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研究】中國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分析和發展建議

2020-11-29 騰訊網

近年來,全國各地特色農產品尤其是貧困地區優勢農產品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加速上行,開闢了欠發達地區人民脫貧增收新通道。近期,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組織中國農業大學特色農產品電商研究團隊,對淘寶、天貓、京東三個電商平臺的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進行了監測分析。總的看,特色農產品電商節日拉動短期銷售激增;水果類農產品高頻剛需性強;西部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發展迅猛。針對當前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品牌不"響"、供應鏈不完善和人才短缺等突出問題,建議推進產品品質和品牌價值"雙品提效"、補足農產品加工及冷鏈物流"兩大短板"、強化電商專業人才培訓和產業戰略規劃"兩項基礎"。

一、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主要特點

全國農產品電商市場規模持續擴增,2019年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3975億元,比上年增長27%,累計帶動300多萬貧困農民增收。超過300萬種貧困縣商品在京東平臺實現750多億元的銷售額。拼多多平臺註冊地址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商家數量達到15.7萬家,年訂單總額達到47.9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40% 和413%。特色農產品電商這一"虛擬菜籃子"在更好的滿足居民多樣化、高品質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同時,促進、帶動了"網際網路+特色農業"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通過對淘寶、天貓、京東三個電商平臺農產品上行數據監測分析發現,電商節日經濟對市場銷售走勢的影響不容忽視,水果類、功能性特色農產品持續走俏,西部特產憑藉原產地品牌形象佔據較大市場份額。

(一)電商節日拉動線上銷量短期激增,年末電商市場保持高位運行。特色農產品消費季節性波動顯著,年中年末電商節日促使銷售額短期激增。每年進入5月,各主流電商平臺紛紛提前預熱電商節日"618",6月受平臺流量加持和消費需求聚集,特色農產品銷量大幅提升。2019年4-6月,冬蟲夏草、馬鈴薯等各優勢產區陸續進入集中上新期,線上線下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銷售局面,電商銷售量環比分別上升17.3%、8.3%。處於消費淡季的特色牛、羊肉市場,6月電商銷售額環比分別上升14.3%、19.8%。2019年秋,全國各地農民喜迎豐收,蘋果、核桃、枸杞產量再創新高,第四季度電商銷售額環比分別上升156.0%、64.4%、83.7%,約佔全年銷售額的三至四成。第四季度為冬蟲夏草傳統銷售淡季,但受"雙十一"電商大促影響,"三區三州"地區冬蟲夏草電商銷售額季度環比抬升93.4%。

(二)水果類農產品高頻剛需性強,功能性農產品銷售額增幅顯著。水果類農產品具有高頻剛需的產品特性,有較強的地域和季節性,易滿足消費者多元消費需求,促使其成為上行優勢品類。據京東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水果是農產品上行扶貧的優勢品類,市場份額達到33.6%。2019年特色蘋果持續保持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較大市場份額。其中,第三、四季度電商銷售額增幅分別達到77.5%、156.0%。功能性農產品電商銷售額增幅顯著。數據提供商Tastewise發布的《健康時代:讓食品發揮作用—2019年功能性食品報告》指出,消費者對功能性食品的興趣持續上升,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2750億美元。從消費者感興趣的食品功能來看,促進睡眠類、養生類、大腦和腸道健康類等食品深受消費者青睞。枸杞、冬蟲夏草作為滋補保健類特色食材,2019年第四季度電商銷售額環比上升83.7%、93.4%,大幅扭轉第三季度電商銷售額下跌之勢。核桃具有健腦益智、抗衰老等功效,是我國線上堅果行業中的重要細分品類。2019年第三、四季度,特色核桃系列食品線上銷售增速顯著。電商銷售額分別達1.4億元、2.3億元,季度環比分別上升13.9%、64.4%。

(三)優勢區域特色品牌佔據較大市場份額,西部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發展迅猛。原產地效應作用機制影響下,優勢區域特色品牌佔據較大市場份額。產品原產地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進而影響消費者購買傾向,其中優勢區域公用品牌形象和地理生態形象對特色農產品評價影響顯著。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和高品質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增長,生態環境優美、無公害、堅持綠色生產的農產品更受消費者青睞,如寧夏中寧縣出產的枸杞質量最佳、西藏那曲出產的冬蟲夏草品質最優。2019年第二、三、四季度,寧夏枸杞位居該品類電商銷售額榜首,銷售額佔比高達73.9%,西藏冬蟲夏草電商市場出貨最多,其電商銷售額佔比高達98.6%。從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地域銷售情況看,西部地區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迅猛。從監測的8個品類看,除小龍蝦外,其餘7個品類(馬鈴薯、蘋果、牛肉、羊肉、枸杞、核桃、冬蟲夏草)位居電商銷售額榜首的城市均來自西部省份。蘋果是陝西農業的特色優勢產業,生產位居全國首位,2019年4-12月陝西特色蘋果電商銷售額佔到特色蘋果優勢產區電商銷售額的45.1%。內蒙古出產的"蒙牛"、"蒙羊"市場認可度、市場佔有率、品牌知名度最高,2019年第三、四季度電商銷售額季度環比分別上漲101.8%、205.5%。

二、特色農產品電商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進入快車道,品牌強農、產業強農、人才強農等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品牌、供應鏈體系、人員隊伍等方面的發展短板日益顯現。

(一)特色農產品品牌雖"量大齊全",但多有牌不"響"。當前,我國特色農產品電商行業頭部效應明顯,市場集中度較高,電子商務的動態競爭和產品快速迭代的不穩定性對市場競爭力不足的特色農產品銷售極為不利。我國特色農產品品牌雖數量眾多,但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農業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總體水平不高。據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和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年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和影響力指數數據顯示,在首批入圍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參評的100個區域公用品牌中,品牌價值超過百億的有27個,佔比不足30%;品牌平均影響力指數為75.043,農業品牌認知度和影響力有限。二是品牌質量發展不平衡。通過對《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年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入榜品牌區域分布分析發現,經濟發達地區優質區域公用品牌較多,欠發達地區品牌建設相對滯後。山東作為東部農業經濟強省,入榜區域公用品牌最多,達到17個。中部地區農業大省河南,入榜區域公用品牌數量僅次於山東省,達到16個。青海、貴州入榜品牌數量均不到山東入榜品牌數量的一半,各有7個上榜品牌。西藏入榜的區域公共品牌最少,僅為2個。

(二)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不完善,特色農產品上行受阻。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電商行業飛速發展,農產品電商行業從快速成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特色農產品面臨的產銷銜接不暢問題依然較為突出,主要原因在於電商供應鏈短板導致特色農產品上行受阻。上遊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難以與下遊電商企業高效對接。農產品標準化、集約化生產離不開以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種養殖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參與。然而據有關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註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突破220萬家,但空殼社佔比至少在三成以上,個別地區甚至能達到六成以上。中遊農產品產後加工及冷鏈物流發展滯後,面臨消費者信任危機。《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2018—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接近68%,尚有較大提升空間。當前,特色農產品電商上遊生產端上行的農產品多為未加工的初級農產品。據調查數據顯示,71.7%的受訪生產者未進行農產品產後加工,僅有28.3%的生產表示建有商品化處理中心或中央廚房等對農產品進行加工。

(三)專業電商人才短缺,特色農產品電商增長乏力。隨著我國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張,產業發展面臨的專業人才短缺問題將日益凸顯。首先,電商行業人員流動性強,專業電商人才缺口較大。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有62%的電商企業處於招聘常態化或人才需求強烈狀態,專業人才缺口較大。《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發展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21年我國農村電商人才缺口將達到217萬人,2025年人才缺口將增至350萬人。其次,農產品電商雖快速發展,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滯後。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農村網民規模為2.55億,佔網民整體的28.2%。全國非網民規模為4.96億人,其中農村人口佔到59.8%。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在於,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年齡因素。一方面,受農業從業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老年農民比例較大等不利因素影響,本地電商人才挖掘與培養難以滿足農產品電商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受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農產品電商收益不穩定等因素影響,引進人才水土不服,流失率高,難以持久。

三、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建議

我國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既面臨來自品牌資源及人力資源為代表的軟實力不足的問題,也面臨來自產業生態內部產業鏈、供應鏈等硬實力發展滯後方面的挑戰。因此,特色農產品電商工作的開展既要補足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短板,還要從農產品品質提升、品牌價值增值等方面下大功夫、大力氣。

(一)推進品牌價值和產品品質 "雙品提效"。我國特色農產品具有鮮明地域、文化、品質等諸多特色,但卻又廣泛具有"散、弱、小"的品牌特徵,應避免陷入重複、過度開發,低質量建設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品牌陷阱,全方位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產品品質"雙品提效"。加快推進區域公用品牌標準化建設。各特色農產品優勢產區可從技術創新、監督管理、運營維護等層面出發,依託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基礎,實施質量標準化工程,發揮標準化的基礎保障作用。此外,持續豐富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內涵,藉助內容電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電商新業態多渠道、多時段、多樣化地塑造獨特的品牌、產品形象,建設以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多個知名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為兩翼的品牌矩陣。加強產品品質提升。產品品質是品牌核心價值的重要載體,在推進農產品產量及品牌數量提升的同時,應注重對特色農產品品質進行"補鈣",提高品牌溢價能力,做好特色農產品品牌價值提升。2020年第一季度艾媒諮詢發布的《中國農貨電商市場研究》調查發現,57.9%的受訪者將食品安全作為在線購買農產品的首要因素,52.5%的受訪者認為農貨電商平臺在農貨品質方面需要改進。加快構建產地現代綠色生產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優化產品結構,建立產學研動態聯絡機制,依託技術進步提升產品品質,突出產品特色,為網紅爆品的打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補足農產品加工及冷鏈物流"兩大短板"。要解決農產品上行尤其是貧困地區農產品流通問題,關鍵是要做好產銷銜接。圍繞農產品上行政府推動科學制定符合市場預期的配套技術標準、行政法規、優惠政策,搭建符合農產品網貨標準的農產品生產和流通體系。一是補足農產品加工建設短板。農產品加工水平的提高是特色農產品品牌溢價能力的關鍵,應著力提升產地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形成區域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重點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加強信貸支持力度和技術指導。執行特色農產品從田間管理、採後處理、分等分級、包裝儲運等流程的技術標準,增強產地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電商經營能力。二是補足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短板。充分發揮企業聯盟、產業協會等組織資源,增強龍頭企業電商示範帶動效應和輻射帶動能力。加強農產品物流骨幹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培育產地規模化、專業化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完善縣、鄉(鎮)、村各級冷鏈集散中心和分撥中心基礎設施建設。

(三)強化電商專業人才培訓和特色農產品電商戰略規劃"兩項基礎"。依託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等項目,加強人才體系建設。一是重視電商專業培訓,建立穩固的電商專業人才隊伍。優化課程體系,突出適用、實戰特性,動態跟蹤和實時反饋電商培訓方式、內容及效果,對存在的不足及時做出調整,注重培訓效果轉化和電商達人、直播帶貨網紅的孵化。搭建各類返鄉下鄉人才創新創業所需的支撐服務平臺,完善產地農產品電商創業支持服務體系,重點解決小微電商創業者信貸、技術、用地等問題。二是做好電商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以做精產品鏈、做強供應鏈、做足服務鏈為引導,將電商助農、強農、興農融入到特色優勢農產品產業規劃當中,解決產地"人"、"貨"、"場"的問題。地方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需要政府將電商人才培育上升到戰略層面,通過引進和培育專業人才,填補電商人才缺口。農產品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已見雛形,但仍需在服務功能,服務內容,運營機制方面下功夫,利用現有設施、設備等硬體設施及專業化人才隊伍,提升公共服務供給精準度和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滿意度。

作者:高啟傑、郭凱凱等 中國農業大學

———————————————————————————————

(農業行業觀察視頻號)

(申請進【農業行業觀察】粉絲群)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請別忘了動動手指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相關焦點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有機農業包括所有能促進環境、社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農業生產系統。這些系統將提高土壤肥力作為成功生產的關鍵。通過尊重植物、動物和景觀的自然能力,達到使農業和環境各方面質量都最完善的目標。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認為,近年來,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在100多個國家得到了推廣,有機農業的面積和種植者數目逐年增加。
  • 2020年中國食品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食品購買能力及支出逐年提高,中國食品市場的需求量實現了快速增長,食品製造工業生產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品種檔次也更加豐富。  我國食品工業在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和科技進步的有力推動下,已發展成為門類比較齊全,既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競爭能力的產業,並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我國食品工業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 .| 韓一軍教授牽頭的農業市場貿易創新團隊參與編寫的《農產品...
    近日,在第十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上,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我院教授韓一軍代表課題組發布了《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研究報告(2020)》(簡稱《報告》)。
  • 2020年農業產業現狀與發展前景 - 2020年版中國農業市場調研與發展...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農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未來**-**年內,我國農業領域將出現一些值得關注的重要特徵和變化趨勢。首先,糧食安全壓力將加大。雖然未來**年我國大米、小麥供需將保持穩定,但豬肉、禽肉和奶製品需求將大幅增加,這會導致我國玉米需求顯著提高。
  • 肅南:直播帶貨讓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
    「電商快車」     每日甘肅網11月20日訊據張掖日報肅南報導 「肅南犛牛都是草原上放養的,犛牛肉營養豐富在肅南縣縣級直播基地,該縣網紅——裕固族美食霞姐正在抖音、快手直播間為肅南農特產品代言,打通農牧村特色產品的銷路。  該縣把電商扶貧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創新舉措和有力抓手全力推進,著力打開農牧村特色產品市場,讓農牧民群眾搭上脫貧致富的「電商快車」。
  • 2020年中國企業採購電商市場發展研究報告
    行業價值:政策和技術驅動我國企業電商採購市場不斷升溫,企業採購電商平臺通過助力下遊採購者降本增效,為上遊供給側開拓電商渠道,豐富營銷手段,在推動產業經濟升級過程中發揮作用。 2019年中國企業採購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超7000億元 中國企業採購電商市場發展迅速,2019年中國企業採購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7352.3億元。
  • 2020-2026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指出到**年,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12.3 萬億元,其中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強化食品質量安全,加強檢(監)測能力建設。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隨著有機農業生產標準、認證標準和管理措施的不斷在完善和發展,政府和社會的監管、監督力度不斷增強,有機農業生產企業行業自律意識在增強,我中國有機農業生產進人規範發展時期。在國內外市場巨大需求的推動下,我國有機農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 2020年版中國有機農業市場專題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隨著有機農業生產標準、認證標準和管理措施的不斷在完善和發展,政府和社會的監管、監督力度不斷增強,有機農業生產企業行業自律意識在增強,我中國有機農業生產進人規範發展時期。在國內外市場巨大需求的推動下,我國有機農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 一粒橙子從山裡來——從「褚橙」模式看中國農產品品牌發展
    國科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院首席戰略師傅曉航認為,農產品品牌化是農業市場化的必然發展方向,既代表了農產品的優質穩定性,也是產業發展成熟度的標誌。 一方面要優質,另一方面要優價,在中國絕大多數農產品都是小生產、大市場的生產格局下,這二者長期處於矛盾狀態中。
  • 2020-2026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
    《2020-2026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通過跨境電商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跨境電商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跨境電商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的調研分析,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
  • 2020年中國醫藥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5年內線上...
    2020年中國醫藥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5年內線上零售市場競爭將加劇  2020-08-11 15:13:54
  • 生鮮電商的市場分析報告
    內容概要文檔內容主要由行業背景、市場現狀、用戶分析及場景分析構成,通過市場環境分析PEST、市場競爭態勢波特五力模型、市場階段和規模、用戶研究、競爭優劣勢SWOT方法論多維度解讀客觀數據及市場情況,進而輔助制定市場發展階段的方向戰略。2.
  • 2020年版中國飲用水市場專題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飲用水市場專題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者對飲用水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縱觀中國飲用水市場,眾多企業把主戰場放在低端飲用水產品,經歷多年價格戰後,這一市場的利潤已日漸微薄。在消費市場出現擴大的同時,許多企業開始嘗試拓展新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搶佔高端市場,希望得到一席之地。
  • 2020-2026年中國綠色食品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由於綠色食品是無汙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食品,這一特徵決定了綠色食品的生產開發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綠色食品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認為,伴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顯著增長和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發展,以及中國從「溫飽」型社會向「小康」型社會的成功轉型,人們對農產品和食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的要求。
  • 2020年中國食用菌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食用菌深加工技術的發展延伸了食用菌的產業鏈,增加了食用菌生產的附加值,為食用菌生產企業提供了更大的業務發展空間及潛在市場規模,同時也通過產品多樣性的增加優化了食用菌消費需求。 (2)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中國自然地理條件多樣,食用菌品種極其豐富,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傳統農戶型、企業+農戶型和工廠化生產三種主要生產模式。目前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存在著品種較少、技術水平較落後、產業人才短缺、區域消費不均衡、生產成本較高等問題。
  • ...巾幗多奇志,拼搏創輝煌 -記遜克縣電商發展中心副主任徐東東
    發展電商人才離不開人才,為加強電商專業人才培養,徐東東主動聯繫職業技術學校設立電商專業,2019年遜克縣技術學校電商專業經黑龍江省教育廳批准設立,徐東東主動擔任了授課教師,目前已開始了第二屆招生,為遜克縣電商產業發展儲備了後備力量。為了助推遜克縣特色產品上行,培養電商直播人才,徐東東策劃實施了電商主播培養計劃。
  • 2019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需求+資本有望...
    1、社交電商成為網絡零售市場發展的「生力軍」「種草」、拼購、直播帶貨、社交電商……這些詞語已經成為網絡購物中的熱門概念。在其背後,「全民社交」正催動網絡零售從模式、場景到理念的深刻變革。2019年的「雙11」,逾10萬戶淘寶商家開通直播,「直播一姐」薇婭和「口紅一哥」李佳琦的引導交易額分別超過27億元和10億元,著實讓以直播帶貨為代表的社交電商火了一把。事實上,作為基於社會化移動社交而迅速發展的新興電子商務模式,社交電商已深度滲入零售市場。消費品製造商爭相發力社交媒體、新興社交電商平臺紛紛湧現的同時,各大傳統電商平臺也將社交生態納入其戰略布局。
  • 中國專業市場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專業市場的發展依託於產業集群的支撐,而產業集群發展實質上是大規模中小企業迅速成長的結果。作為我國未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推動力,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市場必將受益於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長期成長,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 中國信通院李敏:農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研究
    傳感器技術在農業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各環節數據通過傳感器匯聚到數據中心,為農業大數據分析提供了技術支撐。傳感器的大規模應用及其與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不斷融合,將進一 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產業升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