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從我國走向全世界 有對「雙胞胎」基因很關鍵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我國的黃淮海區域5000年前就開始栽培大豆,目前它已經成為廣受世界各地農戶歡迎的農作物。

早在5000年前,我國的黃淮海區域就開始栽培大豆,目前它已在全球農業生產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但大豆對光周期極為敏感,單個品種或種質資源一般只適宜種植於緯度跨度較小的區域內。起源於黃淮海區域的大豆又是如何「走遍世界都不怕」的呢?

近日,廣州大學的孔凡江、劉寶輝教授團隊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發掘了兩個長日照條件下控制大豆開花期的關鍵位點Tof11和Tof12,揭示了這對同源基因的逐步進化促進大豆適應中高緯度地區的分子機制。

發掘兩個控制開花期的關鍵位點

光周期現象是指生物對晝夜光暗循環變化的反應,大多數一年生植物的開花時間決定於每日日照時間的長短。孔凡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大豆有個特點,對光周期極其敏感。比如北京的大豆品種,不經過改良,拿到廣東來是無法種植的。大豆為何對光敏感?如無法解答此問題,大豆品種的育種、推廣將會受到限制。」

在基因組學大數據的助力下,孔凡江團隊的研究工作節節推進。他們從種質資源庫裡抽取野生大豆、農家種和現代育成品種,進行全基因組重測序和序列分析,追蹤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馴化過程中的基因組變化。「野生大豆開花和成熟晚,此特性到了栽培大豆上,就限制了大豆的種植。因為栽培大豆需早開花,才能快速成熟,提高產量。」孔凡江說。

他們前前後後測序了1000多份大豆品種,根據每個品種的開花期表型和基因型,進行全基因組的關聯分析,最終找到控制花期變化、早熟的兩個基因關鍵位點Tof11和Tof12。隨後使用孟德爾遺傳雜交方式,克隆出這兩個基因。

「這兩個基因表明了為何野生大豆與栽培大豆對光周期的敏感性不一樣,它們又是如何調控光周期的。這次的研究成果講述了可能在5000年前大豆馴化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孔凡江直言,假如沒有高通量的基因組學分析、生物信息學和經典正向遺傳學這些現代生物技術,這些馴化過程就無法追溯。

光周期開花是作物早期馴化的關鍵性狀

「Tof11和Tof12是一對雙胞胎,屬於同源基因。它倆通過調控LHY和E1基因控制大豆光周期開花,建立了完整的光周期調控分子網絡。」研究中,孔凡江團隊找到了這對「雙胞胎」調節大豆開花期、生長發育的方式。

原來,「雙胞胎」發生了漸進式的變異和人工選擇。他介紹說,它倆的分工是,Tof12先突變,使栽培品種的開花期和成熟期普遍提前,但這仍不能完全適應栽培大豆的特性。接著Tof11在Tof12基礎上又發生了突變,兩個基因突變之後,進一步縮短了栽培大豆的開花期和生育期,因此促進了栽培大豆對中高緯度區域的適應和種植。

作物馴化過程涉及一系列馴化綜合特徵性狀的改變。「馴化後的作物品種,在推廣、轉移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這被稱為性狀改良。但沒有證據證明開花早晚是馴化的一個特性。」孔凡江說,他和團隊發現的Tof12基因,證明了光周期鈍感的選擇可能是大豆早期馴化的關鍵事件,首次系統報導了作物馴化過程中開花期基因的進化與選擇分子機制,即開花可追溯到早期的馴化過程中。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田豐教授認為,該研究證實了光周期適應性改變可能是作物早期馴化的重要進化步驟,研究結果為其他作物的馴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鑑。

把野生大豆中的優良基因「撿回來」

有趣的是,最初孔凡江並沒有想到這對「雙胞胎」基因跟馴化有關係。「最開始我們只是普通的做定位,尋找早熟晚熟的基因。後來發現只有當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親本進行雜交,才能找到Tof11和Tof12。」這是否意味著和5000年前馴化開花期的變化有關係?孔凡江順藤摸瓜,果真找到了。

該研究對大豆在不同緯度地區種植將產生什麼影響?孔凡江表示,研究揭示了大豆不同緯度生態適應性的機制,為不同緯度的大豆育種提供了理論指導和重要的基因資源。以後栽培大豆的選種、育種將更加有針對性,節省選種時間。

「馴化過程中野生大豆50%的遺傳多樣性在栽培大豆中丟失。因此,通過控制重要農藝性狀的關鍵基因及其分子機制,我們可以試著把野生大豆馴化中丟失的控制優良性狀的基因重新『撿』回來,運用到現在分子設計育種中,觀察其能否提高產量。」孔凡江說。(本報記者 葉 青)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揭秘懷雙胞胎基因是怎麼回事?懷雙胞胎的關鍵是什麼?
    深圳特區報2018年10月11日報導,華大正式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和雙胞胎妊娠顯著相關的基因突變位點,意味著懷上雙胞胎的「關鍵」被找到,後代的真實身高也可能通過基因測算。
  • 大豆基因組重測序表明:野生大豆遺傳多樣性更高
    「中原有菽,庶民採之。」五千年前,華夏始祖將野生大豆馴化,變成今天的「五穀」之一。而今,一項被稱為「大豆回家」的基因組研究計劃在其故鄉中國取得突破。此外,隨著生存環境的減少,野生大豆有效群體在減少,它提示中國急需保育野生大豆種質資源。據了解,野生大豆在世界上分布非常狹窄,僅限於東亞的非乾旱溫帶地區,包括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庫頁島、千島等。而我國除新疆、青海、海南三省外,均有野生大豆的身影,目前收集的野生大豆種質6000餘份,佔世界總量的9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野生大豆的家鄉。
  • 【肽來基因】你是否存在雙胞胎基因
    雙胞胎近年來相對更加普遍了,每100個產婦中就有1對以上雙胞胎。約有三分之二的雙胞胎是異卵雙生的,跟其他兄弟姐妹類似。已經有證據證明異卵雙生有母體遺傳因素,但是在研究了幾十年以後,還沒有人成功鑑別出自發性異卵雙生的基因。
  • 有種「雙胞胎」叫楊威女兒,明明是雙胞胎,卻分開遺傳父母基因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的雙胞胎都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長得一模一樣,外人完全分辨不出來誰是誰。但是,有的雙胞胎其實長得也是不一樣的。楊威和楊雲夫婦是我國著名的運動員,婚後二人也有了自己的兒子。楊威還帶著自己的兒子參加綜藝,乖巧的孩子贏來了一大批粉絲。後來恩愛的二人也迎來了自己的二胎,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 全世界僅有兩例被確認,「半同卵雙胞胎」是怎麼回事?-虎嗅網
    世界上有同卵雙胞胎,也有異卵雙胞胎。不過,你聽說過「半同卵雙胞胎」嗎?什麼是「半同卵雙胞胎」?一般來說,雙胞胎有兩種——同卵雙胞胎,異卵雙胞胎。同卵雙胞胎,是同一受精卵分裂成兩胚胎,基因一模一樣,性別也肯定一模一樣。
  • Nature Biotechnology:科學家解密大豆遺傳多樣性及重要農藝性狀基因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糧飼兼用作物,近年來,我國乃至世界大豆育種難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單產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目前大豆品種的遺傳基礎狹窄,匱乏的基因源成為制約栽培大豆育種研究的關鍵。項目牽頭人、中國農科院作科所邱麗娟研究員認為,通過十餘年大豆核心種質構建及遺傳多樣性研究發現,對於高度自交的作物--大豆,一個基因組無法準確代表其物種基因的整體情況,泛基因組能夠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
  • 揭秘雙胞胎二三事:不可躲避的基因影響
    每年夏天,八月的第一個周末,總會有成千上萬對雙胞胎齊聚於俄亥俄州的一個小鎮——雙生堡,它坐落在克利夫蘭市東南邊,是近兩個世紀前由一對同卵雙生子給它命的名。他們成雙成對地到來,為的是參加「雙胞胎節」,在三天裡歡宴不休:野餐,才藝表演,還有面貌相似度比賽。這節慶已壯大成了全世界最熱鬧的一場雙胞胎集會。
  • 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引發軒然大波
    浙江在線11月2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偉斌)11月26日,據人民網報導,我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這4類女人更容易生下雙胞胎,有你嗎?真是太幸運了
    一胎生倆,可是大多數孕媽的願望啊,可是,全世界生雙胞胎的家庭概率極低!什麼樣的女人才能生下雙胞胎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話題。1、有遺傳基因雙胞胎多胞胎遺產基因才是生雙胞胎最關鍵的法寶了,很多人以為父親的基因是佔決定作用的,其實母親的基因型影響比父親大。
  • 未來科技局 - 被基因編輯的雙胞胎極可能已經獲得「最強大腦」
    2018年轟動世界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最近有了新的消息。消息與賀建奎無關,2月份的《Cell》上刊登的一份最新的研究表明:被賀建奎使用 CRISPR 工具敲除的 CCR5 基因不僅僅會讓這對雙胞胎免於愛滋病毒感染,還能讓她們的大腦變強!
  • 「雙子星座」與雙胞胎,傳說中的「雙胞胎基因」,真的存在嗎?
    還有你會發現明星夫妻中生育雙胞胎孩子的,竟然有好多,比如張杰和謝娜、林志穎夫婦、張雨綺夫婦等等。是不是「上帝」太偏愛了他們了,給了他們姣好的容貌和魔鬼身材,又賜給他們可愛的和雙胞胎孩子。我們甚至很不解的思考著,是不是「雙子座」的夫妻會有很大機率生雙胞胎?或者就像遺傳學家說得一樣,這些人攜帶「雙胞胎基因」,所以生養「雙子」是人生的必然呢!
  • 蒼井空即將生下雙胞胎,自曝家族有雙胞胎基因
    最近,蒼井空在微博分享了自己的孕照自拍,並且表示已經懷孕足月,很快就要生下雙胞胎寶寶。她還自曝家族有「雙胞胎基因」,爸爸和媽媽的家裡都曾有親屬生下過雙胞胎!在蒼井空曬出的近照中,她整個人胖了一大圈,原本瘦小的身體支撐著一個巨大的孕肚,顯得非常不協調,也能夠感受到已經懷孕即將生產的她此時非常的辛苦。
  • 盤點:娛樂圈生下雙胞胎的明星,明星都有雙胞胎基因嗎?
    實在令人羨慕,而在娛樂圈裡,有雙胞胎,龍鳳胎,子女的明星也不在少數。 梁家輝:影帝梁家輝與妻子江嘉年兩人的感情非常好,兩人在1987年結婚,結婚以後育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夫妻二人多年來視女兒如掌上明珠,雖然兩位公主性格不大一樣,但還是都遺傳了爸爸的基因,實在是高顏值,身材火辣。
  • 【中國科學報】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
    東北大地物產富饒,也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作為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一員,中科院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也是我國大豆研究的主要力量。日前,《中國科學報》記者對這一實驗室進行了採訪。近五年,先後在著名國際刊物發表150篇研究論文,其中影響因子大於9的研究論文有6篇。在大豆光周期功能基因組學和大豆花器官改造研究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目前,實驗室的四個研究重點主要包括大豆光周期調控開花的分子機理、大豆產量品質形成的功能基因組學、大豆抗逆的分子遺傳機制、大豆抗逆的分子遺傳機制。
  • 雙胞胎娶雙胞胎,還同時間分娩,他們的孩子,基因能有多強大
    等到兩個孩子漸漸長大,雖然不是同一對父母,但是一打眼看過去,就像雙胞胎一樣,讓看到的人都不禁感嘆一句:基因真的是太強大了!不過,相較於他們的媽媽們來說,這兩個孩子之間的相似度,還是要稍微小一些的,這是為什麼呢?
  • 大豆開花和高產背後的微觀世界—新聞—科學網
    因此,挖掘並明確控制重要農藝性狀的關鍵基因及其分子機制,我們可以試著把野生大豆馴化中丟失的控制優良性狀的基因重新『撿』回來,運用到現在分子設計育種中,觀察其能否提高產量。」孔凡江說。 分子設計推動大豆高產 大豆是重要的糧油兼用作物,同時也是人類優質蛋白及畜牧業飼料蛋白的主要來源,在我國糧食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
  • 揭秘懷雙胞胎基因 大數據找到基因突變位點 後代身高或可基因測算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和雙胞胎妊娠顯著相關的基因突變位點,意味著懷上雙胞胎的「關鍵」被找到,後代的真實身高也可能通過基因測算。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後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  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
  • 雙胞胎嫁給雙胞胎,同時懷孕和分娩,「雙雙聯手」基因能有多強大
    一些同卵雙胞胎家庭,由於基因表達相同,無論是五官外貌還是身材身高,幾乎都完全相同,有的甚至連父母都分不清誰是誰。那麼,如果一對同卵雙胞胎姐妹嫁給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他們生出來的孩子會長成什麼樣呢?有數據顯示:雖然同卵雙胞胎嫁給同卵雙胞胎的概率並不大,全球範圍內都不超過200對,但他們的下一代還是可以看出規律的。
  • 有什麼優勢和危害?
    有什麼原因使得轉基因作物如此大面積種植?轉基因作物又有什麼危害呢?所謂轉基因作物,是指科研人員在實驗室中通過對作物基因進行修飾的辦法培育出的具備新特徵的作物。通俗點講,就是在一種作物的基因裡加入我們認為有利的基因,移除不好的基因,從而得到所謂的品質更好的作物。
  • 看看楊雲雙胞胎女兒,再看看謝娜雙胞胎女兒,才明白基因有多強大
    看看楊雲雙胞胎女兒,再看看謝娜雙胞胎女兒,才明白基因有多強大! 分析 楊雲的雙胞胎女兒一個像爸,一個像媽,但是謝娜的雙胞胎女兒卻長得一模一樣,就像同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般,真是讓人感受到了基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