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鄉村少年宮免費開放 讓留守兒童有好歸宿

2020-12-04 央廣網

  央廣網綿陽7月18日消息(記者韓民權)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對於80、70後甚至60後、50後的人們來說,「少年宮」這個詞是一個既溫馨又遙遠的記憶。1953年,師承蘇聯的中國第一個少年宮在上海建立,目的是鞏固兒童在學校獲得的知識;發現兒童個人創造才能;組織文化休閒活動。一句話,「將最好的地方給予兒童」。每到周末,全國各地的少年宮就成了孩子的樂園,多少後來的畫家、作家、音樂家等等,可以說都是從少年宮走出來的。少年宮,設立伊始就立刻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先是學校教育本身也通過向素質教育的轉型而出現了很多興趣小組、課外班,跟少年宮的作用部分重合;後來,社會上的各種教育培訓機構蔚然成風,早已形成了一個規模可觀的產業,更讓少年宮逐漸走向沒落。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等教育培訓產業並不發達的地方,少年宮卻極大地滿足了農村未成年人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為廣大農村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著良好的條件。農村少年宮,絕不能沒落。

  為此,「十二五」期間,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安排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全國各地建設一批鄉村學校少年宮,依託鄉鎮中心學校現有場地、教室和設施,進行修繕並配備必要的設備器材,依靠教師和志願者進行管理,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組織開展普及性課外活動。少年宮都是面向鄉鎮學生免費開放的,如今,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已經累計投入33.85億元,平均每個鄉鎮就有一所中央支持或地方自建的鄉村學校少年宮。鄉村學校少年宮裡,也能走出未來的大師嗎?

  走進綿陽市遊仙鎮第一小學鄉村少年宮,悠揚的琴聲不絕於耳。踏進教室才發現,一群小朋友正在認真地學習古箏。5年級的董菲菲學習古箏已經三年了,在同班學習古箏的小朋友裡,她是彈的最好的一個。

  董菲菲告訴記者,「學這個對我來說是挺快樂的,讓我學習也慢慢變好了。」

  像古箏這樣的興趣活動項目在遊仙鎮第一小學鄉村少年宮裡共有34個,包括經典誦讀、體育、音樂、美術、科技製作等7個類別,遊仙鎮第一小學校長,少年宮主任康達強說,平時上課期間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項目自願選擇參加,以前孩子可能要去城裡去學習相應的課程、活動,現在就在我們校內就能學到,就能有選擇,平時都是全員參與,全員選擇,三四個組同時開始。

  到了周末和寒暑假,少年宮還會免費向學生開放,並根據學生的選擇來開設相應的活動項目。遊仙鎮第一小學共有100多名留守兒童,有了少年宮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這群留守兒童也有了更好的歸宿。

  康達強介紹,活動開展以來對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起到了很大的關愛和促進作用,在這裡既學到了專業技能,又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還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對他們學習其他文化學科奠定了很好的學習基礎。

  作為全國唯一的科技城,綿陽市早在2011年,就實現了726所中小學鄉村和城市學校少年宮的全覆蓋,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583所、城市學校少年宮143所,同時還有專門兼職校內外輔導員隊伍1.2萬人。

  綿陽市文明辦主任趙方嵩說:「作為科技城、文化城,我們更應該重視未成年人科技文化的教育,512地震後,很多農村的學校建的很好,我們感覺推進少年宮很好的載體和途徑,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塊地盤,搞好我們的素質教育。」

  除了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綿陽市自2012年起,每年還舉行鄉村學校少年宮成果展暨青少年技能大賽,所有的學校都將參與,然後根據各個學校提供的作品和組織的情況來逐級評比,再由專家評審各類獎項。

  趙方嵩強調,「其目的就是建立這樣的平臺,讓我們的學校、學生,各個地方參與到推進這項工作中來,並且展示他們的才能。體現這塊的價值和成效。這個活動同樣是個文化工程。」

  如今,在中央文明辦、財政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全省已建成各級各類鄉村學校少年宮4400多個,直接受益的孩子超過300萬,基本實現了每個鄉鎮都有一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其中下達的中央項目有1334個,投入中央專項資金3.8億元,佔中央項目總數的11%,成為數量做多的省份。在四川省文明辦未成處處長嘉東波看來,「我們四川是農業大省,也是勞務人口大省,有1000多萬孩子生活在農村,他們急需要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需要有更多的活動陣地來支撐他們的平時業餘生活。所以對這個項目,他們非常需求,也非常期盼。」

  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實施5年來,有效地解決了農村未成年人活動場所的匱乏、課外精神文化活動生活單調、留守兒童失管失教等問題,推動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效銜接,幫助和引導農村少年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快樂成長,少年宮已經成為孩子們的快樂天地,成長樂園。

  不過,目前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建設依舊不足,「十二五」期間,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設的鄉村學校少年宮覆蓋了全國36.7%的鄉鎮,但在國家確定的832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只覆蓋了31.3%。中央文明辦三局副處長曹晶說,下一步,將重點支持貧困縣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推動教育、文化、體育等各類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把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與落實脫貧攻堅任務相結合。

  嘉東波提出,「十三五」期間,特別是在2018年前,我們希望在國家級貧困縣實現90%的鄉鎮的都有一所鄉村學校少年宮,今年是十三五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的第一年,我們要求國家確定的800多個貧困縣所涉及的22個省區市,要拿出75%的指標,用於貧困鄉鎮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希望通過十三五的努力,使全國鄉村學校少年宮爭取能夠達到5萬所。

相關焦點

  • 溫暖鄉村少年宮的「蒲公英」
    溫暖鄉村少年宮的「蒲公英」 2020-11-25 12:35:53   來源:安青網
  • 宣城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蒲公英」鄉村少年宮下鄉支教
    宣城市宣州區養賢中心小學鄉村少年宮的孩子們興奮地交談著。為助力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11月11日,由宣城市教體局基教科副科長陳傳福帶隊,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蒲公英」鄉村少年宮支教團唐琳老師組織中心部分藝術、體育專業教師赴養賢鄉中心小學開展支教活動。
  • 湖北仙桃力推鄉村少年宮建設紀實:鄉裡娃快樂成長的大本營
    胡場小學6年級留守兒童小輝說,自從加入少年宮書法興趣班後,他發現練字也是一件挺有趣的事。  少年宮,曾經只是城裡孩子的「專利」,如今也成了該市農村孩子的「快樂大本營」。近年來,針對鄉村孩子課後無處去、課外活動匱乏等問題,仙桃市大手筆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管理,讓少年宮樹起來、動起來、火起來,真正成為農村孩子多彩的樂園、築夢的舞臺。
  • ...鄉村學校少年宮文藝演出暨朱老莊鎮中學2021年新年聯歡會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31日,由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聊城市文化館、朱老莊鎮中學承辦的聊城市「暖陽春苗」文化志願服務走進鄉村學校少年宮文藝演出暨朱老莊鎮中學2021新年聯歡會在度假區朱老莊村中學成功舉行。由山東省文化館主辦的「暖陽春苗「文化志願者服務是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學雷鋒文化志願者服務的重點支持項目」,旨在為鄉村少年宮開展文化藝術輔導培訓、演出、展覽展示和傳統文化進校園等文化志願服務,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主要面向中小學生、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殘障兒童開展文化志願服務活動。
  • 百姓故事|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的「心靈慰藉師」
    李光敏也曾是重慶的一名留守兒童,飽受分離之痛的青少年時光,讓她在從事公益事業後致力於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成為一名留守兒童「心靈慰藉師」。60斤廢紙筒為小蜜蜂築一個五彩斑斕的巢,小石頭和樹枝拼成一幅畫,這是鄉村孩子的藝術作品,也是李光敏溫暖孩子的一種途徑。
  • 兒童科幻畫裡的「傳統藝術」
    廖林宜覺得,侗族文化是她靈魂的歸宿,侗族的大歌、蘆笙、侗笛、農民畫、鼓樓和風雨橋往往帶給她創作的靈感,「以前在他鄉,常常夢見侗笛,醒來發現枕頭都被眼淚打溼了,我那時就想,一定要回來。」廖林宜說。她在學校教授孩子們侗族農民畫,侗族農民畫構圖樸實、用色大膽,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但因其傳統技法比較考究,一開始不被孩子們接受。
  • 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 80後妹子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的「心靈...
    這句話戳中無數留守兒童父母的酸楚和無奈。李光敏也曾是重慶的一名留守兒童,飽受分離之痛的青少年時光,讓她在從事公益事業後致力於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成為一名留守兒童「心靈慰藉師」。在上世紀90年代初,李光敏成為了中國第一代留守兒童。那時候,九年義務教育還沒有免費,打工潮剛剛興起。李光敏的父母已經無法靠種地和賣烤菸葉,供養考上縣重點中學的女兒。
  • 南陽市人大代表張準:關愛留守兒童 守護「少年的你」
    南陽市人大代表張準向源潭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捐款(央廣網發 通訊員 魏保棟 供圖)唐河縣源潭鎮洪瑞書院學校(央廣網發 通訊員 魏保棟 供圖)央廣網南陽1月12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魏保棟 李豪)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不僅是鄉村治理的迫切需要,更是促進農村家庭和諧乃至社會穩定的需要
  •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2019年全區鄉村學校少年宮科技體驗日...
    本次活動包括科技體驗「十個一」活動、素質教育技能競賽與鄉村學校少年宮風採展。科技體驗日期間,各類活動同時對公眾全面開放。時尚前沿的高新科技,種類繁多的體驗項目,讓選手和公眾打開眼界。有匯聚視覺、聽覺、觸覺的VR虛擬實境技術,觀眾朋友可體驗穿梭於世界古文明的震撼、翱翔太空的驚喜;也可以與人工智慧零距離接觸,親自操縱最high-tech的大疆機甲大師S1,體驗超有趣的機器人對戰,感受刺激暢快的巡線和對戰環節。
  • 田野調查:遊戲將把留守兒童帶往何方
    小晨認為,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幸福,因為父母在的時候可以多給零花錢,而小晨心中「好父母」的定義則是可以給孩子買手機和多給零花錢。在沒有零花錢的時候,小晨總是覺得「躁得慌」,為此他偷了奶奶的錢去上小網吧,但沒有被奶奶發現。在小晨眼中,父母掙錢雖然不易,但「有錢就得花」。他認為遊戲世界和現實世界並沒有什麼不一樣的,都是需要「花錢的地方」。
  •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比如,抽菸酗酒好爽,奇裝異服好酷,哥們義氣拔刀相助是英雄,談情說愛老婆老公成務必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數留守兒童的身上都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社會環境也給社會自身留下了超多的不安全隱患。社會因素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就是:歧視農民工子弟。
  • 全校唯一的鄉村英語教師,希望能有外教給「留守兒童」上堂課
    「基本上,每天上午後兩節課一直到放學,都有課。」從去年年底開始,曹瑞參加了一項針對鄉村英語教師的線上培訓項目——完全利用課餘時間和寒假,她不但學完了所有在線課程,還參加了在線口語班。在吳忠70名參加培訓的鄉村英語教師中,她成為完成進度最高的老師之一。
  • 長沙中小學生放假第一天 少年宮亮「菜單」火爆迎新
    7月14日,長沙中小學生的暑假生活正式拉開帷幕,長沙芙蓉區少年宮裡熱鬧非凡。公益課堂,為孩子們提供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山村圖書室」公益活動。科技館體驗活動。月14日,長沙中小學生的暑假生活正式拉開帷幕,長沙芙蓉區少年宮裡熱鬧非凡,500多位學子蜂擁而至,盡情享受少年宮為她們精心準備的陽光暑假「饕餮大餐」。 免費上4大公益大講堂 11項體驗活動暑假活動有多「豐盛」? 4大公益講堂,11項體驗活動。
  • 志願者創作公益歌曲,呼籲社會關注留守兒童
    我們相信人生有無限的可能,總是路上會有許多艱難仍要勇於突破……」「愛在行動」公益組織成立於2014年3月,從成立開始,組織每年暑假都會去山區的小學進行支教。去年他們在贊皇縣南峪小學支教,發現村裡有很多留守兒童。為了讓大家對留守兒童多些關注,2017年夏天「愛在行動」公益組織的志願者王妍在贊皇縣南峪村小學支教時,為大山裡的留守兒童專門創作的歌曲《無限可能》。
  • 長沙市「科普大篷車」開進鄉村少年宮 點亮青少年的「科技夢」
    星辰在線9月27日訊(通訊員 何猜清 賀芊鬱)9月27日,寧鄉市金洲鎮關山學校迎來了滿載科技創新理念的「科技列車」,長沙市科普篷車進鄉村少年宮暨捐贈儀式在此舉行。    (長沙市科普篷車進鄉村少年宮暨捐贈儀式舉行。
  • 新晃:留守兒童的「太陽媽媽」
    懷化新聞網訊 (通訊員 姚茂江 於飛 田元春)在湘黔交界巍峨的天雷山脈大山腳下,溫文爾雅的平溪河畔,有一個群山環抱、綠蔭擁簇的侗鄉苗寨叫紅星村。村裡有一個50開外的帶頭人——村關工委主任楊鳳玉,她視村裡留守兒童為親生兒女,所以村寨的人們都稱她為「太陽媽媽」。
  • 中青報:留守兒童面臨生活無意義感,遊戲將把他們帶往何方
    小泉說村裡有好多孩子是「勢利眼」,「在我有錢的時候,他們和我關係很好,我也會給他們玩幾把電腦。我現在沒錢了,他們也不搭理我了,又和那些上網的關係好了」。小泉希望將來可以當明星出名,為家裡「掙大錢」,因為「有錢就高興」。研究團隊認為,金錢在留守兒童與家庭成員和同輩群體情感關係的評判標準中日益扮演著重要角色。
  • 跨越千裡 為愛發聲 小海豚計劃「愛的留聲機」溫暖201位鄉村留守兒童
    原標題:跨越千裡 為愛發聲 小海豚計劃「愛的留聲機」溫暖201位鄉村留守兒童   「別想太多,你好好學習,讓爺爺照顧好身體,我好好
  • 幫鄉村少年播下科普的種子
    長沙晚報通訊員 賀芊鬱 攝9月27日,2020年長沙市科普大篷車進鄉村少年宮暨科普大篷車捐贈儀式在寧鄉市金洲鎮關山學校舉行,為該校送來滿載科技創新理念的「科技列車」,為這裡的孩子們送來優質科普資源,幫他們從小播下科普的種子。在捐贈儀式上,市科協向金洲鎮關山學校贈送了7個科普展箱,12件套科普展板和32套科普圖書。
  • 留守兒童的「龍媽媽」
    重慶日報記者 張浩淼  10月10日,在梁平縣明達鎮天台小學校園,年輕教師劉梅看到夾著書本走來的龍華英老師,急忙上前攙扶,焦急地說:「龍媽媽,你有心臟病,醫生不讓出院,就別來上課了!」  15年前,龍華英是劉梅的老師。那時,劉梅父母外出務工,留下她和多病的奶奶在家,劉梅成了「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