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把脈:首提「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2020-12-03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二季度GDP增長3.2%、工業消費投資三大指標「觸底反彈」……儘管上半年我國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中國經濟一路攻堅克難,在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了增速「轉正」。

在上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交出超預期「成績單」的背景下,下半年中國經濟的「運行圖」和「進度表」又將如何繪就?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除了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以外,還分析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重要會議上,提出了一系列事關下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概念和新提法,其中更首次提及「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這一重要概念。

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協調機制

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超預期的成績,這一成果來之不易。

本次會議強調,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們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經濟穩步恢復,復工復產逐月好轉,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好於預期,三大攻堅戰紮實推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明顯加快,改革開放繼續深化,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在上半年經濟穩步恢復的情況下,如何分析研判下半年的經濟形勢?

圖片來源:新華社

從此次會議的有關表述看,決策層對可能遇到的嚴峻形勢有著充分的準備。

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

與這樣相對謹慎的認識相對應,在此次會議的有關表述中,繼續保留了「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內容。這是繼4月17日、5月15日政治局會議後,第三次出現該內容。

與此同時,此次會議繼續明確提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並首次提出「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

從「逆周期」到「跨周期」 體現宏觀調控演進

應對各方面挑戰,保持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宏觀調控無疑是我們手中的一項「利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會議有關宏觀調控的表述中,首次出現了一個新的提法——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相對於此次提出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概念,此前比較常見的提法是「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或「逆周期調節工具」。比如在2019年7月30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中,提及「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2019年12月6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則提及「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

從「逆周期」到「跨周期」之變,背後反映我國宏觀調控政策出現了怎樣的演進?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讀稱,宏觀調控逆周期調節指的是在經濟周期運行的不同階段,宏觀經濟政策採取各不相同的針對性對衝措施,應對經濟的波動。

比如說,經濟增速過快時,要使用逆周期政策讓經濟降溫;當經濟處於相對較弱的運行階段時,宏觀經濟政策就會增加刺激措施,來保持相對穩定的運行。

不過,如果僅僅注意逆周期調節,可能出現政策雖適應當下周期,但有可能帶來更長期後遺症的情況。

而提出「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意味著宏觀調控不會簡單考慮一個經濟周期內的問題,而更加關注一項宏觀經濟政策延續的時間、覆蓋的效果。宏觀政策的推進不僅僅簡單考慮當前的情況,還要結合併納入更長遠的情況。

在本次會議有關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表述中,也著重提及「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這一內容與上文提及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之間,具有高度的接續性和一致性。

「雙循環」概念首現政治局會議層面

近一段時間以來,決策層在多個關鍵場合提及「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新提法。

例如5月1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也強調,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而在此次政治局會議上,「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重要表述再被提及,也是首次在政治局會議層面出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多個重要場合,「雙循環」中「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地位都得到凸顯。

會議強調,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記者也注意到,對更好發揮國內大循環作用這一重要命題,近期決策層也作出一系列權威表述,不少專家也給出深入分析解讀。

圖片來源:新華社

例如,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就指出,我們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分析認為,我國今年有望成為全球第一消費大國,構建以內需體系為主體框架的國內循環體系,是堅持以我為主構建雙循環的關鍵。

張佔斌表示,緊盯國內循環發展的重點,一項任務是暢通國內循環體系的基本環節。

比如在分配領域,重點是提高居民收入增速,增加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流通領域,重點是降低公路運輸成本並提高鐵路、水路運輸比例,打通港口、鐵路、公路基礎設施連接短板,降低整體物流運輸成本;在消費環節,提高國貨精品的競爭力吸引境外消費回歸,積極發展特色服務型消費。

再提「房住不炒」 顯示政策定力

對於下半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此次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多方面具體任務。

例如,會議提出「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這是今年召開的歷次政治局會議中首次出現這一表述,而新型城鎮化料將成為下半年宏觀政策方面的一個「高頻詞」。

近一段時間以來,政策層面對推進新型城鎮化也作了不少先期部署。比如7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補短板擴內需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而在6月3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圍繞健全公共衛生服務設施、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市政公共設施和縣域經濟培育設施等四個方面,明確提出了17項建設任務。

除此之外,本次政治局會議再次明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也體現出儘管國內經濟形勢持續面臨較大壓力,但「房住不炒」的方針依然堅若磐石,顯示出了政策的定力。

而對於今後一段時間的房地產市場政策,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房地產工作座談會時也指出,要時刻繃緊房地產調控這根弦,堅定不移推進落實好長效機制。要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穩住存量、嚴控增量,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要持續整治房地產市場亂象,依法有效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要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因地制宜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著力解決城市新市民和年輕人住房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其中,「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特別值得關注,這是基於完善宏觀調控層面首次提出的,其戰略定位和運作機理超越了以應對經濟短周期波動為主的傳統逆周期調控政策框架。第一,宏觀調控跨周期是相對於傳統的逆周期調節而言的,但不是對逆周期調節的否定或取代,而是對其的完善和升級。
  • 宏觀調控要有跨周期的考量
    應對各方面挑戰,熨平經濟波動,保持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宏觀調控的作用十分重要。7月30日,2020年年中政治局會議召開,作為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指引,在此次會議有關宏觀調控的表述中,首次出現了一個新的提法——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 運用四大對策 更好實現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運用四大對策 更好實現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陳道富7月30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當前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的特殊背景當前強調宏觀調控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是有特定背景的。
  • 陳道富:運用四大對策 更好實現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
    會議首次提出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在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中,政府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僅是「被動」對衝經濟波動,而是要主動通過規劃設計、改革和推進等,完善制度和機制,實現生產布局和經濟結構優化等。為了實現「跨周期」設計和調節,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機制,設計出新的調節工具。
  • 【前沿新論】對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的思考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是黨中央基於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促進經濟長期穩健發展所做的戰略選擇,其從經濟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角度提出宏觀調控的新思路,是一種重要創新,標誌著我國宏觀調控的思路從過去注重熨平經濟波動轉向提高經濟增長的穩健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 華創宏觀解讀政治局會議:微調基本確認 內循環是未來五年的主導...
    通篇當中,幾乎每一段都有措辭在頻繁引導往「遠」看——「經濟行穩致遠」、「加強前瞻性思考」、「持久戰」、「宏觀調控跨期設計和調節」、「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三)那麼「遠處」的特徵是什麼?十四五發展期間,中國經濟有如下幾個特徵,1、正式進入中速增長。
  • 中央部署意味深長,四大關鍵詞看懂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
    &nbsp&nbsp&nbsp&nbsp關鍵詞:跨周期&nbsp&nbsp&nbsp&nbsp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 趙福昌:宏觀調控注重中長期思維,促進經濟行穩致遠
    在會議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形勢依然嚴峻」,突出了中長期矛盾的變化和持久戰思維,對宏觀調控政策設計提出新的要求,既要強化宏觀調控的中長期思維,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均衡;又對短期宏觀政策實施提出新要求,要「落地見效」,做好「六穩」、落實「六保」,鞏固來之不易的成績,保障全年目標實現。
  • 中央最新定調經濟形勢!注意,宏觀政策有細微變化,附解讀
    年中最值得期待的一次會議終於召開!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招商宏觀謝亞軒: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
    1、跨周期宏觀調控的含義與目標  跨周期宏觀調控是相對於傳統的逆周期調節而言的。傳統的逆周期調節主要是從總需求角度出發,假定社會有效需求會偏離均衡點,當有效需求過熱時,政策採取緊縮的貨幣或財政政策將總需求拉回到均衡點。
  • 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以下簡稱: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們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要統籌好幾個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7月30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並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提出明確要求。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準確把握當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從政策調節時效、政策協調配合、政策靶向聚焦、政策落地實效等方面統籌好幾個關係,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  統籌好「立足當前」與「跨周期調節」的關係。宏觀政策落地見效首先要「立足當前」,解決階段性問題。
  • 汪濤: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讀,7月宏觀數據前瞻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汪濤 汪濤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讀:政策寬鬆基調延續,但不會進一步加碼我們預計下半年政策依然保持寬鬆基調,隨著國內消費轉為正增長,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繼續保持穩健,下半年實際GDP同比增速也應能反彈至5.5-6%(今年全年增速預計為2.5%)。官方數據顯示,主汛期以來洪澇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440億元(相當於GDP的0.14%),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4%,但明顯小於1998年。我們認為洪災的衝擊應只是暫時的,8月後其影響應會快速消退。
  • 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原標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來源:新華社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中國宏觀槓桿報告:2019
    但如果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增大,政府為維護經濟社會穩定而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積極財政政策下政府部門大幅加槓桿,寬鬆貨幣政策下非金融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也有舉債衝動,宏觀槓桿率可能重新回歸上升通道,考驗政府的決策水平。  3)2019年一季度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槓桿率分別上升1.1、3.3和0.7個百分點。居民槓桿平穩上升,企業槓桿大幅反彈,政府槓桿有所加快。
  • 章言該:中國宏觀槓桿率的解析,以及未來趨勢和應對之策
    根據CNBS,2019年四季度、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中國實體經濟部門的槓桿率分別為245.4%、259.3%和266.4%,出現了較快上升。可以進一步拆分為非金融企業部門、居民部門和政府部門,2019年四季度三者的槓桿率分別為151.3%、55.8%和38.3%,而在今年二季度,三者分別上升到了164.4%、59.7%和42.3%。
  • 周景彤、梁斯:如何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 | 宏觀經濟
    但在經濟逐步轉暖的同時,相關領域風險也出現抬頭,防風險壓力有所加大。2020年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中央已將防風險提升至與穩增長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未來,在堅持穩增長基礎上,要加強宏觀調控的協調配合,提高政策效率,推動防風險工作的落實。
  • 2020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時間和結束時間 共幾天
    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時間: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開會議。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新華視點)  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地點:北京  十九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2021年中國這八件大事怎麼幹?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什麼意思?
    此次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各項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布置了一系列新任務,包括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明確要「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夥伴關係協定」等。
  •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
    在我們的宏觀場景模型中,政策是資產配置的重要因變量。不過,「十四五」規劃對宏觀調控政策的描述出現重要變化,概而言之,宏觀經濟政策由「調控」升級為「治理」,「宏觀經濟治理」是未來5年宏觀經濟政策最重大的變數。  我們認為宏觀經濟治理包含以下5個層面:  第一,傳統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與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緊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