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創宏觀解讀政治局會議:微調基本確認 內循環是未來五年的主導...

2020-12-05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

抬頭先看遠方

(一)預告了一次會議。本次政治局會議預告了今年十月將會如期召開五中全會,五中全會除了常規研究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還要研究關於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當市場還在糾結今年的小政策環境之時,中央想的更遠,已經開始研究和思考如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跟上中央的思路,需要看的遠,想的長。因此當下恰逢十三五收官與十四五開啟的交接處,資本市場想要跟上中央政策思路,就必須也要「看的遠,想的長」。通篇當中,幾乎每一段都有措辭在頻繁引導往「遠」看——「經濟行穩致遠」、「加強前瞻性思考」、「持久戰」、「宏觀調控跨期設計和調節」、「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

(三)那麼「遠處」的特徵是什麼?十四五發展期間,中國經濟有如下幾個特徵1、正式進入中速增長。預計五年平均增速目標在5%~5.5%區間內,5%的概率比5.5%的概率要高。2、政策空間變小。對於財政和貨幣兩大手段而言,財政比貨幣的空間更小。宏觀調控的財貨配合或會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也就是過去,財政有底氣,中國的宏觀調控是地票決定央票,財政主導周期,貨幣配合;第二階段,就是現在和接近的未來幾年,財政空間先承壓,貨幣空間尚有,財政逐漸開始配合貨幣,例如今年的再貼現再貸款的操作實例獲得了較好的配合效果;第三階段,很久的未來,貨幣財政空間雙告罄,那麼將再度反轉,財政再度主導,貨幣政策做貨幣化配合。3、外圍環境挑戰加劇。中美中長期博弈格局已沒有逆轉幻想。

(四)遠處的核心詞是什麼?內循環。兩個循環的提法已不新穎,從中美衝突開始後,中央就開始提做大內需和雙循環互促,但今年雙循環的提法有了進一步的清晰——習主席於今年五月首提「內循環為主,雙循環互促格局」。內循環為主是要替代外需嗎?並不是這麼簡單的替代關係,這是最低緯度的理解。外圍發展環境越發不確定+疫情後中速增長提前到來+政策空間因疫情消耗了很大力度,這些特徵都增加了內循環為主格局形成的急迫性,核心是以內循環統穩內外,只有內部循環通暢和穩定了,哪怕增速低一點,也可以穩住內資不外流;哪怕外部環境不穩定,也可以穩住外資不外逃;哪怕政策空間變小了,循環通暢提升政策的「有效性」也可以一定程度對衝總量空間的不足。通過以上三穩才能真正的增加中國根本的磁吸力,繼續對外開放同時加深內外互促。自身身體好了,天氣冷一點也不會生大病,身體消化健康,吃小劑量的藥吸收和藥效也會更好。

再理解當下

看完遠方,收回視線,再看當下,對於政策微調的理解就會更加順暢。

(一)高質量重回基調的高地。從2018年開始,高質量發展理念基本成為高層會議的一個持久基調。疫情中的上半年,宏觀基調短期快速的轉向防風險與穩增長為主,「救急」是第一要義。當下高質量等相關發展理念的闡述再度佔到了五分之一的核心篇幅,也就意味著疫情後非常態逆周期調控基本到達頂峰,經濟從ICU中走出,政策也要對應逐漸回歸到常態化的發展理念中來。

(二)中央對於上半年的抗疫和經濟增長答卷是非常滿意的。文中提及「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好於預期」,雖然經濟前景依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至少目前為止的答卷都是超預期的,尊重經濟規律、守好就業底線、落實好今年兩會規劃的逆周期剩餘份額已足矣,那麼政策進一步加碼已無太大必要,政策實質上已經處於微調期。

(三)宏觀政策有微調。整體基調從之前「加大逆周期和宏觀調控力度」轉為強調「落地見效」與「協調配合」,微調基本確認。財政的兩個「積極」去掉了一個,今年以來財政的提法一直是「雙積極」,「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本次變為「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也就是總量不增,落實好使用;貨幣政策相比四月政治局會議與兩會,去掉了運用的具體手段(運用降息、降準、再貸款等手段),新增「精準導向」,貨幣供應量和社融增速從「明顯高於去年」變為「合理增長」,從具體的貸款利率下行的要求轉為更為寬泛的「綜合融資成本下降」。整體而言,下半年總量貨幣政策難再有期待,結構性工具剩餘份額仍繼續落實,但額度很難繼續增加,下半年LPR調降無論次數還是幅度都不要抱有高期待。

(四)地產表述沒有變化。今年總量經濟和財政都對地產數據有一定的訴求,地產數據萬萬差不得,二季度的經濟好核心就是地產和基建好,但地產局部過熱會精準點式摁壓,結構微調也已出現。

(五)資本市場表述強調秩序。要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平穩健康,意味著快猛上漲與暴跌不是最優的,打擊違法活動,意味著過去牛市的老式資本運作恐怕也是要有所收斂的。

(六)基建仍有向上空間,但並不會走向瘋狂。一方面是對基建的助力仍在,「要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資金」、「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實施步伐」;另一方面也提及「注重質量和效益」,對基建的瘋狂提前扣住了天花板,我們預計基建同比增速仍能上行,預計年內月度同比會上升到13~15%區間,但20%以上仍較難。

下半年,經濟大概率是弱復甦格局,正如我們半年報所寫,弱復甦之下,結構比總量重要,把握行業利潤的分配格局、把握經濟復甦的冷熱差異、認知低端消費復甦的乏力對投資更為有意義。

附錄:疫情以來重大會議定調變化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一)經濟基本狀況的評估:

  7月政治局會議(7月30日):經濟穩步恢復,復工復產逐月好轉,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好於預期。  企業家座談會(7月22日):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下降1.6%,情況比預料的要好。  習近平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5月24日):目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兩會(5月22日):受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  4月政治局會議(4月17日):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我國經濟展現出巨大韌性,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  常委會(4月8日):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加大。  3月政治局會議(3月27日):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恢復面臨新的挑戰。  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2月23日):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  2月政治局會議(2月21日):新冠肺炎疫情雖然給經濟運行帶來明顯影響,但我國經濟有巨大的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二)逆周期的定調

  7月政治局會議(7月30日):要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宏觀經濟政策要加強協調配合,促進財政、貨幣政策同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應。  企業家座談會(7月22日):增強宏觀政策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習近平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5月24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至關重要。  兩會(5月22日):「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  4月政治局會議(4月17日):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  3月政治局會議(3月27日):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  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2月23日):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宏觀政策重在逆周期調節,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衝疫情影響,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衝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  2月政治局會議(2月21日):要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  (三)財政政策的表述:

  7月政治局會議(7月30日):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注重實效。要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資金,注重質量和效益。  企業家座談會(7月22日):要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  兩會(5月22日):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4月政治局會議(4月17日):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  3月政治局會議(3月27日):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  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2月23日):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要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要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優化預算內投資結構。  2月政治局會議(2月21日):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發揮好政策性金融作用。  (四)貨幣政策的表述:

  7月政治局會議(7月30日):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要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製造業、中小微企業。  企業家座談會(7月22日):更加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  兩會(5月22日):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  4月政治局會議(4月17日):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  3月政治局會議(3月27日):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2月23日):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  2月政治局會議(2月21日):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五)地產的表述:

  7月政治局會議(7月30日):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兩會(5月22日):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4月政治局會議(4月17日):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六)關於擴大投資的表述:

  7月政治局會議(7月30日):要著眼長遠,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實施步伐。  兩會(5月22日):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  4月政治局會議(4月17日):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要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2月23日):要積極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快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建設進度,加強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資金和政策性金融,優化投向結構。  2月政治局會議(2月21日):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  (七)關於擴大消費的表述:

  7月政治局會議(7月30日):要持續擴大國內需求,克服疫情影響,擴大最終消費,為居民消費升級創造條件。  兩會(5月22日):推動消費回升。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  4月政治局會議(4月17日):要釋放消費潛力,做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  3月政治局會議(3月27日):要加快釋放國內市場需求,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要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要擴大居民消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啟動實體商店消費,保持線上新型消費熱度不減。  2月政治局會議(2月21日):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八)關於資本市場的表述:

  7月政治局會議(7月30日):要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兩會(5月22日):改革創業板並試點註冊制,強化保險保障功能。  (九)關於改革的表述:

  7月政治局會議(7月30日):要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用深化改革的辦法優化營商環境,實施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繼續擴大開放。  兩會(5月22日):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4月政治局會議(4月17日):要不失時機推動改革,善於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十)關於兩個循環的表述:

  7月政治局會議(7月30日):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企業家座談會(7月22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5月24日):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常委會(5月15日):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具體內容詳見華創證券研究所7月31日發布的報告《【華創宏觀】微調基本確認,內循環是未來五年的主導核心詞——政治局會議極簡解讀》。

相關焦點

  • 汪濤: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讀,7月宏觀數據前瞻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汪濤 汪濤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讀:政策寬鬆基調延續,但不會進一步加碼會議保持目前大部分寬鬆政策基調不變,同時有所微調。1)財政政策延續了此前「更加積極有為」的定調,但要更加「注重實效」;2)會議要求要繼續推動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重大項目建設。
  • 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把脈:首提「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相對於此次提出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概念,此前比較常見的提法是「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或「逆周期調節工具」。比如在2019年7月30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中,提及「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2019年12月6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則提及「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
  • 宏觀調控要有跨周期的考量
    7月30日,2020年年中政治局會議召開,作為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指引,在此次會議有關宏觀調控的表述中,首次出現了一個新的提法——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會議確認上半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且「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好於預期」。
  • 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以下簡稱: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們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要求「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抗擊新冠肺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要求「確保就業大局穩定」中新社北京2月12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月12日召開會議,聽取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匯報,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研究加強疫情防控工作
  • 【廣發宏觀賀驍束】貸款需求指數企穩的宏觀意義
    此外貸款需求指數對資產價格具有3-6個月的領先,15年6月貸款需求指數觸底,16年初國債收益率與銅價相應見底;去年6月貸款需求指數觸及新高后回落,今年1月債券收益率與基本金屬相應見頂。>【廣發宏觀郭磊、周君芝】財政政策的三個抓手【廣發宏觀郭磊】金融委第二次會議說了什麼【廣發宏觀郭磊】政治局會議延續積極調整的基調【廣發宏觀郭磊】經濟仍處放緩初段,定位放水並不嚴謹【
  • 【招商宏觀】《政府工作報告》核心指標解析——2020年5月宏觀政策...
    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解讀:4大經濟目標的明顯變化是充分就業的排序從去年的第4位躍升至第2位。  1.國內生產總值:6.1%是指2019年不變價GDP年度同比增速,現價GDP同比增速是7.8%。99.1萬億元是指2019年的現價GDP。
  • 正確認識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
    7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一連用了六個「穩」字布局下半年經濟工作,其中就包括「穩預期」,就是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打消市場的焦慮情緒,理性判斷我國經濟未來走向,推動人們對經濟形勢的主觀反映與經濟發展的客觀軌跡協調同步。宏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比較複雜。
  • 注意,宏觀政策有細微變化,附解讀
    年中最值得期待的一次會議終於召開!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習近平主持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  聽取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月7日全天召開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聽取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
  • 海通宏觀:改革將成2020年關鍵詞 制度紅利將有望釋放
    我們的解讀如下:穩:小康社會收官,經濟合理區間。會議指出,「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趨勢未變。會議定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些高頻詞釋放什麼信號?專家劃下六大重點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會議對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有了全新的要求。一是要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二是要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另外,會議還提到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因此明年財政赤字水平可能會有所下降。
  •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一周年·中央政治局會議一覽表
    >   主要內容 中央政治局會議》(全文) 中央政治局會議 2013年8月27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習近平主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審議《軍隊政治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和《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
  • 解讀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把好供給總閘門
    人民視覺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下半年貨幣政策取向怎麼看?怎樣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如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本報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
  • 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什麼意思?
    大事一:  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我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在這一大背景下,此前的宏觀政策是否存在「退出」的問題,成為全社會關心的話題。  對於新一年的宏觀政策走向,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行了全面闡述。
  • 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原標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來源:新華社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要引導黨員開展民主監督,旗幟鮮明同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作鬥爭,同一切可能動搖黨的根基、阻礙黨的事業的行為作鬥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召開會議,審議《軍隊政治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 【2020年華創會】20歲華創會亮點頻出 碩果纍纍
    ,首次設立了活動主題「中部崛起、創業共贏」,本次會議與第三屆世界湖北同鄉聯誼會套開,「華創會」初步成名。第六屆華創會,國僑辦決定把「華創會」作為一個知名品牌活動定時定點在湖北舉辦。,會議將「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創業發展洽談會」改為「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洽談會」,減少了「專業人士」四個字,使會議名稱涵蓋的華僑華人範圍更廣。
  • 政治局集體學習量子科技,科學家說已接近產業化
    科學家發現,宏觀世界裡的物理量似乎都能連續變化,但在微觀世界,許多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如氫原子中電子的能量只能取一個基本值——-13.6電子伏特或者其1/4、1/9、1/16、1/25等,而不能取其2倍或1/2、1/3。除了量子化,微觀與宏觀世界還有很多不同。其中最讓人難以理解的微觀世界特性,可能要屬量子疊加態,這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