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術頭條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童年經歷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相信每個人都有體會。知乎上也有許多「有一個不幸的童年是怎樣的體驗?」的討論,那麼究竟童年不幸會對一個人產生什麼樣的具體影響呢?
根據哈佛大學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早年遭受過虐待或暴力創傷的兒童,竟然比從未經歷過不幸的兒童表現出更快衰老的生理跡象。該研究考察了三種不同的生理衰老跡象(青春期提前、細胞衰老和大腦結構變化),並且發現童年創傷與這三種情況都有關聯。
研究人員發現,童年暴力或創傷經歷會加速青春期發育、大腦發育和細胞衰老,例如,情感缺失的兒童通常會經歷認知發展遲緩以及學習和記憶困難,這些都會導致在學校的表現不佳。這項新的研究結果,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遭受創傷的兒童在他們的晚年往往面臨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問題。
哈佛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該研究的通訊作者 Katie McLaughlin 博士指出,「童年遭遇不幸,不僅會導致抑鬱和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還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我們的研究表明,在生理層面上,經歷暴力會讓身體衰老得更快。你早年的成長環境會讓你在成年後面臨更大的健康問題風險。」
該研究以:Biological Ag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Following Experiences of Threat and Depriv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為題,近日發表在 Psychological Bulletin 期刊上,該研究於2019年5月23日在 BioRxiv 提前上線。
之前的研究發現了童年不幸與加速衰老有關的各種證據。然而,這些研究涉及了不同類型的童年「不幸」——虐待、忽視、貧困等,以及幾種不同的生理衰老指標。
為了理清這些結果,McLaughlin 博士和她的同事決定分別研究兩類創傷:與威脅相關的創傷,如虐待和暴力;與剝奪相關的創傷,如身體或情感上的忽視或貧困。
研究人員對近 80 項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涉及參與者總數超過 11.6 萬人,最後發現,遭受過暴力或虐待等與威脅相關的創傷的兒童,更有可能提前進入青春期,同時在細胞水平上也表現出衰老加速的跡象。
為了測量細胞的衰老,研究人員檢查了早期逆境和端粒長度之間的聯繫。端粒是 DNA 鏈末端的保護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它會逐漸磨損,在成年人中,端粒長度縮短通常與慢性壓力和其他健康問題有關。讓人驚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遭受暴力的兒童端粒更短!
另一個衰老指標是表觀遺傳學變化,其中基因組的甲基化模式可以用來估計一個人的實際年齡。同樣,研究人員發現,經歷過暴力的兒童表現出的表觀遺傳衰老標記比他們的實際年齡要快,這表明他們的細胞老化比預期的要快。
然而,在沒有暴力的情況下,僅經歷貧困的兒童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早熟或衰老的跡象。
這篇論文還研究了基於威脅的早期逆境對大腦發育的影響,McLaughlin 博士和她的同事系統地回顧了涉及超過 3253 名參與者參與的 25 項研究,這些研究調查了童年生活中的創傷如何影響大腦發育。
他們發現,創傷與大腦皮層厚度減少有關(這也是衰老的標誌,因為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大腦皮層變薄)。然而,不同類型的創傷與大腦不同部位的皮質變薄有關,比如創傷和暴力與大腦正中前額葉皮層(參與社交和情緒處理)變薄有關,而情感剝奪通常與前額葉、默認模式和視覺網絡(參與感覺和認知處理)的變薄有關。
「如果你成長在一個不斷受到威脅的環境中,大腦中參與社會和情緒處理的區域網絡在處理與威脅有關的信息時就會變得更加有效。」McLaughlin 說。
在他們對參與者青春期發育的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經歷過暴力的孩子比沒有經歷過暴力的孩子更早進入青春期,但這對於處於貧困或貧困中的孩子來說並不正確。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假設,提前性成熟可能是身體為提前生育做準備的方式,基於可能導致即將到來的死亡的威脅的存在。
根據 McLaughlin 博士的說法,加速老化可能是有益的進化適應的產物。例如,在充滿暴力和威脅的環境中,提前進入青春期可能會使人更有可能在死前生育後代;大腦中負責情緒處理的區域發展得更快,可以幫助兒童識別並對威脅做出反應,讓他們在危險的環境中更安全。
但這些曾經有用的進化適應,也可能會對成年後的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McLaughlin 博士認為,新的研究強調了早期幹預的必要性,以幫助遭受創傷的兒童避免在他們的晚年面臨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後果。
而且,所有研究所涉及的人群,都集中於兒童和 18 歲以下青少年的加速衰老。這意味著,預防這些健康差異的努力也必須從兒童時期開始。「我們看到如此一致的證據表明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會加速衰老,這表明導致健康差異的生物機制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我們從實驗室的其他工作中了解到,長期處於暴力環境中的孩子,對他們所處的環境,尤其是消極的環境,會有更強烈的情感反應。一般來說,這些孩子可能也很難調節這些反應。所以你可能會看到更強烈的情緒,甚至持續更久的情緒,或者孩子在接觸暴力後更難以控制。」她補充道。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華盛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Natalie Colich 說,「我們現在發現了這些生物衰老的早期標記,可以作為孩子今後可能遇到健康問題的潛在標誌。如果有一個孩子進入兒科醫生的辦公室,顯示出青春期早熟的開始,你可以先質疑這個孩子在兒童早期的經歷,也知道這個孩子可能是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問題的風險。」
McLaughlin 表示,這項研究還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問題,「我們為經歷過創傷和暴力的兒童開發的那種能夠改善心理健康結果的社會心理幹預,是否真的能夠減緩生物老化的加速。」
McLaughlin 博士還表示,有許多基於證據的治療方法,可以改善經歷過創傷的兒童的心理健康。下一步至關重要的是,確定這些社會心理幹預是否也能夠減緩這種加速的生物衰老。如果這是可能的,我們可能能夠防止許多幼年時期遭遇創傷帶來的長期的健康狀態不佳的後果。
「確定能夠改變衰老速度的幹預策略,可能最終能夠防止遭遇逆境的兒童日後出現健康問題。」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