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金磚國家經濟」尋求疫情控制與經濟...

2020-12-04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

金磚四國大都在3月底實施封城措施,因此各國經濟在2季度受到嚴重衝擊,不過隨著5月、6月封城措施逐步降級,各國經濟有所恢復,如巴西製造業PMI在6月已回升至51.6,俄羅斯、印度和南非製造業PMI也恢復至49.4、47.2和42.5。然而,從全球範圍來看,四國疫情均較為嚴重,且日均新增病例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不排除未來政府重新收緊封城措施的可能,各國仍需處理好疫情控制與經濟恢復之間的平衡。政策方面,在疫情暴發初期財政政策相繼出臺的基礎上,各國財政空間已然有限,且多為社會保障和救助政策,對經濟刺激力度不夠,短期內不得不更多依賴貨幣政策,雖然利率大都已降至歷史低位,但在疫情重壓之下,各國仍有進一步寬鬆的壓力。

一、金磚國家經濟形勢

2季度俄羅斯經濟大幅萎縮。1季度俄羅斯經濟同比增長1.6%。雖然1季度疫情衝擊相對有限,但從3月底開始,疫情對俄羅斯的衝擊集中顯現。俄羅斯政府曾宣布3月28日至4月5日全俄帶薪休假,此後休假日期不斷延長,最終延長至5月11日。受疫情影響,4月和5月俄羅斯零售總額同比分別萎縮23.4%和19.2%,4月俄羅斯出口同比萎縮36%,進口同比萎縮21.9%。工業生產同比增速大幅下滑,4月和5月同比萎縮分別為6.6%和9.6%。製造業PMI在4月大幅下降至31.3,5月和6月分別恢復至36.2和49.4,服務業PMI在4月下探至12.2,5月和6月分別恢復至35.9和47.8。PMI的好轉反映了經濟的逐步重啟,但指數低於50表明俄羅斯製造業和服務業經營狀況持續惡化。雖然隨著封城措施的逐步解除,俄羅斯經濟有所恢復,但估計2季度仍將大幅萎縮。

隨著封城措施的緩解,3季度經濟將有所恢復。6月底,俄羅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接近65萬,排在全球第三位。疫情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嚴重衝擊。據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表示,受疫情限制措施影響,俄羅斯每天損失約為1000億盧布,經濟活動較封鎖措施實施前的水平下滑了33%,四分之一的俄羅斯公司因受疫情影響需要支持。5月俄羅斯失業率上漲至6.1%,雖相對水平不高,但比疫情前的4.5%左右仍有較高的升幅。俄羅斯金融市場也受到一定衝擊。據俄羅斯央行初步數據顯示,1-5月俄羅斯資本淨流出同比增長18.8%,達到335億美元。俄羅斯盧布對美元在4月相比1月貶值17.9%,莫斯科交易所本幣市值3月相比1月萎縮了14.9%,但4月和5月有所恢復。為緩解疫情限制措施對經濟增長的衝擊,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5月12日起全俄結束帶薪休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復工復產。與此同時,為抑制疫情影響,6月3日,俄羅斯政府出臺了一項旨在恢復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全國性計劃。該復甦計劃預計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支出總計5萬億盧布(約730億美元),以遏制由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經濟衰退。貨幣政策方面,4月和6月,俄羅斯央行兩次降息,基準利率從6.0%降至4.5%的歷史低點,未來存在進一步寬鬆的可能。2020年俄羅斯經濟預計增長-7.0%左右。

2季度巴西經濟進一步衰退。1季度巴西經濟環比增長-1.5%,同比增長-0.3%,這表明疫情對巴西經濟的衝擊在1季度已經顯現。2季度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將進一步加劇。4月巴西零售總額同比和環比均大幅萎縮16.8%,巴西熱圖利奧·瓦加斯基金會公布的消費信心指數(CCI)顯示,該指數在4月下降了22點至58.2點,為2005年9月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5月和6月消費者信心有所恢復,但也僅為62.1點和71.1點,主要反映了社會隔離措施放寬對經濟改善的期望,不過與其他國家相比,巴西的消費者信心仍是最低的。商業信心指數在4月也下降了33.7點至55.8點,5月恢復至65.5點,但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4-6月,巴西出口同比萎縮8.4%、14.2%和2.7%,進口同比萎縮14.8%、10.5%和19.8%。4月和5月,工業生產同比大幅萎縮27.2%和21.9%,連續7個月處於收縮態勢,今年前五個月累計萎縮11.2%。4月巴西服務業相比3月下降11.7%,3月和4月累計損失17.9%。4月巴西製造業PMI大幅下探至36,隨後在5月恢復至38.3,6月進一步上升至51.6,顯示出製造業經營改善跡象。服務業PMI在4月和5月分別為27.4和27.6,6月恢復至35.9,仍大幅低於枯榮線。

疫情不斷升級將對巴西經濟造成嚴重衝擊。6月底,巴西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140萬,排在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疫情衝擊下,4月底巴西全國失業人數累計達1280萬,失業率達12.6%,為去年3月以來最高。5月,疫情已經造成970萬勞動者沒有收入,相當於全國就業人口的11.5%。疫情引發巴西金融市場動蕩。外國投資者不斷從巴西股票和債券市場撤資,據統計,2-5月外國投資者從巴西股市撤出118億美元,2-4月從巴西債市撤資187億美元。受此影響,3月相比1月,巴西股市本幣市值縮水33.5%,4月和5月雖有所恢復,但5月相比1月市值縮水仍超過20%。巴西雷亞爾也經歷了大幅貶值,5月雷亞爾兌美元月平均匯率為5.639,相比1月雷亞爾對美元貶值26.4%。為促進經濟恢復,進入6月,巴西各地逐步解封,但確診病例數量的快速增長令經濟重啟困難重重,同時加劇疫情傳播風險。財政政策方面,2季度巴西並沒有推出新的刺激措施。貨幣政策方面,受疫情影響,巴西消費價格指數持續下降,5月巴西通貨膨脹降至1.9%,6月巴西央行啟動了本年度的第四次降息,目前利率在2.25%,為近20年來最低值,即使如此,巴西央行表示仍有進一步推行貨幣刺激措施的空間。2020年巴西經濟預計增長-10%左右。

疫情令印度經濟增長失去動力。1季度印度經濟同比增長為3.1%,創10年來新低,2019-2020財年經濟增速降至4.2%。考慮到印度在3月底實施全國封鎖措施,2季度印度經濟將受到更為強烈的負面衝擊。5月印度消費者信心大跌,印度央行公布的消費信心當期指數為63.7,相比3月下降了21.9點。據統計,4月在全國採取封城措施的高峰時期,印度進入零售商店的消費者人數環比下降了90%,5月再次環比下降30%。3月和4月,印度出口同比分別萎縮34.6%和60.3%,進口同比分別萎縮28.7%和58.7%。工業生產在3月和4月同比萎縮分別為18.3%和55.5%。製造業PMI在4月大幅下探至27.4,5月稍微恢復至30.8,6月進一步恢復至47.2。服務業也一度面臨崩潰,4月服務業PMI從3月的49.3暴跌至5.4,創下歷史最低水平,5月恢復至12.6,6月恢復至33.7%。

疫情或令印度經濟在2020年陷入負增長。在經濟增長壓力之下,6月8日印度開始第一階段的解封,允許餐館、購物中心和宗教場所對民眾開放。7月1日起,印度全國進一步解封,恢復國內飛機、火車等交通運輸方式,但學校、體育場等公共場所維持關閉。6月底,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接近60萬,排在全球第四位,確診病例的快速增長或將使印度(至少是部分地區)重新實施封鎖措施。在疫情衝擊下,4月和5月,印度失業率陡升至23.5%,其中,4月20-30歲的失業人口超過2700萬,30-40歲左右的失業人口有3300萬。不過在6月21日的那一周失業率重新降至8.5%,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解封的影響。疫情對印度經濟的衝擊也使得盧比進一步走弱,4月盧比對美元相比2月貶值6.1%,5月稍微有些恢復。印度股市也經歷了大跌,3月孟買證券交易所市值相比1月下跌27.5%,5月相比1月縮水仍有18.8%。為刺激經濟特別是促進就業,5月12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將推出總額為20萬億盧比(約合2670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規模約佔到印度GDP的10%。從2月開始,印度通貨膨脹率不斷走低,3月已降至5.8%,不過受疫情影響,4月和5月印度政府並未公布通脹數據。5月22日印度央行提前舉行貨幣政策會議,將基準利率從4.4%降至4.0%。2020年印度經濟增長預計為-4.0%。

南非經濟繼續衰退。1季度南非經濟同比增長-0.1%,環比增長-2.0%。由於南非自3月27日開始實施全國範圍內的封城措施,2季度經濟形勢將進一步惡化。如在零售方面,4月南非汽車銷售同比下降83.9%。對外貿易方面,4月南非出口和進口同比萎縮分別為48.9%和17.9%,5月出口同比萎縮雖收窄至8.9%,但進口同比萎縮卻擴大至22.0%。南非製造業PMI在4月下滑至35.1,5月進一步下滑至32.5,6月則恢復至42.5,顯示製造業的情況仍在惡化。

疫情令南非經濟雪上加霜。6月底,南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15萬。受疫情的衝擊影響,南非統計局的調查顯示,8.1%的受訪者表示已失去工作或企業歇業,另一項調查顯示,有四成的企業主認為企業無法繼續經營。今年1季度南非的失業率已經高達30.1%,在疫情的衝擊下將會繼續上升。南非金融市場也受到影響。南非蘭特對美元4月相比1月貶值22.4%,約翰尼斯堡證券交易所市值3月相比1月下降了16.8%,4月、5月有所恢復,其中,5月相比3月增長了11.1%。南非發電量也經歷了大幅下滑,4月同比萎縮22.8%,5月同比萎縮13.2%。為降低封城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自5月1日起,南非政府逐步降低封城等級。與此同時,4月21日,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宣布將推出總額為5000億蘭特(約263億美元)的社會救助與經濟支持計劃。南非通貨膨脹率1季度開始大幅下降,4月降至3.0%,而2月為4.6%,在這種情況下,南非央行在3月、4月、5月連續三次降息250個基點至3.75%,希望以此來刺激經濟。2020年南非經濟預計增長-10.0%左右。

二、金磚國家與中國貿易

中國與金磚國家貿易繼續萎縮。2020年一季度,中國與金磚國家貿易總額同比萎縮67.5%,二季度有所好轉。出口方面,4月和5月,中國對俄羅斯出口仍有小幅同比增長,分別為7.0%和0.3%。但中國對印度、南非、巴西出口仍有較大幅度的衰退,其中4月和5月中國對印度出口同比萎縮分別為40.0%和51.2%,對南非出口同比萎縮分別為21.9%和30.6%,對巴西出口同比萎縮分別為10.2和26.3%。進口方面,中國自南非進口仍保持大幅萎縮態勢,4月和5月,中國自南非進口同比萎縮分別為52.7%和47.7%,自俄羅斯進口同比萎縮也分別為18.8%和33.4%,自印度和巴西進口有所好轉,5月中國自以上兩國進口同比萎縮幅度降至9.5%和7.3%。由於中國與金磚國家貿易總額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在中國總貿易中的比例在5月降至6.4%。

延伸閱讀: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美國經濟】初步企穩還是進一步衰退?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歐洲經濟】經濟活動逐步恢復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日本經濟】疫情衝擊衰退加劇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總覽】 2020年第2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總覽 — 2020年夏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概要】2020年第1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2020年春季)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全球金融市場專題】動蕩開年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大宗商品市場專題】新冠衝擊需求,但市場逐步從恐慌中恢復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外貿專題】新冠疫情重創中國對外貿易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政策專題】應對疫情經濟衝擊的各國政策與借鑑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金磚國家經濟】疫情負面影響逐步顯現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中國經濟】政策的力度和目標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東協韓國】復甦被疫情中斷,經濟快速下行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美國經濟】或已陷入衰退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歐洲經濟】疫情影響顯現,經濟活動萎縮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日本經濟】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劇負增長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總覽】2020年第1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總覽 — 2020年春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2019年第4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總覽——2019年冬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2019年第3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總覽——2019年秋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2019年第2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總覽 ——2019年夏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2019年第1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總覽 ——2019年春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2018年第4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總覽 ——2018年冬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2018年第3季度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2018年秋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2018年第2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總覽 ——2018年夏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2018年第1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總覽 ——2018年春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2017年第4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總覽 ——2017年冬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2017年第3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總覽 ——2017年秋季全球 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2017年第2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總覽 ——2017年夏季全球宏觀經濟運行與分析

相關焦點

  • 「2020年第4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中國」雙循環下的貨幣...
    年第3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東協韓國】經濟復甦確立,但程度偏弱【2020年第3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金磚國家】疫情重壓之下的經濟緩慢復甦【2020年第3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歐洲】 疫情再起,經濟復甦受阻【2020年第3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日本】 經濟反彈力度較弱【2020年第3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美國】經濟進入弱復甦階段
  • 英倫金融:疫情影響全球市場,宏觀經濟如何變化
    消息一出,引發市場與英國經濟前景的擔憂,英鎊跳水下跌逾1%,而且疫情加劇市場對原油需求降低的擔憂,油價也大幅下跌。如今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更表示,變異新冠病毒輸入美國的可能性很大,很可能已在美國傳播。看來美國疫情也有惡化的風險,市場擔憂全球疫情升溫。  不少朋友都想知道,疫情對投資市場有何影響?疫苗利好和疫情的消息碰撞會有何變量?
  • 中國發布丨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金磚國家將成世界經濟復甦主要...
    中國網12月3日訊(記者 林伊人)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3日至4日在京舉行。在「深化夥伴關係 促進創新發展」主題會議上,與會嘉賓圍繞創新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展開交流。杜佔元表示,今年以來,多個國際權威組織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將萎縮超過4%,金磚國家也將經歷成立十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但疫情也促使企業調整生產方向、轉變發展模式、淘汰落後產能,推動個人重新規劃成長路徑、學習新技能、開啟新職業,從而為經濟復甦積蓄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以下觀點節選自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執筆人為劉元春、劉曉光、閆衍,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在黨和政府正確的領導下,中國成功取得了新冠疫情阻擊戰和經濟保衛戰的雙重勝利,再次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經過嚴格的疫情管控、行政性復工復產、出臺適度的一攬子規模化宏觀刺激政策等舉措,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V型反轉,開始走向穩定復甦的軌道,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樣板。
  • 《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研究報告
    本報告由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與百融雲創聯合發布。2020年1月以來全國新冠疫情大爆發,嚴重衝擊了我國經濟發展,疫情下我國經濟和保險業的未來走向成為被廣泛關注的重點議題。
  • 應高度重視明年宏觀經濟面臨的挑戰
    11月2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年度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模型——CMAFM模型預測認為,2021年由於經濟的持續復甦和基數因素,各類宏觀參數將全面反彈,全年GDP實際增速預計將達到8.1%,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將達到11.4%。
  • 央行:全球新冠疫情或反覆,可能引發經濟社會多次暫停和重啟
    5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稱《報告》)。資料圖,新華社供圖對於值得關注的問題和趨勢,《報告》指出,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全球經濟遭遇供需雙側衝擊,短期已滑入衰退軌道。從供給看,疫情已覆蓋全球價值鏈的大部分重要節點,導致生產停滯、產業鏈中斷。
  • 宏觀經濟研究:哪些「慣性」在2021可能被打破?
    (報告出品方/作者:華泰證券,易峘)報告綜述歲末年初、規劃新年,投資者往往需要避免兩個「誤區」——一個是一致預期、另一個是線性外推的慣性思維。雖然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使 2020 年很多宏觀數據呈現幾十年未見的「大起大落」形態,但若用歷史的「廣 角鏡」去觀察,一些宏觀趨勢其實在 2020 年以前就已經演繹數年,而疫 情急劇放大了這些趨勢。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7、短期內,國際治理遺留問題難以解決、疊加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衝突和國際貿易爭端,未來不確定性超乎想像;國家安全資產、企業投資回報,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不可避免地尋求並保衛「安全」,而風險控制與穩健回報或成為投資者的普遍訴求。一、漫長的經濟復甦與不可逆的政策代價新冠病毒疫情超出了全球治理的邊界,撕裂的國際社會無法承受持久的打擊。
  • 鳳凰衛視《金石財經》訪談:新冠疫情衝擊波 亞歐美輪流轉 環球經濟...
    我們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只有0.9%,遠遠低於2.5%即IMF定義的經濟衰退榮枯線,0.9%的增長等於是一個比較深度的衰退。第二他像地震引力波一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疫情一開始東亞蔓延,當東亞的疫情好不容易進入了下半場開始要恢復經濟的時候,歐美又按下了暫停鍵。而與此同時,疫情對美國的經濟衝擊才開始,第二季度GDP可能會進入深度萎縮4%。而歐洲可能會更嚴重,全年的GDP會收縮5%。
  • CF40宏觀經濟醫生診斷:經濟上行拐點將至
    原創CF40 宏觀經濟醫生研究系列(China Macro Doctor, CMD)是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牽頭開展的宏觀經濟研究項目。今天發布的是《宏觀經濟月度數據檢驗報告(總第2期)》,基於4月份數據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和診斷,並提出了政策建議。  以下為第2期報告的要點,供您參考。轉載請註明出處。
  • 2020年全球宏觀經濟速覽: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原標題:2020年全球宏觀經濟速覽: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2020年,全球經濟在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 曹遠徵:全球疫情持續影響經濟政策,城市化助力內循環
    一、全球抗疫的不確定性及其對中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影響《報告》的一個鮮明特點是用疫情這個線來貫穿今年和明年的宏觀經濟表現是以及宏觀經濟政策安排。這是一個區別於以往年度為主的短期宏觀經濟的分析框架,因為符合實際,所以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其核心邏輯是疫情。
  •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20-2021)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劉元春代表論壇研究團隊發布了論壇主報告《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與會嘉賓就2020-2021年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在上述判斷和預測的基礎上,報告給出以下十大政策建議:第一,必須理性、科學認識清楚2020-2021年份宏觀經濟運行邏輯的獨特性,全面認識到疫情衝擊、疫情防控、
  • 疫情對宏觀經濟有何影響?……這是中歐...
    因為它雖然可以提高各國對疫情的關注,並協調全球資源來採取有效的遏制措施,但也可能引起其他國家的恐慌情緒,並因此中斷與處於疫情中心的國家之間的旅遊和貿易,實施事實上的貿易制裁。網上對這一事件的解讀汗牛充棟,我主要強調以下幾點:一、「PHEIC」的有效期為3個月,之後自動失效。根據疫情的發展,WHO可以隨時撤銷或修改這一標籤。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
    這種上漲似乎和企業盈利、經濟環境關係不大,太多的錢總要尋找出路。  3.明年春夏之交可能是這場經濟衰退的一個轉折點,全球經濟不可控的不確定性逐漸向可控的不確定性轉移。  百年一遇的疫情,觸發了十年一遇的市場災難和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大停頓。這是一場慘痛的經歷,生命與財產遭遇摧殘,就業與信貸一片凋零。
  • 張瑜: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如何評估?如何演化?
    其次,各經濟體之間的政策協調能夠通過貿易和提高信心的方式創造積極的溢出效應,使G20經濟體的GDP水平在第一年提高約0.75%,在第二年提高約1.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0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假設多數國家的疫情和必要防控行動在第二季度達到峰值並在下半年消退,IMF預測2020年全球增長率下降到-3%,若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消退,預計2021年全球增長將回升到5.8%。
  • CF40研討會|2019宏觀經濟,底在何處
    2019年,市場普遍關切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應如何認識本輪中國經濟下行的成因?經濟下行底部在哪裡?已有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是否充分?接下來宏觀政策需要做出何種調整才能有效應對?2月23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在北京召開CF40季度宏觀政策報告論證會暨雙周內部研討會,會議主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和政策展望」,與會嘉賓就上述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 華泰證券年中策略:下半年宏觀經濟常態回歸
    來源:證券時報證券時報記者王蕊新冠肺炎疫情起波瀾,券商IT能力及機構業務再度迎考。主會場特邀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此次北京突發疫情雖來勢洶洶,目前正處於上升期,但通過北京各部門協同高效、精確防控,2至3周內會出現拐點,一個月內將得到有效控制。厭戰、恐懼情緒不可取,現在要做的是保持良好健康素養、積極配合政府行動。
  • CF40:疫情全球蔓延 經濟會衰退嗎
    我最初的猜測是,有兩個方面的因素會使得這次疫情的經濟影響與非典不同,一是線上經濟可以部分緩解疫情的衝擊;二是更高的人員流動性可能會令病毒傳播更快更廣。即便如此,我仍然沒有覺得新冠肺炎會是蓋茨曾經預言的可能令三千多萬人喪命的那個新病毒。但最近兩周病毒在全球傳播的速度和廣度,與非典的情形完全不同,也大大出乎我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