好健康素養、積極配合政府行動。
華泰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疫情在短期內打亂了國內經濟活動的正常節奏,但並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呈現新特徵的中長趨勢。新冠疫情已進入第三階段,全球經濟漸進修復、常態回歸是下半年宏觀經濟的主旋律。
當前寬財政成為新主角、寬信用繼續發力、寬貨幣力度微調。判斷未來兩到三個季度,國內各項經濟活動大概率向近年均值水平逐步收斂,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2-3%。預計下半年CPI與PPI走勢收斂,社融高增引發的再通脹壓力較小。中美摩擦變成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在依舊複雜的格局下,深化改革是最好的自我應對方式。
「當前A股面臨安全邊際、彈性空間等困境,我們認為應對策略上可以5月市場低點為安全邊際。」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馨元表示,在長端利率2.8%至3.2%區間無需過慮流動性對A股估值彈性的影響;擇時判斷上,預計三季度A股的三個支撐力會轉為推升力、市場有望從α機會走向β機會,觀測信號包括M2\M1剪刀差的進一步收窄、PPI同比拐點的出現、中報季國產替代領域的進度驗證。
與此同時,借鑑海外經驗,中國在即將進入的「第二庫存周期」和已經處於的「第二科技周期」或有牛市。但需要注意的是,當中美經濟修復的「時間差」和「彈性差」若共同出現,可能導致A股在當前位置持續震蕩較長時間。
而在債市方面,華泰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繼強認為,債市上半年的核心主線是疫情,預計下半年是經濟與政策向常態回歸。5月初疫情、經濟與政策三周期拐點出現,債市度過最友好階段,資金面和債市正在重定價,謹防債基贖回、供給衝擊等引發的短期超調。
他強調,經濟僅是常態回歸,十年國債利率回不到歷史中樞(02年至今,3.47%)之上,2020春節前水平仍是重要的「錨」。操作上久期策略空間有限,繼續堅持信用債吃票息,槓桿策略收縮,轉債「投入產出比」有望好於純債且擇券定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