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金程心理學考研」,選擇「星標公眾號」
回復「加群」就能加入上萬考研er信賴的上岸群
法國實驗心理學家、智力測驗的創始人,July 8, 1857, 生於法國的尼斯Nice,October 18, 1911逝於法國巴黎。起初從事法律工作,後來到37歲時才開始心理學研究。他在法國工作期間因開創現代智力測驗而聞名於世。他開始致力於貧民窟兒童的研究,目的在於表現這些兒童並不像19世紀後期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智力遲鈍。
Alfred Binet
國籍
法國
工作領域
心理學
代表作品
人格的變更
死亡時間
1911年10月18日
1857年7月8日,比奈生於尼斯;
1878年,比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期間結識了 J.M.沙可,師從沙可學習催眠術。不久,他的興趣轉向自然科學,
1895年,在他的倡導下,法國出版了第一種心理學雜誌《心理學年報》。
1889年,共同建立了法國第一所心理學實驗室,創始了測量這些不同類型記憶的測驗方法。
1894年,獲科學博士學位。不過,他最感興趣的還是心理學。
1904年,當時的法國公共教育部長任命比奈為智力落後兒童委員會委員,要求該委員會就巴黎學校中智力落後兒童的教育方法提出建議。比奈在佩雷·沃克盧斯精神病院醫生T.西蒙的協助下,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為小學正常與異常兒童的智力水平診斷制定了新的方法。
1905年,與泰奧多爾·西蒙(Theodore Simon)合作制定比奈-西蒙智力量表;他的主要目標是鑑別學習學校課程需要特別幫助的學生
1908-1911年,修訂他的智力量表,在他意外死亡之前得到最後結果。
1908年,經過修改和增訂,終於形成了著名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修訂本不但增加了試題,而且使試題的難度隨年齡的增大而上升,量表的適用年齡是 3-16 歲。
1911年,發表了該量表的第二次修訂本。修認本增加了一些新的項目,而捨棄了一些比奈認為過於依賴學校知識的舊項目,把適用年齡改為 3-18 歲。
1916年,史丹福大學的劉易斯·特曼(Lewis M. Terman)修訂了這個量表,採納了德國心理學家William Stern的建議,將測量出的個人智力水平稱為智商(I.Q.);推孟的測驗命名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是今天智力測驗的基礎。
同時期的心理學家
La psychologie du raisonment; Recherches expérimentales par l'hypnotisme (1886),his first book.
Etudes des psychologie expérimentale (1888).
On Double Consciousness (1896).
La Suggestibilité (1900).
Etude expérimentale de l'intelligence (1903).
L'âme et la corps (1905).
比奈對心理學興趣很廣泛。他研究過變態心理學,記憶和遺忘,他與同事 V.亨利一起發現存在著幾種不同類型的記憶。
他研究過兒童的思維過程,其中許多證據來自對自己女兒的觀察。他提出問題讓女兒們回答,隨後要求她們說出她們在解答問題過程中進行思考的每一步驟。這項研究促使他形成「智力」的概念,並開始意識到兒童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個體差異。
(1)拋棄聯想主義理念,接受機能主義觀點。認為心理學不應只局限於研究那些細小簡單的心理元素,應當直接面對重大複雜對象的研究。這是他創造智力測驗的思想出發點。
(2)編制比納 -西蒙量表。自《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發表後,這個量表就顯示出它切合實際和有用的工具作用,在國外也成為很多著作論述的對象。例如,瑞士的 E.克拉帕雷德、德國的 W.斯特恩、美國的L.推孟等都對這個量表作了介紹,並使其能適用於本國的具體情況或把它推廣運用到幼兒和成人。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妍一學姐微信哦
21,22屆的考研er可掃碼添加學姐微信
學姐拉你進相對應年份的大群
交流群內將提供上岸答疑及信息分享
讓考研er們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