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都是慣出來的?人民日報:教你如何不打不罵管教孩子

2020-11-23 春天的風吹走了

面對總是不聽話的孩子,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是懲罰,已經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最愛用的殺手鐧。但有的時候,懲罰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抗拒、自憐、報復的心理,甚至去效仿這種行為!

一位媽媽抱怨:女兒越來越不聽話了,說話的方式基本都是「如果我怎麼樣,她就怎麼怎麼樣。」

比如,某天她不讓女兒吃冰激凌,女兒竟然說:「如果你不讓我吃零食,我周末就不去練琴。」這類的事情出現越來越頻繁;女兒要看電視,她便說:「你不讓我看電視,我就不讓你工作。」如果女兒要買一條粉色的裙子,她便說:「如果你不給買裙子,我就不去上學了!」女兒要挾的東西越來越多。

有人安慰這位媽媽說:「孩子還小,不過分就可以了。」也有人腹誹:「這熊孩子分明就是慣出來的。」還有媽媽說:「孩子講條件的這個毛病一定要趁早幹預,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有些孩子純粹是「小霸王」,比如,即使和長輩一起吃飯,這個小朋友也要先動筷子,不然誰都不能吃。

孩子不聽話,甚至威脅大人,弄得家長很是無可奈何的,怎麼才能在不打不罵的基礎上管教孩子並且能讓孩子聽話呢?人民日報給出了八條建議,家長可以收藏起來:

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也是四處求學,到處搜羅各種最新育兒經驗,可結果卻是越看越頭疼,文章是看了不少,可仍然不懂怎麼教育孩子,歸其原因就是沒有系統的學習。

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是兒童心理學專業的,也沒有精力再專修心理學。傳統心理學基礎龐大,學術繁雜,等家長研究出頭緒了,孩子都長大了。就算憑藉強大的意志力學完了,如何學以致用也是個難題。

要解決問題,除了掌握系統的、正確的理論方向還得從實際出發。

李教授推薦的《不吼不叫管理孩子》父母教育孩子書籍全五套,系統地講述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所遇到的一系列心理轉變與溝通問題,同時用一事一理一例的方式,貼合實際生活,幫您快速梳理問題發現癥結,正確準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成長,而不是用打罵揠苗助長。

全套五冊圖書,多案例多種角度全面剖析教育盲區,正確引導父母與孩子一同學習,健康成長。

孩子的健康是無價的,一套愛護孩子健康的圖書卻是一餐飯錢就能買到的。點擊下方,僅需78元便能伴您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格、快樂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越堅持正面管教,孩子越調皮,原來我們都誤會了這個育兒方法
    結果女兒這一發就不可收拾了,啊啊啊哭了將近10分鐘,都哭到打嗝了。皮爸懵了,事後向我發出靈魂拷問:我都共情了,為什麼她還哭哭哭個不停,你這正面管教有沒有用啊,還不如打一頓來的快,我耳朵都快被吵聾了。於是很多原本是想學習如何管孩子的家長發現自己貌似入錯坑了,這正面管教哪裡是怎麼管孩子啊,明明教的是大人。而有幾個大人會認為自己有問題,他們覺得自己辛辛苦苦賺錢供孩子吃供孩子喝已經是孩子天大的恩賜,自己怎麼可能有錯。於是得出結論:正面管教不管孩子反而教家長,騙人!
  • 孩子「認知靈活性」不夠:倔強的孩子一點優勢都不存在嗎?
    小玫有一個九歲的女兒姿姿,平常的工作很忙,就很少陪伴孩子,晚間回來的看孩子都是由姥姥帶著,在平常照顧孩子方面,爸爸媽媽從小都會儘量的滿足孩子的要求,這個就會導致孩子的脾氣是被慣出來的,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想要的玩具也會慢慢的減少,但是要求還是會低很多。
  • 李玫瑾: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三個毛病不能慣,該打就得打
    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表現,同時家長也需要按照孩子的一些表現,來進行適當的培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很有必要去對其進行觀察。相信很多家長都特別不喜歡兩歲的孩子,當孩子到了這個階段之後,往往就變得叛逆,不愛聽話,同時也經常惹出很多的麻煩,於是讓家長也感到特別生氣。其實這個時候也是他們習慣養成的階段,大人們的管教也就非常關鍵了。
  • 被慣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陳姐對女兒,從沒慣過。一歲多自己吃飯,摔倒了自己爬起來,上幼兒園起自己洗小衣服,和小朋友起衝突自己解決。每當女兒撒嬌或者求助,陳姐都會將她推回戰場:「不慣你這臭毛病!」女兒八歲時,有一次回家哭著和她說:「媽媽,你幫我去打小武!」陳姐不僅沒問原因,還一臉嫌棄:「哭什麼!沒出息的樣子!早跟你說那家人不好,你招惹他們幹嘛!」
  • 人民日報:15個表揚和10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請家長查收
    ,「你真聰明」······· 當孩子犯錯誤時,你是否是這樣懲罰孩子的—「打孩子一頓」,「罵孩子」········ 表揚和懲罰時一門學問,那麼該如何做呢?採用和善的態度: 批評孩子≠罵孩子,父母更不能向孩子宣洩情緒,應該簡明扼要地指出錯誤,然後再教育。 也不要動不動就翻舊帳,讓孩子牴觸認錯,不服管教。 8.
  • 教師打學生手心被通報停課,網友反應不一:「熊孩子」該不該打?
    網友們都紛紛曬出上學時期因不好好學被老師揍的經歷。「你被老師打過嗎?」「上學時,沒寫完作業被老師打手心了。」「上課做小動作被老師訓過。」但絕大多數都會感謝老師恨鐵不成鋼嚴加的管教,越是參加工作後有成就的人,越是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嚴厲管教。
  • 孩子聽話並不完全是好事,有這種表現,往往暗示他已經與你離心了
    猶記一次他們走之後,奶奶感嘆說:「你要是有他一半聽話就好了」,但幸孕姐反懟:「他奶奶對他肯定很兇,不然為什麼看著他奶奶的臉色行事,坐又不敢坐,吃又不敢吃,哪像個小男孩的樣子啊。」
  • 孩子為何怎麼教都教不會?不怪孩子笨,是你精力與耐心用錯了方向
    之前就在小區的兒童樂園,見到過這樣一位媽媽:媽媽教2歲的女兒玩滑滑梯,孩子站在滑梯口處,一坐下來,孩子的腳就一隻朝前,一隻朝後,無論這位媽媽如何在滑梯下口若懸河,手腳並用的指導,孩子就是明白不了「如何才能在坐下來後兩隻腳都是朝前的」,眼睜睜看著孩子一遍又一遍的坐下、站起來,這位媽媽指導孩子的音量也越來越高了,隨著媽媽聲音的提高,孩子的動作也越來越僵硬
  • 掌摑自閉症孫子,踹其屁股罵「無底洞」,老人帶孩子,費力不討好
    某康復中心,下午第一節課開始不久,突然從洗手池處傳來打孩子的聲音,大巴掌一下接一下地拍在孩子身上,聲音格外響亮,同時還伴隨著奶奶的大聲批評辱罵。我探出頭去看是怎麼回事,看到另一個老師衝了過去,「哎呀,別打孩子呀,打也沒用。」「不打他不知道啊。」
  • 比揍一頓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家裡有孩子的,別輕易嘗試,太費孩子
    你是否在尋找一個可以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動怒,就能讓孩子乖乖配合的育兒方法?這裡有!一學就會,一看就懂,不收學費,就是比較費孩子…大家好,今天是育兒內容的第12期,我是善於剖析孩子問題,還能給父母答疑解惑的淅淅爸。
  • 低聲教育是種智慧,教育孩子時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有些東西還沒吃完,就又想要去嘗試別的,吃不完的全都堆在張先生的面前。張先生已經跟小智說了自己拿的東西要負責任吃完不然會罰錢。可是小智還是不聽話,下一次還要再拿。張先生的火力值已經滿槽了,他大聲地罵了小智。餐廳的很多人都被張先生嚇到了,小智也嚇得大哭了。後來張先生一家很快結帳離開餐廳,回到家張先生還繼續罰小智站牆角面壁思過十分鐘才能他去休息。
  • 被慣得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 該如何糾正?
    你家孩子有沒有說過這句話:我不管,我就要!爸爸媽媽的寵愛,爺爺奶奶的無條件滿足,讓孩子漸漸的被慣得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要滿足他。久而久之,孩子形成自私自利,性格暴躁的壞毛病,也很難融入集體生活。某次坐動車去廣州出遊時,安靜的車廂中突然響起了小孩的哭鬧聲:「我不給,不給,都是我的!」原來是一位媽媽想讓孩子給同行的其他孩子分享零食,但是孩子死活不願意。剛開始這位媽媽還耐心的說:「寶寶,剛剛小朋友們都給你分享了他們帶的零食,你也吃得很開心,所以現在我們也要分享給他們呀。」
  • 孩子做錯事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李玫瑾:這樣做,比打還管用
    「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你怎麼這麼笨!」-否定、侮辱。「早跟你說過,你不聽話,這下好了。」-諷刺挖苦。更有甚者,一言不合上來就一巴掌,孩子都不知哪裡錯了,怎麼改正?只會錯了再錯,這也違背了教育的初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育兒專家李玫瑾,曾被家長請教如何在孩子犯錯時批評孩子,她說千萬別打,只要你一打他就知道這是最壞的結果了,以後犯錯孩子就會想,大不了挨一頓打!也別罵,辱罵孩子除了傷孩子自尊,起不了任何作用。李玫瑾教授後來教了大家一招:你就看著他,目光是最有威懾力的,至少看他一分鐘。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 孩子難管不知如何是好?學會「費斯汀格法則」,讓你成功掌控孩子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有的孩子比較聽話,管教起來能夠讓父母省下不少心,可有的孩子他們非常的調皮,喜歡東跑西跑,很是調皮,面對這樣的孩子,許多父母都繳械投降。後來抓到了孩子,小偉的母親忍不住就是一頓打。打完之後,氣是消了,可孩子卻變得更加的膽大妄為了,既然連打都不怕了,他還怕什麼?像小偉母親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面對孩子頑皮的行為,往往都是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打罵,結果事情往更加糟糕的方向發展了。什麼是「費斯汀格法則」?
  • 「我也是從小被打,也沒怎樣啊!」|暴力的後果,你都知道嗎?
    2、我聽過很多家長和老師說:我是真的受不了了,現在社會對孩子太寬容了,打不行,連罵都不行了,你看現在的孩子都成什麼樣了,快騎到大人頭上了,且我就是從小被打到大的,也沒有怎麼樣啊?你看我心理、行為健康的很!
  • 遇到家長不管事,不學習的學生不可怕,可怕的是還要教他家下一個
    他很調皮,班上的紀律問題多半都是因為他,所以每一個班主任都很頭疼,並且從一年級學拼音開始,他就不好好學習,課堂作業不完成,課後練習不願意做,哪怕就讓讀讀拼音,他都不願意。一年下來,連拼音都沒有掌握熟練。到了二年級,按理說稍微懂事了,應該能夠收斂一些了,可是這個學生又不愛寫字,所以每次課堂練習字不寫,課文字自然也認的不多,一年結束,自然成績墊底,現在已經到了三年級。
  • 為什麼不能打孩子?有一種情況該打就打,娃可能長大後更優秀
    挨打與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異大1、性格差異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性格比較膽小,普遍聽話懂事,可是遇到事情往往需要徵求父母的意見,不敢擅作主張,缺少主見。而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長期打罵,內心壓抑難過,不良心理長期得不到釋放,進入青春期後會變得特別叛逆。
  • 孩子做錯事,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李玫瑾:這樣做,比打還管用
    我聽完她的講述,還說她太玻璃心了,可是她卻說,你不知道,那次之後我都不敢見到我那些親戚,總是覺得他們都在笑話我,我感到自己特別笨,我媽媽是那樣的嫌棄我。看見沒?當孩子做錯事了,你的第一句話是什麼?有多少是帶著情緒,在一味地宣洩情緒,孩子被斥責,卻沒有受教,而是造成了傷害。我們先看看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幾句話:「怎麼回事啊!」「能讓我省點心嗎?」
  • 如何培養出優質的「後浪」,不讓孩子被同代人拍翻在沙灘上?
    不論外界存在怎樣的聲音,活得好的就是被人羨慕、尊敬的「後浪」,而混得差的就只能是被時代拍打的「水花」。那作為父母,我們就要思考了,要怎樣才能培養出優質的「後浪」,不讓他們被同代人拍打在沙灘上呢?成功人士往往都具備自尊、自信、自律等特徵,那麼我們家長應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這些優秀的品質呢?
  • 孩子不聽話找彩虹|家長怎樣管,孩子才會聽?
    這樣強強控制的父母,激發的是孩子的惡,把孩子所有負面的東西,全部激發出來。這樣父母養育的孩子,在外面可能很好很乖很平和,但只要跟父母在一起,跟親近的人在一起,就特別的容易暴躁易怒跟換了個人一樣。所謂的路怒症患者,暴力傾向者,歇斯底裡的人,基本上都是這樣類型父母養育的孩子。