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共成長 特區高校「長子」的擔當

2020-11-27 中國教育在線

  5月7日,《深圳特區報》A5版整版刊發專題文章《深圳大學: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創新型大學》,報導深圳大學建校37年來,始終與特區發展同頻共振,特別是高水平大學建設以來,深圳大學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標杆,被稱為「內地進步最快高校」。當前,深圳開啟了「雙區」建設的新徵程,站在灣區「C位」的深圳大學,將繼續肩負起特區高等教育「長子」的使命,擁抱城市、服務大灣區,以大學之擔當驅動「雙區」之發展。今日,我們推送專題之一:《與城市共生共榮共成長 特區高校「長子」的擔當》。

  今年初,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深圳大學研發的快速檢測試劑盒和「隱形手套」備受關注,為疫情診斷和醫療防護提供了巨大助力。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科研攻關,深圳大學針對疫情迅速開展60項防治防控攻關課題,還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服務政府決策,發揮了綜合性大學的獨特優勢和特區高等教育「長子」的使命擔當。

  這只是深圳大學科研創新體系的一個縮影。

  今年4月,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布了2019年國際專利申請(PCT)排名,深圳大學以247件的數量蟬聯全球教育機構第三,僅次於加州大學系統和清華大學,超過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東京大學等世界名校。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經濟特區創辦的城市大學,建校37年來,深圳大學緊隨特區,快速發展。特別是2012年提出建設高水平大學以來,深圳大學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創造了地方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新深圳速度」。

  2012年以來,在QS、THE、USNews、ARWU四大權威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深圳大學國際排名每年上升超過100名,國內排名每年上升超過10名,進入「全球進步最快大學」行列。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輕大學排行榜單上,深圳大學成為入選的6所內地大學之一。

  當前,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新徵程全面開啟,高等教育發展也站在了新的起點上。深圳大學把「先行示範」的標準貫徹辦學各方面全過程,高起點、高標準、超常規謀劃推進改革創新,打造與城市發展水平和建設先行示範區的目標要求相匹配的一流大學。

  此時,站在灣區「C位」的深圳大學,將繼續肩負起特區高等教育「長子」的使命,擁抱城市、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以大學的擔當驅動城市的發展。今年初,深圳大學制定了《深圳大學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工作方案》,將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建成驅動「雙區」建設、引領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界一流創新型大學。

  與城市共生共榮共成長

  特區高校「長子」的擔當

  這是一所融入了城市血脈的大學

  37年前,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之初,百業待興,求才若渴。特區政府拿出當年財政收入的一半來創辦深圳大學,為的就是「我們給你們錢,給你們地,你們給我們人才!」

  深圳大學不辱使命,建校37年來,共培養了20餘萬校友,其中80%紮根深圳。他們奮鬥在這座城市每一座亮燈的大廈,行走在每一條寬曠的城市街道。

  馬化騰、史玉柱、李書福、周海江……一大批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傑出創新創業人才從深大荔園走出來,創立了騰訊公司等數十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企業,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深大校友創辦了3家世界500強企業,4位校友入選「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2位校友入選黨中央國務院表彰的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名單,深圳大學校友財富位居2018年中國最具財富創造力大學排行榜榜首,深圳大學也被譽為「中國全球頂級富豪企業家的搖籃」。

  回望深圳大學的創校歷史,註定了與這座特區城市,與改革大時代緊密相連。更令人引以為豪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大學培養的創新創業人才對城市和國家現代化的貢獻,不亞於國內任何一所高校。

  這是一所繼承了特區改革基因的大學

  建校初期,獎學金、學分制、勤工儉學、開放式校園、交費上學、畢業不包分配、就業雙向選擇、教職員工全員聘任、後勤社會化管理改革……深圳大學每一項舉措,在當時中國高等教育領域都有著「石破天驚」的味道。

  開展高水平大學建設以來,深圳大學繼續堅守改革精神,人事制度改革、完全學分制改革、榮譽課程、校長教學獎、「四創」教育體系、研究生分流退出機制……諸多探索都走到了全國高校的前列。深圳大學還在國內高校中率先制定實施《深圳大學文化創新發展綱要》,致力於「建設有靈魂的大學」,引起廣泛關注。

  深圳大學的實驗精神與特區的敢闖精神高度契合,正因為如此,深圳大學成為一所充滿了魅力、活力、動力和創新力的創新型大學。

  這是一所刷新了「深圳速度」的大學

  1983年,深圳大學當年創建、當年招生、當年開學,創造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新紀錄,成為與「深圳國貿大廈三天一層樓」相比肩的「深圳速度」的深大版本。

  建校23年時,深圳大學在當時政策體制規定的最短時間內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了辦學層次的三級跳躍。緊隨特區,從無到有,深圳大學以「深圳速度」超常快速發展,「用25年走過了內地高校50年的路程」,創造當時內地高校的歷史紀錄。

  2012年建設高水平大學以來,深圳大學國際排名每年上升超過100名,國內排名每年上升超過10名,被譽為「內地進步最快的高校」。在目前公認的QS、THE、USNews、ARWU四大權威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深圳大學均已進入主榜,創造了地方高校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新深圳速度」,成為國內地方高水平大學的標杆。

  一直以來,深圳大學與特區發展的脈搏同頻共振,高歌猛進,不斷刷新著「深圳速度」。

  這是一所發揮了特區高校「長子」擔當的大學

  目前,深圳大學承擔著全市60%以上的本科人才培養,50%以上的研究生人才培養。深圳大學還在全市10個區分設13個科研孵化平臺,包括南山工業技術研究院、龍崗創新研究院、坪山區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等,以硬核科研成果對區域和行業發揮著創新驅動的引擎作用。

  作為特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重鎮,深圳大學發揮著「頂天立地」的作用;不僅為自己的城市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也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國家使命,服務國家戰略。

  其中,港澳基本法中心和饒宗頤文化研究院服務於「一國兩制」國家戰略,促進深港青年交流;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推廣特區經驗做法;文化產業研究院致力於建設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打造文化研究全國高地;城市治理研究院著力打造重要的黨建研究智庫;深圳大學還包攬了全市高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並成功孵化了深圳技術大學,計劃籌建深圳大學帕森斯設計學院。

  可以說,深圳大學的跨越式發展,既是深圳特區改革開放40年發展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共興共成長的集中體現。

相關焦點

  • 深圳的城市共生
    大自然的本性就厭惡任何生物獨佔世界,所以地球上絕不會有單獨存在的生物,地球上也不會存在不與周邊地區發生互動的城市,城市裡也決不會存在不與他人沒有往來的個人。共生會給生物帶來三種結果,有害(-),有益(+),無損(0)。排列組合一下,一共會產生六種共生關係,寄生(+-)、附生(+0)、競爭(--)、共利(++)、片害(-0)、無關(00)。
  • 深圳創新成長的文化基因
    從社會演進的視角,我們勾勒出深圳與創新高度契合的基因特質和文化特徵,並以此透視40年深圳創新成長的基礎邏輯。憂患文化自帶匱乏基因,營造一個倒逼出來的城市幾乎一貧如洗、一無所有的境況,讓這個新生特區的命運充滿了不確定性。原寶安縣是薄田、漁火的世界,33萬人口中農民佔92%。1978年城區面積僅3平方公裡,只有豬仔街、漁仔街兩條小巷和一條200米長的小街。
  • 新時代·新城市·新文學——第七屆深圳文學季開幕
    蘇毅在啟動儀式致辭中指出,深圳特區文學堅持文學本真和大膽探索,是嶺南文學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重要代表,為全省文學事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她期待深圳作家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氣息、南粵風格和深圳特色的優秀作品,為廣大讀者奉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成為彰顯特區風貌和特區精神的文化名片。  陳金海指出,深圳的文學和城市共同成長,互動共生,迅速壯大。
  • 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出任該校黨委書記
    八年多來,身處這座日新月異的城市,管理一所不斷擴容與變化,有著輝煌歷史但又不是985、211,永遠處於深圳、廣東乃至全國聚光燈下的特區大學,毫無疑問是壓力山大的事情。李清泉也曾多次在訪談中表達過這種危機感:如果深大不能在寶貴的窗口期,從「獨子」成長為「長子」,就可能成為「棄子」。這樣的危機感與務實態度,可以說跟窗口期同樣寶貴。
  • 大學校園裡「養羊」,臨沂大學這位「羊教授」想幹啥?
    這只是臨沂大學科研創新,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的一個縮影。臨沂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 同頻共振發展一座城市的發展,與高校發展相輔相成、互為一體。臨沂大學是沂蒙革命老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誕生在臨沂、成長在臨沂,與臨沂市是高度的命運共同體。
  • 新益求新 創領未來——薛其坤校長在南方科技大學建校十周年慶祝...
    這是一個國家和人民對一流大學充滿期待的有為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新形勢需要新擔當、呼喚新作為。南科大誕生於黨和國家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的歷史節點,南科大成長於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是國家賦予南科大的崇高使命。
  • 想去深圳讀大學?小編先給你推薦深圳最值得關注的高校
    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的大學。大學以創建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為己任,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和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
  • 深圳大學:從「改革之子」到「創新尖兵」
    1984年1月,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首次親臨深圳特區視察。車行至南山粵海門,時任深圳市領導介紹:「這是深圳大學校園,春季動土,秋季入學。」透過車窗向外望去,只有一片荒地和一灣海水,再遠處,一眼就能看到香港元朗。當年,深圳大學創下了在一年之內建設、招生、開學的「深圳速度」。
  • 城市掀起搶大學風潮——城市發展「合伙人」如何實現共贏?
    對於南大落戶蘇州一事,蘇州高新區負責人也表示,「蘇州是全國第二大工業城市,有三四個像南大這樣的高校都不為多。」  城市大學搶奪戰的風潮不僅僅在江蘇省內。記者發現,通過「異地辦學」方式補充短板的,往往是高校匱乏的經濟強市,如深圳、青島、蘇州、威海、珠海等。  對一些經濟發展的先行城市來說,增加高校數量已經成為一項明確的工作計劃。
  • 深圳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校長李清泉寄語新生書寫「詩和遠方」
    9月11日晚,深圳大學舉行2019年開學典禮。本文圖片 龐審 圖「願你們知行趁年華,哪怕今天默默無聞,也希望是厚積薄發,在歲月中埋下彩蛋,給未來的自己創造驚喜。願你們以夢為馬,將希望的火種高高舉起,這座城市的表情等待你們點亮!」
  • 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大比拼
    在知乎上搜索「南方科技大學」,看到最多的話題是「南方科技大學和xxx哪個更好」。其中為大家議論最多的要數上海科技大學、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知乎截圖上海科技大學的定位和南科大高度相似,同樣是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成立於2013年,也是一所非常年輕的「以理工科為主、小規模、研究型、高水平」的國際化大學。
  • 見證潛能與創造力的共生共長 深圳國王學校迎來首個周年校慶
    而這些,都將使我們國王成為一所優秀的學校」校長Geoff在校慶致詞中鼓勵孩子們為他人著想,互相支持,「最重要的是,關心他人,並在成長的道路互相幫助。這對我們學校的發展和每個人的教育都至關重要。」 興趣引導 激發無限創造性潛能 在深圳國王學校校慶典禮現場,孩子們的表現更是讓人驚喜。
  • 深圳發文:推動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創建「雙一流」
    成語接龍 中共深圳市委日前印發《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其中提到:推動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創建「雙一流」。這亦體現了深圳大力推動高等教育、提升教育質量的決心與志向。
  • 深圳的海洋大學,一所呼之欲出的高校!
    我之前就在討論,深圳的高等教育未來非常具有潛力目前來看,確實如此 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在意見中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
  • 深圳要組建海洋大學?很多人不知,深圳早已建立近10所名牌大學!
    深圳長期以來為人所詬病的,就是土生土長的好大學太少,似乎能叫得出名字就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這兩所。但其實,深圳近些年正努力彌補這一短版,通過自建大學,引進名校合作辦學等模式,不知不覺中已建立近10所名牌大學。而最近,《深圳特區報》在解讀深圳接下來要幹的大事時,又釋放了一個利好消息,提出深圳要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
  • 深圳特區40年 | 第一個城市新公園:仙湖植物園
    「深圳經驗」。其中,20世紀80年代初期,他們在深圳創作了一批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作品,包括深圳市首個城市新公園——仙湖植物園,以此樹立了我國風景園林傳承與創新的標杆,尤其是仙湖植物園從選址到規劃設計全程實踐和後期效果突出,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
  • 深圳特區融潮商基因 立足大灣區擁抱創新
    您是深圳特區的第一批拓荒牛,能否結合您自身的創業經歷,談談您所理解的「深圳速度」和「深圳模式」?吳開松:黨中央作出興辦經濟特區重大戰略部署40年來,深圳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創造了發展史上的奇蹟,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我自1978年就來到了深圳,成為參與深圳特區建設的第一批開拓者,可以說是見證了深圳特區40年的發展。
  • 深圳論壇共話創新之道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方慕冰 莊瑞玉)14日下午,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深圳論壇在會展中心舉行。來自海內外的知名企業家、專家和學者700多人出席論壇,圍繞「科技創新與管理」與「人才成長與發展」兩個方面,聚焦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生物醫藥等科技前沿領域,共同尋求在新形勢下科技與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之道。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出席活動。
  • 人與自然是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原標題:人與自然是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其中闡發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思想,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於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 深圳特區40周年 金融科技企業順勢而為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時間,深圳從曾經的邊陲漁村演進成為亞洲第五大城市、完成了全球第十一位金融中心城市的華麗蛻變。在敢為人先的改革開放中,深圳書寫了一部充滿活力、改革創新的奮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