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正值牛熊轉換時「螺螄殼裡做道場」將成投資者常態

2021-01-08 東方財富快訊

6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公告發布,債市未等來期盼已久的降息消息。

22日,央行官網公布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此外,央行22日還展開了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400億元人民幣7天到期,800億元人民幣14天期逆回購,由於當日無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淨投放1200億元。

雖然新冠疫情對資金面流動性造成了一定衝擊,但與全球多國央行紛紛執行量化寬鬆政策,打開「印鈔機模式」不同,中國央行在降息、降準上可謂穩如泰山,並一再強調不搞大水漫灌。

自疫情以來,全球主要央行正在大規模「放水」。(圖片來源:彭博經濟研究)

「央行此次應對疫情是比較保守的,尤其對降息非常謹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於6月20日在時代論壇上演講時表示,自2018年後的強刺激,央行內部進行了深入思考,尤其是這幾年的金融去槓桿,對宏觀經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央行的心思難以琢磨

回顧6月以來中國央行的公開市場交易操作,央行的心思令市場人事捉摸不透。

6月15日,央行對本月到期的MLF(中期貸款便利)一次性續作,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但當日公開市場共有7400億元MLF到期,央行僅續作2000億元,並且中標穩穩地維持在2.95%,分毫未動。據證券日報引援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稱,本月央行MLF量縮價平,預示著本月降息大概率維持上月水平。

果不其然,6月22日,央行維持原有LPR利率。降息既然已「涼」,而降息對資金影響面比降準要大,市場不由得思考本月是否可能降準這一問題。

6月18日,14天期的逆回購中標利率下調20BP,外加前一日(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下稱「國常會」)上,明確提及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受此影響,證券分析師紛紛猜測,這是否預示著降準更進一步?

時代財經根據多家券商研報梳理出如下降準的原因:

一、因為6月中旬1000億元特別國債的發行,以及年中將至,疊加端午小長假,造成資金面收緊,央行料將投放流動性,確保特別國債的平穩發行;

二、近期資金利率大幅抬升,DR001、DR007上周一度出現倒掛的情況。截至22日,DR利率均升至2.12%以上;Shibor自17日後突破2%,一路上漲。截至22日,隔夜和7天期品種利率分別為2.1310%、2.1470%。

由此分析可得,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概率上升,部分專家預計6月末將會降準。

而此前,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華泰證券固定收益張繼強團隊等分析師均提到「兩周定律」,即國常會提及「降準」、「債券利率下行」等,預示之後兩周內降準、降息有望落地。

「雖然下半年還會有降準降息的可能,但如疫情沒有大的反覆,降息、降準力度也將不會太大,」盤和林認為,其原因在於央行貨幣政策傳導不夠通暢,尤其疫情之後,實體經濟的水渠不「保水」了。即便央行「放水」給中小微企業,屆時資金將不知流向何方。

「所以『央媽』估計也是干著急,因為知道下的藥無法直達病灶,所以也就無法下猛藥,因此央行這次在貨幣寬鬆上還是偏保守的。」他說。

但也有專家持相反意見。以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為例,他認為,此次國常會關於降準的表述與兩會報告完全一致,並不意味著要立即降準,而是綜合運用再貸款的方式。

他認為,6月不會降準、降息,一是為打擊空轉套利行為,二是適當讓利率中樞總體上移,回歸利率走廊框架,以便央行增強對資金利率的調控。雖然特別國債發行引起債券市場擾動,從而導致利率上行是短期現象,但不宜用降準這種長期的政策來處理。其次,央行通過逆回購操作消化抗疫特別國債即可。「當作為利率走廊中樞的DR007突破1.5%-2%範圍上升時,就會觸發央行進行逆回購操作,投放流動性進行對衝。」

此外,粵開證券宏觀團隊認為,重要的不是降準、降息,而是央行的態度。從5月至今,央行表現出明顯的「鷹派」成色,無論是政府還是央行,似乎都把避免「渾水摸魚」和打擊「資金空轉」作為短期政策的重心。但是萬億特別國債的發行,以及跨季時點的到來,都是降準好時點。該團隊認為,在這樣的狀況下,央行是否依然會在兩周內回應國常委提出的「降準」要求,存在不確定性。

正值債市牛熊轉換時

6月18日,對消費者來說是值得歡慶的購物佳節,但對利率債現券交易員可謂是「腥風血雨」的一天。

當日9點15分國債期貨剛開盤,央行官網隨即發布逆回購操作情況,14天逆回購下調20BP,雖然是跟隨之前7天期限下調且力度不大,但還是讓交易員在朋友圈裡小雀躍了一番。

10點30分,央行行長易綱在陸家嘴論壇的演講開始。在前半段演講中,易綱提到貨幣政策還將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預計將帶動全年的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將超過30萬億元。如此利好資金面寬鬆的講話,讓債市微微上漲。

臨近10點50分,在講話將結束前,易綱話鋒一轉,提到防範道德風險,要關注政策的後遺症,總量要適度,並提前考慮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

毫無疑問,「適時退出」四個字可謂是給債市投下一個重磅炸彈。

隨後,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接過易綱的話繼續威震市場:「我們不會搞大水漫灌,更不會搞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怎麼能夠讓這麼多中央銀行開動印鈔機,去無限量地印發貨幣呢?」

接連幾番針對資金面持續寬鬆的言論,把十年期國債期貨砸出一個深坑,後續震蕩走低,截至18日收盤,十年期國債期貨價格比開盤下跌過半。

10年期國債期貨(T2009)在6月18日10點50分左右受陸家嘴論壇講話影響,被「砸出」一個深坑。

值得一提的是,當日中午財政部官網公布了首批抗疫特別國債招標的結果,利率超預期的低,足以讓債市投資者「回血」穩定住情緒。5年期和7年期特別國債中標利率分別為2.41%和2.71%,而數據顯示,6月17日,5年期和7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為2.6455%和2.93%。

債市如此波動,是否意味著債市已經完全進入熊市?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在6月初表態,債市單邊下行的過程也已經結束。在寬信用和寬貨幣的組合下,債市將是震蕩市,「螺螄殼裡做道場」將是投資者接下來獲取收益的常態。

而中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則在研報中提出,「渾水摸魚」而收水,「魚」怎麼辦?並認為債市的大起大落原因在於雙軌利率脫鉤,市場缺乏一個能夠明確傳達貨幣政策寬鬆程度的信號工具。

他還提出,如果稍微拉長時間來看,金融體系內部的空轉套利是很難維持的。因此,梁中華總結稱,債市並非牛轉熊,而是牛市中的一個「彎道」和「插曲」。事實上,近期市場的大幅調整已經脫離基本面,更多是情緒的發酵和交易的踩踏式離場。

然而半個月過去,市場行情直轉急下。盤和林在21日時代論壇的演講中提到,陸家嘴論壇的講話中提到階段性貨幣政策調整退出的問題,目前來看下半年甚至到明年上半年都還退不出,退出的時機取決於國內疫情趨勢和主要的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因此他認為,國常會釋放出的相對積極的貨幣信號可能會對市場預期糾偏,「引導債券利率下行」的表述也可能給市場帶來更多的想像,情緒鐘擺的變化將打開債市交易窗口,債市收益率還將繼續下降。

而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在6月21日研報中更加明確地指出,二季度債市轉熊而股市轉牛,並分析稱一季度是由於疫情爆發,中國債市出現牛市行情。但是到了二季度,債市快速進入熊市,而造成債市由牛轉熊的原因在於全球貨幣超發。「隨著貨幣融資增速的繼續回升,經濟通脹和企業盈利將有望改善,利率將重新上行,債市或將轉熊。」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相關焦點

  • 螺螄殼裡做道場,用微納製造技術複製一個「新地球」
    在中國古代的道家典籍《莊子》裡,有這樣一則故事:蝸牛的兩根觸角上,各有一個小國家。它們常年徵戰不休,仿佛兩根蝸牛觸角就是整個世界。這則諷刺戰國時代諸侯之間無休止混戰的戲謔之作,放到今天來看,卻仿佛是對蓬勃發展的微納製造技術的預言。
  • 當下中國股市的坐標:新常態將成為A股新邏輯
    這一點,在過去一年裡中國作為一個崛起大國扮演了與眾不同的角色。  Y軸:國內經濟新常態以及新國民秩序  隨著我國經濟增速下臺階態勢不斷明朗,社會各界對「犧牲速度換質量」逐漸形成市場共識,「新常態」也越來越成為描繪A股市場時不可或缺的底色。不久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權威高度對「經濟新常態」做出了概括歸納,也令這一A股坐標軸更為清晰。
  • 本周資金充裕,債市情緒轉暖,現券期貨明顯反彈|債市綜述
    下周以及元旦假期(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1月3日),央行公開市場將有8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其中周一至周四均到期100億元,周五(元旦)到期400億元,恰逢節假日順延至1月4日;無正回購和央票等到期。 關於明年債券市場走勢,國君固收稱,2020年利率走出了一輪完整的牛熊震蕩周期。
  • 華泰證券年中策略:下半年宏觀經濟常態回歸
    6月15日至7月2日,華泰證券2020年夏季線上策略會通過機構客戶服務平臺「行知」APP直播,50餘位專家、300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與來自基金、保險、銀行、私募等數千名境內外投資者共同分享洞見。主會場特邀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此次北京突發疫情雖來勢洶洶,目前正處於上升期,但通過北京各部門協同高效、精確防控,2至3周內會出現拐點,一個月內將得到有效控制。厭戰、恐懼情緒不可取,現在要做的是保持良好健康素養、積極配合政府行動。
  • 農村的養殖戶說青魚最愛吃螺螄了,螺螄殼很堅硬青魚是怎麼吃的呢
    平時喜歡釣魚,對青魚還算了解,青魚可以說是能夠長得很大的魚,我就曾經釣到一個8公斤重的青魚,放在一個裝化肥的袋子裡,尾巴還露出來一大截,是很大的一條魚,青魚最喜歡吃的就是螺絲,所以青魚還有一個名字,就是叫做螺絲青,青說是怎麼吃螺螄的?
  • 螺螄成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那還能愉快地嗦粉嘛?
    2020年6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其中有一項變更引起了很多吃貨的注意:哎
  • 螺螄成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還能不能吃了
    有網友發現,「螺螄」新增列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於是,不少螺螄粉鐵粉不淡定了,紛紛表示「以後還能好好吃一碗螺螄粉嗎?」「螺螄粉以後只有酸筍了嗎?」螺螄(螺螄屬)吃了會犯法的螺螄「而擬列入保護名錄的「螺螄」,拉丁文學名為Margaryamelanioides,是田螺科、螺螄屬。
  • 澤平宏觀:六大原因造成美股牛長熊短、A股牛短熊長
    文/國君宏觀任澤平  中國A股由於散戶佔比高、法治不健全、博弈氣氛濃、融資多於分紅、不能為投資者創造價值等,牛短熊長,暴漲暴跌,呈典型的拉斯普京市場特徵 。A股熊市平均持續27.8個月(2015年6月後的熊市未結束,故未計入),牛市平均持續12.1個月,熊市持續時間是牛市的2.3倍,呈典型的牛短熊長。熊市時,上證綜指平均跌幅為56.4%,牛市時,上證綜指的平均漲幅217.2%,跌幅和漲幅均顯著超過美國,呈典型的暴漲暴跌。
  • 螺螄要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螺螄粉還能吃嗎?
    此「螺螄」非彼「螺螄」上網一查,原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裡新增的「螺螄」,並不是我們常吃的「螺螄」。螺螄粉裡的「螺螄」究竟是什麼?螺螄粉之所以叫做「螺螄粉」,是因為它的湯底是用螺肉熬製的。
  • 螺螄擬列為保護動物,網友炸鍋:還能「嗦螺螄」嗎?
    三湘都市報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丁子琦 王玉瓊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發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歸屬腹足綱、田螺科的「螺螄」新增列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中。
  • 螺螄變成保護動物,以後還能不能愉快地嗦粉了?
    最近,眼尖的吃貨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裡發現「螺螄」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聯想起這兩年紅得發紫的網紅美食螺螄粉放心,此螺非彼螺看起來它們都叫螺螄螺螄粉裡的螺螄和二級保護動物裡的螺螄卻不是一種動物螺螄粉裡的「螺螄」是俗稱主要有兩種螺:
  • 全球債市呈現一定的同步性與風險偏好
    當發達市場長期經濟增長預期、流動性狀況或風險偏好發生改變時,機構投資者會相應調整其投資組合中大類資產類別配置,進而根據不同國家相對外部流動性變化的不同敏感性及自身經濟基本面的狀況來調整國別配置。比如,當美聯儲放鬆貨幣流動性時,美元資產收益率會相應走低,迫使資金湧向國外市場以尋求更高的回報率,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壓低了非美元資產的收益率。此時,各國資產收益率便出現了普遍的下行。
  • 一個成熟的基金組合裡應該配置多少債基?
    債券基金長期收益雖然不是非常高,但是勝在穩定,且風險較低,相比股市七虧二平一賺,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債券基金相對穩定的收益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A股牛短熊長,配置債券資產可以起到投資組合穩定器的作用,是獲取長期收益、規避股市風險的主要方式。那麼,在組合中究竟該配置多少債券基金?
  • 明星都在瘋狂打call的螺螄粉,到底是個什麼鬼?
    螺螄粉的歷史淵源: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藥物,進入中國菜譜的時間並不太長。辣椒強勢進入中國後,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飲食革命,柳州人將之融入螺螄粉並加以發揮,才有了螺螄粉。很多吃過螺螄粉質疑螺螄粉裡為什麼一顆螺螄也沒有,據說螺螄粉的螺湯由螺肉、豬骨、藥材、天然香料等民間秘方熬製而成,熬過湯後的螺肉就會丟棄,因其精華都濃縮入湯裡了 。
  • 節前成交萎縮節後 關注市場風格轉換
    深成指同樣是高開震蕩,本輪反彈高點再被推高。截至收盤,滬指報收2979.55點,上漲0.3%;深成指報收11813.53點,上漲0.17%;創業板指報收 2382.47 點,微漲0.02%。兩市成交量繼續萎縮。 盤面上,銀行、半導體、房地產、無線耳機等板塊漲幅居前。種業、人造肉、RCS概念、新零售等板塊則處在跌幅榜前列。雖然大盤持續反彈,但個股依舊跌多漲少。
  • 浦銀債市觀察|經濟數據「斜率放緩」 債市收益率高位震蕩
    來源:新浪基金2020.8.10-8.14債市焦點1.債市走勢回顧7月經濟數據印證「斜率放緩」邏輯,債市收益率高位震蕩。自7月至今,債市對經濟周期的預期經歷了「之字形」變化,首先是7月初市場基於高頻數據判斷經濟數據復甦斜率將放緩,接著是7月末公布的官方製造業PMI數據證偽「斜率放緩」邏輯,但上周公布的數據中,信貸增速放緩,工業增加值與社消零售增速低於預期,再次喚起市場對「斜率放緩」邏輯的認同。
  • 中信證券明明:債市二階導的拐點
    我們認為,這一輪由股市大漲帶動債市加速下跌的趨勢大概率已經結束,債市將得以喘息。近期股市小幅調整,債市超跌反彈。7月15日,債市10年期國債收益率較前日大幅下行5bps至2.96%,重新回落至3%下方。10年國開收益率也下行3bps,中短端3年和5年期利率下行幅度更大。國債期貨全線收漲,10年期主力合約漲0.42%,5年期主力合約漲0.33%,2年期主力合約漲0.14%。
  • 網紅中短債基美女掌門:別慌,債牛還沒結束!
    來源:大眾證券網近日,國內債市明顯回調,市場上關於債市的擔憂情緒逐漸升溫。債市調整是否會持續?債券牛市是否就此結束?投資者下一步又該如何應對?「網紅債基」華寶中短債基金的基金經理高文慶表示:「國內債券牛市仍在繼續,短期震蕩行情時,短久期的債券資產相對安全,未來走勢仍會繼續受益於流動性寬鬆格局。」
  • 金融委出手維穩,債市強勢反彈,國債期貨創一個月最大漲幅|債市綜述
    //債市綜述 // 11月23日,周末金融委就信用風險表態後,債市情緒明顯回暖,國債期貨全線明顯收漲,創一個月最大漲幅;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大幅下行4-6bp;信用債強勢反彈,最大反彈幅度接近5成;銀行間資金面偏松,主要回購利率變動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