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孩子如何養成?智力PASS模型理論:不在智商而在「認知力」

2021-01-08 奶嘴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晚上與孩子爸爸一起參加了孩子入幼兒園的第一次家長會,老師為了讓父母與孩子更好的溝通交流,就安排父母與孩子一起並排坐。一開始,孩子很興奮地把我們領到了他的位置上,示意我們坐下。我們坐下後,孩子就開始各種小動作,玩筆、折飛機、扔紙團到另一個小朋友面前……這些小舉動讓我和丈夫頗為尷尬,於是我就跟孩子說:"兒子,正經點,別鬧。"孩子隨口應了一句,就停下來了。

後來過了十分鐘,老師進來課室裡了,開始在講臺總結相關教學工作以及講述班級情況。我看了一眼孩子,孩子在下面和同學開小差,還有說有笑,甚至還不停的轉筆,旋轉陀螺,在紙上亂塗亂畫,根本就沒有聽老師在說什麼。

我當時也警告過孩子不止一次了,但是也沒太大用處,孩子都只是維持了幾分鐘的鎮定,又開始玩鬧起來了。我當時就在想:"孩子在幼兒園上課也是這種狀態吧,自己玩自己的,也肯定學不了什麼東西,自控力那麼差。"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孩子特別頑皮不聽的時候,那可以怪是這些孩子不聰明嗎?又或者是這些孩子不聽話嗎?還是懷疑父母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正確呢?其實,孩子種種的不聽話是由於孩子還小,認知力尚不完善,因此,孩子的自控力和約束力就顯得比較低了。一個重要的智力PASS模型理論告訴我們:培養孩子的認知力不僅可以讓孩子變得更乖巧,還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哦。

什麼是智力PASS模型理論?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認知能力",認知能力代表著大腦在不同層次的思維能力,是我們接受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並且付諸行動的一切智力活動的指揮棒。

而智商並不等於智力,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概括為:通過改變自身、改變環境或找到一個新的環境去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能力。

那麼,智力PASS模型理論是由加拿大心理學家戴斯等人提出的,而這個理論是建立在神經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基礎之上。為探求智力的本來面目,戴斯強調必須把智力看做認知過程來重構智力概念,根據大腦的活動來概括認知過程,並編制了相應的智力測試量表。

PASS這四個大寫字母分別代表計劃(Planning)、注意(Attention)、同時性(Simultaneous)—繼時性(Successive),這四種認知過程組成了三層認知功能系統,從而建立了PASS認知技能模型。

這三層認知分別是注意、編碼和計劃系統。

"注意"指的是喚醒系統,起著激活和喚醒作用,處於心理加工的基礎地位,使大腦處於合適的工作狀態,影響個體對信息加工等;

編碼指加工系統,對信息進行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是智力的主要作業系統,因為智力活動的大部分"實際動作"是在該系統進行的。

計劃系統是處於最高層次的認知功能系統,從事智力活動的計劃性工作,與智力的三元結構理論中的元成分相似。在智力活動中確定目標、制定策略,並且起著臨近和調節作用。

怎麼做才可以培養孩子的認知力呢?

了解了智力PASS模型理論後,父母怎麼做才可以運用這一理論培養孩子的認知力呢?

通過一些親子活動,喚醒孩子的認知注意力和認知力。在孩子6歲以前,是認知力鍛鍊培養的最好時期,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書籍,給孩子購買一些精美的繪本,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而知識卻是從閱讀學習中來的,洪蘭教授說:"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

閱讀會改變大腦,閱讀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大腦的可塑性是終生不停的,在學習的時候,大腦的神經腦迴路會加強。閱讀才是讓孩子贏在終點的關鍵因素,因為閱讀可以給孩子帶來視野、知識、對人生的態度,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所以說,要想孩子變得更優秀,我們就要引導孩子閱讀,以身作則,要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父母就要愛上閱讀,而不是在孩子面前經常拿著手機。多陪伴孩子讀書,帶孩子去圖書館感受閱讀的氛圍。

利用"鳥籠效應"給孩子購買一些暗示性的精美書籍;讓孩子閱讀大量的書籍,廣泛涉獵方方面面的知識,這樣,孩子的格局也會變得更大。

幫助孩子立好目標,將目標分級並且制定合理計劃。成年人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可以合理的根據自身狀況來制定目標和計劃。但是孩子卻不然,孩子缺乏左腦的邏輯思維,所以孩子並沒有像成年人這樣的明確性和目標性。這就要父母對孩子加以引導和教育。我有個朋友,她給孩子買了一個精美的本子,然後讓孩子在前一天晚上睡覺前把自己第二天最想做的事情寫下來,第二天就讓孩子去完成,完成一項就劃掉。之後一周內,如果孩子全部都完成了,她就會給孩子相應的獎勵。

一段時間後,她發現儘管自己沒有在旁監督孩子做這件事,孩子依然每天晚上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然後她道孩子已經有了對目標的認知力,接著她就開始讓孩子學會立目標,再引導孩子做計劃,例如說目標是讀完一本書,那麼可以把這一本書分為不同章節為小目標,計劃可以每天讀半小時,其它時間可以玩樂。這樣,孩子就在無形中培養起了認知力,知道了"目標"的重要性。

父母要學會放手,多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對於孩子想要做的事情,父母要儘量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這樣就可以增強他的自我認同感;而如果父母放心不下孩子而總是幫他做,那就會破壞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從而對父母產生依賴性和自卑感。

父母要學會放手並不是說放任孩子不管,而是關注孩子的行為動作,但是我們要做的是用言語鼓勵孩子,而不是動手幫助孩子做,鼓勵孩子"我能行",讓孩子自己動手實現,並對孩子動手過程中所取得成績給予及時肯定與反饋,進一步強化孩子以後繼續"做好"的動機和自信心。

認知力發展水平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為父母,我們更需要的是花時間去耐心關注孩子的認知力發展狀況,提升孩子認知力發展水平,給予孩子必要的支持鼓勵和幫助引導,都說"七分靠努力,三分靠天賦",我們不能改變先天條件,但是卻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和勤奮彌補先天的不足。

育兒的道路是漫長的,也是充滿荊棘的,但是只要父母不放棄,對孩子以足夠的細心和耐心,那麼,孩子才會健康快樂成長。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聰明取決於「智力」?並不全是,「成功智力」才是起關鍵作用
    孩子們是否聰明真的是取決於他們的智力嗎?答案是否定的,智力並不是決定孩子們是否聰明的唯一條件,他們是否聰明起關鍵作用的是"成功智力"。有的孩子高考的時候考了很高的分數,但是他們畢業之後的工資卻比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孩子們低。有的孩子的成績雖然不足以讓他們升學,但是他們卻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獲得了成功。難道我們可以說他們不聰明嗎?
  •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智商測試發明者是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智商測試是為了評估孩子們不可改變的智力水平。其實不然,他設計這個的初衷不是為了給孩子們的智力下定論。比奈於20世紀初在巴黎工作,他設計智商測試的目的是鑑別出那些無法從巴黎公立學校的教育中獲益的孩子,從而設計出新的教育計劃,讓這些孩子回歸正軌,他相信教育和練習可以帶來智力上的根本改變。
  • 用單一智商分數判斷孩子是否聰明,太偏頗了
    見過他的人都直搖頭,覺得這孩子實在不是學習的料,專家認為他能夠念到高中畢業就是萬幸了。然而,故事並沒有按照想像中發展。考夫曼知道自己是有潛力的,他不明白為什麼智商測驗會那樣判定他,所以,他特別希望以後學習認知心理學。
  • 魏坤琳:變聰明這件事 努力比智商分數更重要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愛貝睿兒童實驗室主任魏坤琳想對家長說,關於智力這件事,你要讓孩子相信,努力最重要,智商分數不重要。孩子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會改變他大腦的樣子。   在他近日出版的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中,Dr.魏從腦科學入手,教你根據孩子大腦的發育規律,發展孩子相應的能力。如果家長多了解些相關知識,也許能早點調整早教策略。
  • 孩子智商高低與認知力有關!3個方法提高認知力!
    家長朋友們,今日份的數學思維題來啦~幼兒園小、中、大班,幼小銜接班的孩子都可以參與答題哦~小朋友,統計一下購物單,這次購物一共花了多少錢答案:解析:孩子智商高低與認知力有關!這3個提高認知力的方法值得借鑑提到認知力,很多家長的理解是對讀書、畫畫和認字的具體能力。
  • 關於智力和智商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和生活水平提高,年輕的父母們除了關心孩子的體格生長外,一定也在關心孩子的發育和早期智能開發,當今社會的競爭是全面綜合能力的的競爭,對於兒童來說,0-6歲是兒童腦發育的高峰期,是智能智商發育的黃金期,是形成語言思維、學習認知、情感社會交往等各種能力的關鍵期。
  • 孩子反應快就是智商高?不一定,有這八個特徵才說明孩子聰明
    結果發現10秒回答的孩子儘管反應力快,但是錯誤率可達到50%;而給予20秒回答的孩子,儘管花費時間長,但是正確率可高達100%。 由此可見,孩子智商的高低,並不能僅僅通過反應速度的快慢來作為唯一的依據。 因此,孩子反應快並不一定代表孩子聰明、智商高;相反,反應慢的孩子,可能是在仔細思考問題的正確答案,也不代表智商低。
  • 聊聊孩子「智商」那些事
    我家孩子聰明麼?我家孩子智力好不好,智商(IQ)高不高呀?相信每個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疑問。 那麼,要怎樣才能知道孩子的智商(IQ)呢? 我們要對孩子進行一場正式的智力測驗!
  • 腦袋越大孩子越聰明?史丹福大學:大腦的這個部分決定了娃的智商
    並不是這樣的,孩子腦袋的大小影響智力的高低這只是一個老人們口中流傳的一種謠言,有研究表明女人的大腦一般比男人小,但歷史上很多有名的科學家都是男人,他們的智力也很高,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愛因斯坦,在他死後人們解剖他的大腦也不是特別的大,所以小孩頭大並不是聰明的象徵,只是一種正常且普遍的現象。
  • 漫威超級英雄「智力大比拼」:雷神智商欠費,最聰明的卻是個女生
    雷神智力E級:如果把智力從低到高劃為F、E、D、C、B、A五個等級的話,雷神的智商也就只能算是E級了,索爾雖然是一個神,但是做事魯莽,不經大腦,智商真的有點欠費了,不然怎麼會經常被弟弟洛基暗算呢。浩克智力F級:這裡特別說明一下,現在指的是浩克,不是班納,兩人畢竟是不同的人格,無論情商智商都完全不一樣,當班納變身成為浩克之後,智商直接變成一個三歲的孩子,說起話來都不流暢,就像個八百斤重的寶寶。班納智力A級:別看班納在電影裡面像個逗比一樣,他的智商是非常之高的,班納是漫威宇宙中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知識極其淵博,對珈瑪射線相當了解,還跟鋼鐵俠一起研發製造了反浩克戰甲。
  • 給孩子測智商?!這事靠譜嗎?
    一提到孩子的智力,很多寶媽就淡定不下來了:孩子走路、說話,比別人早一點,心中就暗喜:我娃智力過人!孩子怯生、不愛說話,立馬聯想到智力問題,急三火四帶去測智商。這些做法對孩子好不好?究竟要不要給孩子測智商?今天,口袋育兒(微信:koudaiyuer)就跟大家聊聊「嬰兒智力測試」的話題。1 | 什麼是嬰兒智力測試?
  • 如何「提升智商」?「全腦開發」真能讓孩子變聰明?
    教育神經科學是將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教育學整合起來,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及其一般規律的文理大跨度的新興交叉學科。中國「腦計劃」(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呼之欲出,腦科學研究成果在教育中的轉化與應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然而,我們卻看到了不少與之不相稱的所謂「全腦教育」亂象,如右腦開發、松果體開發、考試香水、聽音頻提升腦力、閃卡等。
  • 聰明孩子如何養成?提升孩子的「工作記憶」,從此不用再羨慕學霸
    我馬上搖搖頭,繼續問孩子:"你是不是不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呢?"兒子點點頭說:"是的,這首詩歌很順口,但是有些字不會讀,還有就是不知道什麼意思"。老師經常在上課的時候強調我們對於知識點要理解性背誦,很多時候,記憶力強的人並不會比平常人智商高出多少,只是他們懂得掌握方法進行背誦和記憶,提高孩子的"工作記憶",那麼孩子的記憶力也就會有所提高,也不會吃完飯就忘記所記憶的內容知識點。那麼,什麼是"工作記憶"呢?"工作記憶"可以訓練的嗎?什麼是"工作記憶"?
  • 李玫瑾坦言:孩子智商高不高,看他的「手」就知道,何必等長大
    大腦潛能開發班的盛行,可以看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智商上能夠領跑,這樣孩子上學期間更有可能成為學霸,未來也更可能成為佼佼者。那如何判斷孩子智商高不高呢?真要等到孩子十幾歲、長大了去做測試才能了解嗎?其實不然,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智商高不高,看他的「手」就知道,何必等長大」!
  • 李玫瑾教授說:身上有這3個'不起眼'特徵,暗示孩子未來很聰明
    世上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可愛,長大後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所以現在的父母們在孩子一出生就試圖開發他們的智力,害怕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孩子是否聰明與基因有關,也取決於上帝給的運氣。 有些孩子天生智商高,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非常快。 另外,也有天生情商高,與人交往能力非常強的孩子。
  • 智力超過愛因斯坦的蘭根,僅以打工為生,比智力重要的是這些能力
    蘭根被認為是美國最聰明的人,智力在190-210之間;我們熟知的愛因斯坦智力160-190;霍金智力水平在155-160之間;但智力超群的蘭根卻名不經傳,成就遠不及愛因斯坦和霍金,甚至一度淪為餐廳保安。
  • 提升智力有方法,做好這三點,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想讓孩子變聰明,是所有家長都希望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多少孩子真的變成神童,智力這個東西真的靠天生?其實不然,智力一半靠天生,一半靠培養,孩子的智力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算出生的時候是IQ200的天才,如果後天的培養跟不上,孩子依舊會變成一個普通的孩子。
  • 3歲娃智商高達170,高過霍金和愛因斯坦,被稱為「最聰明的天才」
    國外三歲小女孩智商高達171分Ophelia是一名國外的英國小女孩,她被稱為「最聰明的天才」,因為年僅三歲的她,經過檢查,智商就已經高達171分。要比愛因斯坦和霍金兩位科學家都高出11分。如果孩子把看過、聽過的事物都能很快記住,甚至能倒背如流,那麼這就是寶寶聰明的最有力優勢。3)興趣廣泛聰明的孩子,往往興趣十分廣泛,像繪畫、音樂、閱讀等,這些都十分熱衷。
  • 閱讀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科學閱讀重塑孩子大腦,提升智力
    英國有句諺語,叫做「閱讀對於智慧,就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短短一句話說明了閱讀對於開發鍛鍊頭腦的重要性,狄德羅也曾說過,「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從古至今,閱讀一直被看之為重要獲取知識增長和智慧的來源。在教育孩子中,讓孩子愛好閱讀、學會閱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因為閱讀會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提升智力的有效方法。
  • 提升智力有方法,得從這3點入手,孩子越來越聰明
    想讓孩子變聰明,是所有家長都希望的事情,但是我們實際上卻沒有多少孩子自己真的可以變成神童,智力這個東西真的靠天生?其實,智力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培養的,孩子的智力是不固定的,即使就是智商200的天才,如果後天的培養跟不上,孩子還是會變成一個普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