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研究揭示10個真相:社交能力取決於基因

2020-11-2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6月23日報導 西媒稱,雙胞胎對於科學家來說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研究領域。因為他們有很多共同的基因,觀察他們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基因和環境對人類的影響。

據西班牙《趣味》月刊4月號報導,比如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在選擇伴侶方面並非決定性因素,再比如吸菸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蒼老。研究雙胞胎使科學家發現以下10個事實。

1.尋找伴侶的標準與基因無關

常有人說男人在尋找人生伴侶時總會選擇與自己的母親相似的人。然而,昆士蘭大學對雙胞胎進行的一項調查卻顯示,這種說法沒有絲毫依據可言。事實上,如果對體形、年齡、性格或社會態度進行分析的話就會發現,雙胞胎各自選擇的伴侶在這些方面完全不同,而且與自己的母親之間也沒有必然的相似性。

2.童年時期流利地閱讀能力會讓人變得更加聰明

英國愛丁堡大學針對1890名雙胞胎進行的研究顯示,早期閱讀能力既可以開發智力,也能鍛鍊抽象思維能力。研究負責人之一斯圖爾特·裡奇稱,這一發現表明加強閱讀和幫助兒童解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不僅有助於他們識字,還能鍛鍊和提高他們的普遍的認知能力,這會讓他們一生都會受益。

3.香菸與面相

如果讓一位從未有過菸癮的50歲的人吸菸,將會給他的面貌帶來怎樣的影響?美國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醫學院的巴赫曼·古龍倫比較了吸菸對一對雙胞胎面相的破壞結果。其中一人有菸癮,而另一人完全沒有,前者比後者的面相看上去老了5歲。吸菸的危害體現在會使鬍子下面的毛囊增多,讓鼻唇皺紋顯得增加和更加突出。

4.阿爾茨海默氏症是多種疾病的綜合

瑞典和美國的科學家針對7對已罹患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雙胞胎進行研究後得出了上述結論。對他們的腦組織進行分析後證實,除在生活中共同表現出的類似的痴呆症狀外,他們的相同的大腦區域都遭到了神經病理學的損傷,而且他們之所以更容易受到引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因。

5.社交能力可遺傳

愛丁堡大學的心理學家蒂莫西·貝茨對1000對雙胞胎進行研究後證實,個人對社會團體的忠誠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因,環境的作用並不大。另一方面,荷蘭科學家在《行為遺傳學》雜誌上發表了對雙胞胎的試驗結果,表明人的孤獨感和社會隔絕有50%的因素取決於每個個體的基因。

6.睡眠與抑鬱的關係

一項針對1788名雙胞胎進行的研究證實,夜間睡眠不能少於7個小時,也不能多於9個小時。研究負責人、神經學家納撒尼爾·沃森稱,如果少於7個小時,早亡的風險就會增加12%。此外,夜間睡眠少於5小時的人或多於10小時的人,與抑鬱症直接相關的基因就會被激活。

7.思維與觀念取決於基因

在對雙胞胎的政治態度和思想進行比較後,內布拉斯加大學研究員林肯·史密斯證實,生物學因素對人的思維方式和觀念產生的影響遠大於環境因素。根據他的研究,一個人的政治態度是趨於保守派還是進步派,60%要取決於基因。

8.地中海飲食對心血管的益處

以魚類、水果、蔬菜、豆類和橄欖油為主,較少攝入飽和脂肪的飲食方式能夠降低氧化應激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這一結論也是依據一項針對雙胞胎的研究得出的。該研究提出地中海飲食與心率變化有關。

9.數學焦慮症與家族有關

為什麼有些人一面對數字問題就會感到恐懼,總認為自己解決不了?這就是所謂的數學焦慮症。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雙胞胎的研究中證實,40%的數學焦慮症與遺傳基因有關,60%決定於環境因素,比如就讀的學校、朋友圈或家庭環境等。

10.吸毒與基因的關係

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以雙胞胎為對象進行的一項有關濫用藥物的研究表明,服用麻醉劑的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基因的控制。也就是說,服用大麻與這種毒品產生的主觀效果直接相關,而這取決於基因。此外,尼古丁或酒精成癮的程度同樣決定於人的基因。(編譯/王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雙胞胎對於科學家來說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研究領域。(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單卵雙胞胎生殖系基因組之間的差異
    研究揭示單卵雙胞胎生殖系基因組之間的差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25:32 冰島大學Kari Stefansson、Daniel F.
  • 年齡越大,越容易懷上雙胞胎!關於雙胞胎的10個真相,寶媽們越早知道...
    不少寶媽都說:生一胎就沒了半條命,再也不想生第二個了! 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媽媽們,都希望懷雙胞胎、龍鳳胎,一次生倆不再受罪。但是想生雙胞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寶媽就想問了,懷雙胞胎有沒有什麼秘訣? 別急,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有關雙胞胎的10個真相。
  • 懷雙胞胎和女性基因有關?
    原標題:懷雙胞胎和女性基因有關?華大發布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成果深圳新聞網訊 10月10日,華大基因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
  • 十年超10對雙胞胎高考分數一樣 基因神同步?
    小編今日從社交平臺獲悉,近10年有超10對雙胞胎高考分數相同,所謂的心有靈犀真不是吹的,要不一方有難另一方會有感應,而且雙胞胎做事也都是神相似,這也許從科學角度上講,基因裡帶有某些一樣的要素。
  • 雙胞胎真的一模一樣嗎?基因可能差別很大!
    作者 | 辰辰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近期,最新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的基因並不總是完全相同,從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就開始存在基因差異。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通過研究同卵雙胞胎來探究先天和後天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 研究發現基因編輯雙胞胎的智力或「贏在起跑...
    據報導,這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雙胞胎在出生前就被中國的一個科研小組用新的編輯工具CRISPR修改了基因。他們的目標是讓這兩位女孩免受愛滋病病毒的感染。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女孩的DNA也發生了同樣的變化,即刪除了一種叫做CCR5的基因,這不僅使老鼠更聰明,而且還能改善中風後的大腦恢復,而且可能與在學校取得更佳的成就有關。
  • 同卵雙胞胎的心靈感應之謎
    全世界雙胞胎平均出生率為1:89,雙胞胎一般可分為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兩類。同卵雙胞胎指兩個胎兒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成,這樣的雙胞胎一定是性別相同,外貌極為相似,在性格愛好方面也非常相近。全球每250個新生兒中就會出現1對同卵雙胞胎。由於基因的接近和生活環境的相同,同卵雙胞胎會呈現出很多的相似之處。
  • 揭秘懷雙胞胎基因 大數據找到基因突變位點 後代身高或可基因測算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和雙胞胎妊娠顯著相關的基因突變位點,意味著懷上雙胞胎的「關鍵」被找到,後代的真實身高也可能通過基因測算。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後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  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
  • 研究揭示動物社交欲望的神經機制
    10月22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巖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Social attraction in Drosophila is regulated by the mushroom body and serotonergic system的研究論文,研究以果蠅為模型,建立新的社交親和行為範式,以此量化動物主動尋求社會交往的內在驅動力
  • 性格的真相是什麼?BBC主持人親自實驗給出結論
    允許自己的念頭來來去去,一旦意識到這一點,輕輕拉回來即可,時間可以從10分鐘逐漸延長到15分鐘、30分鐘。 Ⅳ 性格形成原理 在倫敦的聖託馬斯醫院,蒂姆·斯佩克特(Tim Spector)教授研究雙胞胎已有20多年。他說,儘管雙胞胎擁有同樣的DNA,但雙胞胎並不患有同樣的疾病,死於同樣的原因,因此通常只有40%到50%的性格差異取決於遺傳,而剩餘的部分則是隨機形成或者取決於環境因素。
  • 專家揭示三種基因突變 可促成「超人能力」
    參考消息網6月2日報導 外媒稱,專家揭示了3種能促成非凡能力的基因突變,人體中這些基因突變似乎能讓某些人具有超人能力。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5月30日報導,人類體內目前已經存在的基因突變,也許會減弱X戰警系列電影的科幻色彩。
  • 雙胞胎因「基因偏心」走紅,發量一個隨爹一個隨媽,差距惹人心疼
    寶寶模樣是否俊俏,是否聰明伶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基因,如果說能在這些基礎上再來一對雙胞胎或是龍鳳胎,那一定是受到了上帝的恩賜,父母會欣喜難耐。後來媽媽曬出了全家合照,大家看到爸爸和媽媽的模樣後才醒悟過來,原來並非是娘胎基因突變,引發的雙胞胎髮量差異大。而是遺傳基因偏心了,頭髮多的姐姐隨了媽媽基因,而頭髮少的妹妹則隨了爸爸基因。
  • 大豆從我國走向全世界 有對「雙胞胎」基因很關鍵
    近日,廣州大學的孔凡江、劉寶輝教授團隊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發掘了兩個長日照條件下控制大豆開花期的關鍵位點Tof11和Tof12,揭示了這對同源基因的逐步進化促進大豆適應中高緯度地區的分子機制。
  • 揭秘懷雙胞胎基因是怎麼回事?懷雙胞胎的關鍵是什麼?
    深圳特區報2018年10月11日報導,華大正式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和雙胞胎妊娠顯著相關的基因突變位點,意味著懷上雙胞胎的「關鍵」被找到,後代的真實身高也可能通過基因測算。
  • 【肽來基因】你是否存在雙胞胎基因
    雙胞胎近年來相對更加普遍了,每100個產婦中就有1對以上雙胞胎。約有三分之二的雙胞胎是異卵雙生的,跟其他兄弟姐妹類似。已經有證據證明異卵雙生有母體遺傳因素,但是在研究了幾十年以後,還沒有人成功鑑別出自發性異卵雙生的基因。
  • 雙胞胎的基因完全一樣嗎?
  • 研究人員揭示個體腦網絡差異的基因和環境影響
    人的氣質性格、能力特點乃至精神障礙的個體差異背後都是腦的個體差異。腦科學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解釋這些個體差異的來源,這些知識對於理解和幹預個體行為至關重要。總體上,個體差異來源於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影響,但遺傳和環境各自對腦的功能如何產生以及具體多大影響是一項科學難題。
  • 基因、演化與民族主義的真相
    事實上,人類夫妻往往擁有相似的年齡、學歷、種族背景以及價值觀、態度、人格和認知能力。更為細緻的研究則表明,人類在擇偶時更加看重能夠遺傳的特性。譬如夫妻之間腰圍的相似性要大於頸圍的相似性,因為前者更容易遺傳。類似的,人類在交友時也會被基因相似性驅使。2. 兄弟姐妹。大量的研究表明,即使被共同養育,非親生的兄弟姐妹仍然會表現出非常不同的行為模式。
  • 同卵雙胞胎基因不相同---中國科學院
    同卵雙胞胎基因不相同 2021-01-11 中國科學報 馮維維 【字體:大 中 小】 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自然-遺傳學》。  「同卵雙胞胎的兩人總是非常相似,這樣稱呼他們不會冒犯任何人。但在試圖理解同卵雙胞胎之間的差異時,應該遠離『同卵』這個術語。」冰島雷克雅未克基因解碼公司CEO兼創始人Kari Stefansson說。  同卵雙胞胎來自一個單合子,這個合子是一個精子讓一個卵子受精後形成的。
  • BBC紀錄片《肥胖的真相》:同卵雙胞胎,為何一胖一瘦?
    我又帶著BBC的紀錄片來了,今天分享一部《肥胖的真相》。這部片子中研究了很多的同卵雙胞胎,他們基因一樣、飲食一樣、成長環境一樣,但是體重不一樣。胖瘦是天生的嗎?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一現象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