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2021-01-19 新京報

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以下簡稱: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們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的確,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我國GDP下降6.8%,而後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二季度GDP轉正,增長3.2%,三季度增幅進一步擴大至4.9%。向好的趨勢顯然為明年的經濟工作打下基礎。因此,此次政治局會議也提到,明年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民生證券研報分析稱,該提法時隔一年後重新出現,一來,這表明中央確認了目前經濟已回到合理區間;其次,既然已經回到合理區間,那麼政策的正常化就是題中之義了,不過,具體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基調,要看後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此之外,此次政治局會議上提到的注重需求側改革、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以及房地產領域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重點說法,也被市場關注。看點1:首提「需求側」改革此次政治局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需求側改革」是一個新提法。以前都是提「需求管理」,即從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的角度來管理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現在提「需求側改革」,更多是聚焦「雙循環」戰略新格局構建過程中,通過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角度提出的。「關鍵不是靠刺激政策來拉動需求,而是要靠改革來釋放需求。最終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唐建偉表示。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則認為,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是,一方面供給質量、結構難以和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所依託的內需當前表現疲弱。具體來看,二季度以來經濟不斷向好發展,但經濟依然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是負的。而且投資、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結構失衡,PPI、CPI也出現了負增長,某種程度反映出需求不足的問題。徐洪才強調,供給側改革不是消極地被牽著鼻子跑,也可以通過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來創造新的需求,使得供給側和需求側形成一個良性互動,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動態平衡。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恆則對記者表示,新發展格局的核心是供給端產業升級+需求端擴大,提高供需匹配性暢通循環。而消費是經濟的慢變量,刺激的作用有限,且副作用大,要依靠改革。消費從根本上取決於消費能力(收入)、消費意願(醫療養老教育等社保體系的完善程度)和供給的適配性,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消費很難大幅增加。因此,他認為,提高消費意願需要解決收入差距大及社保體系、住房問題。看點2:明確表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政治局會議還首次明確表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與此前11月份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相呼應。《徵求意見稿》提出,維護平臺經濟領域公平競爭,引導和激勵平臺經營者將更多資源用於技術革新、質量改進、服務提升和模式創新,防止和制止排除、限制競爭行為抑制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和經濟活力,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動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同時,反壟斷監管在保護市場公平競爭、保障和促進平臺發展的同時,著力維護平臺內經營者和消費者等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使全社會能夠共享平臺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成果,實現平臺經濟整體生態和諧共生和健康發展。長期來看,《徵求意見稿》也有利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反壟斷監管維護平臺經濟領域公平有序競爭,充分發揮平臺經濟高效匹配供需、降低交易成本、發展潛在市場的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優化、技術進步、效率提升,支持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看點3: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此次政治局會議還提到,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對此,徐洪才表示,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涉及國家產業的安全問題。他表示,現在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我們一些被卡脖子的環節、產業鏈的關鍵環節,面臨中斷的風險,所以這激發了中國發展自主創新的迫切性和使命感。「經濟安全首先是產業安全,也包括金融安全。所以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很重要,對此要予以重視。」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提及,產業鏈安全、金融安全成為重中之重,未來將全力打破西方國家對部分關鍵核心技術的壟斷、解決產業鏈布局的「卡脖子」問題,打造關鍵領域全產業鏈的自主格局。唐建偉表示,要把資金投入到創新及基礎科學研究上,中國在科技上的競爭力在國際上仍偏弱。雖然中國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為2.2%,與發達國家平均2.5%的水平接近,總量甚至已經位列全球第二。但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佔比一直徘徊在5%,與世界主要創新國家平均15%-20%的佔比差距明顯。他還建議,未來五年中國要將基礎研究投入佔研發經費的比重繼續逐步提高。此外,技術的進步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本參與,擁有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原創性和基礎性科技創新方面有更大擔當、更大作為和更多投入。看點4: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此外,在房地產市場領域,政治局會議依然強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與此前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座談會時提到的「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基調是一致的。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從文字本身看,並沒有出現之前慣例的「房住不炒」,但這不代表政策有變化,畢竟4月份和7月份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都提到了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但具體的房地產政策措施,還要看月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當下來看,房地產市場調控依然在持續推進,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房地產調控在2020年11月單月累計次數為33次,前11個月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高達458次。徐洪才則認為,現在宏觀政策面臨兩難,一方面,經濟在逐漸恢復,疫情期間特殊的刺激經濟政策逐漸地淡出,淡出要把握一個節奏和力度,目前經濟恢復增長的基礎還比較脆弱,如果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和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退出過快過猛的話,經濟很有可能調頭向下,有二次探底風險,如果退出過慢,也可能釀成資產的泡沫,房地產價格走高,肯定危害性很大,所以要保證它的健康平穩發展。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潘亦純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聚焦經濟熱詞】強化反壟斷,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和創新
    【聚焦經濟熱詞】  【熱詞】強化反壟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資本的無序擴張,並不僅僅限於資本市場的無序,其影響會蔓延至實體經濟。這是因為,相關產業的市場集中度若被資本市場的無序擴張過度推高,且被同一資本控制或實際控制,極有可能產生排除限制競爭、抑制創新、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後果。因此,要加強反壟斷執法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為創新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進而通過創新不斷提高競爭層次,實現競爭和創新的良性互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馬光遠:中央經濟會議釋放八大重要信號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馬光遠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2020年,定調2021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會議的公報透露出八個主要的政策信號。一、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資本市場進入微觀治理階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終發布的通稿雖然只有5000字左右,但確是對當年經濟形勢的分析總結,對下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2021年中國這八件大事怎麼幹?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什麼意思?
    圖片來源:新華社  大事六: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12月11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而在此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被列為明年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這也是2017年以來召開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出現「反壟斷」這一關鍵詞。  會議強調,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些高頻詞釋放什麼信號?專家劃下六大重點
    上周五剛落下帷幕的2020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同時也定調明年經濟工作總體思路: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2019年的會議公報內容相比,本次會議公報中既有新話題、新表述,也有老話題、新提法。
  • 經濟日報三評螞蟻集團被二次約談
    11月2日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兩次約談螞蟻集團,這是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要求,督促指導螞蟻集團依法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的應時之舉、應需之舉,反映出金融管理部門反對金融科技壟斷、維護良好金融市場秩序的決心。
  • 央行定調2021年十大重點工作 傳遞重磅信號
    作為新一年央行工作的「風向標」,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部署了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向市場傳遞了多個重磅信號。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同時,會議要求,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 央行定調!
    作為新一年央行工作的「風向標」,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部署了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向市場傳遞了多個重磅信號。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同時,會議要求,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 央行圈定2021年工作重點: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穩步擴大金融雙向...
    新華社上海1月7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黃紫豪)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於日前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圈定了2021年央行工作重點。會議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人民銀行將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 央行工作會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原標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本報北京1月7日電 (記者徐佩玉)4日,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召開,部署了2021年十項重點工作。在深入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基礎上,會議要求,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財信證券2021年宏觀策略:資本市場仍然處於慢牛行情之中
    展望2021年,隨著新冠疫苗即將投入使用,全球經濟貿易有望迎來同步復甦,中國經濟有望受益於內外雙循環復甦共振,資本市場註冊制有望全面推開,資本市場仍然處於慢牛行情之中。2021年是全球經濟復甦年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是主題。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的影響前所未見,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遠超2003年非典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機。
  • 華創宏觀解讀政治局會議:微調基本確認 內循環是未來五年的主導...
    今年總量經濟和財政都對地產數據有一定的訴求,地產數據萬萬差不得,二季度的經濟好核心就是地產和基建好,但地產局部過熱會精準點式摁壓,結構微調也已出現。(五)資本市場表述強調秩序。要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前景如何?這些大咖作出預測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前景分析和預測中提道: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為8%~9%,消費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如果冬春季節疫情發生大規模反彈,全年經濟增速可能降至5%左右。2021年中國人均GDP水平剛剛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僅為美國的1/5,在這樣一個歷史階段,中國經濟還有巨大的需求可以被釋放。
  • 「點石成金」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走向復甦
    為此,既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又要鼓勵資本擴大生產投資,以增加就業崗位。關於資本的另一件熱點新聞是比特幣暴漲,比特幣在本周首次站上4萬美元,10年間比特幣價格漲幅已經超過1300萬倍。資產價格如此高的漲幅,史上從未見過,虛擬經濟的某些部分已經如脫韁野馬。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首要的是管好虛擬經濟。比特幣首次站上4萬美元,不到一個月翻倍!
  • 唯品會遭總局立案調查,網際網路不是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法外之地
    本文來源 | 財鯨島 新零售經濟網 本文作者 | 鍾和 本文來源 | 財鯨島 新零售經濟網 1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消息
  • 反壟斷陰影下:文娛行業能形成真正的壟斷嗎?
    12月11日,反壟斷浪潮達到高點,政治局召開會議,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屬於網際網路巨頭的時代結束了。幾天前,人民日報曾呼籲網際網路企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如今,網際網路企業想航帆遠航,首先得掌好反壟斷的舵。 網際網路巨頭:大眾反資本情緒的出口 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假想實驗,你是否能在一天的生活中完全不用到騰訊相關的產品?
  • 2021:鞏固拓展減稅降費成效 以稅收政策激勵科技創新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十四五」開局之年,減稅降費應進一步以稅收政策激勵科技創新,也需要繼續從稅收和社保等方面發力,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和「安全感」,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減稅降費為經濟恢復「保駕護航」「2020年減稅降費措施取得的最顯著成效是,為『十三五』的稅收工作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