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期抑鬱可能會影響青春期的大腦發育

2021-01-21 生物谷

2016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針對青少年的長達11年的追蹤調查顯示:兒童時期的抑鬱症會導致青春期大腦中灰質的發育受阻。

"這一結果表明兒童時期的抑鬱症狀對大腦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影響",該文章的第一作者,來自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心理系醫生Joan L. Luby說道:"基於以上結果,我們不能再對兒童的抑鬱症狀熟視無睹或不加幹預了"。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AMA Psychiatry》雜誌上。

 

該研究囊括了介於3歲到6歲之間的,聖路易斯地區的193名兒童,從2003年到2014年,他們的行為以及神經成像的結果被詳細的記錄下來。最初的行為以及神經成像結果顯示其中有90名兒童曾經接受過(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診斷。MRI掃描結果發現:有過抑鬱症病史的兒童,其大腦皮質灰質的體積相比其它兒童要明顯降低。

 

"抑鬱症指數顯著高於同齡人的兒童,他們的灰質體積縮減的速率是同齡人的二倍。同樣,皮質的厚度減少的速率也相似"。大腦兩側皮質灰質區域的厚度隨抑鬱症症狀的嚴重程度降低的速率是相當的,而右半球的灰質體積下降的更快一些。

 

然而,作者並沒有發現灰質區域發育與家族抑鬱病史以及家庭重大生活變故之間的關係。

 

"令人驚奇的是:抑鬱症病史比之前報導的任何指標都更能有效預測灰質發育的受阻情況,比如貧困或缺少母親照顧等等"。

 

這一發現與之前報導的成年抑鬱症患者中出現灰質異常的結果相符。Luby博士認為這一結果將引起社會對抑鬱症兒童的足夠的重視。

 

"同時,有證據表明灰質區域的柔性與大腦從事不同強度的工作具有密切聯繫,這一聯繫在成年人中也存在。因此,灰質柔性是可以通過鍛鍊的方式得到改善,即使目前仍不確定最佳的鍛鍊方式是什麼"。(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相關焦點

  • 《科學》: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這一現象由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引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習認知能力。未進入青春期的老鼠學得很快,不到兩節課就能識別路標。相比之下,進入青春期的老鼠三節課過後仍然不能識別路標。」 先前研究顯示,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但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 研究人員眼下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人腦內海馬狀突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
  • 腦智前沿科普|青春期的大腦
    首先,荷爾蒙可以影響大腦的組織方式,這些變化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生。大腦組織的變化可以包括細胞數量的變化,或者樹突或軸突的大小和形狀的變化。例如,睪酮會影響被稱為內側杏仁核的大腦區域新細胞的發育。因為男孩在青春期會產生更多的睪丸激素,所以這個區域在男孩身上會比女孩更大[2]。
  • 青春期孩子愛反叛只因大腦結構起變化(圖)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他人。(資料圖片)  表面現象: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
  • Neurology:阿茲海默症相關基因影響兒童大腦的早期發育
    導語:最新研究發現,與阿茲海默症發病相關的一種基因的突變能夠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攜帶該突變基因的患者在三歲左右就會表現出大腦發育障礙以及認知能力受損的症狀
  •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圖)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資料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他人。表面現象: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科學解釋:人腦內海馬狀凸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未來展望:可使開發有助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藥物成為可能,幫助那些學習能力已經下降的孩子。
  • 兒童發育期間維持健康和疾病發展的腸道微生物群
    背景腸道微生物群在兒童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兒童期發育是指從出生到青春期結束之間發生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兒童發展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嬰兒期、學齡前階段、兒童中期和青春期。偏離常模可能是疾病發展的早期跡象,無論是營養不良或肥胖、自閉症譜系障礙 (ASD)的社會發育遲緩、食物過敏或哮喘。
  • 人類大腦25歲才可發育完全 青少年時期易抑鬱、叛逆
    ­  「大腦的發育時間比我們預期的要長很多,大概要到25歲左右才可以發育完成。因此,青春期的大腦是處於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狀態,青少年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在日前召開的青少年健康與發展媒體培訓會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青少年發展專家德瓦旭希·杜塔(Devashish Dutta),從人類大腦發育的角度解釋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叛逆、懶惰、沒有責任感等問題。
  • 自閉症兒童青春期,現在就準備這幾點!
    自閉症孩子的青春期,是很多家長不敢想卻又不能不想的未來。如何引導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長?如何應對青春期的叛逆和情緒衝突?如何避免攻擊性行為?立即強化情緒練習,為應對青春期情緒衝突做好準備●能夠平穩地接受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把孩子塑造成「好脾氣」。所以在他沒有到青春期的時候就「磨」成好脾氣,要比到青春期再「磨」效果要好,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腦科學日報:父母抑鬱子女更易抑鬱;年輕時血壓高會加速認知衰退
    基於1500多隻食蟹猴群體的11個帕金森病風險基因的測序結果表明,此猴的LRRK2與ATP13A2基因出現了罕見的錯義突變,體外細胞功能驗證實驗表明上述LRRK2錯義突變很可能促進了帕金森病相關的病理發生過程。該研究首次證明,除了人類,猴子也會自發罹患帕金森病,其表型與發病機制與人類患者相似。
  • 《解構青春期大腦》閱讀答案及解析(2020年山東省東營市中考題)
    解構青春期大腦尹傑·N·吉德①與兒童和成年人相比,青春期大腦特定腦區或神經元集群之間的聯繫在不斷變強或增多,這造就了青少年大腦的顯著特徵和行為方式。②在磁共振成像掃描中,青春期大腦中白質體積在不斷增加。白質的「白」,來自於一種稱為髓鞘質的脂質,神經元胞體伸出的軸突被髓鞘包裹。脂質髓鞘的形成貫穿整個大腦發育期,它大大加快神經元間信息的傳導速度——是無髓鞘軸突的100倍。③軸突髓鞘化,加快了大腦信息處理的速度,且髓鞘可幫助軸突在放電後迅速復原待用。
  • 復旦教授發現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位點,與青春期大腦發育有關
    復旦教授發現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位點,與青春期大腦發育有關 彭德倩/上觀新聞 2019-01-17 08:52
  • 最新研究發現:人類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
    因為,英國心理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要到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真正進入成年。這比之前廣泛認可的18歲或21歲成年晚好幾年。 雖然很多年輕人希望快點成年,好成就大業,但英國倫敦塔維斯託克診所的兒童心理學家拉弗內·安特羅伯斯(Laverne Antrobus)卻認為滿18歲就進入成年其實是不恰當的。
  • 人類的祖先有沒有青春期,人類的青春期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
    科學家認為,尼安德特人開始青春期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大腦發育的需要,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學習。換言之,「青春期」的形成是為了幫助人類應對日益複雜甚至險惡的「生活」。當直立人從食物豐富的非洲來到歐洲時,他們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不幸會加速身體和大腦衰老
    研究人員發現,童年暴力或創傷經歷會加速青春期發育、大腦發育和細胞衰老,例如,情感缺失的兒童通常會經歷認知發展遲緩以及學習和記憶困難,這些都會導致在學校的表現不佳。這項新的研究結果,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遭受創傷的兒童在他們的晚年往往面臨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問題。
  • 童年不幸影響一生: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不幸的人老得更快
    該研究考察了三種不同的生理衰老跡象(青春期提前、細胞衰老和大腦結構變化),並且發現童年創傷與這三種情況都有關聯。研究人員發現,童年暴力或創傷經歷會加速青春期發育、大腦發育和細胞衰老,例如,情感缺失的兒童通常會經歷認知發展遲緩以及學習和記憶困難,這些都會導致在學校的表現不佳。
  • 哈佛研究:右腦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但接近80%的家長弄錯了
    對於科學家而言,兒童的世界既熟悉又陌生,在他們幼小的生命體中,既與大人之間有著緊密的連接,卻又與他們如此不同,但很多父母都想知道寶寶的大腦是如何發育的,因為這意味著寶寶的高智商指日可待。
  • 人類大腦25歲才可發育完全
    「大腦的發育時間比我們預期的要長很多,大概要到25歲左右才可以發育完成。因此,青春期的大腦是處於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狀態,青少年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
  • 飲食影響抑鬱症的八種可能的生物學途徑
    飲食質量和心理健康結果之間的聯繫似乎存在於整個生命周期中,包括兒童和青少年,甚至母親在懷孕期間的飲食也會對兒童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一些臨床幹預研究也支持使用輔助飲食幹預來改善臨床抑鬱症和抑鬱症狀。一項對16項以非臨床人群為主的研究的薈萃分析得出結論,飲食幹預可以小幅降低抑鬱症狀。
  • 麻醉藥會不會影響智力發育?
    在面對孩子治療需要使用麻醉藥物時,很多家長會有這樣一種擔憂,害怕孩子大腦發育甚至是智力發育受到影響。 清遠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劉玉妍表示,非常理解家長的初衷,但是現在小兒麻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並且目前尚無明確的資料研究證實麻醉會對小兒智力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 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分為3階段,抓住關鍵期,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在孩子讀書的時候會讓孩子多跟同齡人中成績比較好或者品行比較好的人一起玩,限制孩子的交友。可以說家長為了孩子就操碎了自己的心,但是有些東西,不是操心就能解決的,就例如成績。其實,想要寶寶成績好,未來的生活順遂,贏在起跑線上,除了家長的努力孩子的奮鬥,還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