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
2017年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347心理學專業綜合[專業碩士]考研真題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40分)
1.神經系統
2.知覺
3.詞彙理解
4.意義學習
5.成就動機
6.認知風格
7.備擇假設
8.項目特徵曲線
二、簡答題(每小題20分,共120分)
1.簡述注意的概念與種類。
2.簡述記憶系統及其信息加工的過程。
3.從概念上分析表象與想像的關係。
4.簡述拉扎勒斯關於情緒的認知-評價理論。
5.簡要說明總體平均數的區間估計的作用。
6.在心理測驗中,常用的效標有哪些?
三、論述題(每小題35分,共70分)
1.試述個體心理與行為、個體心理與社會心理(團體心理)之間的關係。
2.試述人格的檢驗類型,並舉例說明對應的代表性測驗或具體方法。
四、實例分析題(每小題35分,共70分)
1.我國唐代的王勃少年時就寫了《滕王閣序》,但齊白石40歲才顯露出繪畫才能:智商只有30的舟舟,經常到劇團排練廳,耳濡目染加之練習,成為了「天才樂隊指揮」;英國學者高爾頓調查了父母都有藝術才能的30個家庭,這些家庭的子女中有藝術才能的佔64%,而一般家庭的子女中也有21%的人藝術才能突出。
請分析上述事例所體現的能力發展特點的影響因素。
2.隨機抽取10名初中一年級學生,對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測驗A)和推理能力(測驗B)進行測試(兩份試卷滿分均為40,難度相等,分數基本等值),結果如下表。
(1)計算兩次測驗的平均數和標準差(寫出詳細過程)。
(2)計算測驗A與測驗B的積差相關(寫出詳細過程)。
2017年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347心理學專業綜合[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答:神經系統是人體複雜的機能系統,基本單位是神經細胞。大腦是神經系統的「指揮中心」。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外周神經系統構成,神經系統主要以神經的形式分布於全身,構成神經網絡。人的心理與行為依賴於神經系統的調整活動,人通過腦與神經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的活動,調節心理及行為。
答:知覺是人腦對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及屬性的整體反映;知覺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是對感覺信息的整合與解釋。
答:詞彙理解即詞彙識別,是指人們通過視覺或聽覺,接受輸入的詞語或語音信息,並在人腦中解釋詞義的過程。
答:意義學習就是通過符號、文字使學習者在頭腦中獲得相應的認知內容的學習,用奧蘇伯爾的話說,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
答:成就動機是一種社會性動機,它意味著人希望從事有意義的活動,並在活動中取得完滿的結果。人的成就動機有明顯的個體差異,追求成就的動機激發和指引著他們的行為,影響他們對許多社會狀況的知覺以及對自己和他人行為的評價。
答:認知風格是個體在認知過程中所變現出來的習慣化的行為模式。認知方式與個體在知覺、記憶、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態度和表達方式有關;可以劃分為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思索型和衝動型、整體型和分析型。
答:在統計學中不能對H1的真實性進行之間檢驗,需要建立與之對立的假設,稱作虛無假設,記為H0。在假設檢驗中,H0作為直接被檢驗的假設,而H1與H0對立,二者擇一,因而H1有時稱為對立假設或者備擇假設。
答:項目特徵曲線(ICC)是項目特徵函數或項目反應函數的圖像形式。項目特徵函數是項目分數關於所測特質的非線性回歸函數,如果我們知道了某一總體被試的能力分數和他們的的項目分數,計算出對於每一固定能力水平被試組的項目分數均值,連接這些條件分布均數的曲線就是項目分數對於能力的回歸線ICC。
答:(1)注意是心理活動活意識對一定的對象的指向與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動的重要特性,意義是緊密聯繫,但不完全等同於意識。注意具有指向性與集中性的特點。注意的功能包括選擇功能,整合功能,維持功能以及調節和監督功能。
(2)注意的種類分為不隨意注意,隨意注意以及隨意後注意。
①不隨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引起不隨意注意的原因有: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包括其新異性、強度以及運動變化等;個體自身的狀態,包括其需要、情感、興趣過去的經驗等。
②隨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並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形式。引起隨意注意的影響因素包括:對注意目的的依存性、對興趣的依存性、對活動組織的依存性、對過去經驗的依存性以及對人格經驗的依存性。
③隨意後注意是注意的一種特殊形式,從特徵上講,它同時具有不隨意注意和隨意注意的某些特徵。隨意後注意是在隨意注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答:(1)記憶是一個結構性的信息加工系統,記憶結構是由三個子系統構成: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這些子系統雖然在信息的保持時間和容量方面存在差別,但它們處在記憶系統的不同加工階段,因此相互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
考研真題精選
一、單項選擇題
1首先提出「實驗心理學」一詞的學者是()。[統考2016年研]
A.笛卡兒
B.馮特
C.鐵欽納
D.赫爾姆霍茨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實驗心理學一詞,是1862年由德國著名心理學家、實驗心理學的先驅之一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覺理論貢獻》論文集的導言裡最早提出來的。
2在研究的某一時期內或特定時間點上發生的各種社會事件都可能影響被試的行為,從而混淆實驗處理的效果。這種影響研究內部效度的因素屬於()。[統考2016年研]
A.歷史因素
B.成熟因素
C.統計回歸效應
D.研究變量與被試特點的交互作用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A項,歷史因素是指在實驗過程中,與實驗變量同時發生,並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的特定事件。當出現這種情況時,研究者往往無法判斷實驗結果是由處理(自變量)引起的,還是由特定事件引出的。題幹中某一時期社會事件的影響屬於歷史因素。B項,成熟因素指在實驗過程中隨著時間的延續,被試身心發生變化,如變得較為成熟,變得疲倦、對實驗失去興趣或饑渴等。C項,統計回歸效應指在實驗處理前選擇了在某一特徵方面具有極端分數(高分或低分)的被試,實驗處理後,測驗分數有回歸到平均數的趨向。D項,研究變量與被試特點的交互作用是指在實驗設計中,如果研究者缺乏對變量進行精確控制,諸因素常會產生交互作用的效果。
3既能比較直接地測量每個加工階段的時間,也能比較明顯地看出每個加工階段特點的實驗是()。[統考2016年研]
A.庫珀(L.Cooper)的心理旋轉實驗
B.漢密爾頓(W.Hamilton)的字母轉換實驗
C.克拉克(H.Clark)的句子-圖形匹配實驗
D.斯騰伯格(S.Sternberg)的短時記憶信息提取實驗
【解析】Hamilton等(1977)、Hockey等人(1981)發展了一種新的實驗技術,它被稱為「開窗」實驗。該實驗能直接地測量每個加工階段的時間,從而能明顯地看出這些加工階段的特點,就好像打開窗子一樣,一目了然。「開窗」實驗以字母轉換實驗為例,根據反應時間的數據揭示了完成字母轉換作業的3個加工階段。
4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縮寫是()。[統考2016年研]
A.PET
B.fMRI
C.MEG
D.ERPs
【解析】A項,正電子發射層析照相術,英文全稱為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縮寫為PET。B項,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英文為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縮寫為fMRI。D項,事件相關電位,英文全稱Event-Related Potentials,縮寫為ERPs。C項,腦磁圖,英文全稱為Magnetoencephalography,縮寫為MEG。
5根據表中所列的信號檢測論實驗結果,可計算出d′真值為()。[統考2016年研]
表某信號檢測實驗結果
A.-1.20
B.0.25
C.0.43
D.2.30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d′是指擊中率P對應的Z分數與虛報率P對應的Z分數之差,用公式表示為:d′=ZSN-ZN,即 d′=0.55-(-1.75)=2.30。
6探討注意在多個並行任務間的指向和調節作用時,常用的研究範式是()。[統考2016年研]
A.雙側任務範式
B.雙任務範式
C.提示範式
D.搜索範式
【解析】雙任務範式(Dual-Task Paradigms)是指將前瞻記憶任務嵌套在一項正在進行的任務背景中,它主要關心注意是如何在多個並行任務間起到指向和調節作用的。
7採用拉丁方設計控制額外變量的方法屬於()。[統考2016年研]
A.消除法
B.恆定法
C.抵消法
D.隨機控制法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抵消平衡法是指在額外變量既不能消除也不能保持恆定的情況下,通過實驗程序設計的方法抵消或平衡額外因素帶來的誤差。通常其用來應對實驗中的順序誤差、空間誤差、習慣誤差、疲勞效應、練習效應等,如ABBA法和拉丁方設計。
8在進行視覺實驗時,視覺刺激會對視覺感受性產生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為()。[統考2016年研]
A.只有強光會降低視覺感受性
B.只有弱光會降低視覺感受性
C.強光和弱光都會降低視覺感受性
D.強光和弱光都會提高視覺感受性
【解析】當人們從光亮的地方進入暗處,人們眼睛的感受性在逐漸提高。相反地,當人眼由暗處進入光亮環境時,眼睛的感受性在降低。換言之光會降低視覺感受性。
麻煩大家關注+點讚,謝謝!!
本文由【才聰學習網】原創,關注我了解更多考試資料!
#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