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測驗可分為團體智力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兩類。團體智力測驗在同一時間內測驗許多被試,省時、經濟,但結果不如個別測驗準確可靠;個別智力測驗在一定時間內只能測量一個被試,其優點在於測量形式多樣,手段精密,反饋及時,但與團體測驗相比,較費時費力,不適於大規模測試。目前,在我國較為流行的個別智力測驗是比奈量表和韋氏量表。
1、比奈一西蒙量表
這是由法國心理學家A.比奈首創的一種測量人類智力的標準工具。由比奈和T.西蒙合作制定。1905年出版了第一個比奈-西蒙量表。它是一種個別測驗式的量表,包括30個測量一般智力的項目,其中既有對較低級的感知覺方面的測量,也有對較高級的判斷、推理、理解等方面的測量。
在比奈-西蒙量表的基礎上相繼發展了許多版本,其中1916年版的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最負盛名,該量表在1937、1972、1986年先後作過幾次修訂,不斷完善,成為世界上廣泛應用的智力測驗工具。
我國心理學家陸志韋於1924年第一次修訂了斯坦福一比奈最表,稱做《中國比奈一西蒙智力測驗》。1936年陸志韋與助手吳天敏對此測驗作了再次修訂。
1981年,吳天敏對該量表作了第三次修訂,稱做《中國比奈測驗》,對1936年版本增刪了部分項目,測試對象擴大為2—18歲,每歲3個項目,共51個項目(見表6-2)。在結果解釋上,採用了將個人成績和同年齡組平均成績相比較的離差智商。
《中國比奈測驗》是一個標準化的智力測驗,對主試須知、施測必備、施測方法、具體的記分方法及各年齡開始測驗的項目、結束項目、IQ表查法、年齡計算方法都作了具體的規定,在使用時,必須嚴格遵循。
2、韋氏量表
比奈量表的適用對象是兒童和青少年,對成人智力的測量不令人滿意。從1934年開始,韋克斯勒致力於智力測驗的編制研究。1939年,他首先編成測試成人的智力量表,即韋克斯勒一貝勒維智力量表(W-B1),1942年編成第二個韋克斯勒一貝勒維量表(W-BⅡ),也稱韋氏軍隊量表,主要測量10—60歲的個體。他1949年又編制出韋氏兒童智力量表(WechslerIntelligenceScaleforChildren,簡稱WISC),適用於6—16歲兒童。
該量表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的兒童智力量表。1955年,韋氏將W-BI修訂為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AdultIntelligenceScale,簡稱WAIS),適用於16—74歲的成人。他又編制了韋氏學齡前和學齡初期兒童智力量表(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簡稱WPPSl),適用於4—6.5歲的幼兒,1974年,韋氏發表了韋氏兒童智力量表修訂本(WISE-R),1981年,又發表了韋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訂本(WAIS-R)。
韋克斯勒曾受教於斯皮爾曼(C.E.Spearman)和皮爾遜的門下,受「C」因素理論的影響,他所編的智力量表屬於一般能力測驗,形式也大多取自前人的測驗。他認為智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他的測驗可以反映智力的各個方面。
言語量表
(1)常識;(3)數字廣度;(5)詞彙;(7)算術;(9)理解;(11)類同
操作量表
(2)填圖;(4)圖片排列;(6)積木圖案;(8)物體拼湊;(10)數字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