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6 9:01:06 來源:齊魯壹點
1月5日下午,青島市教育局發布「十三五」時期全市教育發展情況。5年來,全市教育發展更加協調,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教育階段毛入學率保持在99%的高位,均居全國、全省前列,學前教育普惠率從2015年的72%提高到9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4個百分點;新增4所高職院校;高校規模達到29所。青島教育優勢不斷凸顯,海洋教育、人工智慧教育、教育對外開放交流等領先全國,在省政府首次對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中獲得「優秀」等次第一名。
新、改擴建幼兒園338所
集團化辦學、聯盟辦園拓展優質資源
5年來,青島全面提升教育資源供給能力,「入園難」「大班額」等問題有效破解。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38所,新增學位6.8萬個,完成209所小區配套園專項整治,優質園比例達到39%,排名全省首位。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10所,城鎮中小學「大班額」現象全面消除,90%以上的中小學達到市定高水平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
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和聯盟辦園改革。確定34所市級實驗學校組成3個實驗學校集團,成立青島二中、青島五十八中、青島實驗初中等65個優質教育集團,通過推廣「名校+新校」「城校+農校」「強校+弱校」「優質公辦園+分園」等合作辦學、聯盟辦園模式,打破學校間、區域間、城鄉間的壁壘和界限,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拓展。農村273所薄弱中小學與城區265所優質學校開展結對幫扶,全市薄弱普惠性幼兒園全部與優質園結對發展。
積極優化高中段教育結構。按照「特色多樣、選擇適合、擴優提質、全面發展」的思路,通過實施現有學校挖潛、普通高中新建、綜合高中發展等八大工程,基本形成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綜合高中、特色高中「四體一體」辦學格局。
家校社協同育人
建成410處社會課堂
堅持「五育並舉」,全面實施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通過一項體育技能、一項藝術才能、一次勞動、一次研學、一次志願服務項目等。深入推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和國家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建設,全市擁有國家級特色學校184所、特色幼兒園51所。出版推廣全國首部《勞動教育(實驗)》教材,廣泛開展勞動教育,歷練學生艱苦奮鬥精神和勞動本領。全面加強學生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開通15條心理關愛專線,守護學生健康成長。
按照學校特色發展、精緻管理、品質立校理念要求,開展「陽光校園」創建,打造五星級「陽光校園」115所。創建「家長大課堂」「家長面對面」「家校合作網」等家庭教育品牌,推出《教子有方》系列訪談節目,家長累計參與超過1000萬人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網絡初步建立。積極拓展社會教育資源,建成社會課堂410處,五年增加36.7%,每年300萬人次中小學生走進社會課堂。
職業教育育人、改革雙豐收
高等教育規模、質量雙提升
在職業教育方面,青島全面啟動職業教育創新示範高地建設,青島國際職業教育科技產業城奠基開工,36個專業入選省品牌專業建設項目,數量列全省第一;青島工程職業學院、青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4所高職院校獲批運行,全市高職院校達到11所,每年可為青島輸出高素質技能人才7萬人,70%的中職學校學生可以通過「3+2」「3+4」貫通培養,進入高職或本科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全面推進國家現代學徒制、「1+X」證書試點和產教融合城市試點,參與現代學徒制試點的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分別達到50個和194個,產教融合企業達到16個。青島市教育局被國務院授予「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青島市被山東省政府確定為「市級政府統籌職業教育改革試點城市」,平度「雙元制」育人模式榮獲全國唯一一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高等教育實現規模、質量「雙提升」。康復大學落地青島並正式開工建設,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青島研究院等21所高校項目籤約來青並正式運行,中國科學院青島科教園、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青島農業大學平度校區推進順利。大力推動「雙一流」高校部、省、市共建,7所高校、24個學科在國家、省「雙一流」建設中成功立項。實施兩輪在青高校服務青島產業發展重點學科(專業)建設工程,重點建設與我市產業關聯度和融合度高的30個在青本科高校重點學科(專業)。科教協同創新收穫新成果,依託高校重點學科成立智能裝備等7個產學研合作發展聯盟。
普高錄取率達68%
課堂教學質量大幅提升
全面實行義務教育學校公辦、民辦同步招生政策,促進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實施新一輪中考政策,實行「分數+等級」的錄取模式和「分數帶」錄取政策,普通高中計劃錄取比例提高到68%,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優質高中教育。
建立覆蓋中小學幼兒園的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建成1000餘門精品校(園)本課程、200個學科教研基地,推出50個優秀教學法,實施長短課、大小課、跨年級選課、選課走班、分層設計作業等舉措,課堂教學質量大幅提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多所名校在青島市設立生源基地。
堅持規範與支持並重的原則,建立了非營利性民辦中小學校出資人獎勵、民辦教育新上項目貸款貼息、政府購買學位等激勵制度,實行民辦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生均公用經費政策,全市現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3814所,其中,學歷高校9所,學歷中小學108所,中央民族大學附中青島學校、新東方國際雙語學校等優質學校紛紛落戶青島,民辦教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教育優勢不斷凸顯對外
海洋、人工智慧、對外開放交流全國領先
「十三五」期間,青島全面提升教育內涵品質,青島教育特色品牌優勢不斷凸顯。
海洋教育在全省全國形成影響。加快建設全國海洋教育示範城特色市。建立起覆蓋基礎教育全學段的《藍色海洋教育》課程體系,建成100所海洋教育特色學校。實施職業教育「深藍計劃」,強化海洋特色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全市職業院校開設涉海專業近30個。加快集聚涉海高等教育資源,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天津大學青島海洋技術研究院等海洋特色鮮明的高等教育機構落地運行。
人工智慧教育領先全國。成功打造青島教育系統綜合性統一平臺——青島教育e平臺,覆蓋全部中小學的教育城域網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全面建成,中小學智慧校園實現全覆蓋。發起成立人工智慧教育聯盟,建成全國第一所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商湯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200所中小學開設人工智慧課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連續在青島召開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樹起了青島「網際網路+教育」的旗幟,青島市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化示範基地」和首批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創建培育區域。
教育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全市中小學校與國外締結友好學校346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機構)91個,比2015年提高56.9%。全市共建成從幼兒園到高中學段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9所,吸引9500多人次留學生在青學習。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東協水產合作項目、青島科技大學泰中國際橡膠學院、青島電子學校尼泊爾分校等境外辦學項目穩步推進。
22.4億元資助百萬名學生
學生課後服務全力加強
在脫貧攻堅戰中,教育系統盡銳出戰,最大限度調動資源,最大程度動員力量,強力推進控輟保學,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全面得到保障。學前教育政府助學金資助標準全省第一。五年來共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01萬名,資助金額22.42億元,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學生課後服務全力加強。開通青島課後網名師空中課堂,為學生提供免費課業輔導。實施小學生課後免費按需託管,並研發推廣「三點半」實踐教育叢書,豐富學生課餘生活,2020年參與託管的人數已經達到26.3萬人,佔學生總數的45%,實現100%依需託管,解決了家長們的後顧之憂。
齊魯名師名校長全省最多
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高
全面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教育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十三五」期間,青島每年選聘錄用教師3000人左右,教師緊缺問題得到基本解決。義務教育本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比例達到92%,比2015年提高13%;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80%,比2015年提高20%。全面實施鄉村教師發放鄉鎮人員津貼補貼、交通補助政策和鄉村教師年度體檢政策,鄉村教師支持制度逐步完善。大力實施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培養「三名工程」,全市現有齊魯名師97人、齊魯名校長56人,數量位居全省之首。
校園安全防控機制不斷健全。建強配強中小學專職保安隊伍、護學崗隊伍和護校隊伍「三支隊伍」,全面升級校園門口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校園封閉管理和一鍵式緊急報警兩個「100%」,建立覆蓋從幼兒園到高校的學生保險保障體系,連續四年將中小學標準化食堂建設列入市辦實事,標準化食堂覆蓋率提高到94%、在校就餐學生達到94萬名,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
教育財政支出得到優先保障。2016年—2019年,全市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1266億元,比「十二五」末增長22.1%,財政性教育經費1091億元,教育經費總投入和財政性教育經費連續27年保持增長,年平均增長率為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