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聰明取決於「智力」?並不全是,「成功智力」才是起關鍵作用

2021-01-08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們是否聰明真的是取決於他們的智力嗎?答案是否定的,智力並不是決定孩子們是否聰明的唯一條件,他們是否聰明起關鍵作用的是"成功智力"。

有的孩子高考的時候考了很高的分數,但是他們畢業之後的工資卻比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孩子們低。

有的孩子的成績雖然不足以讓他們升學,但是他們卻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獲得了成功。難道我們可以說他們不聰明嗎?當然不可以,畢竟他們懂得抓住機會,生活中的許多人都沒有辦法做到。

有的時候孩子們做作業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種十分神奇的現象。小琴說她們孩子最近在跟她的表哥一起趕作業。她的表哥算不上很聰明,因為考試的時候總是中下遊水平。他的父母認為可能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夠高,因此無論怎麼努力成績都提不上去。

小琴家的孩子卻屬於那種考試總是考前五名的孩子。最近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有一道超綱的題目,孩子本來在那裡糾結了許久,但是她的表哥卻用一種很新奇的思路解出來了,最後校對答案的時候發現步驟也是正確的。我們可以說她的表哥智力不夠高嗎?

智力與"成功智力"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智力的高低到底能不能對孩子們的未來產生重要的影響呢?

智力與成功智力的區別

標題中提到的第一個智力也就是我們在平常中認為的孩子們的智商,第二個智力才是孩子們的智力,後者對於孩子們的聰明程度起的才是關鍵的作用。

什麼是智力?1911年,德國的心理學家施太倫就曾經提出了關於"智力"的理論:智商即為智力商數,她是用數值來表示智力水平的重要概念。智力商數即為智商IQ,它是為了進一步測試孩子們的智商,以便能夠對孩子們進行因材施教,盡到最大的能力去幫他們提高IQ。

什麼是成功智力?關於成功智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甚至到現在我們也不能準確的認定智商的範疇。1921年,有14位知名的心理學家就什麼是智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雖然他們的見解都各不相同,但大多數都包括了以下的兩點。

第一點就是智力是通過經驗學習的能力。第二點就是智力是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這兩點對於我們提高孩子們的智力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從第一點來說我們要從身旁的事情中學習經驗是因為即使是再聰明的人也是有可能是會犯錯誤的,並不是有人生來就是不會犯一丁點錯誤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能從錯誤中學習到知識並且在以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第二點就是我們不僅在學習中我們要學會學習的方法,我們也要學會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靈活的處理所有的事情,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遊刃有餘。

成功智力理論ACP模型—對智商IQ的二次超越

斯滕伯格則認為智商IQ是"呆滯的智力",我們現在有許多測試自己智力的軟體,但是呆滯智力測試的低分並不會阻擋我們以後在其他的領域獲得成功的步伐。

同時,即使我們以高分通過了這個智力測試的話,也並不意味著我們以後就一定會成功。

成功智力才會對我們的現實生活起到真正的影響,呆滯智力只是作為成功智力的一個組成部分。生活中許多獲得成功的人就是因為他們擁有成功智力。如果我們要成功的話,我們就不能依靠智力,而是要依靠成功智力。成功智力擁有以下的這三個能力。

成功智力的三種能力(1) 分析性智力

分析性智力主要體現在知覺,記憶,比較,分析,解釋,評價和判斷這些能力上。如果我們的分析能力夠強的話,我們就可以對一個問題分析得十分的徹底。其他能力也會讓我們在解決一些事情的時候變得更加的容易。

分析性智力高的孩子們能夠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十分明確的認識,也能過降低我們在解決能力的時候的難度。

(2)創造性智力

創造性智力主要體現在想像,構思,創造和發明等能力上面。如同小學就因為跟老師的想法跟老師不同的愛迪生就因為這個智力十分的出眾,在最後成為了我們都知道的著名人物。

創造性智力在分析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之間建立起了互為聯繫的橋梁。

(3)實踐性智力

這個智力是指我們將抽象的思想轉化為實際成果的能力。我們的實踐智力主要體現在我們的示範,操作,使用和應用等能力。簡單點說,就是我們自己的動手能力如何。

隨著我們的年紀的增加,家長與老師們更加的注重我們的學習,而忽略了去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

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們發展他們的成功智力?

智力的發展需要六大技能的組合應用。這六大技能分別是元認知技能,學習技能,思維技能,知識,動機和環境的支持。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們發展他們的成功智力的話,我們就要幫助孩子們培養他們的這六大技能。

1. 元認知技能

元認知技能是指我們能夠理解和控制我們認知的技能,也就是我們更夠在解決問題的對自己做出的行為監視。讓他們能夠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的糾正回來。

2.學習技能

學習技能是發展成功智力的核心,我們如果想要培養孩子們成功的智力的話就要讓孩子們學會搞笑的學習技能。

如果孩子們掌握了高效的學習技能的話,他們不僅在學習上會取得高分,在其他的事情上他們也能夠比別人花更短的時間掌握。

3.思維技能

擁有成功智力的孩子們都擁有三種主要的思維技能。他們分別是批判性思維技能,創造性思維技能以及實踐性思維技能。

我們可以用一些孩子們容易接受的方法去增強孩子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轉化成為現實。

4.知識結構

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就是我們要"知道某事",程序性知識則是我們要知道"怎麼去做這件事"。

5.動機

如果我們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話,我們是需要一個可以驅動我們行動的動機的。只有擁有動機,我們才能夠擁有源源不斷的力量激勵自己實現自己的目標。

有目標的人不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有動機的人就肯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6.環境

環境對於孩子們成功智力的形成的影響十分的大。孩子們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取決於他們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長大。

孟母三遷就是因為深諳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力。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們擁有"成功智力"的話,我們就要讓他們經常跟擁有這種"成功智力"的孩子們一起,才能夠讓孩子們受到積極的影響。

我們要知道,智力並不是就能夠決定孩子們的一切,我們要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就彭陽對於他們來說有關鍵作用的"成功智力"。

我是尼莫媽媽育嬰師,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成功,取決於個體的成功智力
    這一現象全不全面暫且不說,但至少說明一點,學業成就的高低並不百分之百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02 光有學業智力還不夠與「第十名現象」相對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滕伯格認為,學生的學業智力只能對學生的成績與分數產生作用,並不能使學生在學校以外的生活和工作中勝出。
  • 聰明孩子如何養成?智力PASS模型理論:不在智商而在「認知力」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孩子特別頑皮不聽的時候,那可以怪是這些孩子不聰明嗎?又或者是這些孩子不聽話嗎?還是懷疑父母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正確呢?其實,孩子種種的不聽話是由於孩子還小,認知力尚不完善,因此,孩子的自控力和約束力就顯得比較低了。一個重要的智力PASS模型理論告訴我們:培養孩子的認知力不僅可以讓孩子變得更乖巧,還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哦。什麼是智力PASS模型理論?
  • 愛因斯坦成績單公布,出乎意料:具備這3類智力的孩子,是真聰明
    因為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很多人都希望能夠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來發現是什麼能夠使他這麼聰明。 從這個智力理論上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成功屬於綜合性的行為,肯定不是單純一個天賦異稟所能達到的。 早教聖經《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曾經提到一個故事,一個出生不久的孩子,跟著爸媽去出海時遭遇事故,被獨自遺留在荒島上,島上的猴子們養大了他,20多歲時被探險人們發現,這個孩子只會像猴子一樣在樹中間跳躍,吃野果子。
  • 愛因斯坦成績單公布,出乎意料:具備這3類智力的孩子,是真聰明
    從這個智力理論上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成功屬於綜合性的行為,肯定不是單純一個天賦異稟所能達到的。而真正聰明的孩子=(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反省智力這裡,我們重點講一下反省智力的行程,因為從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得出,反省智力才是成就孩子最關鍵的智力技能,屬於智力放大器。
  • 這幾個因素才是影響智力的關鍵
    每次和朋友聊起天來的時候,她總得誇自家的兒子格外聰明。大家問她為什麼這麼自信,他的答案倒是讓大家又驚又喜,她說因為自家兒子頭上的旋很多。其實不單單只有同事有這種想法,很多老一輩的人都認為孩子頭上的旋是和智商有關係的,他們覺得旋越多,孩子就越聰明。
  • 孩子的頭圍大小和智力有關係嗎?頭圍多少算正常?醫生給出答案
    想必各位父母應該經常聽別人說「你家孩子頭挺大,將來一定非常聰明」這類的讚美語言,父母聽別人誇自己的孩子,肯定是十分高興的,但是很多人這麼說之後,就有很多家長真的覺得孩子的頭圍越大,智力就越高。甚至有的家長會為了孩子的頭圍不夠而焦慮,那麼這個說法真的存在嗎?頭圍多少才算正常呢?
  • 智力測試不為人知的一面:說孩子天生聰明,難道是錯的?
    任何一個家長都會關注自己孩子的智力情況,甚至不惜花重金找檢測機構專門測試智力。尤其在中國,智力檢測甚至已經走出醫院,發展成了一個行業。至於這樣做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是想證明孩子的能力,也許是想對孩子有全面的了解。不過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對智力測試的結果,家長要客觀看待。
  • 孩子智力不好怎麼辦?家長別著急,這5個經典遊戲能夠提升智力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對孩子寄予厚望,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聰明寶寶,對於家長的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是事實也有兩面性,方面是當在大街上看見哪個寶寶聰明的時候一定和父母后天的培養離不開關係,而另一方面真的有天生智力不好的寶寶。
  • 閱讀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科學閱讀重塑孩子大腦,提升智力
    英國有句諺語,叫做「閱讀對於智慧,就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短短一句話說明了閱讀對於開發鍛鍊頭腦的重要性,狄德羅也曾說過,「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從古至今,閱讀一直被看之為重要獲取知識增長和智慧的來源。在教育孩子中,讓孩子愛好閱讀、學會閱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因為閱讀會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提升智力的有效方法。
  • 提升智力有方法,做好這三點,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想讓孩子變聰明,是所有家長都希望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多少孩子真的變成神童,智力這個東西真的靠天生?其實不然,智力一半靠天生,一半靠培養,孩子的智力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算出生的時候是IQ200的天才,如果後天的培養跟不上,孩子依舊會變成一個普通的孩子。
  •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這本書裡反覆強調,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讓孩子們從小就意識到:成功不在先天,而是以努力為榮、尋求挑戰機會,這決定了能夠在成功的路上走多遠。審視:自己孩子的思維模式是哪種書中有個有趣的測驗:一組四歲的孩子被告知他們很聰明,一組被告知他們很努力,然後讓他們進行一個選擇,是選擇拼一塊簡單的拼圖,還是嘗試拼一塊更難的拼圖。
  • 血型與智力有關?該血型夫妻「強強聯手」,生出的孩子大多聰明
    其實,除了這些以外,血型跟智力也有關係。就比如,該血型的夫妻「強強聯手」,生出的孩子大多聰明。這個血型就是O型血。O型血的夫妻,「強強聯手」,生出的寶寶更聰明朋友今年32歲了,剛剛懷孕,她一直擔心年齡大了生出的寶寶不聰明。所以,每次去產檢的時候,都會問醫生,寶寶發育怎樣樣,沒有什麼畸形或者智力問題吧?
  • 提升智力有方法,得從這3點入手,孩子越來越聰明
    想讓孩子變聰明,是所有家長都希望的事情,但是我們實際上卻沒有多少孩子自己真的可以變成神童,智力這個東西真的靠天生?其實,智力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培養的,孩子的智力是不固定的,即使就是智商200的天才,如果後天的培養跟不上,孩子還是會變成一個普通的孩子。
  • 想要開發孩子智力?這3種良性刺激,有助於智力的系統開發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可可愛愛,聰聰明明的。但是畢竟在現實生活中,天才是有限的,所以對於我們這種平平無奇的人,智力開發就是最好的選擇。然而智力開發是一件需要科學的事情,不要隨意的使用什麼沒有科學依據的辦法,這樣不僅不會幫助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造成孩子智力發育偏離方向。
  • 腦發育專家:右腦是孩子智力發育好壞的關鍵,這2個方法最開發右腦
    聰明的孩子更易於管教,而且悟性高,容易成材,因此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穎活潑。而一個孩子聰明的關鍵,往往取決於右腦的發育程度,天生聰明的孩子往往大腦發達,而且善於使用右腦,而如果孩子天資不夠,家長也不必擔心,後天的訓練也能開發大腦。
  • 為什麼當年學習好的人最後都沒有成功:心理學探秘「成功智力」
    認為他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但是當大家都進入社會後,那些不如他的學生往往有著更好的工作,獲得成功,而他卻一直表現平平,這樣的例子或許在我們身邊都不難發現,這一現象說明了學業的優異並不能夠決定一個人最後能否走向成功,還要取決於我們今天要講的「成功智力」。
  • 孩子的 "能力" 能靠【智力測驗】來確定嗎?
    用智力測驗來確定孩子的能力是不靠譜的做法。為此,我們不妨了解下智力測驗的來龍去脈。 官方擔心種族間存在著智力差異,認為低智者不宜入伍。其依據是來自於普林斯頓大學卡爾·布裡格姆教授的一番言論:「來自南歐和東歐的移民不如北歐白人移民聰明,美國非洲裔則不如白人聰明。」 於是,反移民活動家和優生主義者們不斷叫囂和宣傳,來自北歐白人種族優勢不應受到「劣等」移民的威脅與融合。
  • 多巴胺對快樂有關鍵作用,或直接影響智力
    北京時間12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多巴胺(dopamine)對快樂和獎勵具有關鍵性作用,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該物質對於人類智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該研究顯示,人類身體多巴胺系統進化方式不同於大猩猩。人類大腦區域存在大量多巴胺物質,有助於我們思考和計劃,這將解釋我們為什麼比其它靈長目動物更聰明。
  • 美心理學家:兒童高智商並非全靠遺傳,三種「力」起關鍵作用!
    「年少有為」四個字,遠勝於「老來得志」,人們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資質平平」。小時候我們最怕的人是誰?肯定是別人家的孩子。等我們成為父母后,我們才明白,其實父母更害怕別人家的孩子。害怕別人家孩子的優秀,成為別人炫耀的資本,而這個資本和優越感,自己沒有。於是,中國的父母為了博關注、獲得優越感、找到價值歸屬,才會拼命想把孩子打造成一個神童。
  • 哈佛心理學教授:孩子一生中有2次提升智力的機會,並不是初中
    在教育孩子上,多數家長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都想要用獨家秘訣培育出聰明的孩子,期望孩子能夠「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有的家長卻不抱多大的心思,知道孩子智力高低和遺傳有關,於是採取「放養式」帶娃。無論你是哪種派別的父母,在開發孩子智力上,都不要有過大的期望值以及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