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金融:疫情影響全球市場,宏觀經濟如何變化

2021-01-18 金融投資網

  變異新冠病毒,英倫金融指多變環境持續

  倫敦封城,多國禁飛!近日,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引起多國關注。消息一出,引發市場與英國經濟前景的擔憂,英鎊跳水下跌逾1%,而且疫情加劇市場對原油需求降低的擔憂,油價也大幅下跌。如今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更表示,變異新冠病毒輸入美國的可能性很大,很可能已在美國傳播。看來美國疫情也有惡化的風險,市場擔憂全球疫情升溫。

  不少朋友都想知道,疫情對投資市場有何影響?疫苗利好和疫情的消息碰撞會有何變量?了解這些問題,投資者更好掌握市場動向,對於宏觀市場變化,英倫金融表示:「2020年的特性是多變,而2021年還會持續」,英倫金融指出目前疫情及政治的不確定,造成市況出現周期式轉變,與市者必須掌握好節奏才能有效控風險,當中,屬於避險資產的「黃金」與商品「原油」,最受關注及影響。

  英倫金融:疫情加劇,金價受惠

  疫情加劇或者惡化,必然導致市場擔憂情緒升溫,英倫金融解釋唯有造成經濟損失,或資產價格出現拆讓,才會觸發避險情緒推升金價,金價在2020年中最高漲超2000美元,正是因為避險情緒帶動,加上市場逐利的資金支持構成。英倫金融提示,黃金是傳統的避險品種,每當發生經濟或政治危機,特別是造成美元偏值憂慮,金價就會支持,就像08年金融海嘯,金價就由每盎司800美元衝上1800美元上方。

  對此,英倫金融表示:疫情對金價的影響十分明顯。若全球疫情造成經濟停頓至衰退的機會增加,或美元預期受壓,金價則獲支持;當然,由於市場經常是反映未來憧憬,當有消息帶來疫情解決憧憬,像疫苗等消息,金價則有機會回軟。

  英倫金融:疫情加劇,油價受壓

  油價亦是疫情下的焦點,而油價變化主要取決於供求狀況,當市場預期經濟冷卻,原油需求自然減少,油價即偏軟。2020年疫情帶來的停工停產及停止交通運輸,原油需求進一步下滑,油價就接連下跌,最低跌至10美元;同樣,當各路疫苗頻頻取得進展讓市場對疫情的告終充滿希望時,原油需求預期回升,油價即獲支持上漲。

  對此,英倫金融表示:油價的升跌亦影響到金價,因為油價的高低影響到黃金的生產成本,與基金中的商品係數。所以疫情對油價的影響,亦同時影響到金價。若疫情打壓油價,但沒有觸發美元或美股危機下,金價亦會受影響拖累。

  英倫金融:「多變」會持續

  變異新冠病毒消息引起市場強烈恐慌,短期內疫情基本不會消失,但疫苗亦開始陸續推出市場,疫情或好或差的消息有機會陸續傳出,持續左右市場走勢。英倫金融提示,多變的情況會比過去更為頻密。

  究竟英倫金融預言多變持續是否能實現?有待2021年的考證。但若我們回顧英倫金融過去對黑天鵝事件的判斷,則見到英倫金融對宏觀變局的準握,例如英倫金融過去就有為川普當選、英國脫歐、貿易戰、拜登贏出美國大選,在大型論壇或研究報告中作出具高度參考性的精準分享。

  2016年當市場不相信脫歐出現,英倫金融研究部在國際論壇中,指出英國脫歐公投,出現最終脫歐結果,並非沒有可能,原因自然是英國民族性格、歷史與偏差性心理問題。

  同年,當大量民調預期希拉蕊勝出美國總統大選時,英倫金融研究部則預測川普能勝出,而民調或有較大偏差,指出是因為極端主意及隱性投票人冒起的因素。

  2017年,當市場憂慮美國經濟走下坡時,英倫金融指出川普減稅及再通脹交易,會推使美股進入新一輪牛市。

  2018年,當時不少人誤判中美貿易糾紛會短時間內解決,但英倫金融則指出貿易會重覆80年美日貿易談判,較難在短時間內解決。

  2019年,當沒有人關注黃金下,英倫金融特意邀請前美聯儲主席 格林斯潘博士分享黃金牛市見解,主要看見美聯儲貸幣政策缺口與經濟落差。同年底,英倫金融更預期首輪貿易協議有機會落實。

  2020年,當市場不預期美國爆發疫情下,英倫金融解釋受政治與資金炒作影響,早期美國的疫情數字會失真。同年底,當市場預期川普連任下,英倫金融預測拜登應較大機會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原因是大量感染人數與死亡人數,以及社交媒體操控技巧透明度增加,反主流及反權威文化打擊川普連任機會。

  若借鏡英倫金融,過去多年的黑天鵝預測,這次指出:「多變周期持續」,確值得大家關注,因為若多變時常發生,在持有資產方面就要掌握節奏,並且留神突發意外。讓我們用時間去考證英倫金融研究部的預測。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本站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或購買建議。

相關焦點

  •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大疫情持續衝擊下的世界金融大動蕩
    論壇第一單元,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書記、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王晉斌代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發布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究成果。報告指出,美國金融市場大動蕩基本已經過去。
  • 張瑜: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如何評估?如何演化?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瑜 殷雯卿 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 執業證號:S0360518090001主要觀點COVID-19的爆發帶來了全球經濟陷入困境,因此本期的央行雙周志我們重點關注了近期各國央行、國際組織如何評估疫情對短期及中長期經濟的影響。
  •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金磚國家經濟」尋求疫情控制與經濟...
    據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表示,受疫情限制措施影響,俄羅斯每天損失約為1000億盧布,經濟活動較封鎖措施實施前的水平下滑了33%,四分之一的俄羅斯公司因受疫情影響需要支持。5月俄羅斯失業率上漲至6.1%,雖相對水平不高,但比疫情前的4.5%左右仍有較高的升幅。俄羅斯金融市場也受到一定衝擊。據俄羅斯央行初步數據顯示,1-5月俄羅斯資本淨流出同比增長18.8%,達到335億美元。
  • 朱民:疫情後的世界經濟金融
    世界經濟的走勢仍然難以預測。進入償付危機階段後,依危機對經濟結構的破壞程度,會有不同時間長度和規模的企業破產重組以及因行業和產品結構變化而引發的產業重組,這個階段會有大批企業倒閉。政府的巨大挑戰在於如何辨別企業是財務性困難還是結構性困難,是技術性破產還是「真破產」。在這個階段,宏觀貨幣政策並不能解決問題,需要供給側的政策組合,包括財政精準支持、產業政策指導、充分市場競爭政策等。
  • 「2020年第4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中國」雙循環下的貨幣...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一些體制性、結構性的問題也日漸突出。新發展格局,就是基於對我國發展階段、環境和條件變化提出來的。這其中也包括了對我國實體經濟、金融體系面臨結構性問題的反思。展望十四五期間,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我國的國際收支可能將轉向輕微逆差,這種變化趨勢之確立將深刻影響到我國貨幣金融體系的運行邏輯,我國需要加快金融市場改革來應對這一變化。
  • 鄂永健:2021全球經濟金融周期、格局與政策外溢
    在上述因素的迭加及交互作用下,全球經濟大概率觸底回升並將推進結構性調整進程,寬鬆貨幣政策帶來巨額流動性,但債務積累增加金融脆弱度,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率上升,經濟金融背離程度可能趨於收斂。但是,我們很快發現,醫療科技資源、防疫系統、行政管理、疫情爆發的地理位置、居民消費習慣、網際網路技術等重要因素,以及宏觀市場結構都較2003年有巨大的改變。非典經驗對於判斷新冠的最終經濟影響不具有足夠的合理性和可預見性。隨後,研究分析轉向西班牙流感,但是二者在全球經濟環境方面的差異更加顯著。
  • A股市場系統性影響因子:宏觀經濟基本面與政策面
    華夏策略組: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  弱復甦開啟是2009年的縮小版  從華夏基金策略觀點思索關於國內宏觀經濟,大家關注數據的人都感受比較深刻,那麼今年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國內宏觀經濟在年初劇烈的下行,最低點是3月份,因為中國在全球率先實現了這種管控,恢復進度比較快,數據從二季度以來恢復,四月份以後一直在持續的改善
  • CF40:高善文解析疫情對經濟影響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機構 四十人論壇 作者:高善文   從全球金融市場的表現來看,隨著疫情在中國以外地區突然加速擴散和惡化,全球市場開啟了新一輪大幅度調整。市場總體上認為,疫情在中期對全球經濟形成了一個額外的負面衝擊。
  • 全球宏觀經濟與大宗商品市場周報
    總體上看,國內經濟保持穩定復甦的態勢,並且預計下周公布的經濟數據在天氣等負面影響消退之後,將再度加快,房地產方面受到政策收緊影響有一定不確定性。風險事件方面,疫情方面,美國停止對國際旅客篩查病毒。川普繼續淡化病毒嚴重性,紐約宣布9月30日開始恢復餐廳室內用餐。歐洲疫情惡化速度超過美國,尤其是英國、法國、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對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性上升。
  • 全國人大代表王天宇:新冠疫情的宏觀經濟衝擊與政策展望
    | 字號:A+ | A- 新冠肺炎疫情自年初暴發以來,在世界範圍內快速蔓延,引發國際市場大幅動蕩,全球經濟和供應鏈體系遭受重大衝擊和影響,給國內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帶來嚴重幹擾,也增添了2020年河南省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 《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研究報告
    時間序列上的比較指將本次新冠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疫情進行比較,具體包括比較非典時期的疫情感染數據和新冠疫情感染數據,來判斷新冠疫情發展的階段特徵和預測疫情得到完全控制的時間;比較非典時期消費、進出口等宏觀數據的變化情況來預測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衝擊;比較非典時期中國的內外部環境和經濟基本面情況來為政策主張提供理論依據。
  • 朱民談疫情後的世界經濟和金融:長尾、「日本式衰退」和政策新邊界
    進入償付危機階段,取決於危機對經濟結構的破壞程度,會有不同時間長度和規模的企業破產重組,行業和產品結構變化引發的產業重組。在這個階段,會有大批企業倒閉。政府的巨大挑戰在於如何辨別企業是處於財務性困難還是結構性困難,是技術性破產還是真破產。在這個階段,宏觀貨幣政策並不能解決問題,需要供給側的政策組合,包括財政精準支持、產業政策指導、充分市場競爭政策等組合。
  • 曹遠徵:全球疫情持續影響經濟政策,城市化助力內循環
    一、全球抗疫的不確定性及其對中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影響《報告》的一個鮮明特點是用疫情這個線來貫穿今年和明年的宏觀經濟表現是以及宏觀經濟政策安排。這是一個區別於以往年度為主的短期宏觀經濟的分析框架,因為符合實際,所以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其核心邏輯是疫情。
  • ...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一)疫情全球爆發與衝擊的基本原因3月19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總部舉行視頻記者會表示,我們現在面臨的是聯合國75年歷史中前所未有的危機。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人類的苦難,影響了全球經濟,摧毀著人們的生活。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發生。
  • 從全球範圍看疫情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如何應對?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從全球範圍看疫情對中國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這場發生在高度全球化背景下的高度傳染性疫情,對各國經濟、國際貿易、金融市場、全球化、地緣政治等各方面都已帶來或即將帶來深遠影響。及時採取應對危機的有效舉措,對中國經濟恢復與穩定增長、對維護中國的全球利益、對加強中國在全球體系的地位與影響均具有重要意義。
  • 【年終大戲、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當然,市場的諸多一致預期與些許分歧在2021年可能會體現的更加明顯和分化,但預期會不會再次被打破、信用環境收緊力度有多大以及持續時間有多長、疫情影響會在何時有明顯緩和、市場風格如何轉化、下一個擾動事件為何等一系列問題均需要在後面給予持續關注。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5、金融指標亮眼但已呈現退潮之勢,今年受疫情影響在寬信用政策的支持下,M2、存貸款以及社融等金融指標均表現不錯,但11月金融數據顯示拐點已經到來,寬信用已轉向中性甚至偏緊。  6、受疫情影響,產業鏈和供應鏈未完全修復、消費需求不足,整體庫存一直在低位運行。
  • 「空中亞布力」第十二講|管清友:位移的象限——疫情之下的宏觀...
    來源: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日趨明朗的當下,國外疫情卻不斷蔓延,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受疫情衝擊,國際金融市場發生巨大動蕩。與此同時,隨著OPEC+會議上減產合作落空,沙特、俄羅斯打響原油價格戰,油市出現歷史性暴跌。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2、中美之間的博弈正在從外交層面向科技、金融等領域遞進,雙方的分歧和博弈已經擺在了檯面上。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任何領域的鬥爭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一則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選邊站」,地緣政治的衝突勢必會衝擊本就陷入僵局的國際貿易,對於全球市場會帶來更多的恐慌。
  • 「上天入地」找數據:大資管用衛星研究宏觀經濟效果如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上天入地」找數據:大資管用衛星研究宏觀經濟,效果如何?作者:辛繼召衛星數據有其頻率比傳統數據更快等特性,但也容易受到氣象、與實際經濟情況吻合度等情況幹擾。微眾銀行發布的中國經濟恢復指數(CERI)顯示,沿海地區及受疫情影響較小的省份復工情況較好,經濟恢復情況良好。經濟恢復程度接近77%,有26個省份(除湖北省外)高於CERI平均值70%,其中浙江、山東、四川、廣東等省份經濟恢復程度更是達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