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考研心理學中的發展心理學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後,接下來就是學習與其相關的一些基本理論了,這部分知識比較龐雜,2016考研的學生需要注意
摘要:對考研心理學中的發展心理學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後,接下來就是學習與其相關的一些基本理論了,這部分知識比較龐雜,2016考研的學生需要注意學習方法,以便於更好的記憶。
心理發展的主要理論(一)
▶精神分析理論的心理發展觀
(1)弗洛伊德:①人格動力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是本能,人格的發展就是性(心理性慾)的發展。②人格結構理論: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三者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它們之間的關係決定著人格的基本面貌。本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低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本我是無意識,非理性的,遵循快樂原則。自我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其作用是調節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現實原則。超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兩個部分;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衝動、對自我進行監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則。③心理發展階段說:人格發展分為口腔期(0~1歲)、肛門期(1~3歲)、性器期(3~6歲,俄狄浦斯情結)、潛伏期(6~11歲)和生殖期(青少年期)。
(2)艾裡克森:①艾裡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論的基本框架,但更強調自我的作用,認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會三方面因素組成的統一體,個體人格發展要經過一系列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標、任務和衝突。各個階段互相依存,後一階段發展任務的完成依賴於早期衝突的解決。②心理發展分為八個階段。嬰兒期(0~1歲),信任對懷疑,體驗希望的實現;兒童早期(1~3歲),自主對羞怯,體驗意志的實現;學前期或遊戲期(3~6歲),主動對內疚,體驗目的的實現;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體驗能力的實現;青年期(12~18歲)同一性別對角色混亂,體驗忠誠的實現,會出現合法延緩期;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體驗愛情的實現;成人中期(約至50歲)繁殖對停滯,體驗關懷的實現;成年晚期,完美對絕望,體驗智慧的實現。
(3)弗洛伊德和艾裡克森的區別與聯繫:①弗洛伊德強調本能的作用,將人格發展局限於母親-兒童-父親這個狹隘的三角關係中,特別強調早期經驗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②艾裡克森更強調自我的作用,將個體發展置於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中,重視社會文化對人格發展的影響,認為人格發展是一個漸成的過程;③弗洛伊德對人格發展階段的劃分只到青春期,而艾裡克森則將人格發展階段擴展到了人的一生。④但是,艾裡克森的發展理論是對弗洛伊德的繼承、擴展與修正。
心理發展有廣義的和狹義的兩方面,廣義的心理發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種系發展、心理的種族發展和個體心理發展;狹義的心理發展僅指個體心理發展。考生在複習的時候要注意加以區分。
▶點擊屏幕下方
文章很贊☛☛分享給身邊的考研er們
有話要講☛☛說出獨特的看法與見解
留著有用☛☛收藏到自己專屬的百寶庫
更多考研資訊,盡在考研幫!感謝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