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測試不為人知的一面:說孩子天生聰明,難道是錯的?

2021-01-10 90後育兒幫

任何一個家長都會關注自己孩子的智力情況,甚至不惜花重金找檢測機構專門測試智力。尤其在中國,智力檢測甚至已經走出醫院,發展成了一個行業。

至於這樣做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是想證明孩子的能力,也許是想對孩子有全面的了解。不過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對智力測試的結果,家長要客觀看待。因為智力測試由於某些原因,實際上並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孩子的能力水平。

智力測試到底測什麼?

從測試項目看,智力測試一般包含數理分析、邏輯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不同檢測量錶針對的項目不同,其中數理分析和邏輯思維的內容佔大部分。

從測試題目看,數學題、語言對話、常識類題目(形狀、大小、顏色等)、圖形辨別與圖形推理等佔主要內容。

根據這些內容,大家很容易就得出一個結論:似乎傳統智力測試的關注重點在數學和邏輯上,而對孩子其他重要的能力,比如情緒管理、意志力、注意力等則很少涉及。

智力測試本身也有不全面的一面

由於時代的變化與需求的不同,不同時期的智力測量量表的標準和具體內容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意味著,同樣的人,使用不同的量表,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比如一個不會使用手機的人年輕人,如果用上世紀50年代的量表,能獲得不錯的成績,但換成現在的量表,估計結果會很難看——手機都不會用,很難想像這個人的能力有多突出。

並且智力測試無法合理區分能力的「先天」和「後天」。一般認為,智力測試的結果,是對測試對象先天能力的反映,但智力測試無法辨別測試者的能力,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比如一個小朋友在邏輯能力模塊拿了滿分。那麼,我們是說這個小朋友「天生」邏輯能力很強呢,還是說小朋友的「後天」教育導致了他很擅長解決邏輯問題呢?僅憑一個量表,這很難說得清楚。

所以憑藉智力測試就說孩子天生聰明,我想只是部分人的一廂情願罷了。心理學家和醫學家不會輕易肯定這一結果,只會在研究和診斷中使用它作為輔助。

與其關注智力,不如關注孩子的後天教育

這樣的觀點,對於廣大家長朋友們,是可以借鑑的。因為我們已經無法改變孩子的智力,但我們能改變孩子後天接受的教育。這同樣能促進孩子的成長,影響孩子的未來。

所以對於智力測試而言,我們的態度可以更淡然些。做一下無妨,看孩子哪方面能力突出;結果不如人意也別慌,因為我們還有機會和能力改變。

當然,也別完全否定智力測試的作用。在診斷兒童發育性疾病,如自閉症、阿斯伯格症候群等疾病的時候,智力測試,乃至行為測試,還是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的。

希望這些內容,能給家長們培養孩子,打開新的思路:別盯著孩子的智力不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家長們要努力地發現它們,讓它們的光芒,照亮孩子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孩子聰明取決於「智力」?並不全是,「成功智力」才是起關鍵作用
    孩子們是否聰明真的是取決於他們的智力嗎?答案是否定的,智力並不是決定孩子們是否聰明的唯一條件,他們是否聰明起關鍵作用的是"成功智力"。有的孩子高考的時候考了很高的分數,但是他們畢業之後的工資卻比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孩子們低。有的孩子的成績雖然不足以讓他們升學,但是他們卻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獲得了成功。難道我們可以說他們不聰明嗎?
  • 提升智力有方法,做好這三點,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想讓孩子變聰明,是所有家長都希望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多少孩子真的變成神童,智力這個東西真的靠天生?其實不然,智力一半靠天生,一半靠培養,孩子的智力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算出生的時候是IQ200的天才,如果後天的培養跟不上,孩子依舊會變成一個普通的孩子。
  •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智商測試發明者是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智商測試是為了評估孩子們不可改變的智力水平。其實不然,他設計這個的初衷不是為了給孩子們的智力下定論。比奈於20世紀初在巴黎工作,他設計智商測試的目的是鑑別出那些無法從巴黎公立學校的教育中獲益的孩子,從而設計出新的教育計劃,讓這些孩子回歸正軌,他相信教育和練習可以帶來智力上的根本改變。
  • 提升智力有方法,得從這3點入手,孩子越來越聰明
    想讓孩子變聰明,是所有家長都希望的事情,但是我們實際上卻沒有多少孩子自己真的可以變成神童,智力這個東西真的靠天生?其實,智力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培養的,孩子的智力是不固定的,即使就是智商200的天才,如果後天的培養跟不上,孩子還是會變成一個普通的孩子。
  • 愛因斯坦成績單公布,出乎意料:具備這3類智力的孩子,是真聰明
    因為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很多人都希望能夠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來發現是什麼能夠使他這麼聰明。 從這裡可以看得出,天賦只是一個人的基礎,更重要的成就一個人的是經驗智力和反省智力。 而真正聰明的孩子=(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反省智力 這裡,我們重點講一下反省智力的行程,因為從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得出,反省智力才是成就孩子最關鍵的智力技能,屬於智力放大器。
  • 愛因斯坦成績單公布,出乎意料:具備這3類智力的孩子,是真聰明
    可持續智力理論分為3種:第一種是神經智力,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天賦,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第二種是經驗智力,這是對於某種技能進行長時間的專注學習後,形成的知識體系;而真正聰明的孩子=(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反省智力這裡,我們重點講一下反省智力的行程,因為從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得出,反省智力才是成就孩子最關鍵的智力技能,屬於智力放大器。
  • 別總說孩子腦子笨,了解「智力三元」理論,正確激發孩子的潛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頭腦出眾。決定孩子智力高低的既有先天的遺傳因素,也跟後天的教育有關。並且每個孩子都有他們各自的潛能,有各自的優缺點,父母不能單從孩子某一方面的表現來判斷他們是否聰明。
  • 寶媽沒事少給孩子做智力測試,靠譜嗎?測試結果會造成不良影響嗎?
    而孩子剩下來之後寶媽們就開始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腦力智力水平,身體健康顯而易見,一提到孩子智力寶媽們就開始不淡定了,自己家寶寶走路、說話,比別人早一點,心中就暗喜:我娃智力過人!孩子不愛說話,不喜歡與人玩耍,立馬聯想到智力問題,急三火四帶去測智商。這些做法對孩子好不好?究竟要不要給孩子測智商?1.孩子的智力測試依據是什麼?給孩子做測試結果靠譜嗎?
  • 閱讀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科學閱讀重塑孩子大腦,提升智力
    猶太人被稱之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在猶太人的文化傳統裡,當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閱讀時,父母會在書上滴一點蜂蜜,然後讓孩子把蜂蜜舔掉,這樣告訴孩子書是「甜的」,從而孩子小的時候就幫他樹立起書是有營養的、使人幸福的工具,閱讀是讓人快樂的事情。這樣的傳統讓猶太人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這也使他們掌握了大量的知識,開發大腦智力,變成了我們公認的最聰明的人。
  • IQ測試 - 智商測試 - 智力測試
    我們對高智能人士的第一印象就是聰明,他們往往有著學習優異、事業出眾、辦事精明等表現。
  • 孩子智力不好怎麼辦?家長別著急,這5個經典遊戲能夠提升智力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對孩子寄予厚望,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聰明寶寶,對於家長的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是事實也有兩面性,方面是當在大街上看見哪個寶寶聰明的時候一定和父母后天的培養離不開關係,而另一方面真的有天生智力不好的寶寶。
  • 家長們的困惑:我家孩子需要做智力測試?
    在了解了什麼是智力測驗之後,我們回到剛開始的問題。「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做智力測試?」具體到每一個孩子,我們可以有三種選擇:一、什麼情況下有必要做?一些家長會得到來自學校老師的反饋,說孩子在學校有異常的行為舉動,比如上課躁動不安分、不遵守課堂紀律,課下表現衝動,做事不顧及後果、憑一時興趣行事,經常和同學發生衝突等等。像這樣的情況,更多的是心理障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到兒童醫院進行相關的診斷,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是否進行智力測驗。
  • 怎樣開發孩子的大腦,提高他們的智力?試試讓他們玩遊戲
    找來了20個年齡相仿的孩子進行測試,這20個人一共被分為了兩組,每組10個人,分別讓其每天玩手機和學習課程。一段時間後去後, 是實驗結束,便分別針對其測試,在同一時間和同一環境下學會一項技能。結果表示,經常玩手機的這組孩子,學習都比看書這組孩子學習能力要強,而且大腦反應也非常的快。
  • 聰明孩子如何養成?智力PASS模型理論:不在智商而在「認知力」
    昨天晚上與孩子爸爸一起參加了孩子入幼兒園的第一次家長會,老師為了讓父母與孩子更好的溝通交流,就安排父母與孩子一起並排坐。一開始,孩子很興奮地把我們領到了他的位置上,示意我們坐下。我們坐下後,孩子就開始各種小動作,玩筆、折飛機、扔紙團到另一個小朋友面前……這些小舉動讓我和丈夫頗為尷尬,於是我就跟孩子說:"兒子,正經點,別鬧。"孩子隨口應了一句,就停下來了。
  • 老人非要給孩子睡扁頭?圓頭比扁頭更聰明?原來這些年都錯了!
    而對家裡的老一輩來說,寶寶的頭型成為了關鍵,家裡的老人一般比較偏愛「扁頭」,有一句民謠是這麼說的:"小扁頭,吃芋頭,爺爺打,奶奶揉,親親我的小扁頭!",在民間,老一輩幾乎都喜歡孩子扁頭,不管是審美問題還是習慣於傳統,都改變不了他們的態度。於是他們趁著寶寶的頭型還沒有定型,給寶寶整個「扁頭」,很多的家長非常不理解,難道「扁頭」有什麼特別的寓意嗎?
  • 嬰兒智力測試 嬰兒智力測試多少分正常
    嬰兒智力測試很多父母們不重視早教這個問題簡直可以說是一場災難啊,社會在發展,生活在進步,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是要從小抓起的,小編下面分享對寶寶智商怎麼測,提高幼兒智商要怎麼做,趕緊了解了解吧!
  • 孩子的說話早更聰明還是貴人語遲?美國研究人員:真正原因在這
    所以會說能說能的人,都是聰明的代表。我們的語言運用到身體的多種功能,說話早的孩子說明比較聰明。說話早聰明是不是代表說話晚就笨呢?打個簡單的比方,皮膚白的人比較漂亮,也不代表黑的人沒有漂亮的。美國研究者早已對語言表達欠缺或者遲緩的孩子做了一項實驗,團隊一共測試了將近100個語音表達能力較弱的孩子,各種數據表明,在10個孩子裡,只有一個孩子是因為智力低下才導致的語言發育遲緩。
  • 父母是天生的催眠師,請給孩子「正面」的催眠
    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 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他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
  • 血型與智力有關?該血型夫妻「強強聯手」,生出的孩子大多聰明
    其實,除了這些以外,血型跟智力也有關係。就比如,該血型的夫妻「強強聯手」,生出的孩子大多聰明。這個血型就是O型血。O型血的夫妻,「強強聯手」,生出的寶寶更聰明朋友今年32歲了,剛剛懷孕,她一直擔心年齡大了生出的寶寶不聰明。所以,每次去產檢的時候,都會問醫生,寶寶發育怎樣樣,沒有什麼畸形或者智力問題吧?
  • 孩子的 "能力" 能靠【智力測驗】來確定嗎?
    官方擔心種族間存在著智力差異,認為低智者不宜入伍。其依據是來自於普林斯頓大學卡爾·布裡格姆教授的一番言論:「來自南歐和東歐的移民不如北歐白人移民聰明,美國非洲裔則不如白人聰明。」 於是,反移民活動家和優生主義者們不斷叫囂和宣傳,來自北歐白人種族優勢不應受到「劣等」移民的威脅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