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以下簡稱: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們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的確,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我國GDP下降6.8%,而後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二季度GDP轉正,增長3.2%,三季度增幅進一步擴大至4.9%。向好的趨勢顯然為明年的經濟工作打下基礎。因此,此次政治局會議也提到,明年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民生證券研報分析稱,該提法時隔一年後重新出現,一來,這表明中央確認了目前經濟已回到合理區間;其次,既然已經回到合理區間,那麼政策的正常化就是題中之義了,不過,具體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基調,要看後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此之外,此次政治局會議上提到的注重需求側改革、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以及房地產領域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重點說法,也被市場關注。看點1:首提「需求側」改革此次政治局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需求側改革」是一個新提法。以前都是提「需求管理」,即從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的角度來管理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現在提「需求側改革」,更多是聚焦「雙循環」戰略新格局構建過程中,通過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角度提出的。「關鍵不是靠刺激政策來拉動需求,而是要靠改革來釋放需求。最終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唐建偉表示。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則認為,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是,一方面供給質量、結構難以和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所依託的內需當前表現疲弱。具體來看,二季度以來經濟不斷向好發展,但經濟依然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是負的。而且投資、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結構失衡,PPI、CPI也出現了負增長,某種程度反映出需求不足的問題。徐洪才強調,供給側改革不是消極地被牽著鼻子跑,也可以通過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來創造新的需求,使得供給側和需求側形成一個良性互動,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動態平衡。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恆則對記者表示,新發展格局的核心是供給端產業升級+需求端擴大,提高供需匹配性暢通循環。而消費是經濟的慢變量,刺激的作用有限,且副作用大,要依靠改革。消費從根本上取決於消費能力(收入)、消費意願(醫療養老教育等社保體系的完善程度)和供給的適配性,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消費很難大幅增加。因此,他認為,提高消費意願需要解決收入差距大及社保體系、住房問題。看點2:明確表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政治局會議還首次明確表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與此前11月份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相呼應。《徵求意見稿》提出,維護平臺經濟領域公平競爭,引導和激勵平臺經營者將更多資源用於技術革新、質量改進、服務提升和模式創新,防止和制止排除、限制競爭行為抑制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和經濟活力,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動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同時,反壟斷監管在保護市場公平競爭、保障和促進平臺發展的同時,著力維護平臺內經營者和消費者等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使全社會能夠共享平臺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成果,實現平臺經濟整體生態和諧共生和健康發展。長期來看,《徵求意見稿》也有利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反壟斷監管維護平臺經濟領域公平有序競爭,充分發揮平臺經濟高效匹配供需、降低交易成本、發展潛在市場的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優化、技術進步、效率提升,支持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看點3: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此次政治局會議還提到,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對此,徐洪才表示,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涉及國家產業的安全問題。他表示,現在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我們一些被卡脖子的環節、產業鏈的關鍵環節,面臨中斷的風險,所以這激發了中國發展自主創新的迫切性和使命感。「經濟安全首先是產業安全,也包括金融安全。所以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很重要,對此要予以重視。」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提及,產業鏈安全、金融安全成為重中之重,未來將全力打破西方國家對部分關鍵核心技術的壟斷、解決產業鏈布局的「卡脖子」問題,打造關鍵領域全產業鏈的自主格局。唐建偉表示,要把資金投入到創新及基礎科學研究上,中國在科技上的競爭力在國際上仍偏弱。雖然中國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為2.2%,與發達國家平均2.5%的水平接近,總量甚至已經位列全球第二。但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佔比一直徘徊在5%,與世界主要創新國家平均15%-20%的佔比差距明顯。他還建議,未來五年中國要將基礎研究投入佔研發經費的比重繼續逐步提高。此外,技術的進步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本參與,擁有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原創性和基礎性科技創新方面有更大擔當、更大作為和更多投入。看點4: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此外,在房地產市場領域,政治局會議依然強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與此前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座談會時提到的「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基調是一致的。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從文字本身看,並沒有出現之前慣例的「房住不炒」,但這不代表政策有變化,畢竟4月份和7月份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都提到了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但具體的房地產政策措施,還要看月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當下來看,房地產市場調控依然在持續推進,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房地產調控在2020年11月單月累計次數為33次,前11個月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高達458次。徐洪才則認為,現在宏觀政策面臨兩難,一方面,經濟在逐漸恢復,疫情期間特殊的刺激經濟政策逐漸地淡出,淡出要把握一個節奏和力度,目前經濟恢復增長的基礎還比較脆弱,如果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和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退出過快過猛的話,經濟很有可能調頭向下,有二次探底風險,如果退出過慢,也可能釀成資產的泡沫,房地產價格走高,肯定危害性很大,所以要保證它的健康平穩發展。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潘亦純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