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
考研真題精選
一、概念題
1民族國家[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年研]
答:民族國家是指近代以來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民族獨立運動建立起來的,以一個或幾個民族為國民主體的國家。民族國家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乃20世紀主導的現代性民族自決和自治概念及實踐。與18及19世紀傳統帝國或王國不同,民族國家成員效忠的對象是有共同認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體制。認同感的來源可以是傳統的歷史、文化、語言或新創的政治體制,因此,從一個民族構成政府體制,或者由數個民族經同一共享的政府體制構成的國族,都是民族國家的可能結合型式。
2中導條約[上海外國語2019年研]
答:中導條約是指1987年12月美蘇雙方籤署的《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飛彈條約》,條約規定:①消除所有雙方已達成協議的中程飛彈和發射裝置,以及有關的一切輔助設施和設備;②最遲在本條約生效3年以後,任何一方都不再擁有這種中程飛彈、發射裝置、輔助設施和輔助設備;③在條約生效18個月後,任何一方都不再擁有中短程飛彈、發射裝置及輔助設施;④本條約生效後,任何一方都不再生產或試驗任何中程飛彈和中短程飛彈。為了監督條約執行情況,每一方都擁有就地核檢查的權利。⑤雙方將不再擔任任何可能與本條約條款相牴觸的國際義務,不採取任何可能與本條約相牴觸的國際行動。該條約的意義在於,儘管該條約規定銷毀的武器只佔美蘇核武庫的極小一部分,但它是美蘇間締結的第一個真正裁減核力量的條約,對於促進美蘇關係的緩和及推動它們為削減戰略核武器、禁止化學武器和減少常規武器而進行的談判具有一定意義。
3新古典現實主義[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年研]
答:新古典現實主義是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理論流派的分支。新古典現實主義認為,國家外交政策的範圍與雄心,首先取決於它們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特別是它們的相對物質力量。這種相對物質力量確立了國家外交的基本參數。其次,國家政治領導人所作的外交政策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於他們自身對國家相對權力的判斷。新古典現實主義作為對現實主義的一種發展,強調了內部變量與外部變量、系統變量與單位變量的結合,它力圖解決新現實主義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新古典現實主義的缺點在於它不適於說明國際結構,不能對單個國家間的戰略互動的總體結果進行預測。
4文明衝突論[華中師範大學2019年研]
答:文明衝突論是由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於20世紀90年代提出,其著作《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對該理論作了更詳盡、更系統的闡述和論證。他認為文明之間的衝突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以文明為基礎重建國際秩序則是防止戰爭的最佳安全保障。文明衝突論的核心觀點主要有:
①未來世界的國際衝突的根源將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識形態的和經濟的,文明間的(在地緣上的)斷裂帶將成為未來的戰線;
②文明衝突是未來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建立在文明基礎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戰爭的最可靠的保證;
③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為界限重新形成,並呈現出多種複雜趨勢;
④文化,西方文化是獨特的而非普遍適用的,文化之間或文明之間的衝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種文明的衝突,而伊斯蘭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對西方文明進行威脅或提出挑戰。
5硬權力[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9年研]
答:硬權力又稱「硬實力」,是指與「軟權力」相對而言的、運用強制或暴力手段迫使其他國家接受某種領導的能力,其實質是行為體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其他行為體,目的是迫使其做原本不會做的事。其表現形式為軍事實力、核威懾力等等。是一種對抗性的權力。是早期國際關係中「實力」「權力」的主要部分,其地位不斷下降。但是「硬實力」在當今國際關係中仍具有重要作用,是一國國力最為集中的體現。
6威爾遜主義[對外經貿大學2019年研]
答:威爾遜主義是指威爾遜關於國際關係和對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威爾遜主義不是一個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而是一些願望、信念和標準,以及由此重建國際秩序的計劃。它具體體現在1918年1月4日對國會發表的「十四點計劃」的演說中,主要強調下列目標的實現:公開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貿易自由、全面裁軍、公正處理殖民地爭議、民族自決、恢復比利時、撤出俄羅斯領土以及建立國際聯盟。威爾遜主義的思想來源主要有19世紀主導歐洲和美國的古典自由主義哲學、美國的傳教士精神或說「天定命運觀」、美國文化中的「例外論」和18世紀啟蒙哲學。
7國際核軍控與核裁軍體制[南京大學2019年研]
答:核軍控與核裁軍體制,作為一種國際合作的成果,包括各種條約、協定、決議、聲明以及各種不同的國際組織等。建立體制的宗旨是通過核軍控與核裁軍過程,籤訂各種各樣的條約、公約等雙邊或多邊協定,禁止核武器的繼續發展與擴散,減少現存的核武器和運載工具,從而為最終徹底消除核武器創造條件。在國際核軍控與核裁軍體制中,涉及的最重要的領域有三個,這就是核不擴散、核禁試和美蘇(俄)的雙邊核裁軍。
8國際關係中的經濟戰[南京大學2019年研]
答:國際關係中的經濟戰就是國家之間以強制性經濟手段進行的政治對抗。經濟戰大體劃分為兩個範疇,即經濟封鎖與經濟制裁。經濟封鎖的主要含義是以強制性措施斷絕一國與他國的經濟聯繫,包括斷絕貿易關係和金融往來,實行禁運,凍結該國政府和私人的海外資產等。經濟制裁內涵比經濟封鎖要廣泛得多,它包括程度不同的各種懲罰性措施,既包括最嚴厲的經濟封鎖,也包括較輕微的懲罰措施,諸如僅對貿易的某些方面進行限制。就經濟戰的目的而言,大體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出於純經濟目的,諸如因為貿易的不平衡或不公平;另一種情況是出於政治或其他非經濟原因,諸如為了制止侵略,打擊恐怖主義,或是出於維護人權、民主等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
9「印太」戰略[南京大學2019年研]
答:「印太戰略」是美國川普政府的亞太戰略構想。2017年11月初美國總統川普的東亞之行,宣示「印太戰略」成為美國新政府的亞太戰略。2018年6月2日,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系統闡述了美國「印太」戰略,認為美國理想中的「印太」是一個安全、穩定、繁榮和自由的地區。具體而言,它有如下五項原則:無論其大小,每個國家的主權和獨立需要得到尊重;每個國家都可以按照其意願在國際水域和空域自由通行;在沒有強制和脅迫的狀態下,和平解決爭端;自由、公平和對等互惠的貿易與投資;遵守國際規則與規範。一般認為,經貿競爭和地緣政治博弈是美國「印太」戰略構想的兩大支柱。
10布雷頓森林體系[對外經貿大學2019年研]
答: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美國建立的國際貨幣體系,是資本主義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基礎。1944年,美國在布雷頓森林召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商討有關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問題。會議通過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其目的是建立以美元為支柱的國際貨幣制度。該體系是美國一手建立的以美元為支柱的國際貨幣體系,是資本主義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基礎,美國由此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命脈,為美國建立世界性霸權奠定了基礎。
11「安全化」[中山大學2019年研]
答:「安全化」是哥本哈根學派的三大核心概念之一,是指政治行為體通過使用「存在性威脅」話語而把「常規政治」領域推向安全領域的一個過程。20世紀90年代哥本哈根學派提出了「安全化」理論,主要強調語言的作用,其理論基礎是「言語行為」理論,即「某些陳述不僅可以描述一個給定的現實,也可以用來『實施』某種行為」。「安全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有:①認為語言機制是安全化過程的唯一核心機制,通過言語行為做出的安全聲明不只是描述性的,而且是施為性的,它可以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②安全話語是「安全化」的核心。③「安全化」具有兩個階段,第一是「安全化」行為主體把某些問題或實體描述為指涉對象的存在威脅;第二是「安全化」主體成功地使相關聽眾相信指涉事物受到存在威脅,「安全化」才達到原有意圖。
12「和合主義」[中山大學2019年研]
答:「和合主義」是中國對於國際事務和全球治理的理念。「和合主義」包括了很多理論:超存在、共同安全、和而不同等等。「和合主義」理論範式的理性原則是「社會共有、權利共享、和平共處、價值共創」。「和合主義」理論範式的核心價值是「優態共存」。「和合主義」理論範式的實現途徑是「優態共存」前提下的「和合共建」。「和合主義」範式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既有理想主義的內核,又有現實主義的精神,更有著建構主義的價值立場。從中國現當代的外交實踐看,20世紀50年代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0世紀末與本世紀初中國提出並不斷完善的「新安全觀」,是「和合主義」價值立場的體現。
13地區安全複合體[中山大學2019年研]
答:地區安全複合體理論是由建構主義學者巴裡·布贊提出的國際關係理論和研究框架。地區安全複合體理論使「地區」成為安全分析的一個焦點。地區安全複合體理論的核心思想為:「由於大多數威脅在近距離傳播比在遠距離傳播更容易,因此安全相互依賴通常會組成以地區為基礎的組群,即安全複合體」。地區安全複合體存在四個主要的變量:邊界、無政府結構、極性和社會性建構。
2004年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綜合考研真題及詳解
麻煩大家關注+點讚,謝謝!!
本文由【才聰學習網】原創,關注我了解更多考試資料!
#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